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张民《庙里的时光》_张民口腔

    时间:2019-02-14 04:29:0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张民简历: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师   主讲《电影剧作理论及技巧》、《短篇剧作》、《大师研究》、《影片分析》等。   纪录片作品:《庙里的时光》(2005年完成)
      
      楔子
      
      2003年,非典,北京。
      如所有人一样,张民也离开了当时的重灾区北京,和妻子一同前往妻子的老家湖北松滋。在准备离开北京之前,张民和自己的学生段海峰来到中关村挑选了一台索尼SONY-PDX10当作旅行之用的设备。而之前张民对于DV的经验只是用掌中宝拍的家庭录像。
      人都走光了。
      非典消息的扩大显然比非典本身还动人心魄。他们所乘坐的列车上挤得满满登登的。乘客脸上都带着口罩,人人自危,但张民的心却早已被妻子口中南方旖旎的烟雨牵走了。
      到了目的地,张民和妻子被隔离在自家的小院阁楼上。寂寥的阁楼里只有床和书,被城市浸染过的心灵一下子沉寂下来。
      十几日之后,张民和妻子从小屋里出来,周围的亲戚这时方才敢来探望。
      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除了防范非典,每天撒农药,每天带口罩这些对疾病的惶恐会让人感到有些不快,但乡村闲云野鹤的生活总是另一种别样的风景。他们看田野里的农民种田,看河边的农妇淘米做饭,仿佛每日都是一个快乐的假期。时间慢慢地消磨掉了。
      一天,身为佛教徒的舅妈告诉他们山上的大悲寺正要举办万佛忏―一种佛教的盛大法会。张民一听,立时来了精神,次日便随了长辈上山入古寺。
      山上的大悲寺是附近香火最旺盛的一座寺院,也由于它的香火旺盛,甚至招惹了其他寺院的嫉妒。
      张民拍摄的要求被接纳了,和尚们安排他住进庙内的居士房,在那里他住了13天,直到万佛忏结束。在这段特殊的时光中,张民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他眼中和尚们的生活。
      
      
      神话了的和尚们
      
      张民住进居士房之后,白天随和尚们上课,听他们诵经;晚上就在房间里念书。居士房里摆放着很多并不对外发行的佛教书籍。晚风轻轻吹来,在冷冷古寺点一盏心灯,静悄悄地读书。寺里的日子让张民融入到了佛的宏大思维里。
      宽容的心中还有戒备的影子。和尚们告诫张民,佛是不可以拍摄的。“我要拍的是人又不是佛。”张民笑着想。
      开始的戒备随着时光的进行变得很熟了。后来,和尚们对着手端摄像机的张民倒也坦然。曾经是工农兵大学生的旦安跑到震果师傅面前诉说同住的和尚睡觉磨牙的声音让她彻夜难眠。现实生活中的和尚和普通人没有分别,被神化了的寺庙与人拉近了距离。
      很多镜头张民都可以轻而易的得到,但是在影片中,张民只记录了和尚们的生活言行,而没有涉及日常过多隐私,而正是这一点使得影片从叙述上显得比较平淡了。
      
      片子剪辑好了,张民将一个3个小时的版本寄回了湖北。一个和尚打电话告诉他:“震果师傅从头到尾看的,说拍得不错的。”和尚们都挺高兴。
      今年春节去的时候张民又在庙里住了几天。庙已经大变了样貌:寺院的东门拆了变成南门,同时在门两边各又修了一扇门。和尚们也换了新人,原来的旦字辈和尚纷纷远游,剩下一批西字辈的小和尚。按照震果师傅的说法:“人只有流动才是正常的。”
      有个刚刚从其他寺院转到这边的小和尚,看上去还是个孩子。小和尚非常喜欢电子类的产品,很时髦的买了MP4;也喜欢看电视,闲了的时候还和张民在庙里的大殿前的空场上聊起超女。
      后来混熟了小和尚举着张民的DV依次拍摄自己的师兄。
      “笑一个”,“齐步走”。
      小和尚拿着DV雀跃着。
      回来之后,想做成片子的想法渐渐淡了,只是将这些素材收了放在柜子里整整齐齐地摆着。“这些就是那段时光,再也回不去了。”也许张民以后会将他们再做成纪录片罢,这是今后的事情了。
      
      “我的摄影机只做记录”
      “其实没有一个人能够把影片拍得非常客观,只有相对客观。如果作者将情感投入到作品中去主观性就会很强,甚至有时候拍摄者会变成被拍摄者。”
      张民在《庙里的时光》中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广角式的镜头记录着和尚的群体。很多人提出如果能跟踪一个人深入拍摄,可能现在的片子会更好看,也更深刻,而张民在拍摄庙里的时光时并没有实际的批判或者褒扬,只是作为一个摄影机一样静静地支在那里,拍摄和尚们的生活。
      整部影片都是按时序剪辑的,影片开始就是一位到寺里义务做帮工的女子与一个和尚交谈的画面,实际上这个镜头也是张民第一次拍到画面。
      很多事情不显山不露水的发生着,师兄弟之间的冲突,师徒之间的磨擦等等,直到剪辑的时候张民才把自己的思绪从生活中拽出来。每一个记录者在拍摄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窥秘的想法在里面,但是张民拍了很多镜头却固执的不肯剪辑进去。
      “当时我在现场,机器就在手上,但如果觉得拍摄之后会让他们很介意的话就放弃,我不想让人家觉得我看上去像卧底。”在影片中张民并不进入和尚们的隐私空间。更多的有关隐秘的画面宁愿错过也不记录。
      “其实是一种尊重。看过这部片子观众会发现和尚们也有自己的欲望,因为很多观众在思想中对和尚的理解会很夸张,但他们也是人,也有很世俗化的一面。看到这里就够了,再往下面就是隐私了。我不喜欢那样。”
      一次有位女居士找到张民,在房间里真挚地讲述自己的身世。如果从纪录片的角度,作为记录者的张民当时应该将这段作为影像记录下来,但当张民发觉她是在对自己讲述身世的时候,他并没有打开摄像机。“她肯定不是对摄像机说的,作为当事人来说肯定不愿意自己的隐私被别人听到然后指指点点。她是在对我倾诉,要我解决问题的。”在摄像机和照相机泛滥的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什么才是真正应该呢表现的呢?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被公之于众。
      影片之于观众是猎奇,是窥探秘闻;但对于和尚们来说,在意的只是自己的过去与现实的关联。“那个谁现在已经不在这里了。那个谁当年是那样子。”看片子的时候和尚们会这样那样的想。
      到底纪录片拍出来为了谁?作为拍摄者的他们还是作为观看者的我们?只有那段远去的光阴能够述说清楚。
      
      第一次看《庙里的时光》,是这部片子的片名吸引了我。我很想看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里,庙里的人是如何生活的。自然多少怀着想看到一些“曝光”的故事。
      但影片没有让我看到我所期待,和尚们的生活因为有了摄像机的存在多了几分欢快,摄像机没有偷窥,更没有什么“曝光”事件发生。
      后来认识张民,与张民聊天,让我感受到了张民的善良与温和。庙里的时光并非他“蓄谋已久”的“选题”,它只作为一份纪念,这份纪念无论是对张民还是庙里的那些僧人,都是温暖的。
      ――采访后记

    相关热词搜索: 庙里 时光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