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时间:2021-01-14 14:04: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只有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具有了自己的核心价值时,它才能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吸引力,也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生产力。相反,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乌克兰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反面例子。

    2013年年底,乌克兰爆发以“栗子花”命名的“颜色革命”。乌克兰闹“颜色革命”,原因有很多,既有与俄罗斯的历史纠葛,也有现实的经济困境,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抛弃传统、丢掉根本,以为照搬照抄西方民主制度,投入西方怀抱,就能过上与西方一样的富裕生活。现实的结果是什么呢?多年动荡不安给乌克兰民众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压力。根据联合国报告显示,乌克兰东部武装冲突地区超过500万平民面临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约100万人沦为难民。同时,战争使乌克兰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乌经济形势评价是,“物价发酵似的疯长,失业率增加,格里夫纳贬值,黄金储备规模萎缩,这些都昭示着乌克兰的经济进入死胡同”。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3年底爆发危机以来,乌经济各项数据呈现断崖式下滑。2013年乌克兰国内生产总值为1833亿美元,2014年锐减为1335亿美元,2018年跌至1308亿美元。乌克兰许多基础设施,如机场、体育馆在战争中化为瓦砾和废墟。“颜色革命”还导致社会出现巨大混乱,一些极右翼组织纷纷冒了出来,有的甚至打着纳粹的标识,成为“颜色革命”的主力之一。这些极右组织的民族主义立场,如禁止使用俄语,加剧了乌克兰族和俄罗斯族的矛盾,导致国家出现裂痕。2014年3月18日,俄罗斯与克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的代表签署合并条约,正式宣布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4月,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哈尔科夫和卢甘斯克三州要求自治。西方承诺的美好迷梦淹没在抗议声浪和隆隆炮火声中,乌克兰在大国博弈和道路选择的焦虑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提出,有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早在1979年9月,叶剑英在一篇讲话中就提出,要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邓小平也清醒地指出:“实行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要说有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因此,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把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概括为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1982年,党的十二大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了全面的论述,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20世纪80年代始,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风潮,西方自由化思潮也愈演愈烈。针对这种现象,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专门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基本要求、指导思想等作出全面的部署。但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问题沉渣再起,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在工作中忽视思想教育,忽视精神文明。在这样的背景下,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重申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根本任务,旨在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可以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孕育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

    进入新世纪后,党中央酝酿提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和相互关系的认识。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两年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要求。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随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的深化,以及其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央高层以及理论界、学术界等都意识到,凝练和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必要,而且成为必然趋势。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的深度和广度都在拓展和外延,方式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国内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尤其是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全面推进和深化的阶段,各种深层次的矛盾日益突出,各种利益的博弈更加激烈。面对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艰巨重任,全党上下以及全社会需要统一思想,同心协力,共克难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体现了社会价值共识的“最大公约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施加深刻的影响。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因而,只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为此,需要做大量的细致的工作,驰而不息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这就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必须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同时,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善于发现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搭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尊重广大群众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多用典型示范、交流疏导、说服教育、民主讨论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的思想疑虑和困惑;密切关注社会思想变化,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发展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针对一些人鼓吹的所谓“普世价值”,从理论上讲清楚价值观从来都是具体的、社会的,抽象的共同价值观是不存在的,完全移植西方的价值理念只会把社会主义中国搞乱;引导干部群众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不断加强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根本性质联系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中国特色社會主义道路的内在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关热词搜索: 先进文化 前进方向 代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