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西汉的内战

    时间:2020-11-23 07:55:0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一、刘邦晚年征战苦

    刘邦夺取天下靠打,巩固天下还得靠打。他晚年经历了削平异姓王叛乱的五场战争,前四次都由他亲征平定。第四次亲征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时,刘邦已深感力不从心,本来打算让太子刘盈(后来的汉惠帝)挂帅出征,也让他锻炼锻炼。可是吕后担心太子万一有个闪失,吕氏集团将会受到致命打击,哭哭啼啼去求刘邦说:皇上啊!太子毕竟还稚嫩,他哪里指挥得动那些开国老将们?你这把老骨头再挺起腰板亲征一次吧。去消灭英布那叛逆!

    可怜见的,刘邦年老多病,被老妻吕后哭着逼着上战场,也够悲壮的。

    刘邦在打天下的过程中,为什么能够以弱胜强,最终战胜项羽?因为他奉行了一套很高明的策略:紧紧抓住主要矛盾,把其他各种次要矛盾统统丢到一边,以后再说。他的最高目标是打败项羽,对于韩信、彭越、英布这些枭雄级人物,即使明知他们与自己不是一条心,甚至根本不是一路人,但为了打败主要敌人,他对这些人该用则用,该封王则封王,该给土地则给土地,只要他们肯帮他一起打败项羽就行。刘邦这个人,平日里一贯张口骂人、满嘴粗话,但到了关键时刻,他都能听得进劝、压得住火,自己咽一口唾沫,就能把心火压灭。前前后后,刘邦同韩信、彭越、英布等人都曾不止一次发生过矛盾冲突,但他每次都抱着能忍则忍、能缓则缓的态度淡化处理,决不同他们过早翻脸。这就是刘邦的过人之处,一般人做不到。

    “小不忍则乱大谋”,刘邦时时刻刻把这句话铭记在心。比如韩信打下齐国后,派使者到荥阳前线向刘邦开价。要求立为“假齐王”。这时刘邦与项羽在荥阳前线的战事正呈僵持状态,刘邦胸口还挨了一箭,焦头烂额。刘邦一听韩信要求封假齐王,立刻火了,破口大骂,韩信这狗娘养的,老子正等着他来增援,他却想要封什么假齐王,老子立刻派兵去打他狗目的!陈平在桌子底下踩了他一脚,张良在另一旁对他耳语道:“天下未定,不如依了他,稳住他。”刘邦马上哈哈一笑道:

    “他妈的,他韩信男子汉大丈夫,出生入死,平定了北方四国,战功卓著,要做就做个真齐王,哪有做假齐王之理,封韩信为齐王!”

    这就是打天下过程中的刘邦。他依靠这套策略,笼络住了一切能够为他所用的力量,终于打败了项羽,争得了天下。

    但是,一旦天下到手,打天下过程中被他一路扔下的这些“次要矛盾”,很快上升为巩固西汉政权的主要矛盾,刘邦必须回过身去一块一块啃掉这些难啃的硬骨头。

    平定燕王臧荼叛乱,擒拿韩信

    燕王臧荼,是异姓王中第一个反叛朝廷的,事情发生在她邦称帝当年(前202),刘邦亲征平叛。臧荼本是燕国将军,秦灭六国后,他失去了贵族地位。灭秦之战中,臧荼拉起小股部队,跟随项羽征战入关,项羽戏西封王时封他为燕王。汉楚相争期间,韩信攻陷赵国,兵临燕境,臧荼不战而降,背叛项羽。倒向刘邦。刘邦消灭项羽后,保留了臧荼的燕王地位。但刘邦称帝当年秋七月,臧荼就举兵反汉,攻取代郡。扩大燕地。刘邦挂帅亲征,以陈平为护军中尉,周勃、郦商、灌婴、樊哙等各位大将一齐出动,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北上伐燕。史书上说,当时往北方去的各条道路上全都挤满了汉军,连人马都走不开,可见声威之壮。汉军与臧荼叛军激战于易水河畔,臧荼被樊哙生擒,臧荼之子臧衍逃往匈奴,叛乱平定。但这是削平异姓王的第一场战争,它只是开了个头,一连串的大仗还在后头。

    “臧荼谋反,韩信遭灾”。燕王臧荼反叛,给刘邦敲了一记警钟。他在想,燕王臧荼敢反,楚王韩信就不敢反吗?为刘邦打天下功劳最大的是谁?韩信。异姓王中威望最高的是谁?韩信。对刘家朝廷威胁最大的是谁?韩信。真正让刘邦在龙床上睡不着安稳觉的是谁?韩信!

    打天下过程中,刘邦曾大刀阔斧地重用过韩信,但随着韩信的战功和声望与日俱增,刘邦对他的戒心也与日俱增,骨子里早就在提防韩信。汉楚相争期间,韩信短短几个月内连拿下魏、代、赵、燕四国,声望陡增,刘邦自己却在荥阳前线与项羽交战一再失利,从那时起,刘邦就时刻警惕韩信。因此,垓下会战一结束,刘邦到鲁国毂城去安葬了项羽的碎尸,还军定陶,见到韩信,马上把脸一翻,解除了韩信的兵权,将他统领的大军收归中央节制,告诉他齐王别当了,改封他为楚王,领淮北地,都下邳,把韩信降成了“秃头将军”。

    像韩信这样“功高震主”的人,最终以“反叛”之罪被诛杀,看来也是他的宿命。韩信本来并没有产生什么“反心”,但事情由不得他自己。他打下齐国后,蒯通、武涉都来拉他“反”、劝他“反”。尽管他理直气壮地斥责蒯通和武涉,一再表示刘邦对他不薄,严正申明“忠汉之心,虽死不变”,但刘邦却一直怀疑他要“反”,最后是被刘邦一步步逼得他不得不“反”。

    平定燕王藏荼叛乱后刚刚过去两个月,刘邦就捉摸着要解决韩信的问题。

    《史记·高祖本纪》中说“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资治通鉴·汉纪三》中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者”,两处说法一样。但却有一个问题:司马迁和司马光写到别的重大事件,一般都有名有姓,唯独写到有人告发韩信谋反这样的重大事件,却无名无姓,这就大有蹊跷。或许是有人设计陷害,不便泄露其名;或许并没有什么人告发韩信要谋反,是刘邦凭空捏造,也未可知。总而言之,要想整倒一个人,必须先制造出一个危言耸听的由头来,否则不便下手。

    刘邦问各位将军,韩信要谋反,怎么办?将军中有不少人争功嫉能,巴不得早点整倒韩信;也有一些人内心对韩信的军事统帅才能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为了保护自己,也都抢着表态:“亟发兵,坑竖子耳!”刘邦是在试探,他要知道将军们的反应。

    刘邦一时拿不定主意,去问陈平。陈平反问刘邦,将军们是什么态度?答,都主张发兵打他狗日的。陈平叉问,有人告韩信谋反,外人都知道了吗?答,外人不知道。叉问,韩信他自己知道吗?答,他自己也不知道。陈平为什么要这样仔细盘问?他也在怀疑,是否真有什么人诬告韩信谋反?韩信是否真的要想谋反?怕是子虚乌有之事!这时韩信已不掌握西汉朝廷的兵权,但他作为楚王,手里还有一支地方军可以使用。陈平接着问刘邦,你手里的精兵与楚军相比谁更强?刘邦答,超不过楚兵。陈平又问,陛下用兵与韩信相比如何?答,不如他。陈平就说了,你的精兵不如楚兵剽悍,用兵叉不如韩信高明,将军们都主张发兵去打他,我看是凶多吉少。陈平的意思很清楚,你刚刚平定了臧荼叛乱,马上叉想对韩信下手,是否操之过急啊!刘邦见陈平一个劲儿盘问,却不给他出主意,急了,“为之奈何?”

    陈平毕竟是刘邦的信臣,主意还是要帮他出的,就说,古来有个传统,皇帝都以出巡狩猎的方式会见诸侯。南方有个云梦泽,皇上不妨以出巡云梦狩猎为名,遍告诸侯会于陈(今河南淮阳)。陈乃楚之西界,韩信必然会到边界上来迎候皇上。这时你想擒获韩信,“此特一力士之事耳”。你不是想抓他吗?动什么兵啊,找一位大力士就够了。刘邦依陈平计,不露声色,悄然准备,两个月后(公元前201年冬十二

    相关热词搜索: 西汉 内战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