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机器人“横行”餐饮业,商机还是炒作

    时间:2020-11-23 09:27:4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最近,机器人在餐饮业十分火爆,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如炒菜机器人、刀削面“奥特曼”……甚至在哈尔滨还出现了机器人当家的餐厅。那么机器人在餐饮业的集中出现,是一种潮流,对投资者而言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商机,还是商家吸引顾客的噱头呢?不妨看看业内人士对此是如何看待的?

    观点碰撞:节约成本VS成本不低

    节约成本派

    据浙江省温岭地区一家面馆经营者杨女士介绍,购买机器人确实可节约成本,购买一个机器人花费才2万多元,而其工作强度可替代3个大师傅,现在餐饮业的大师傅的工资很高,在温岭地区至少要4000元/月,3个人就是1.2万元,这只是一个月的支出,如果一年就是14.4万元,而且这些大师傅一天最多工作10个小时。相对而言,使用机器人除了购置费以外,算上电费、维修保养费,一年的费用不过4万元,而且可以24小时工作。

    成本不低派

    哈尔滨某餐厅经营者刘先生透露,自己认为购买机器人更费钱,以当地的著名的机器人餐厅为例,大约可同时容纳100人就餐,餐厅中有18个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每个费用都在20—30万元之间,总体投资大约在360—540万元之间。另外,这些机器人每年的维修保养费、电费等,估算下来也至少要在五六十万元。这笔费用要比雇佣真人多出很多,因为在哈尔滨同样的餐厅,大师傅大约需要8人,服务员大约需要20人,这些人一年的工资总额支出也要五六十万元,可是其前期不需要支出几百万元。相对而言,购买机器人更费钱。

    专家说市场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郭会长表示,自己比较认可“节约成本”的观点。理由有三个:一是,现在很多行业都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尤其以一些中小规模的餐饮企业最为突出,而餐饮行业的用工荒的本质不是没有人可用,而是员工要求的薪金太高,像京津地区一些中小规模餐饮企业的经营者一个月挣得还没有大厨高,而聘请机器人则可以有效改善这种情况,毕竟机器人是不需要薪水的;二是,现在物价一直都在上涨,而且在短期内是不会有所改观,因此大厨和服务员的工资还会上涨,这对于中小规模餐饮企业而言压力太大,而机器人除了一次投入较大之外,后期费用相对较低,可以有效抵抗物价上涨;三是,餐饮行业中大厨的流动性很强,经营者为了留住大厨不得不额外支出一些费用,比如额外奖金、住房补贴等等,而购买了机器人则有效杜绝这种现象。

    但是郭会长也指出,购买机器人比较适合经营品种单一的小型餐饮企业,像上文的面馆,因为其只需要购置1—2个机器人就能解决全部问题,投入也不大,而像哈尔滨那家机器人餐厅,属于综合类餐厅,不太适合靠机器人来替代人工。

    观点碰撞:潮流VS噱头

    潮流派

    据天津某餐厅经营者郁某表示,认为机器人横行餐饮业是一种潮流,特别是在中式快餐业,毕竟现在快餐讲究的是标准化,像肯德基、麦当劳连薯条烹炸时间都精确到秒,为什么中式快餐不能依靠机器人来实行标准化呢?毕竟机器人是执行标准化的最佳选择。

    噱头派

    浙江省烹饪协会相关专家刘先生则认为,机器人在餐饮业的大量出现只不过是营销手段上的一个噱头。由于国内市场中机器人在商业中的应用很少,突然间有家餐厅用机器人充当服务员,能起到吸引眼球的作用,仍以哈尔滨的机器人餐厅为例,从4月初开业到5月底,虽然其营业额是同等规模餐厅的2—3倍,但在当地某媒体报道中显示,超过6成的食客则表示,主要就是图个新鲜而来,至于以后会不会继续到这家餐厅就餐,表示会再考虑。这说明市场并不认可餐饮业出现机器人,这只是一个噱头。

    专家说市场

    天津烹饪协会郭会长表示,个人认为机器人出现在餐饮业只能算是一种噱头,不会成为潮流。理由有三个:一是,从智能机器人研发上,中国肯定不如日本、美国等国家,这些国家尚未听说机器人普遍应用到餐饮业中,间接说明市场尚未认可这种模式;二是,烹饪是一种技术活,像国家级烹饪大师用萝卜雕出的开屏孔雀,能看到羽毛的细微感,机器人肯定做不到这一点;三是,可能餐饮企业会出现大面积倒闭,因为同样做一道菜,同样的食材,不同的人做出来味道就不一样,而食客们吃的就是这种不同、这种特色。如果机器人广泛应用到餐饮业,那么市场中就不会再有什么私家菜馆、特色菜馆了,所有菜的味道都一样,顾客只需要去一家就餐就可以,这不符合人们就餐的需求之一 ——吃特色。

    但同时郭会长表示,用机器人替代传统的“墩活”(即负责切菜的工作)未尝不可,一是可以降低人工工作强度;二是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做出来的菜也更加美观。

    观点碰撞:市场认可 VS市场反感

    认可派

    甘肃某美食城负责人介绍,自己的美食城从2010年就开始引进机器人做菜,一道水晶虾仁,机器人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做好,而且是色香味俱全。因为他们模仿的人都是国家级烹饪大师,使用者只需要将相关菜品的条形码扫给机器人即可。而且美食城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位食客反映不爱吃机器人炒的菜。并且美食城还做过相应的调查,机器人炒菜被点率要高于人工做菜。

    另外,据该负责人介绍,当地一些销售炒菜机器人的经销商生意也相当不错,一个月销售十几台机器(每台售价大约数万元)并不困难,这也间接说明市场还是比较认可的,否则经销商的生意不可能好。

    反感派

    浙江省烹饪协会相关专家刘先生表示,烹饪、餐饮服务人的味蕾,伺候人的五脏六腑,绝对是头等大事。中国的餐饮文化渊源流长,传统美食的精髓,断不能通过几只机械手臂来复制。

    专家说市场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郭会长表示,市场究竟是否认可,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不过从目前几个真实的案例反映,人们对于机器人炒菜并不反感。比如,合肥工大的第二食堂中机器人厨房,一天机器人可以制作300份快餐,而前来就餐的人络绎不绝,不少人也认为机器人炒菜和真人炒菜差异性不大,无所谓;再比如,北京、山西等多地的面馆“雇佣”刀削面机器人,市场反响也相当不错,餐馆并没有因为使用机器人而减少顾客数量。

    本刊观点

    记者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认为现在为机器人是否被市场接受下结论确实为时尚早,但是认为有几类餐饮企业不妨考虑通过使用机器人进而降低成本:一是规模不大,经营单品的餐饮企业,如面馆;二是不靠菜品取胜,而靠方便性取胜的餐饮企业,如美食城、大学生餐厅、快餐店;三是进行食品初加工的企业,如中央厨房等。一是这些企业本身对于菜品的特色性要求不高;二是这些企业规模不大,经营利润不高,人工薪资偏高以及“用工荒”的出现对它们影响极大;三是事实上这些企业也对于机器人的出现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像京津地区上述三类企业中超过4成经营者表示愿意尝试使用机器人。

    当然这也为正在找项目的投资者带来了商机——经销炒菜机器人,目标顾客也十分明确。同时据了解,投资者入这行的门槛并不高,大约需要投入10—50万元即可。

    当然这也仅是本刊的一方观点,也希望对此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将自己的意见通过短信平台方式反馈回来,参与到讨论中来。

    相关热词搜索: 餐饮业 横行 机器人 炒作 商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