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文艺领域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与矫治

    时间:2021-02-08 08:05:0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关巍 宗欣怡

    [摘 要]对文艺的研究及其相关问题的重视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文艺及其相关问题再次凸显。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审视文艺及其相关问题,一方面,文艺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性不容小觑,且其已经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甚至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关键领域。另一方面,文艺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文艺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与重视,对促进中华民族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跻身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艺;历史虚无主义;新时代;文化强国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20)02-95-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艺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尤为重视文艺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2014年10月1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1]2014年12月13日,在国家公祭仪式上习近平同志再次指出:“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2]习近平同志在2019年3月4日参加全国两会看望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这就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基础进行文艺创作,奠定了基调、确立了原则。党和国家对文艺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及其危害性有着清醒的认识,高度重视对文艺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反思和批判,要求文艺工作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增强文化自信,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文艺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及其危害

    对文艺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展开研究,需要明确文艺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与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内在关联。以此为基础考察在中国社会文艺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态及其实质。这就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全面了解和掌握文艺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相关问题,并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的相关对策性建议。

    对于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做出了一系列阐释。周良书教授指出:“历史虚无主义之‘根在虚无主义,是虚无主义在历史观上的集中反映。”[3]龚云等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借否定人民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而否定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思潮。”[4]张蕊与张志丹强调:研究主体不同、史料不同、历史观不同,对客观历史的理解也会不同,但无视客观历史规律、否定历史事实、杜撰历史故事则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5]作为一种思潮的历史虚无主义,具有典型的政治意味,尤其表现在诋毁中国共產党领导人、歪曲中共党史、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否定人民群众在革命战斗中的作用等方面。梁柱教授在《历史虚无主义评析》一书中明确提到:“改革开放以来相继出现了危害社会的各式各样的错误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儒化思潮和普世价值观,等等,虽然主张各异,表现形式不同,却有共同的政治诉求,这主要表现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力图扭转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去。”[6]33

    清代龚自珍在《定庵续集》里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当下,国家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成为大国之间进行较量与博弈的重要方式,而文艺领域历史虚无主义不仅动摇了国民的思想意志、价值观念、信仰体系,更严重危害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由于文艺本身的重要性及其重要的社会价值与影响,我们提出了对文艺领域历史虚无主义进行甄别、批判、反思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对文艺做了科学的论述,尤其重视文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其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及其社会功能。在《政治经济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7]59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社会存在发生变化时,社会意识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整个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社会存在要求社会意识进行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现实。在文艺领域,这一要求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文艺反映变化了的时代;第二,文艺创作反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作用;第三,文艺创作活动面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时代特质、弘扬时代精神。马克思尤为重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在文艺方面,他指出:“关于文艺,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荣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7]112-113也就是说社会意识从其产生、发展与衍化规律上来说,虽然社会存在在根本意义上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也有其自身的发展与衍化规律,对社会意识尤其对文艺这一社会意识进行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与促进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不仅重视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更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要,尤其是在精神领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文艺促进人们精神境界提升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恰逢其时。尤其是在国家间的竞争日益走向文化和思想领域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文艺作品及其创作要自觉地占领人民的思想高地,并以此为基础,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当下,在中国社会文艺领域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从内容的角度包括如下表现形态:

    模糊化历史事实的现象。在很多文艺作品中,尤其是影视文艺作品中,文艺创作活动采取了架空历史、玄幻穿越等表现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或猎奇心理,其与观众的想象力相结合,吸引眼球。但是,此类文艺作品并不能促进人民群众精神和思想境界的提升,也不能反映文艺创作的时代要求,其虚构历史的方面反而丧失了历史的真实性,模糊化历史。若此类文艺作品大行其道,必将使文艺创作走向娱乐化、消极化的道路。文艺作品不仅要被动地满足部分观众的口味和要求,还要主动引导和建构观众的审美品位,但无论如何,尊重历史事实都是一个基本要求。

    碎片化历史的现象。在一些文艺作品中,碎片化历史的方法采取了感性化的手段。这种感性化的手段在宏观的历史背景中加入微观因素,使人物形象更加人性、更加丰满。这种方式在客观上拉近了文艺作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更能与观众发生情感共鸣。但是我们看到,在一些文艺作品中,感性化的表达方式被滥用与曲解了,甚至起到反对宏观历史而主张微观历史,消解历史时代的客观性和英雄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伟大精神与人格的作用。这种方式运用过度就会造成以小写的、片面的、感性化的小历史掩盖宏观的大历史,更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作用,看不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滚滚洪流。

    恶搞历史人物的现象。文艺作品采用幽默化的表现手法无可厚非,但是幽默化的表现手法仅仅起到烘托人物形象,即使是幽默化的表现手法被较多采用的喜剧作品,其真正价值也在于在观众笑过之后反思深刻的人生意义与价值问题。在某些文艺作品中幽默化的表现手法被粗制滥用,甚至在一些具有重要历史作用与影响力的人物形象身上也被不加反思地任意使用,造成了对历史人物的恶搞。受众直观接受网络言论,这种将幽默庸俗化、非客观化的方式对群众具有一定的危害。尤其是会颠覆人们的认知,歪曲主流价值观。对青少年群体而言,此类文艺作品的传播,会让其接受错误的观念,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青少年正值成长发育期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意识上的发育与身体的发育同步进行,在这个关键时期,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作引导,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青年一代才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正确引导青少年才会使国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文艺作品的价值引领作用不可忽视。

    混淆善恶观念的现象。部分影视作品模糊了善恶观念,好人也有所谓的“可恨之处”,坏人也有令人理解与怜悯的地方。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理解,看似无伤大雅,但表现过度则会带来问题,确实每个人都有普通一面,但这种普通面不应过度表现,反之则会使人物形象模糊、善恶不明。文艺作品要表达的善恶价值观要清晰而不做作、贴近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善恶的模糊会失去作品中独特的味道,失去作品中应该具有的价值观和影响力,失去影视作品的魂魄。文艺作品不应该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所谓的“中立”,没有原则的作品只会失去它的观众。

    上述模糊化历史事实、对历史進行碎片化解读、恶搞历史人物、混淆善恶观念等现象,危害严重。对文艺领域历史虚无主义的研究和批判要明确文艺与人民群众、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内在关系。从文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来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包含精神境界的提升、理想生活的追求,包含文艺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涤荡与塑造,因此文艺及其作品对人们的教育意义与影响不言而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文艺及其创作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新媒体时代,文艺作品的传播要借助方便快捷的新工具、新载体、新平台积极传递正能量,传达真善美,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及其作品既要服从市场规则,更要服从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坚持正确的立场与观点。

    二、文艺领域历史虚无主义产生原因分析

    在当代中国,文艺领域存在着历史虚无主义现象,究其原因,可以从文艺工作者、监管部门与受众三个角度进行问题查摆,找出关键环节,指出存在问题,从而服务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服务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与价值,服务于中国跻身文化强国之列。

    1.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活动问题。在文艺领域,许多老艺术家德艺双馨,在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使文艺领域保持了良好的创作生态,优秀文艺作品迭出,引领社会道德,传递真善美。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由于部分文艺工作者没有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没有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忽视了文艺作品对人民精神境界的潜移默化作用,没有明晰作为文艺工作者其使命与责任应该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而是将自身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进行文艺创作,只在乎短期与眼前的利益追求。文艺创作活动受到市场经济利益导向的影响,部分文艺创作者盲目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作为最终目的,迎合市场甚至不惜迎合低级趣味,为此甚至不惜歪曲事实,戏说历史。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中也提及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有许多艺术家的艺术活动不但没有积极的作用,反而“是破坏性的”,他们认为这是对这些“向来显出灵光、备受膜拜的职务”一种非同寻常的亵渎。[7]168

    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不仅有传扬真善美的要求,更有社会主义的导向,即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要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为人民立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立传、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立传,以此为基础的文艺创作,就坚持了方向辨明、内容正确,坚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习近平同志讲道:“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8]165

    2.文艺监管部门的督查、监管与导向问题。习近平同志讲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8]154文艺作品的质量低、作品体现出的创新性较低、作品的价值导向存在偏差。这其中既有文艺工作者本身的问题,也有督查、管理与导向的问题。

    当下,文艺监管部门还未做好文艺工作的督查、管理与导向工作。从督查与管理的角度,并不是要干预文艺工作者的日常文艺创作,而是就其创作活动出现的偏差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使出现严重问题的文艺作品没有市场和流通渠道。“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8]159网络与新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主流渠道,人们通过网络能够获取更加方便快捷的实时信息,这些信息的传播也会通过新媒体的转发、转载与分享迅速扩散。怎样让文艺作品既通过网络得到快速传播与扩大影响覆盖面,又同时可以抓好督查与管理工作,这种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文艺监管部门。从导向性角度出发要积极引导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活动,为其接近生活、接近人民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并且要在全社会形成对文艺工作者及其创作活动的高度关注与良好氛围,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文艺的积极作用并坚持弘扬正能量,传递真善美,抒写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新篇章。

    3.人民群众的主观性与能动性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决定性力量,人民在文艺创作中具有主体作用。这种主体作用首先表现为主体的需要性,人民群众需要优秀的文艺作品。其次,表现为人民群众是文艺创作的主体,在人民群众中包含着大量的积极进行形式多样的文艺创作的主体;同时文艺工作者是人民群众的一员,其主体性的创造活动正是以艺术化的方法,抒写人民群众的故事,宣扬人民群众的作用。

    但是,对普通群众而言往往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性,而将自身被动地理解为文艺受众,甚至对很多人而言,其文化素养、精神境界、价值追求等都有待提升,这就造成了面对文艺作品时审美各异的问题等等。有些文艺作品歪曲历史、戏说历史,看似是在迎合某些人的口味甚至低级趣味,事实上则是对人民群众的利益与主体性的严重忽视甚至轻视,忘记了自己及其创作活动都是人民的,更忘记了人民群众作为主体,手中掌握着对文艺作品的最终接受与审判的权利。

    正是由于文艺领域存在着上述主要问题,国家也提出了对其进行批判的要求,才应该找准问题的关键,对文艺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彻底的批判与矫治。

    三、文艺领域历史虚无主义矫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的文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要求,其中对文艺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声讨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2019年3月4日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同志在看望参加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文艺创作要达到两个“一切”,即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文艺创作要做到三个“为”,即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与相关部门围绕上述问题展开研究。

    1.文艺创作活动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习近平同志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9]在今天的中国,文艺创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强调文艺创作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创作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时代、是国家建设走入新纪元的新时代、是发挥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新时代、是物质财富日益丰富和人们精神境界快速提升的新时代。从文艺创作的角度要求文艺创作尊重客观历史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体现新时代的新内容、新要求,创新发展新理念、新思想,与时代共同进步。

    文艺创作与历史同步伐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尊重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活动要做到尊重历史事实、尊重人民群众、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而服务于增强文化自信、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是在当今世界上,国家间的较量愈发体现在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上,要跻身文化强國之列,更不能随意歪曲历史、抹黑历史。要求文艺创作以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及其客观规律为基础,以尊重并正确看待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为基础,体现时代内容、回应时代要求进行文艺创作,实现与时代同步伐。

    2.文艺创作活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这样强调:“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8]122文艺创作活动的前提是明确文艺作品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知群众所需,想群众所想,并把人民作为文艺创作的主体,为人民服务。文艺作品的创作要以群众为主体,体现人民大众的生活面貌与精神状态;要深入群众之中,调查研究、体验生活。也就是说文艺创作需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一方面从群众中摄取养分,真正反映人民的呼声;再到群众中去,使文艺作品真实再现生活,真实表达情感,让群众产生共鸣,从而创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

    文艺作品也要服务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文艺鉴赏力,提升其精神境界、培育先进思想意识。一方面,人民群众作为文艺作品的需求者,期待欣赏优秀的文艺作品,让优秀文艺作品陶冶情操、增加感知;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作为文艺创作的主体,在进行文艺创作时既是文艺作品的反映对象又是文艺作品的创造者。作为反映对象,人民群众要在生活中找寻自身的社会定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决定力量就要求在作品的创造过程中发挥自身作用,传递正能量。作为创作者,人民群众在进行文艺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也要秉持一种理念,即文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于社会的发展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3.文艺创作活动要做到以精品奉献人民。以精品奉献人民,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习近平同志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8]182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在文艺创作中要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旗帜,将正确的价值观融入文艺作品中,让文艺作品传播正能量,以积极的精神内涵促使生活变革、带动社会发展、弘扬社会主旋律。

    以精品奉献人民要处理好文艺与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一方面促进了文艺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另一方面,优秀的文艺作品必然有市场,可以满足市场对利益的追求。因此,文艺作品的精神价值与市场价值是相辅相成的,文艺工作者在文艺创作中应该以精神价值为先导,让优秀的文艺作品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同时也要兼顾市场价值,让文艺作品符合市场规律,发挥其最大能量。

    以精品奉献人民要发挥相关监管部门的作用。监管部门应该制定完备的服务与评价标准,一方面促进并服务于先进文艺作品的创作活动,要求文艺创作者紧跟时代步伐,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响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同时搭建平台,对文艺作品高标准、严要求,对即将呈现在人民群众面前的文艺作品把好最后一道关口;另一方面要加大审核与监管力度,让存在问题的文艺作品没有市场,给优秀的文艺作品腾出传播空间。此外监管部门还应在培育风清气正的文艺作品创作与传播上下功夫,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要充分利用新技术进行创作,在文艺作品与新媒体技术交相辉映的过程中,实现文艺作品创作价值的提升与传播方式的多样融合。

    4.文艺创作活动要以明德引领风尚。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活动要重视明德。学者刘润为指出:“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统一就是历史规律与艺术规律的统一。文艺工作者要实现这样的统一,自己首先必须实现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文艺观的统一。”[10]文艺工作者自觉以明德为引领,其创作出的文艺作品才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明德为引领的文艺工作者在其作品中也会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社会主旋律,这样的作品就必然是有道德、有温度的,能够让人们领会到优秀文艺作品所带来的精神价值。

    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要树立道德榜样以发挥其示范作用。比如在文艺作品《中国蓝盔》中塑造了一位名叫杜峰的“兵王”英雄形象,在執行维和任务时敢担当、快决断,展现中国维和部队士兵的中国风采;再如文艺作品《人民的名义》中塑造的检察官侯亮平这一人物形象,真实再现官场作为与不作为一念之间的较量,以其责任与使命向世人展现凛然正气的时代英雄形象。马立新指出:“这些英雄形象对于弘扬改革精神和社会正气、鼓励探索创新、发挥文艺的教化功能有很大作用,是当代文艺创作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11]所以,我们应该形成以明德为引领的文艺创作氛围,尤其要树立典型形象、发挥榜样作用,使其引领群众,尤其是引领青少年。优秀的文艺作品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2]青年的道德水平关乎国家的未来。

    四、小结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3]

    在当下中国,我们的社会存在发生变化,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已经上升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对精神境界得以提高的要求日益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在认清社会存在发生变化的同时,社会意识要跟上社会存在的步伐,同时要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以积极的社会意识引领社会风尚,让优秀的文艺作品陶冶人们的情操。对文艺领域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我们必须严厉批判与矫治。综上所述,首先找出文艺领域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有理有据指出问题与危害性;其次分析原因,从不同视角对文艺领域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进行揭露;最后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建设要求,对文艺领域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文艺领域净化,还人民一方净土。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引领下,努力实现习近平同志在新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要求,就必须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文艺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不能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步性、不能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性、不能表达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只有对文艺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彻底的批判,才能拥有一片纯净的文艺创作沃土,在这片沃土上,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才能创作出更多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优秀文艺作品,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为跻身文化强国之列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10-14(001).

    [2]习近平. 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12-14(002).

    [3]周良书. 中国共产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考察[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7(02):47-55.

    [4]龚云. 谁是真正的历史虚无主义者——与尹保云、马龙闪等学者商榷[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4(09):137-146.

    [5]张蕊,张志丹. 揭开“幽蔽的面纱”:文艺领域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批判[J]. 理论导刊, 2019(02):94-99.

    [6]梁柱. 历史虚无主义评析[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9]习近平.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5-10-15(002).

    [10]刘润为. 文艺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6(01):11-17.

    [11]马立新. 当代文艺塑造的改革英雄形象[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9-05-06(006).

    [12]张洋.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 人民日报, 2018-08-23(001).

    [1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 2017-10-28(001).

    责任编辑:李 飞

    相关热词搜索: 虚无主义 矫治 批判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