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东周车子部件名称图论

    时间:2020-08-26 07:52:4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古代车子研究从汉到清主要依赖《考工记》且众说纷纭。建国初,夏鼐先生第一次把木结构的车子痕迹完整剔剥出来,三十年代后考古学家先后在全国各地发现殷代至战国车子痕迹、秦陵2号铜车马等,为东周车子研究提供重要支撑。东周车子一般由一辀、一衡、两轭、一轴、二毂、二轮和一舆组成。

    【关键词】东周车子;轮;辀;衡;舆

    【中图分类号】K05 【文献标识码】A

    车子是古代交通和战争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由于它与古代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不但在使用当时普遍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而且在后世依然为研究者所关注。

    古代车子的形制究竟如何,《考工记》虽然有专章记述,但文字简略,又艰涩难懂。从汉代起到清代,为它作注释和图解的虽也不少,但由于车子本身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复合工具,同时又缺乏实物证据,因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如张长寿和张孝光两位先生所说:“这种闭门造车的状况只是在近代考古学在我国出现之后,才有了根本的改变。三十年代前期,在安阳殷墟、浚县辛村的殷代和西周的车马坑或墓葬中,都曾发现过车子的痕迹。但是,限于当时条件,对于车子的结构都没有做得很清楚。建国初,在辉县琉璃阁战国时期车马坑的发掘中,夏鼐先生才第一次把木结构的车子痕迹完整地剔剥出来。”这给了解和研究古代车制,复原古代车子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但是,古代车子是木结构,木质都已腐朽,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中只能根据痕迹和土质、土色进行剔剥,稍有不慎便将痕迹做掉,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而且车子埋葬以后,某些部分甚至全部倒塌的现象司空见惯。至于人为因素的破壞,就更不用说。所以,发掘一座车马坑,剔剥一辆车子,对古代车子的实物资料的获得,特别是细部的资料,更是难得。

    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封土西侧陪葬坑内发现的铜车马,解决了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但2号铜车是模型,使用的不是真车,是供秦始皇使用的专车,结构特殊,不同于一般车子。所以,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现就目前已知的东周车子部件稍作介绍。

    古代车子,一般由一辀、一衡、两轭、一轴、二毂、二轮和一舆组成。通常两匹马或四匹马拉一辆车,以辀为中两侧各一,叫服马,服马两旁的叫骖马。一辆马车有两匹服马和两匹骖马。驷马难追的成语或本源于此。

    殷代和西周的车制,张长寿、张孝光两先生已有精辟的论述。本文所涉及的范围只限于东周。东周车子主要部件及其各地出土实物的数据如下(个别虽不是车子部件,但在解释部件的行文中又必须涉及的名称,也附带一并加以解释)。

    一、轮

    每辆车有两个车轮,形状、大小、部件和制造方法大致相同。每个车轮的部件及其相关名称主要有:

    (一)牙

    牙又叫辋,就是车圈,即车轮着地滚动的圆形木圈。东周车轮一般是由木条揉曲而成的两个牙片组合而成。

    (二)辐、股、骹、凿、蚤、葘

    辐即辐条。东周车子的辐条一般为26~30根,最少的25根,最多的44根。每根辐条骹端插入牙中,股端插入毂中。牙和毂容辐的孔名凿,骹端入牙的部分叫蚤,股端入毂的部分叫葘。

    (三)毂、贤、轵

    毂就是车轮中心的腰鼓形圆木,中空,一般由两半合成。外周插辐,内空穿轴。因轴中间粗,两端逐渐变细,所以毂两端的孔向内的一端较大,向外的一端较小。内端较大的孔名贤,外端较小的孔名轵(轵在此处读鸡音)。

    (四)轴、軎、辖

    轴就是贯穿两毂而连接两轮的横木,两端承毂处逐渐收削变细,末端各有穿孔,上套圆形铜管。铜管有封顶的,也有不封顶的。铜管有上下相对的孔,与轴端的穿孔成一直线,用以穿锲。圆形铜管名軎,锲名辖。辖,东周以前多木质,东周以后多铜质。

    (六)轨距

    车轮碾出的痕迹或沟槽叫辄,辄就是轨。所谓轨距就是辄距、轮距,即两轮之间的距离。

    二、辀

    (一)辀、胡、踵

    辀,即车辕。是车子中最长最粗的部件。辀纵置于车舆之下和车轴之上,与轴成“十”字形相交。辀在车舆下面的一段是直的,出车舆之后向前逐渐上翘。上翘部分名胡,亦称前胡。上翘的高度(即辀在车舆下成直的一段的延长直线,距辀上翘最高点的高度)名叫胡深,亦称辀深,辀的尾端名叫踵,辀的前端缚衡。

    (二)当免

    所谓当免就是辀、轴之间的垫木。上面和下面都有凹口,上口纵向以含辀,下口横向以卡轴,辀、轴相交处没有空隙而是紧紧相接的。

    三、衡

    (一)衡、轙、辔

    衡,就是辀前端的横木。辀、衡亦呈“十”字形相交,衡左右两端至辀的距离相等。衡的中段较粗,左右各缚一轭。轭的左右两侧或外侧的衡上,立有圆形或半圆形的圈,这种圈叫轙,是用来穿辔的(所谓辔,就是一端系于马口两侧的衔环上,另一端握在驾车人手中的绳索)。

    (二)轭、軥

    轭,又称鸟啄,就是夹板,南方有些地方叫枷端。是叉在马颈上用以拉车的“人”字形挽具。上段垂直,名叫轭首,其下分为两叉,称为轭肢。两轭肢的末端,均向外朝上翘起呈钩形,钩形上翘部分名叫軥。

    四、舆

    (一)舆、轸、桄、鞇

    舆,就是车厢。在轴和辀之上,位于整个车子的后部。舆底用四根木条(一般为方木)镶成矩形方框,方框绝大多数前后大于左右。方框内有竖向或横向的木条二至四根,方框边的木条就是轸,也叫轸木。轸有前后左右四轸。方框内的横木条或竖木条名叫桄,也叫桄木。轸、桄之上多铺木板,桄木竖向,木板横铺;桄木横向,木板竖铺。轸上不铺木板的,多铺藤、皮条编织的坐垫。木板或藤条、皮条之上供人跽坐的软垫(或席)就是鞇。

    (二)輢、軨、轖、门

    车厢四边置栏干,左右两侧由木板及窗格形栏干所组成的挡板,就是輢。舆左右前三面木板内的窗格形栏干统名軨。而两侧輢的軨(栏干),钱坫说就是轖,代震说是軹。大概轖就是軹。至于舆之后,门两侧的挡板(包括木板及窗格形栏干),它的古代名称是什么,目前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称谓。

    东周各地车子供人上下的门,都开在舆后边的。所谓门,实际上只是一个缺口而已。门的宽度一般为30~40厘米。

    轼,就是舆前栏干内的横木。其位置距离前栏干的尺寸,约为舆进深的三分之一(一般是30厘米左右),距离舆底的高度约55厘米,一般由前面3~5根支柱及左右各1根支柱支撑。

    参考文献:

    [1]张长寿,张孝光.殷周车制略说;中国考古学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纪念论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2]马德志.一九五三年大司空村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55.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安阳新发现的殷代车马坑[J].考古,1972(4).

    [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安阳发掘队.安阳殷墟孝民屯的两座车马坑[J].考古,1977(1).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1969—1977年殷墟西区墓葬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9(1).

    [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殷墟西区发现一座车马坑[J].考古,1988(1).

    [7]郭宝钧,林寿晋.一九五二年秋季洛阳东郊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55.

    [8]洛阳博物馆.洛阳中州路战国车马坑[J].考古,1974(3).

    [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洛阳唐城队.洛阳老城发现四座西周车马坑[J].考古,1988(1).

    [10]?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上村岭虢国墓地[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11]琉璃河考古工作队.北京附近发现的西周奴隶殉葬墓[J].考古,1974(5).

    [12]琉璃河考古工作队.1981—1983年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简报[J].考古,1984(5).

    [13]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山西侯马上马墓地3号车马坑发掘简报[J].文物,1988(3).

    [14]吳镇烽,尚志儒.陕西凤翔八旗屯秦国墓葬发掘简报[J].文物资料丛刊,1965(7).

    [15]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发掘报告[M].科学出版社,1957.

    相关热词搜索: 东周 部件 车子 名称 图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