•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西大街的旧时年华|旧年华

    时间:2019-02-04 04:44:0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的保定就是一座手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自元代建都北京直至民国时期,保定政治、经济、文化的显赫地位,更为城市带来日益的繁荣。   而旧日的东、西大街,就是保定市井繁华的地标。
      
      看到过光绪五年(1879年)出版的《保定府志》中夹着的一幅《保定府城图》,横贯城区的东、西大街两侧占据重要位置的还多是官署、寺庙、水社、会馆,但像万宝堂药店、槐茂酱园、日升李油漆颜料店,这些后来声名显赫的店铺已经明确地标示在了那里。
      1901年芦汉铁路通车后,保定成为了京南第一大火车站,南北各地物品的往来更加便捷起来,随着1902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在保定东郊大办新式学堂,大量学子的涌入更促进了当地商品市场的迅猛发展。
      那时的保定还被厚厚的城墙包裹着,上下火车、进出保定城,都必须经由西关、西大街。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要穿过西大街、东大街,出东关赶往将弁学堂,师范学堂,巡警学堂,还有法律、法政、测绘、军医、马医等等前所未闻的各式新学堂。熙熙攘攘的人群,带活了必经之路的生意,东、西大街两侧的店铺犹如雨后春笋快速地冒了出来,各类周到的服务也应运而生。
      1912年2月,曹锟为帮助袁世凯找寻拒绝南下的借口,在北京发动兵变,南下闯进保定的兵匪乘机砸抢府库,焚烧街市,大火整整烧了两天。紧接着直隶省会搬迁天津,曾经车水马龙的东、西大街开始冷落了下来。
      1916年,北京政府任命曹锟为直隶督军,在保定设立直隶督军署。成为直系军阀大本营的保定,再次热闹起来,大批军政要员、达官显贵、豪绅巨贾聚集在保定,在花天酒地、纸醉金迷般的生活中高谈政治,策划阴谋。东、西大街成为了寸土寸金的黄金宝地,沿街一批风格迥异的灰色青砖二层楼房拔地而起,旅馆、饭店、银号、钱庄、绸缎店、服装店、鞋帽店、茶叶店、中西药店、钟表店、首饰店、书店,一应俱全。 1937年9月24日,保定沦陷,日本侵略者的坦克开进了西大街,日本商品开始充斥市场,民族工商业日趋衰落。直到解放,虽说东、西大街还是繁荣的商业中心区,但已经很难恢复成鼎盛时期的那般模样。
      为了对这条800多米长的老街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特别邀请了素有“保定活地图”之称的李松欣老人。李松欣从1952年开始就在保定从事城建工作,对于保定城各处建筑可以说是了如指掌。1986年保定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时任保定市城建局副局长的李松欣主持了申报工作。
      那天天气不错,我们相约在西大街西口见面。远远见到李松欣手拎一只细长的黄色塑料桶站在路旁,一问才知道里面装着他自制的西大街详实地图。
      关于东、西大街的商业形成年代,李松欣不同意保定地方志中的定论,他认为早在唐宋时期东西大街就已见雏形。1227年元朝大将张柔重建保州土城,在今西门外设置交通要站――金台驿,在今西大街北侧建立帅府,在东大街南侧竖立起巍峨壮观的大慈阁,在西大街迤北修建了占地近百亩的城隍庙。嘉靖十年(1412年)在今西大街北侧建起二程书院、金台书院,自此确定了东、西大街的基本街形。明代隆庆、万历年间保定知府查志隆在一篇纪事中写道:“……盖天下咽喉,畿辅孔道,惟金台其最也。诸路皆借径入西门,商贾肩踵相摩,车辙马蹄,日夜不绝。”因此他认为,作为繁华的商业街,东、西大街最迟在明代就已经有证可查,而非是在清末民初发端。
      借用路边一家超市的柜台,我们将李松欣带来的地图展开,李老一边指点一边介绍西大街的特点:老商号多,老书店多,与名人相关的建筑多。抗日英雄、河北省主席商震的故居在这里,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叶剑英还陪同商震夫妇故地重游过。那个降清的明将洪统畴的帅府也在这条街上。
      从西大街西口进去不远,路北就是双井胡同,双井胡同的来历很有些壮烈。明末李自成攻打保定城,城里的官吏名绅群情激奋齐聚城隍庙商量对策。忠臣良将张罗彦挺身率全家守城抵抗,城破,为了名节,他率全家二十几人投入双井胡同的两口水井自尽。后来清直隶巡抚、被称为天下廉吏第一人的于成龙为其立碑,此碑现存放在古莲池里,关于他和同时殉难的几名官吏的事情刻在了石板上,镶于墙壁上。据说张罗彦后来还曾作为保定的城隍,塑像摆进了保定的城隍庙里。
      就在双井胡同的斜对面,早先有过一条不起眼的小窄道与育德中学相通,旁边就是泰安客栈,当年在留法勤工俭学学习班学习的刘少奇、李富春、李维汉都曾住在这里,每天就是穿过这条小道走进育德中学。如今小道被堵死了,一边是网吧,一边是音像店,门口的广告牌花里胡哨、夸张热闹。
      西大街629号,是清代直隶总督李卫修建起的贤良祠,实际上这是一座群贤祠堂,保定历史上的忠臣良将都祭在这里。1924年至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期间,保定市国民党党部驻在此地,1925年春中国共产党保定的第一个支部在这里成立,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王若飞的夫人李佩芝就曾在这里负责妇女工作。现在的贤良祠成为了一个杂乱的院落,只有门口的一块不起眼的水泥牌,标示着这里非同一般的经历。
      站在西大街与帅府胡同交叉的路口,李松欣指着东北处告诉我们,当年这一片都是张柔的住宅,所以才有了“帅府胡同”的称谓。
      “看,这个装饰着马头墙的房子,就是1918年毛泽东、蔡和森来保定时住过的第一客栈。”我们转过头去顺着李老指的方向――唐家胡同向南望去,“后来有不少名人都住过这里。前几年翻修时,一丝不改的向后移了一下。同济大学的师生在保定搞文化古城整体设计时,曾提议把这个非常有价值的亮点展示出来。”
      李老兴致盎然的讲述,吸引了不少过路的行人,特别是几个年轻人听得十分专注,还不时问这问那。马上有人提出建议,如果有关单位能够在这些历史文物建筑上钉上一块简介牌子,提示给往来的路人,不光会增强人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肯定还会增强人们对自己城市的认同感。
      西大街现今还保留着一些老字号店铺,例如按原来形制修复的“四美斋”。当年四美斋出售的糕点不仅讲究味道,还很讲究包装,盛放特产寿藤糕的古香古色的茶食盒,成为了四美斋的招牌。事隔几十年了,曾经品尝过原汁原味四美斋糕点的李松欣似乎还能回味起来那个味道,他摇着头不无遗憾地说:“那种糕点的独特味道,后来再也没有尝到过。”
      西大街上1917年开办的稻香村糕点铺还在,店铺的南墙上还高高悬挂着一张1937年正月东家与店员们面目祥和的合影,然而仅过了半年,日军的坦克就开进了西大街,不知道照片上的人们怎样度过的那场劫难。
      有三四百年历史的老槐茂酱菜园子曾经也在这条街上。在公私合营的时期,开创者赵氏后人利索地将家业全部交给了国家,合营后的槐茂酱菜园子很多年前迁到更加宽敞的地方去了,那棵象征着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的大槐树也已不存在。
      除了与食品相关的老店铺,西大街上还有过不少前店后厂的手工艺作坊,例如发达的刺绣业,虽说没有达到湘绣、苏绣那样的知名度,但当年保定“南行百里尽桑麻”的自然景观,加上当年的直隶总督、地方官员、淮军将士多是江南人士,刺绣业的兴盛自然也就有了强大的基础。
      李松欣向我们描绘着民国时期保定城内的情景:成街成街的刺绣店铺,到了掌灯时分,店里年迈的老师傅,还戴着老花镜,领着一群文静的女孩子在那里绣呀绣呀,没完没了。
      想象着洒满倒影的街道,想象着花样的女孩子,想象一针一线绣出的各色锦绣花团,那一个个夜晚让女孩子们绣出了五色的光彩,整条街巷都会弥漫着温馨清香的气味。我明白了,距离西大街不远为什么会有金线、银丝那样的胡同。
      没有注意一位推自行车过路的中年男子一直跟着我们,这时他突然插嘴:“早先呐,有句古话,东起楼亭西至楼兰,易县楼亭是东起丝绸之路的起点,联合国要在那里立碑,作为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点,我们保定还没答应呢。”撂下这几句浓浓的保定话,没等我们回过神来,那人一骗腿儿蹬车走啦。
      其实不光是刺绣,那时保定汇集着两江、湖广、安徽、三晋等几十家会馆,会馆为奔波在外的家乡人建成了一个歇息的场所,也把九州的风采带了进来,包括建筑、饮食、手工艺、民间传统……
      书局是西大街的一个文化亮点。与莲池南大街交叉口附近,曾经云集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协生书局、直隶书局、群玉书房等多家书局。直隶书局是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直隶省的第一个书局,书局的老板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末代状元刘春霖。刘春霖漂亮帅气的馆阁体小楷,深得慈禧太后赏识,成为许多仕途之人效仿的摹本。日伪时期他拒绝出山,宁愿贫困交加,其高风亮节至今为人称赞。
      距直隶书局不远,就是建于1926年的协生书局,曾有北方人民出版社之称。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坚持秘密为中国共产党印刷了几十种书刊以及文件、传单。这些发往上海、北京及北方一些城市的书刊,为传播马列主义理论,推动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当年西大街众多老字号的门匾也是一景。这里曾挂有李鸿章题写的“万宝堂”,华世奎题写的“恒泰茶庄”,甘绵羊题写的“立已人药房”,张诗言题写的“宴乐园”、“稻香村”,祝春年题写的“西德记茶庄”,潘龄皋题写的“中兴帽庄”,末代状元刘春霖题写的“直隶书局”……怪不得有人说,走一遍西大街,就等同于参观了一次近代名人书展。
      行进到东大街街口,已经临近中午时分。那天是农历的二月初一,透过大慈阁旺盛的香火,怎么就觉得整整一个上午的边走边看,像是在影棚里搭建起来的二三十年代的场景中穿行了一回,那一刻真有点儿亦真亦幻,真假难辨。
      看来要想记住那些纷繁的往事,还得到西大街上再慢慢地走上几遍。
      编辑/林茜

    相关热词搜索: 旧时 年华 西大街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