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抢抓机遇 担当作为 努力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实现“四地一支撑”目标

    时间:2020-12-05 04:19: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张学锋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谋划的重大战略,赋予成渝地区“两中心两地”的战略定位。重庆市委把“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载体,明确提出推动“万开云”板块加快建成三峡城市核心区、现代绿色产业集聚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云阳将立足“万开云”板块“两区一枢纽一门户”定位,努力把云阳建设成为生态优先示范地、绿色发展先行地、公园城市标杆地、科技创新转化集聚地、三峡城市核心区重要支撑,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体现云阳担当、展现云阳作为、做出云阳贡献。

    一、把握总体要求,找准云阳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目标定位

    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新作为,关键是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把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各项部署作为云阳发展的战略引领,把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建设和“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发展的各项任务作为云阳落实的重要载体。

    (一)在“万开云”板块中发挥云阳作用

    重庆市委把“万开云”作为渝东北的核心引擎来打造,是云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云阳将以一域服务全局,加快建成“双50”中等规模城市,谋划“双100”中大规模城市,建设集群化、融合化、智能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找准云阳目标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突破口,以建设“万开云”板块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三峡库区及秦巴山区生态保护、山地特色城镇化发展、生态产业体系建设”示范上做出云阳贡献,努力实现“四地一支撑”目标。

    (三)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实现“四地一支撑”目标,要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坚定不移做大总量、做优质量,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真正成为渝东北川东北的重要增长极。将当下需求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机制化、政策化、项目化、事项化推进各项部署落地见效。

    (四)同心合力办好合作的事情

    云阳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一员,作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万开云”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强化“一盘棋”思想,树立一体化理念,加强战略协同、规划衔接、政策沟通和工作联络,努力形成功能协调、产业互补、成果共享的协同发展新局面。

    二、落实七大任务,展现云阳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担当作为

    云阳要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实践中体现云阳担当、展现云阳作为、做出云阳贡献,重点要在落实七项重点任务上下功夫、见实效。

    (一)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堅持“外联”“内畅”双管齐下,加快推动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建设出川出渝出海大通道,构建“三横一纵两循环”高速路网、“两干线两轨道”铁路路网,形成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加快建成三峡库区综合交通副枢纽。畅通多向对外大通道。持续优化高速公路、县内铁路、国省干线和黄金水道等对外交通网络布局。加快推进江龙高速、巫云开高速、万云奉巫江南高速、澎溪河方向接开州万州高速循环、故陵方向接江龙高速循环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动郑万高铁、沿江货运铁路、万达开云城际铁路环线、城市外环轨道交通等铁路项目建设,谋划建设云阳至开州浦里新区快速通道、万云滨江快速通道、云阳复兴港和通用机场。完善县内交通循环网。实施“1小时云阳”“30分钟上高速”工程。推动城市内外环大道2021年建成通车。加快实施国省县道油化和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联网公路,打通断头路,增加微循环。加快智能交通建设,加快建成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聚焦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集群化、融合化、智能化发展,建设重庆绿色产业基地。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全力打造绿色消费品、装备制造、能源电子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绿色消费品百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粮油、肉制品、调味料、旅游休闲食品等绿色食品产业;打造西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广告材料基地;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服饰玩具和特色轻工产业。打造装备制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高端汽摩零部件、机械加工、内河船舶、钢结构等装备制造产业。打造能源电子百亿级产业集群,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引进发展汽车电子、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产业,加快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大旅游产业。用好生态和人文两个宝贝,做好“文旅+”“+文旅”的文章,持续打造龙缸、张飞庙、三峡梯城、普安恐龙四张名片,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围绕“食品药品用品、养老养身养心”,推动医养结合产业链、中医药产业链、医学产业链发展,构建大健康全产业链,打造“三峡健康城”。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数智森林小镇建设,建设区域级数据中心和渝东北川东北数据灾备中心,不断引导企业“上云上平台”,搭建旅游、面业、农业等一批线上经济平台,打响“数据加工找云阳”品牌。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聚焦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两大重点领域。推进电商物流、冷链物流、保税物流、应急物流等专业性物流建设,积极争取建立渝东北以柑橘为主的农产品分拣配送中心,力争农产品快递物流全国直发。高水平创办三峡健康产业博览会,打造区域性会展品牌。推动商贸服务业转型增效,打造城市商业航母和夜间消费集聚区。做大做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壮大以柑橘为主的水果,以菊花、天麻为主的中药材,以花椒为主的调味品,以生猪、牛羊为主的生态养殖,以绿色有机为主的优质粮油“五个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打造长江流域“三峡橘乡”生态精品现代柑橘产业示范带、道地中药材产业集聚示范区、渝东北生猪产业基地。高标准建设一批国家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一批A级景区农业产业园。

    (三)提高改革开放水平

    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打造渝东北川东北东向开放“桥头堡”。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与万州、开州、达州等建立区域协作新机制,积极承接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区域协作新机制。加强与毗邻地区经济协作,注重在招商引资、产业发展、要素集聚等方面联动发展。加快融入重点开放平台。坚持“顺道出境、登台站位”,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用好用活跨区域平台,持续扩大开放型经济圈。大力发展外贸中介服务,做大做实开放基地,加快投用云阳保税仓,力争在云阳设立海关口岸,为各类要素和商品出入云阳、汇聚云阳打开“方便之门”。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审批服务模式、集成服务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司法协助与合作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做优服务非公企业标准化,探索推广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营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

    (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加快构建区域协调、集聚融合、全域协同的“一核两极多点”区域空间格局。构建城市发展核心。加快县城提质扩容,做好生态留白、战略留白、紧凑发展。加快建设以县城为引领,周边乡镇(街道)向县城融合发展、集聚发展、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全县高质量发展的策源地、高品质生活的集聚区、产业升级的引领区。构建南北两大增长极。以江龙高速、巫云开高速为纽带,充分发挥向阳水库作用,加快建设“江口——南溪”区域性中心,带动毗邻乡镇融合发展,重点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形成北部增长极。以江龙高速、万云奉巫江南高速和磨刀溪为纽带,打造旅游环线,加快建设“龙角——普安”区域性中心,带动沿线乡镇融合发展,重点发展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康养度假、研学科考、户外体验、商贸物流等生态绿色产业,推动文旅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形成南部增长极。推动特色集镇多点协同发展。充分发挥重点集镇集聚作用和特色乡镇支撑作用,鼓励乡镇立足产业发展禀赋,发挥生态资源优势,采取产业要素融合等方式向“一核两极”集聚发展,支持与万州、开州毗邻乡镇在协同发展上先行先试,鼓励边贸乡镇与跨行政区域的毗邻地区融合发展。

    (五)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

    在建平台、聚资源、强机制上下功夫,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着力提升创新平臺。积极融入成渝科创走廊,创建市级产业创新中心。加大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园培育力度,创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培育一批重点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区域协作,推动科技资源跨区域共享共用。着力强化成果转化。引进培育一批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立足优势,聚焦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智慧农业、军民融合产业等领域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做好全过程中介服务,为科技创新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着力优化创新生态。拓宽与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等创新平台合作渠道,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三峡大学、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市畜牧科学院、市中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在云阳建立分院分所,结合优势产业培育建设一批产学研基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引进各类科技人才及团队来云阳创业就业。

    (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聚焦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加强联防联控,共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立“我为祖国植10棵树”国土绿化长效机制,实施长江沿岸“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共同推动澎溪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长江上游流域污染治理合作试点,共建长江生态廊道。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有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危险废物联动管理,提升统筹调度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强化生态环境效益释放。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化改造,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生态循环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生态康养业等绿色产业,充分释放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强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加强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推进标准统一、项目统筹。推进企业环境保护信用体系建设,健全跨区域环评会商机制。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生态环境联合监测与数据共享,加强跨区域联合执法力度,推动异常数据、风险隐患点等共商共管,落实长江流域常态化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开展碳汇交易。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七)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聚焦扩大覆盖面、提高供给量,努力实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颐养、家有关爱,打造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公共服务高地。加强教育领域交流合作。推动区域教育融合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互通共享,建立入学机会同等制度,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推进集团化联盟办学,贯通小初高教育,提高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水平。探索合作办学新路径,引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云阳设立分校、研究院和实训基地,更广泛地辐射周边地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增设技工院校,构建云阳产业发展与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良性互动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实增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能力。打造成渝地区教育强县。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加强与成渝地区知名三甲医院和科研院所合作,错位建设一批重点学科、特色专科,不断提升学科能力、学术能力。全面提高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做大做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女儿童医院。全面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快发展智慧医疗,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打造覆盖城乡、功能完善、有区域辐射能力的疾控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协调机制,打造创业就业指导服务联盟,推动跨区域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发布机制。深入推动全民创业就业五年行动,持续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三、强化三个保障,夯实云阳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保障体系

    云阳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的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加快构建高效有力的保障体系。

    (一)完善工作机制

    完善县级层面工作机制,有效发挥领导小组及各专项工作组作用。建立与市级层面的工作协调机制,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各项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落实目标任务。与周边区县之间协同发展,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共建等方面加强合作。完善企业层面参与机制,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建设。探索建立支持行业组织、商会、产学研联盟等开展多领域跨区域合作的协作机制。

    (二)树立实干作风

    坚持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办好云阳自己的事,通过做强自己来做深合作。靠真抓实干解决突出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出实招,在补齐自身短板中提高协同发展实效。靠真抓实干培育发展优势,聚焦特色资源、优势产业等精耕细作,在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中增强联动周边发展的能力。靠真抓实干聚焦发展势能,紧扣转型升级、改革创新、优化环境等久久为功,在夯实自身高质量发展基础上助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完善担当作为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营造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

    (三)形成强大合力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建功立业。坚持党管人才、政治引领,着力构建使命共担、协调共进、联动共创、开放共赢的人才发展新格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广泛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实现“四地一支撑”目标的生动局面。

    作者:中共重庆市云阳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马 健

    相关热词搜索: 双城 担当 经济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