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中国画笔法创新的个案解析

    时间:2020-08-14 07:57:4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画创新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由于创作中传统观念的影响,决定着中国画个人风格形成的笔法创新常被人忽视,本文对现当代中国画笔法创新的个案进行解析,并从笔者研究的“齐锋笔法”的审美分析中,来对中国画笔法的创新做以研究。

    关键词:中国画笔法;创新;个案;齐峰笔法

    收稿日期:2010-03-12

    基金项目:本文是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国画笔法的创新研究》(编号:115141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立翔(1971-),男,黑龙江鹤岗人,大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史论、中国画创作。

    中国画以古代文人作为创作主体开始,笔法的发展与演变便被束缚起来,在传统中国画发展过程中,笔墨总是作为评审规范中重要一环,其变化显得非常缓慢。这跟中国长期封建社会闭关自守的统治有关,跟中国画的传统绘画思想与绘画理念的根深蒂固有关,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传世名作《定武兰亭十三跋》中的一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变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1](P.179)赵孟頫提出“用笔千古不易”,是相对“结字因时相传”而说的。比起“结字”的变化,“用笔”有“不易”性,即“笔法”价值观念的确立与应用有恒定性。笔法是历史传统形成的共性,有“不易”的原则。笔法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也不是绝对不变的,个性的创变是共性发展的来源,因此,笔法的发生、发展在中国画的演变过程中是渐进式的。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以及其后新中国的建立,笔法创新问题在画家的创作意识里便被大胆的提及,在以个人为基础的中国画创作天地里,笔法创新是从传统渐变走向当代巨变的,尤其是20世纪,在变革中国画此起彼伏的呼声中,中国画家们以敢于打破传统规范的胆识,进行着勤奋积极的创新实践,在现、当代中国画领域形成了多位能够载入中国画史册的大师级人物和作品。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其中很大程度是由笔法创新所促成的,这些艺术创新的各案,对于正在变革和创新中的中国画来说,有其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一、现代中国画笔法创新的个案解析

    由于时代的变革,中国画的内涵与审美外延迅速拓展,在现代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从涌现出的大师级中国画家来说,他们的共同特点便是对中国画传统用笔规范的突破性尝试,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绘画风格和面目,下面以黄宾虹、林风眠、傅抱石、石鲁、李可染为例,作以分析:黄宾虹绘画的用笔讲“平、留、圆、重、变”,这里的“变”,不但指用笔要讲变化,同时,还有创新求变之意。在中国画中,客观物象是通过笔墨来表达的,物象与画中笔墨形式一致,此即为“似”。然而笔墨形式又常常依自身的规律而发展,离开它描绘的客观物象而自顾自组合成画中的形象。这时,画中之形不再与客观物象一致,便成为“不似”。这些抽象性的东西,本身就会有一种跃动的生态,能在我们的头脑中诱发出一种特殊的思想情绪的境界。黄宾虹画中的用笔,恣意纵横,极具抽象意味,并已将笔墨的抽象美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林风眠绘画中用笔的变化,可以说是他中国画创作的一大特色,他的用笔不太强调传统书法的用笔,虽也是中锋用笔,但已不是以书法的实践以达到圆润沉厚的表现力,而是取意于宋元民间瓷绘那种流畅厚重的趣味,其线条具有力量感和速度感,有很强的装饰意味。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方式。

    画家傅抱石的笔法创新是具有代表性,”抱石皴”是傅抱石在传统山水画皴法基础上,融汇、活用了各种传统皴法而独创的一种皴法。傅抱石创造性地把笔锋散开,实际上等于无数中锋。傅抱石破笔散锋在皮纸上写、涂、抹、推、拉、压、簇、转、扫,毫无禁忌,大胆落笔,再加上画面局部的小心收拾,使得其作品大处气势奔入,小处又精细耐看。

    石鲁绘画用笔非常独特,画面所有的一切都是由其独创的“金刚挫”笔法写成,所谓力聚千斤,铮然有声。品读石鲁作品即可看出其率真刚毅的颤性、铮铮不屈的精神风骨。用笔粗犷狂放、朴拙厚重、气势磅礴,一笔一画皆出自内心深处,饱含心血,透露出他对人生对艺术的无比热爱与挚诚。

    李可染绘画笔法为积点成线的用笔方式,这也是对传统用笔的重大突破,这种用笔方式特色鲜明,苍厚沉实中国画笔墨发展过程中树立了新的典范。

    二、当代中国画笔法创新的个案解析

    当代中国画家延续了前人的创新成果,在用笔的形式上更加大胆,对拓宽中国画的艺术审美和丰富中国画的笔墨语言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性。下面以吴冠中、武艺、范扬为例,作以分析:画家吴冠中的用笔最为大胆,他的“笔墨等于零”提法使他对笔法有了更多自己的感悟,并触及着传统中国画最敏感的神经与底线,其笔法沿袭林风眠而自成面目,抛开了传统文人画的古拙、淡雅、苍涩的笔法规律,代之以毫无修饰的率真与率直的流滑线条,尤其将板刷、排笔、毛笔交互使用,中西笔法相结合,为中国画的创新与当代转型创建了新的语言与图式。

    人物画家武艺中国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那种无“法”可拘的用笔,他甚至把用笔的感觉降到“法”的零点。若按传统笔法衡量,其中有很多错笔,但水墨的语言就是允许有修养和有感觉的“错”,在“法”上的错可以变为“意”上的对。这是承传中的创造。

    山水画家范扬的用笔不想一笔成形,却要像素描或速写一样不断的重复线,极尽逸笔草草,笔法早已脱离传统用笔的规范,并将黄宾虹与凡高的用笔感觉相互融会,用笔看似点线随意自如,任笔挥洒,信手拈来,为常人所不敢。

    上述画家是在20世纪一次次的笔墨论争中,以笔墨反映时代、反映生活、反映情感为己任,大胆实践,开创出中国画创作的崭新局面,他们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很大程度是笔法的独创性来实现的,这在仍然是以传统笔墨作为品评中国画优劣为重要标准的今天,无疑会带给当代的中国画坛以很多启示。

    三、齐锋笔法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画创作在融入了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西方当代艺术观念的过程中,艺术形式更具多元化,再从中国画笔墨形式中求新求变已非易事,笔者近年在中国画笔法的创新实践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将这种笔法命名为“齐锋笔法”。

    “齐锋笔法”即运用毛笔“尖、齐、圆、健”中“齐”的特性,将笔毛捏扁进行绘画创作。齐锋笔法作为笔法创新的若干种形式之一,它的出现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下面本文即从齐锋笔法全新的笔墨美、形式美、意境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从齐锋笔法构筑的新笔墨美来说,运用将笔毛捏扁变齐的特性,并借鉴油画笔触的技法,将勾勒与侧锋转变为齐锋笔法的点、剁、托、搭、扫、抹等用笔,这种多样的用笔方式拓宽了中国画笔法的艺术表现力。齐锋笔法的笔势与笔意与文人画性线的阴柔美具有互补性,这就决定了齐锋笔法所传达出的情感与意趣是在阴柔与古拙之间而实际上又是在笔法规范中边缘化的一种非主流的大胆实践。

    其次,从齐锋笔法构筑的新形式美来说,它的构成方式是在笔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直线美。如北方的道路、房屋、山岭、河流无不是直线形式,这种直线的元素需要画家艺术的组装与创造,丰富了中国画直线形式美的新语汇。这些多元组合所构成的装饰美打破了传统山水画勾、皴、擦、点、染的技法步骤而形成了新的程式美。

    从齐锋笔法构筑的新意境美来说,齐锋笔法作为技巧的表现,它必然要附着在创作的主题上。创作题材选取北方冬季乡村雪景,所以齐锋笔法的造境是在北方地域、地质、地貌风土人情与江南文化截然不同的生活素材中寻找图示创造情境,在北方空旷、幽寂荒凉的表情里发掘出那种神秘博大深邃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的创造既是吸收传统绘画美学的结果,也是在此基础上融合当代绘画意识再创的结果。

    纵观中国画笔法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创新在中国画传统格局中是缓慢的,在近一个世纪中是激烈与突进的,这期间笔法所呈现出的同一性与多元化是促成中国画各历史时期变革最重要的因素,其变化与否直接影响着中国画的笔墨形态,决定着中国画的最终面貌。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里,古老的中国民族绘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磨练与挑战,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画变革将会带来更多次的触动与冲击。中国画的当代性转型是诸多因素来完成的,笔法演变也是其中的方式之一,今后一次次嬗变完成将更加迅速,跨度会将更大,这是中国画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杜红艳]

    相关热词搜索: 笔法 中国画 个案 解析 创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