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的探讨

    时间:2020-04-03 07:59: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工作和学习,在他们与中国人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必然要经历文化休克。本文通过对文化休克现象的形成过程以及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找出了文化休克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应对措施,旨在帮助跨文化交际者尽快走出文化休克。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休克;应对措施

    作者简介:张吉阳(1991-),辽宁沈阳人,满族,对外汉语专业,研究方向:对外汉语。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2--02

    所谓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民族语言使用者与非本民族语言使用者之间的交际, 也可以解释为来自不同文化社团,存在文化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换言之,跨文化交际是指如果两个存在文化差异的人要进行交际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应当采取的方式。对外汉语人才,是专门对那些把漢语作为目的与学习的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的人,他们必须具备汉语基础与文学的专业素养和第二语言的交际技能,还需具备跨文化交际知识与能力。[1]由此可知,对外汉语人才的专业能力是由汉语基础、文学基本素养、汉语教育基础、第二语言技能,跨文化交际技能所共同构成的能力体系。2011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征求对<普通高校本科目录修订一稿>修改意见的通知》,通知中将“对外汉语”改为了“汉语国际教育”,这一变动说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成为了培养对外汉语人才的关键。

    跨文化交际分为“蜜月阶段”“文化休克阶段”“初步调整阶段”“孤单阶段”和“适应阶段” ,这五个阶段是莱文和阿德尔曼根据从文化冲突到文化适应这一心路历程所划分出来的。[2]

    一、文化休克的表现

    留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新环境的适应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心理过程,主要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刚到学校的时候,留学生新鲜感强烈,看到任何人或事都感到很新鲜与好奇,非常愿意认识新朋友,在一起交谈。我们将之称为蜜月期。蜜月期后,因为初到外国的留学生对周围环境都会感到未知与茫然,行动失去了指引和准则,以前的行为举止和习惯好像都不再起作用,尽管留学生本人和当地人双方都极力地想与彼此进行良好的交际与互动,但由于诸多背景因素的不同他们之间还必然存在着种种冲突与分歧,这些冲突和分歧导致他们尽管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关系依旧没有显著的进展。留学生会发现当地人对自己不重视,并没有以一种他们想象中与外国人交际的方式与他们进行交流,而把他们当做当地人一样看待。这会让学生们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特殊甚至是被忽视了,因而会产生一些忐忑和苦闷情绪。

    1.焦虑

    这种情况在生理上有种种表现,例如,交际者会觉得寝食难安且浑身乏力,说话时有气无力,交际过程中容易紧张导致流汗不止,肌肉抽搐,甚至瞳孔放大等。在心理上学生们开始表现出不安和孤单,面对小挫折时选择抱怨,对周遭的人或事产生厌烦甚至憎恨感。说话办事没有自信、精神不集中、瞻前顾后、唯唯诺诺、犹豫不前,甚至经常感到无助或后悔,情绪易失控,想法易偏激。在认知方面则表现为情绪波动起伏大,记忆力减退等。

    2.恐惧

    身处异国文化当中的人们会感到由不知所措和身心不适应带来的心中不安、失望和恐惧之感,这是一种恐惧和抵触新文化的失望和厌倦心理。此时,他们更多的是怀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这种怀念使得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厌烦感愈发强烈,学生会可能会变得敏感而孤僻,喜欢独处或者同来自自己国家的几个人组成小团体,有意的不去接触外面的世界,与外界隔离。

    3.沮丧

    这种情况作用在生理上会导致消化系统障碍,由此会出现不思茶饭、面黄肌瘦、排便不畅等问题 而在情感上则表现为满脸愁容,总是对自己说过的话感到后悔,遇到问题是不敢直面挑战,找不到解决办法时逃避甚至哭泣,对帮助自己的人产生排斥或敌视情绪。

    4.绝望

    在找不到解决办法的情况下,学生们只会专注于自己不适应的差异部分,而不注重如何解决问题,总是把自己与新环境分割开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异常紧张、对人对事都充满疑虑,严重者还可能患病。由于绝望情绪的推动,交际者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产生矛盾,处理问题方法也相对简单,是产生分歧的多发期。

    二、文化休克产生的原因

    宏观上说,文化休克产生的根源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文化差异,另一方面则是个人差异。在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文化休克不可避免地发生并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4]其中文化差异是主要原因,世界上不存在一模一样的文化,本民族文化中的各方面因素,如逻辑思维、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对于本文化社团中的每一名成员来说早已根深蒂固。因此当留学生来到外国之后,必然会在很多方面觉得不适应,当这些“不适应”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休克”另外,每个国家和民族的人们都在文化选择中青睐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因此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自己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

    1.身处非本民族文化的环境中失去了对自身的社会定位,情绪起伏波动

    从前的人际交往规则失去效力,人们的言语交际行为和非言语交际行为都具有强烈的本国文化特征,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却往往会不知如何较好地把握自己的行为言谈,因此经常造成信息无法有效的传递出去或传递过慢,这就给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挫折和恐慌。有很多外国人之所以和本地人的关系一直无法顺利向前进展,正是因为他们在潜意识中认为对方也会按照自己的行为习惯来与人沟通,因此造成跨文化交际遭受层层阻碍。比如在课堂上吃东西这件事,中国人讲求情面,只要理由适当,一般人都会谅解。我们应当意识到,既然我们无法凭一己之力在短时间内改变社会大环境,那么我们就应该具备自我调适的能力。第一个要知道的就是每一次文化过渡都很有可能产生极大的压力和焦虑,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适应性后果。当外来者身处于文化休克之中,并可能进一步恶化而导致“恐外症”的时候,其需要的不仅仅是来自其他人的尊重、真诚与友好,还需要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勇于突破自我适应新环境的期望与信心。我们要坚信我们可以找到一种良好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应对不可预期的文化休克甚至是“恐外症”并且帮助我们减轻文化适应时的压力。在另一方面看来,无论“文化休克”现象和“恐外症”心理有多严重,我们却可以把其看做成是一种新的文化体验和心理感受吧。

    2.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母文化价值观与异国文化中的价值观不适应或相冲突,导致行为举止混乱茫然行为表现、心理分析和认知论构成了文化身份危机,要融入到新的文化中就必须改变自身原有文化中的个性特征,包括逻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语言习惯、交际原则等各方面,从而更快地融入全新的文化环境。所以,摆脱文化休克的阶段也相当于一次对自身来讲相当痛苦与繁杂的历程。

    我们通常不太容易察觉到两种文化中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但却真实的存在在跨文化交际之中并形成难以逾越的鸿沟。虽然那些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的华人在很多方面与美国人几乎一样,但是,华人与美国人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仍然很大。所以,将外国人彻底本土化或完全按当地人的习慣行事都是大多数跨文化交际研究者不提倡的。首先,外国人很难真正做到像当地人一样进行思考与行动,及时尽力模仿融入,也终究不能完全一致,反而弄出笑话;其次,跨文化交际的原则不是要求交际者放弃自己本民族的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跨文化交际只是要求交际者能够互相理解,在认识和处理问题上能够尽可能一致,已实现在此基础之上的长期高效的合作。

    3.本族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让身在他乡的留学生感到难以适应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失去了原本非常熟悉的行为习惯,其中包跨行为和社交习惯已经熟悉的物质环境。调查显示,饮食方面的冲突是在跨文化交际中较为突出的一对矛盾。人们常说入乡随俗。

    文化休克并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而是由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它来源于从本民族标准出发来评判异民族文化时的一种文化分歧与心理落差。只要我们采用一种公平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其他民族的文化,便会很快地认识到,这只不过是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激起的一朵浪花而已。

    三、文化休克的应对措施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世界上的所有文化都是无价之宝,并无好坏优劣之分。所以我们不能一起中的某一种文化作为文化评判的标准。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各种文化在交流中产生摩擦与碰撞也是在所难免的,而我们要做的是要去观察和了解这些差异和碰撞,最后接受它们的。虽然文化休克无法避免,但只要我们才用积极正确的方法,还是能够轻松顺利的避免或减轻其危害的。

    首先,不能用绝对化的态度来对待文化休克这一心理困难,更不能消极对待,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在跨文化交际中并不是硬性的要求交际一方完全摒弃原来的文化习惯,而是要求交际双方要尽力了解对方文化,能够更加一致的认识和处理问题,以求得在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文化休克具有两面性,我们既要努力找到解决文化休克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当我们走出文化休克这段时期之后会更加适应新的环境。 第三,要认识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并且尊重和正视每一种文化,充分认识到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积极主动的促成文化交流与融合。

    再次,可以通过对跨文化交际者培训的方式进行专题讲授,以课外实践、影视剧、相关文章讲授等方式培训,能够提高跨文化交际者的文化适应能力,让来自不同民族的人能够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培训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两种文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与此同时,由于世界上存在着很多优秀文化,所以不同文化社团的人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角度会有所不同,跨文化培训有助于两种文化的包容与借鉴,还有助于提高文化的自我思考能力,促进本民族文化不断走向繁荣。

    最后,虽然文化休克是无法避免的但也是可应对可解决的。

    想要最终走向文化融合,我们就必须以一种客观的角度来看待文化,用一种公平的、长远的态度对待异民族文化,但不要崇洋媚外,而要牢牢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得体恰当地跨文化交际。反之,我们也要虚心学习异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来发展和完善自身,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我们要在文化融合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世界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世界因为有了文化而生动,生活因为有了文化而充满生机与活力。文化让中国走出亚洲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认识了一个繁荣富强蒸蒸日上的中国。

    参考文献:

    [1]刘晓玲.对外汉语人才应具备跨文化能力.光明日报,2012,(10).

    [2]网易博客.文化休克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2011,(12).

    http://sagedong.blog.163.com/blog/static/1745092052011112821448991/

    [3]百度百科.文化休克.2013,(9).

    http://baike.baidu.com/view/1013567.htm

    [4]对外汉语信息资源分享.案例分析示范——文化休克.2011,(12).http://tcsol.1kapp.com/?p=2033

    相关热词搜索: 休克 交际 跨文化 探讨 现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