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晏子不死君难》译评

    时间:2020-08-15 07:56: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原文〕

    崔武子①见棠姜而美之,遂取②之。庄公通焉。崔子弑③之。

    晏子④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⑤,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⑥,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⑦也,舍⑧之得民。”

    (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删节)

    〔注释〕

    ①崔武子:齐卿,即崔杼。②取:通“娶”。③弑:古时称臣杀君、子杀父为弑。④晏子:晏婴,字平仲,齐国大夫。⑤昵(nì)亲近。⑥兴:起立。⑦望:为人所敬仰的有声望的人。⑧舎:释放。

    〔翻译〕

    崔武子见棠姜生得漂亮,于是娶了她。齐庄公和她私通,崔武子就把庄公杀了。

    晏子听说齐庄公被杀,(就跑到崔家)站在崔家大门外。崔家左右的人问他:“你打算为国君殉难吗?”晏子说:“难道他只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我为什么要为他而死?”左右的人说:“(你)打算逃走吗?”晏子说:“是我的罪过吗?为什么要逃走?”左右的人说:“那就回去吗?”晏子说:“国君死了,回到哪里去?作君主的,难道只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要以国家为重啊!做臣子的,难道只是为了他的俸禄吗?是要他扶持国家啊!因此,国君如果是为国家而死,那么,臣子也该跟着去死;如果国君是为国家而逃亡,臣子也该跟着他逃亡。如果国君是为一己之私而死,或为一己之私而逃亡,如果不是他最宠信的人,谁还跟他呢?况且人家是国君最信任的大臣却把国君杀了,我不过是一般的臣子,我为什么要为他而死为他而逃亡?现在国君已经死了,我又回到哪里去呢?”

    崔子开了门,晏子走进去,把庄公的尸体枕在自己的大腿上,哭了一阵,再站起来,哀痛得跳跃了三下才走出去。有人说崔子必定会把晏子杀掉。崔子说:“他是百姓所敬仰的人呀,放了他可以得民心。”

    〔评析〕

    本文记载了齐庄公因荒淫被重臣崔子杀后,晏子就这件事之所言,表明了晏子对待国君与国家的态度。

    首先谈谈崔子弑君。齐庄公作为一国之君,不去思考如何治理国家,竟和臣子之妻私通,纯属荒淫无道。这样的国君被臣所杀,真是大快人心。但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春秋时期,世上一切皆属于王,何况区区一女子?当臣子面对国君昏庸,应该有勇气进谏,假若君王不纳忠言,就只有两种选择:一是逃避;二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将心爱之物献给国王,除此别无他途(我所指的是奴隶社会晚期的道德标准)。如此说来,崔子的弑君,堪称大逆不道。

    晏子得知此事后,作为人臣,去探视了齐庄公的尸体。虽说心情十分悲痛,可他并没有用世俗的审美观去指责崔子的弑君为胆大包天,同时,阐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作为一国之君,整天不去思考如何治理国家,而是因为个人的荒淫被杀。如果为这样的国君去死、去逃亡,为人还有什么价值?他的这一观点不仅出乎崔子意外,这在当时也是绝无仅有的,更有推动社会前进的历史意义。至于晏子对齐庄公之死的悲痛之举,纯属人之常情。

    这里,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中国为什么封建社会长达数千年之久?关键就是统治阶级采取愚民统治。从古至今,君王被认定为天子,是神,是金口玉言。这种封建家庭式的统治,就永远得以传承。如果从奴隶社会末期到后来的封建社会,多一些晏子这样的开明人士,世界上最早形成民主的国家可能将是中国。

    当今社会,为什么贪污成风,腐败盛行?原因就是少数干部的领导方法依旧采用家长制,一人说了算,经济一支笔,提拔干部时,有钱能使鬼推磨,少数高官的资产,恐怕早已超过“蒋家王朝”时期的四大家族了。人们不禁要问,民主之风哪里去了?春秋时期的晏子哪里去了?平心而论,任何单位和团体所实行的民主,皆是形式化的,最终都是“一人说了算”的所谓“高度集中”,这就是腐败的温床。话又说回来,现实中就真没有晏子了么?答案是肯定的:有。只是这些人多被领导看成肉中刺、眼中钉,常常被小鞋穿得举步维艰,在血腥腥的事实面前,他们退缩了,为生计退缩了。长此以往,真正敢闯红线的硬汉子,就正儿八经地成了阴沟的泥鳅——翻不了大浪。

    相关热词搜索: 不死 晏子 译评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