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委婉语在古汉语中的运用

    时间:2020-06-20 03:39:1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韩梅

    摘要:委婉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使用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体现了民族的文化特征、文化心理。本文试图从避粗俗、避忌讳、避冒犯、交际辞令几个方面分析委婉语在古汉语中的运用情况。

    关键词:委婉语;含蓄;曲折

    在古代社會,古人在很多场合中往往出于礼貌、交际需要,在语言表达时不直言其事,而是有意识地把那些不能或者不便直说的事情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所以委婉语具有一定的含蓄性和曲折性。概括而言,委婉语的根本特点是隐晦含蓄,意在言外。(1)下面,从避粗俗、避忌讳、避冒犯、交际辞令等方面具体分析委婉语在古汉语中的运用情况。

    一、避粗俗

    古人对人体的隐私处、两性关系、大小便之类的话不便言说,会用其他词语替代。

    (1)玄成深知其非贤雅意,即阳为病狂,卧便利。(《汉书·玄成传》)

    (2)荒侯市人病,不能为人。(《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例(1)“便利”一词委婉表达了“大小便”,玄成深知这并非韦贤的意思,于是假装发疯躺在粪便中。这里没有直言“屎尿”,而用“便利”一词,显得委婉得多。例(2)“为人”是两性关系的委婉表述,这里是说樊哙庶子患病,故无法同房。

    二、避忌讳

    (一)名讳

    在封建社会,人们对皇帝、圣人、先辈等要抱有最高的尊重,人臣、后人忌讳直呼君主、尊者、先人的名字,如果直说即为大不敬,所以需要采用别称进行代替。

    (1)同子参乘,袁丝变色。(《报任安书》)

    (2)商鉴不远,而伦又欲陛下效之。(《戊午上高宗封事》)

    例(1)“同子”即汉文帝的宦官赵谈,与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同名,就将其改称为“赵同”。例(2)“商鉴不远”语出《诗经》“殷鉴不远”,意指殷王的后人应以夏朝的灭亡为借鉴,将“殷”字改成了“商”字是避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讳。

    另外,韩愈的《讳辩》也讨论了名讳。当时,李贺父亲名为“晋肃”,其名中的“晋”字的读音与“进士科”的“进”字读音相同,有人就劝说李贺要避父亲的名讳,不要参加进士科考。韩愈则引经据典,对诋毁李贺的人进行批驳,为李贺抱不平。

    (二)事讳

    在封建社会,为了满足礼教、道德的要求,许多风俗习惯要求一些事不能明说,需要采用委婉的说法进行表达,比如讳疾病、讳死等等。《触龙说赵太后》中“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一句,触龙出于两人身份悬殊,就用“有所郄”含蓄委婉地表达身体有毛病这个意思,使语言美化,听起来更加顺耳,容易接受。

    “死”字无论在古今中外,都是一个不愿提及的字眼,人们对其都有深深的恐惧感。古语中死的委婉语体现了浓厚的等级色彩,对于“死”的委婉表述,君臣、百姓各不同。如“殂落”“崩”“山陵崩”“崩殂”等用来表述帝王、王后的死,古人认为他们的死非同一般,是重大事件。像“填沟壑”“百岁之后”“百年”“捐馆”“殒命”“老”等等这些通常人可用。其中,“山陵崩”与“填沟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帝王的死如“山陵崩”,意义非凡,百姓的死微不足道用来填沟壑,凸显了其中的等级色彩。另外,佛教中的“圆寂”“入寂”,道教中的“仙游”“仙去”“仙逝”“升天”等等也都是“死”的婉词。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3)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汉书·霍光传》)

    (4)越数月,而先生亦捐馆。(《切韵考外篇·跋》)

    (5)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例(1)“崩”,从山朋声,本义是山倒塌。古人把天子当做精神领袖、精神支柱,把天子的死看作是大事,对人们而言天子的死就像是山倒塌一样。例(2)“崩殂”一词也是死的委婉表达,“殂”字的本义为死,这里还是取“崩”的意思,来委婉表达天子的死。例(3)中“薨”,从死,瞢省声,其本义即与死有关,古书中通常表示诸侯的死。例(4)中“捐馆”,也称为“捐馆舍”,意指抛弃自己的住所,委婉表达去世的意思。例(5)中“黄泉”是指地下的泉水,“及黄泉”意为离开人世,这句话是说不到死不相见。

    三、避冒犯

    谦敬词语包括谦敬称谓以及谦敬副词,在古汉语中用来表示自谦或尊人,用法比较常见。一般而言,对人用敬词,对己用谦词。(1)谦敬语的使用充分明确了双方的地位关系,体现了古代的礼仪规范,表达的是不敢冒犯的意思,使语言平和客气、含蓄委婉。

    (一)谦敬称谓

    在古代,通常称人以字以表尊敬,自称其名以示自谦。称呼别人时可以尊称对方的爵位、身份或者称对方的近侍,如陛下、阁下、足下、先生、长者、左右、执事等等,而称呼自己时则用一些地位或能力低下、无能不德之词,以示谦卑,如孤、寡人、愚、贱、鄙、敝、仆、不谷、不肖、不敏、不佞等。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先进》)

    (2)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战国策·燕策一》)

    (3)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说秦王》)

    (4)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吕相绝秦》)

    (5)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吕相绝秦》)

    例(1)中,《论语》的叙述者称这几位人物的时候都是称他们的字,表示对他们的尊敬。例(2)中,“隗”是郭隗的名,这里郭隗自称其名以示谦卑。例(3)中,“先生”是秦王对范雎的敬称,“寡人”指寡德的人,古代君主用以自称,以示谦虚,这里是对自己的谦称。例(4)中,“执事”是对对方的尊称,表恭敬,意为不敢直接称呼对方之名,而是通过左右管事的人传达给对方,这里“执事”实指秦桓公。例(5)中,“佞”指有才智,“不佞”是一个谦词,这里指君主谦称自己不才,以示谦卑。

    (二)谦敬副词

    常见的尊人的谦敬副词有请、敬、幸、谨、惠、辱等等。表示自谦的谦敬副詞如敢、伏、窃、忝、猥等等,这类副词往往由动词或形容词演变而来,其实际意义已经弱化或消失,仅表客气或委婉。

    (1)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战国策·燕策一》)

    (2)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左传·隐公元年》)

    (4)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战国策·赵策四》)

    例(1)中,“请”本义为请求,但是在这里并没有请求的意思,而是一个敬词,表达对君主的恭敬,意为请对方允许我。例(2)中,“谨”本为形容词谨慎,在这里表敬重。例(3)中“敢”本义为勇敢,在这里意为“大胆”“冒昧”,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表明自身态度。例(4)中,“窃”本义为偷,在这里意为“私下里”,是自谦的词语。

    四、交际辞令

    古人在交际过程中,比较注重礼貌语言,往往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尤其在外交场合,古人非常注重语言得体,极其讲究措辞严谨、委婉。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季氏》)

    (2)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勾践灭吴》)

    (3)陛下恭行天罚,必有征无战,晋主不衔璧军门,则走死江海,陛下返中国士民,使复其桑梓。(《肥水之战》)

    (4)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

    例(1)中,冉有、季路用“有事”表达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这一用法比直接说攻打要委婉得多。例(2)中,“事君”一词字面意思是侍奉吴王,这里实际上是委婉表达要与吴王决一死战。例(3)中把秦王伐晋说成“恭行天罚”,是禀承上天的旨意行事。“衔璧军门”是委婉地表达投降,古代君主投降时要双手反缚并且口衔壁玉到敌方军营前。“复其桑梓”,是用代称来委婉表达家乡,用古时候家宅旁边经常种的桑树和梓树代指家乡。例(4)中楚使对于齐桓公的责问,是绝对不承认的,但是却没有正面讲,只是让去水边问问,实则话里有话,委婉曲折地表达了昭王南巡不复这件事与楚国没有任何关系。

    委婉语的使用,折射出了背后蕴藏的民族文化及民族心理。古人对人体的隐私处、两性关系、大小便之类的话加以掩饰,反映出对伦理道德的遵循,名讳和事讳的运用体现了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及趋吉避凶的心理,谦敬语的使用则体现了古代的礼仪规范,交际辞令将古人的言语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关热词搜索: 委婉 古汉语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