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硬件之上,应用为王

    时间:2020-09-15 07:54:0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当第一台手机和平板电脑问世的时候,人们肯定无法想像以二者为原型和核心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将会给人们、给世界带来多么巨大的变化。现如今,对于几乎人手一台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人们来说,手中这台设备的历史他们是否真正的了解?究竟又是哪些原因促成了当今移动智能终端流行的热潮?移动智能终端又将向何处发展?本文一一为您揭晓答案。

    移动智能终端族谱

    平板电脑从提出到普及,从概念到现实,从研发演变到正式命名其实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阶段。那么,世界上第一台平板电脑是什么时候、谁家出的?如果往根上刨,那恐怕要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些“平板电脑”包括一个巨大的电脑终端,一个接受触摸笔平板,可以接受电磁信号进行处理。但真正提出平板电脑(Tablet PC)这个概念的,则是微软,而在这之前,就已经有类似的产品上市销售了。

    从市场角度来看,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用作商业的平板电脑于1989年9月上市——GRiD Systems制造的GRiDPad,它的操作系统基于MS-DOS。对,没错,第一台平板电脑采用的操作系统竟然是DOS。1991年,另外一台Go Corporation制造的平板电脑Momenta Pentop上市。1992年,Go推出了一款专用操作系统,命名为PenPoint OS,同时微软公司也推出了Windows for Pen Computing。不过这些早先的产品都失败了,由于手写识别率非常低,而且成本居高不下,想让花钱精打细算并以高效率为追求的商业用户购买这类产品,确实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当时的一款名为Momenta平板电脑重达7磅(大约3.2千克)并且价格高达5000美元,这样的价格几乎没有人能够接受。

    平板电脑(Tablet PC)这一命名真正出现的时间是2002年秋季,当时随着微软公司大力推广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而渐渐变得流行起来。在此之前平板电脑在工业、医学和政府等小范围顾客群内有着市场。从这时起,它们的主要用户群变为学生和专业人员。

    严格意义上讲,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就是一个单独的操作系统,它内部集成了很多关于手写应用的配件程序,随着厂商的支持,关于产品手写方面的功能按键也越来越多。可以说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的出现让平板电脑走向了大众,让平板电脑开始逐渐出现在了电脑消费者的视线内。当时推出的平板电脑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它们都依托于触控笔输入设备。平板电脑的发展历程中不能不为微软记上一功,是微软命名了平板电脑,也是微软推出了相应的操作系统,这两点为平板电脑向普通用户推广提供了很好的推动力。

    遗憾的是,平板电脑并没有在微软的推动下迎来提前普及,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高昂的制造成本和各厂商的匮乏支持。2002年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操作系统的出现算是让平板电脑正式亮相于世人。在这之后,IBM推出的ThinkPad、富士通推出的LifeBook、HP推出的TC系列等平板机型也陆续充实市场,到2004年,我们已经可以在市场上看到不少于5款的产品,但是由于平板电脑的售价大都在两万元左右,所以大家购买热情不是很高,只有少数高端商务用户才会考虑购买,当时的平板电脑是高端品牌和消费品,所以受众人群非常有限。

    平板电脑的普及之路非常缓慢,技术和产品自身的制造成本成为主要原因。微软发布了对触控式屏幕进行了特别的优化和设计的Windows 7操作系统之后,厂商们又有开始对平板电脑产品线热心起来。这其中既包括有当年平板的先驱,惠普、ThinkPad、富士通,也有像汉王、万利达等这样新进入平板领域的厂商。尽管如此,平板电脑市场始终不温不火,直到一款产品的问世。

    时间来到2010年,平板电脑市场突然火爆起来。iPad由苹果首席执行官乔布斯在美国旧金山欧巴布也那艺术中心发布。iPad凭借其极为出色的用户体验和极佳的易用性迅速统领整个市场,市场份额一度达到恐怖的90%以上。iPad的成功让各IT厂商将目光重新聚焦在了平板电脑上,平板电脑由此进入百家争鸣、欣欣向荣的快速发展阶段。

    自1983年Martin Cooper带领着团队设计出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摩托罗拉DynaTAC 8000X以来,手机产品发展至今已近30年,不过首款智能手机的面试距今不过十年时间。

    Symbian系统成为智能手机系统的鼻祖,首款Symbian OS S60智能手机——诺基亚7650于2001年正式登场。这款智能手机创造了太多的第一:全球第一款彩屏手机、第一款智能手机、第一款内置摄像头拍照手机、第一款滑盖手机、第一款五维摇杆手机。从此以后,Symbian系统智能手机成为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中坚力量,诺基亚推出的每款产品都堪称经典。

    在这段时间,Symbian系统最大的竞争对手是Linux和Windows Mobile。前者主要的支持者是2003年退出Symbian系统联盟的手机领域巨头摩托罗拉,摩托罗拉E680、A1200等曾轰动一时的Linux系统智能手机至今仍不乏拥趸。

    从硬件的角度来看,在智能手机发展初期,手机硬件的发展并不算快,整体性能依然处在比较低的水准。像Symbian系统的处理器只是从123MHz发展到332MHz,这一方面是受技术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并没有产生对硬件要求太高的应用。

    2007年苹果iPhone的登场改变了一切,至少是让智能手机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款让用户拥有前所未有体验的手机,不仅让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格局发生了巨变,也带动了手机硬件的全面提升。尽管在当时来看,iPhone的硬件水准都不是顶级的,但是凭借出色的系统性能,以及独特的电容式触摸屏操控方式,让iPhone拥有其他产品无法比拟的流畅性。为了与iPhone竞争,手机制造商和操作系统提供商一方面开始努力改进系统,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大幅提升硬件水准。凭借着之前两款产品,苹果iOS系统体验已经被树立为标杆,而2009年与2010年中,苹果iPhone 3GS与苹果iPhone 4的先后登场,则都是以速度为最大卖点。在这两款产品带动下,刚刚过去的两年中,智能手机硬件性能再次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

    与此同时,智能手机曾经的王者诺基亚及Symbian系统却依然对触摸屏说“不”。当然,迫于竞争压力,诺基亚也开始大幅提升手机的硬件配置,由于Symbian系统对硬件要求相对略低,系统的流畅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不过,这一情况在谷歌推出Android系统之后发生改变,诺基亚一方面推出了支持触摸屏的Symbian OS S60V5平台以及全新的Symbian^3系统,通过系统改进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也采用了更强的硬件配置,来让手机获得更流畅的操控体验。然而,终归还是晚了,一切努力都没能遏制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市场日薄西山的局面。

    对于手机硬件发展推动最大的,要数蓬勃发展的Android。由于系统出色的用户体验和开放性,Android吸引了众多厂商的支持,而为了与iPhone竞争,这些厂商也在不断提升产品的硬件性能。特别是当2010年初谷歌推出标杆级的Nexus One之后,1GHz处理器就成为高端Android手机的标准配置,我们甚至也看到了超过1GHz处理器的Android手机。

    未来的智能手机什么样?双核还是四核?一款出色的智能手机,应该是操作系统、丰富应用与硬件性能的完美结合,我们有理由期待更为强大和完美的智能手机出现。

    移动智能终端引发上网革命

    不过也就是七八年前吧,手机能上网都是件挺新鲜的事儿,而如果今天你还没有用手机上过网,或者说还在用非智能手机上着网,那么一定会有人说你已经OUT了。移动智能终端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体现在硬件性能的不断提升,更引发了一场网络革命。

    翻开十年前的IT杂志,你可能会在上面读到这样的话语:“目前比较热门的是利用移动终端上网,包括手机和掌上电脑等,利用移动终端上网时,数据的传输是通过无线网络进行的,可用来上网的手机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早期的手机,它只是比普通手机多一个红外接口,能与便携式电脑连接,使便携式电脑能够通过手机拨号上网,严格地说,这种手机还不能算是上网的手机,第二种是所谓的WAP(无线应用协议)手机,它除了具有一般手机的功能外,还可以浏览因特网;第三种手机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可以上网的手机,它们除了具有一般移动电话的功能外,无论是上网浏览,下载文字和图像传输,还是收发传真和电子邮件都能独立完成。随着2000年以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的启用,移动通信将进入多媒体和宽带数据业务领域,将从GSM的9.6Kbps提高至384Kb/s,最终达到2mb/s,手机上网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家庭上网的一种重要形式。”

    怎么样?现在再来重读这样的文字,感觉熟悉还是更陌生了?新一代的年轻人可能很难想像,若干年前手机用户访问互联网的体验是如何的糟糕和痛苦:当时知道的网站不多,上网也就是去新浪搜狐这样的门户网站,而访问这样一个网站首页,至少要等上几分钟,当时手机上网每KB要三分钱,这样完整打开一个网站首页(按2MB计算)就要花费多达60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由于当时的无线网络传输速度慢、手机的处理能力弱、内存小、屏幕小,因此手机上网采用WAP协议。早期的WAP页面采用了不同于HTML、更为简单的WML文档格式开发,提供专门适合手机小屏幕显示的简单页面。WAP协议迅速被手机广泛支持,用户进行手机上网浏览均使用的是WAP浏览器。

    随着无线网络(WIFI)和3G网络的出现和普及,给了移动智能终端极大的用武之地。2004年,国内使用非智能手机上网的人数大约数百万人,且上网用途不过是通过寥寥无几的手机网站下载图片或彩铃(你同样可以在当时的报纸杂志上看到图片彩铃广告铺天盖地的出现);同一年,中国PC互联网网民有近8000万人,互联网网站近67万个。然而,从2009年到2011年这短短三年间,中国的移动智能终端上网用户数量以每年超过1个亿的数量级增长。2011年,全国已经有超过3亿人使用移动智能终端上网,占到整体网民数量的65%。用户可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上的浏览器访问几乎全部191万个互联网网站。

    有时候数字最能说明问题,这也就不难解释持续至今的移动智能终端热潮出现的原因了,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但无论如何移动智能终端的出现,为这场上网革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巨大的推动。

    名词解释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是一项全球性的网络通信协议。WAP使移动Internet 有了一个通行的标准,其目标是将Internet的丰富信息及先进的业务引入到移动电话等无线终端之中。WAP定义可通用的平台,把目前Internet网上HTML语言的信息转换成用WML(Wireless Markup Language)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代理服务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而可以广泛地应用于GSM、CDMA、TDMA、3G等多种网络。

    WiFi原先是无线保真的缩写,Wi-Fi的英文全称为wireless fidelity,在无线局域网的范畴是指“无线相容性认证”,实质上是一种商业认证,同时也是一种无线联网的技术,以前通过网线连接电脑,而现在则是通过无线电波来连网,常见的就是一个无线路由器,那么在这个无线路由器的电波覆盖的有效范围都可以采用Wi-Fi连接方式进行联网,如果无线路由器连接了一条ADSL线路或者别的上网线路,则又被称为“热点”。

    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

    移动互联时代应用程序模式的变革

    移动智能终端的改进主要走两方面,硬件和应用,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硬件性能的提升前文已有叙述,不过硬件方面主要受到技术以及上游厂商的控制,要想遥遥领先对手并不十分的现实,但是应用方面就容易了很多,如果单纯的拼硬件,苹果必定不会如今天这般风光,但是App Store的出现让苹果再一次占到了上风。

    在2009年之前,人们一直认为“Symbian”就是智能手机的代名词,那时候iPhone暂露头角,在智能领域略有名气,但和芬兰“手机巨人”诺基亚御用的Symbian系统相比,真算是凤毛麟角,抛开Symbian现如今的没落不谈,在那个时期,丰富的S60平台应用让用户觉得自己使用的手机非常高端,会有一种引以为豪的感觉。但是,众多使用过诺基亚智能手机的人都有过找应用难的经历,这些应用程序只是零散的分散在广阔互联网上的各个角落,非常不利于寻找和推广。苹果正是敏锐的观察到了这一点,于是,一场应用的变革由此拉开。

    2008年7月11日,在iPhone 3G发布的前几天,苹果的应用商店App Store正式上线,短短三天时间下载量超过一千万次,而到了2009年1月APP Store应用数量达到1.5万个,下载量超过5亿次。现在App Store的数量已经超过了30万个,大量简洁优秀的应用产品近一步刺激了苹果移动智能终端产品销量的增长。在当时移动智能终端只是数码爱好者玩物的时候,苹果成功的将App Store的程序推广给每一位用户,这为其随后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随着上网革命的到来,无线和3G把人们从电脑网络时代带入了移动网络时代,通过二者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和开始普及,人们已经可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享受原来只有在电脑上才能享受的网络服务,人们对网络认识的逐渐加深,网络能够给人们提供的服务也就越来越多,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帮助也就越来越大。移动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2G手机的3G化,使得人们对移动智能终端个性化的追求以及对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应用产生了大量的需求,而具有无线和3G概念的移动智能终端又给这种需求成为了可能实现的现实,如此一来,就会产生出一个巨大的市场,而苹果的App Store模式正是一个为这个市场而生的优秀市场模式,也就是说,需求催生了应用的传播和销售,App Store则是为这个需求找到了一个适合的模式。

    现在App Store已经为苹果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消费者,丰富的应用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并且形成二次传播效应。而开发者也愿意将自己的应用在第一时间推广到App Store上。苹果搭建了一个漂亮的舞台,而后续的演员以及观众则全部是自发而来。移动智能终端真正吸引消费者的不仅仅是华丽的硬件和界面,更多是App Store上高品质的应用质量,苹果应用商店模式的成功为应用程序的发展和推广带来了变革,也为其他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样板。

    应用为王,移动智能终端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平板电脑为例,平板电脑的概念并不是由苹果提出,而2010年苹果发布了第一代 iPad 之后,平板电脑的市场才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同时 Android 平台的各家厂商以及 Blackberry、HP 等传统移动设备和PC厂商都迅速跟进。然而,iPad 依然保持市场第一的位置,一度占据了平板市场份额的90%以上,在2010年卖出了1500万台。为什么许多厂商的平板电脑有着比 iPad 更好的硬件配置,却仍然难以超越 iPad?

    许多厂商都将诱人的硬件性能作为其最大的卖点,但是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上,这些硬件往往难以发挥其全部能力。同时,高性能的硬件带来的是高成本,高成本演变成的高价格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而最新的iPad2却在提供足以匹敌的硬件性能的同时保持了最低的售价。iPad以精巧的设计和足够满足开发者以及用户需求的硬件配置,再加上合理的价格,在起跑线上,就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硬件配置往往只是人们在决定是否购买产品时所考虑的最基本的因素之一,而对于移动智能终端,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在这样的硬件之上可以得到什么样的使用体验。乔布斯曾在iPad2发布会上提到,现在 App Store 有超过 65000 个专门为 iPad 设计的应用程序。而其主要竞争对手的 Android 平台,平板电脑的应用程序只有不到 100 个。这样悬殊的数据,正是造成其他平台的平板电脑无法与 iPad 抗衡的最主要原因。在合理的硬件配置上,丰富多彩的应用程序才是真正吸引消费者最重要的原因。人们不愿意在买到一款移动智能终端之后,却只能在上面运行数量很少的几款软件。iOS 通过 App Store 和完善的开发平台,将应用软件的数量和质量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地位。

    必须承认,iPad 在硬件上同样有许多难以令人满意之处,但这个硬件平台上所呈现的五花八门的应用,可以满足用户从教育、办公、游戏等日常生活每一个方面的种种需求。当用户购买这样的产品时,并不会过多的关注硬件配置,重点关注并想要得到和使用的是其中的应用。因而,真正吸引人的是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应用程序。硬件配置再好,如果用户拿来后只能实现简单的功能,这样的硬件不会受到市场的欢迎。过去,人们使用一款应用程序,是因为他拥有可以运行这款程序的硬件。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们会因为某一个应用程序而去购买硬件。

    iOS 系统从 iPhone 到 iPad 的一路辉煌。最为重要的是它搭建了一个从制造、销售、购买和使用应用程序的良好的生态环境。苹果为开发者提供了完美的开发、发布应用的环境以及合理的分成模式。同时,用户可以简单方便地购买、使用成千上万的软件。正是这样良好的应用程序开发和销售的生态环境,不仅仅让开发者更乐意于为 iOS 系统开发软件,也让用户用着舒服,苹果亦可从中获取利润。这无疑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从用户的角度讲,移动智能终端未来可能会变得如水、空气般重要。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水等一些基本的元素,但在今天的信息社会,移动智能终端似乎有变成和水、空气一样重要的趋势。出门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带上智能手机,外出工作的时候,包里随身就装上平板电脑,如果有一天没有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心里就会空落落的,会像丢了魂一样。而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热销,这种感觉将会越来越明显。

    相比几年前单纯的功能性手机,作为移动智能终端主力军之一的智能手机为人们生活带来的完全颠覆性的改变,可以说智能手机赋予了手机新的生命力。智能手机已实实在在走进了人们的身边,带给用户的是一种“智能化”生活。 在公交车上,每天上下班高峰期,都能看到下班的人中拿着一部智能手机,在屏幕上不停地点来点去,手机就像一个随身携带的玩具,每个人都时不时拿出来瞄一下,触动触动屏幕,生怕错过了什么。这就是智能手机用户的“通病”。

    有了移动智能终端,生活、工作和娱乐,都会变得很便利。想吃饭,拿出智能手机,使用位置功能就能在身边找到有情调的餐厅、咖啡厅;想看电影,用智能手机就能订到电影票;想收邮件,想发微博,想看视频,想上SNS网站,想玩游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统统能做到。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的逐渐增多,一些使用者甚至出现了“移动智能终端强迫症”。有关调查指出,每位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必须查看手机34次,频率高达10分钟1次。智能化是未来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方向,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用户对智能化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强,同时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让用户手中的设备更加“智能”,越来越有利于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和体验,也更进一步改变着使用者的生活方式。

    在一个有限的“硬”平台上去挖掘无限的可能,这是一种可以让开发者和用户着迷的使用模式。这一模式可以大大拓展一个平台的广度,让一切变得皆有可能。应用为王,这已经成为移动智能终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关热词搜索: 为王 硬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