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时间:2020-03-11 14:22:5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其一方面能够让大学生了解世界、表达诉求、行使网络话语权,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各种不良网络舆论的形成。为此,有效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十分必要。文章以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对其内涵与特征、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大数据时代下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育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革命性地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使得大学生的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既是网络信息的接受者,也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与“制造者”;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已经由线上转变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在此情况下,加强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网络舆论引导的内涵与特征

    1.网络舆论引导的内涵

    网络的兴起拓宽了公众获取信息的广度,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也使得网络舆论应运而生。在此,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也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那么何为网络舆论引导?笔者认为它是随着舆论网络化的产生,为了引导公众有效、合理地宣传,树立正确的社会信念,激发正能量,防止非理性分子或者部分别有用心之人滥用或利用“网络民意”刻意制造网络舆论,而由网络舆论引导主体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充分運用网络规律,促使网络空间清朗的一种实践活动。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网络舆论引导的目的与内容在于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个体目标、群体目标和社会目标,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结构。”个人目标在于引导社会公众认清事实,客观评价。群体目标在于引导特定的群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对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的其中一个目的就在于培养大学生梳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目标则在于引导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对本地区、本国家、本民族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荣誉感,进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网络舆论引导的主体不仅需要党政部门、高校教育机构、新闻传播媒介以及有关网络舆情部门,还需要全体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

    第三,网络引导的客体与对象。笔者根据民法学界有关客体与对象的区分,认为网络引导的客体是指社会公众网络舆论这一行为,如在微博、微信、QQ朋友圈等各种网络平台上对社会事件或者现实等进行评价、舆论等行为。网络舆论引导的对象则为网络舆论本身。

    2.网络舆论引导的特征

    网络舆论引导作为社会民意表达、公众网络话语权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活动,从一定程度上讲,其除了具有传统舆论引导的引导性、公开性等特征外,还具有直接性、即时性、交互性、多形态性等独有的特征。

    第一,直接性。由于网络是一种开放性的场域,使得社会公众对于社会事件具有直接发表意见的便利,加上网络具有匿名性的特征,公众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情绪,这使得网络舆论具有直接性。当然,作为网络舆论引导主体,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优势,通过与公众实时地互动,能够直接有效地对舆情进行引导,其与传统的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引导更加具有直接性。

    第二,即时性。传统的舆论引导,无论是新闻发布会,抑或是广播电视、报纸均需要通过采编或者录制等过程,延缓了舆论引导的时效。而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产生了网络舆论的同时,也为网络舆论的引导提供了即时性引导的便利。对网络舆论的引导需要及时、即时有效进行。

    第三,互动性。与传统的网络舆论引导相比,网络舆论引导更具有互动性,网络引导主体可以即时通过网络与公众进行互动,传达信息,发布各种事件的真实情况。

    第四,多元性。从网络引论引导的方式与主体来看,网络舆论的引导具有多元性。其引导方式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这一媒介,而且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新闻发布会以及相关政策进行,不仅可以通过党政部门、教育机构、新闻媒体机构等,也可以通过社会团体乃至普通大众或者知情者进行,这都体现网络舆论引导的多元性特征。

    (二)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根据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2015年在校大学生规模达37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71%,中国民调机构零点调查,2015年在使用互联网的人群中,大学生达96.4%,可见,大学生在网络以及网络舆情中的影响之大,因此,正确处理好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就显示尤为重要。

    1.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与网络舆论传播的主体之一,其不仅传播主体特殊,涉及内容广泛,传播途径多样,而且对其引导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此,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能够较好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生活已经由传统的课堂教育、课后生活转到课堂教育与网络生活上来。通过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一方面能够及时、有效、准确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舆论的引导情况成为反映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晴雨表”,另一方面,通过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使大学生的有关思想动态有效释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其次,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能够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落到实处,起到“顶天立地”之效应。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内容枯燥,这严重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对于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新一代青年大学生而言,新媒体崛起所带来的信息交互和裂变,让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表达空间更加宽广,但同时也面临着价值虚无和割裂传统的危险。”对此借助大学生喜闻乐见且频发使用的网络平台,通过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在引导其梳理正确价值观的同时,也能够形成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最后,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参与性。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为高校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使得大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扩大,在此通过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够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由被动到主动地转变,积极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网络舆論引导的保障

    大数据时代下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甚至形成舆论误导,作为当代大学生,正确有效行使自己的网络话语权就需要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在此就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网络舆论的产生,发展以及引导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大学生恰当参与网络舆论,培育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把脉把关”。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对于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期的大学生,在大数据时代下参与网络舆论离不开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通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网络自知、自律,真正掌握网络利用网络。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消解大学生网络舆论危机的有效路径。受制于信息的时效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候大学生容易受到不当网络舆论的影响而加入非理性舆论之中,在此通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澄清有关舆论的真实情况,进而化解网络舆论危机。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净化大学生网络舆论环境,形成清新的网络舆论场域,进而保障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进行。

    总之,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加强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与配合是贯彻习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的网络普及率急剧增长,网络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进而在高校大学生中形成的网络舆论不容小视,因而迫切需要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上的偏差

    在笔者看来,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两大主体即高校与大学生(当然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家庭、社会等其他主体,在此本文主要从高校和大学生个人方面进行分析)。但从当前情况看,无论是高校抑或是大学生对于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上都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也制约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实现。

    1.高校对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上的偏差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其依旧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一方面视网络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于“末端”,对之漠视,认为大学生的网络舆论是只言片语,个人片面意见或者只是娱乐而已,无需高校的介入,其与思想政治教育无关。另一方面视网络舆论如“洪水猛兽”,恐惧网络舆论,一旦发现大学生对于有关事件在网络上发帖,便千方百计限制、阻碍乃至管制,时刻跟踪学生网络舆论行为,安排专门的老师找学生谈话,进行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两种存在偏差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与思想政治的教育。

    2.大学生对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上的偏差

    大学生年龄处于18-23岁,其心理的发展正处于依赖性与自主性、情绪性与理智性、理想性与现实性并存的阶段,这导致大学生在面对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在高校的教育引导与自我能动性发挥之间产生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如部分同学面对突发事件或者网络热点事件的时候,存在从众心理,甚至有些同学为了一时之乐趣,通过网络恶搞,丑化正面事实,对高校正常的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持抵触心态,认为这是干涉其网络话语权的行为。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其错误性在于未能认识到“自由是在法律框架范围之内”,网络世界也是在法律法规调整范围之内的。

    (二)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当

    大数据时代,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各种不同事件,每个大学生必然会产生不同乃至截然相反的观点,网络舆论随之形成。对大学生的这种网络舆论形成,目前部分高校依旧沿袭传统的引导教育方式,如先静观不做回应、通过后台删除敏感话题与词汇、关闭网络平台、切断网络等方式,然后通过学工队伍进行口头教育或书面教育。这种“单一孤立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再不与时下网络舆论引导方式相结合的话,不但令大学生难以接受本来就枯燥无味的想政治教育,而且会使全新的校园网络舆论引导理念流于表面”,甚至会拉远大学生与高校之间的距离,不利于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

    (三)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

    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非一日之功,也非一家能为,需要各个部门,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协同统一进行。然而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网络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机制欠缺。当前各高校重视学校各类网站建设,但是各高校网站的质量与精细化上还是良莠不齐,信息的传播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渠道,在学校与学生的互动上存在不足,还依靠传统模式下教师、辅导员的教学、谈话来形成互动,根本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第二,网络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警机制缺位。《礼记·中庸》提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以静态模式等事件发生后再应对,由于网络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没有良好的预警机制,错失最好的时机也许就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第三,网络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动机制缺位。正如上文所述,大学生网络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某一方面或者某一主体单独进行的,既需要政府、社会、家长与学校之间的配合,也需要学校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协调。从高校来说,依然存在着教师只负责教学,大学生网络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责任这种不正确思维。学校宣传部门、专任教师等其他主体与辅导员之间的联动不足,这不利于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与思想政治的教育。

    (四)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未能与时俱进

    虽然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宣传部、现代教育技术部或信息网络中心等宣传以及专门的网络管理部门,其对于高校的宣传工作以及网络监管工作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客观来说,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依旧依靠学生工作部(处)与辅导员队伍。而学工辅导员队伍由于其承担的工作繁杂,对于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引导更多使用的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加之,当前情况下,部分高校领导以教学与科研为重,并不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提升,这使得当前面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跟上大数据时代发展的步伐。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形成的非理性舆论时,舆论引导与思想教育工作人员出现力不从心,出现话语主动权缺失的情况,最后使得高校出现被动局面,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

    三、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

    (一)正确看待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网络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高校还是大学生都应该正确看待网络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网络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的高校来说,首先要正视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性与重要性。网络舆论存在不同的声音是常态,无需恐惧,更不需刻意去回避与管制,因为它既是大学生认识世界、分析世界后以及表达自身诉求的一种方式,也是高校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知识能力的一种路径。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有必要加强自身道德体系的培育,通过有关案例惊醒等方式,健全大学生人格,实现其网络自律,并通过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正确的网络意识形态。

    (二)创新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充分说明,要实现网络空间管理法治化,就有必要根据不同时间,根据不同情况运用新的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大学生网络舆论管理,然而“由于社会实践参与的条件和能力的欠缺,传统的以政府和学校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客观上存在着传受分离的现象。”要克服这点,笔者认为:第一,创新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变传统说教、空头阐述为主的方式,具体来说可以借助新型的网路视频、社会再现等扩充、丰富教育内容。第二,革新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可以利用新形势下的易班、微信等渠道,将刻板枯燥的教育融入网络思政教育之中。第三,加强网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递方式,不再局限在课课堂,而应该融入到课外以及第二课堂之中。

    (三)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网络空间法治化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多种渠道,多个主题。需要这些渠道和主体的共同配合,相互协助,并且需要有着完善的制度提供保障。按照网络舆论的发展,笔者认为建立健全以下四个方面的机制。

    第一,规范的网络舆情信息反馈机制。网络舆论的形成首先源于其舆情,因此,从源头开始,关心、关注大学生网络舆情,适时、即时把握大学生网络舆情,使得反馈机制畅通,可以有效预防舆情的变异,甚至造成不好的突发事件,引发不良舆论。具体来说可以建成“寝室一班级一院系一学院”的四级校园网络信息搜集渠道。

    第二,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研判制度。网络信息的搜集固然重要,然而认真研判,准确把握更加重要,对此,需要建立一支责任意识高,洞察能力强的舆论研判队伍,重视搜集与反馈的信息,防止错误信息的传播导致决策失误。

    第三,建立健全网络舆论的监测机制。在预防同时,还需要有效地监测,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网络舆论。对于高校来说,可以由学校党委办公室与党校办公室牵头,学校党委宣传部、网络技术中心、学生工作部具体落实,并与高校所在地的外宣辦公室、公安部门的网络监察办、文化稽查部门等联手,对于监测到的不良网络舆论及时共享给有关部门,形成有效的监测应对链条。

    第四,建立健全舆论处置机制。对于已经形成的网络舆论,应以正确的方式应对,既不惧怕,也不漠视,本着重视的态度,加强教育与预防,加强疏导和引导。

    (四)建立专业的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新的时代背景下,网络空间法治化对大学生网络舆论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需要有着专业教育队伍,了解法治化的要求,掌握网络舆论规律,起到意见领袖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高校宣传队伍的准确定位。高校宣传部门与网络管理部门一方面是普通的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另一方面起担负着网络舆论引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这种双重身份,使得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既要了解当前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心理,也要比其他人员多一份理性与责任,能够站在更高的位置,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管理走向法治化的空间。第二,建立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管理队伍。通过大学生自身的队伍建设,从大学生群体的视野出发,认清舆论实质。通过专门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队伍传播真情、实事。这既避免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性质,也避免了仅仅依靠大学生自律的缺陷性,使得大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第三,有必要全力塑造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一方面可以通过其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引导和教育学生文明用网,正确行使自己网络话语权,另一方面,通过培训与交流,明确责任,强化思想,来规范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使其真正具有示范表率作用,进而上行下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