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我在抗大七分校女生队

    时间:2021-01-17 08:00:4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抗日战争后期的1943年至1945年,我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女生队学习。我们这些青年学生,在革命熔炉里锻炼成长,树立了为革命奋斗一生的理想,这也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这是一段永远值得我珍惜、难忘的革命岁月。

    新的抗大七分校

    抗大七分校是1941年7月在晋西北兴县成立的。1943年1月,抗大七分校奉命返回陕甘宁边区绥德,合并于抗大总校。总校校长徐向前,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井泉,副校长何长工、彭绍辉。3月,在陕甘宁边区陇东合水县,成立新的抗大七分校,直属总校领导。抗大七分校校长由总校副校长彭绍辉兼任,张启龙任政治委员、喻楚杰任副校长、杨尚高任副政治委员、唐子奇任教育长、康永和任政治部主任。

    全校共有学员5000多人,编为三个大队:第一大队,由原抗大七分校陆军中学改编,驻大凤川;第二大队,由原抗大二分校附属中学改骗,驻豹子川;第三大队,由原抗大太行陆军中学和原抗大太岳陆军中学改编,驻平定川。新的抗大七分校,在抗大各分校中,是学员人数最多、学习时间最长、学员年龄最轻的分校。

    我是原抗大二分校附属中学的学生,随学校到延安。5月3日,我们改编为新抗大七分校第二大队;5月中旬,到达合水县城;5月17日,我们举行入伍仪式,正式成为光荣的八路军战士。接着,第二大队男女生分编,男生编为八个队,女生编为两个队,我被编在女生一队,队长兼政治指导员徐光、副指导员白露。女生二队队长梁秀坤、政治指导员顾玉玲、副指导员王克然。

    6月下旬,正准备开学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调兵遣将,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校部根据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和抗大总校的指示,考虑到第二大队同学年龄小、没有战斗经验,决定将八个男生队开到东华池附近的豹子川张家岔村,女生一队、二队移住合水县的柳沟村。

    建 设 校 舍

    6月底,我们女生队来到柳沟村,只见半山坡有一所破旧的院子,这原是地主的,当地解放时地主逃跑了,院子年久失修,院内长满了杂草,剩下七八间破瓦房和十几间破窑洞,没有窗户和门,结满了蜘蛛网。后搬来的两户老乡只住两间破窑,鸡、猪与人同居。

    女生队面临的首要任务,便是自己动手、艰苦创业,把这所破旧院子改建成校舍,供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之用。同时,要搞好与群众的关系,注意群众纪律。徐光队长在队前动员说:“我们要修整好这些旧房子和破窑洞,还要修围墙、厕所、猪圈、鸡舍、狗窝。还得派人到山沟里去抬水、驮水、背水、背粮、背柴。还要自己開荒生产、种粮种菜,经常要步行到几十里外的县城或上百里以外背粮。还要做棉衣,纺线捻毛线……”介绍完这些繁重的任务后,队长问:“大家有没有吃苦的精神准备?”全队齐声

    喊:“有!”

    当时我们女生一队,共有150多人,只有队长、司务长、通讯员和三个炊事员几位是男同志。大部分重活儿都是由我们这些十几、二十来岁的女同学承担。具体任务定下后,我们就按班分工。

    我们一班的任务是修围墙、猪圈、马棚等。修围墙、猪圈、马棚,用干打垒的方法,墙两边用木板夹住,中间添上潮湿的泥土。

    有的班负责修厕所,先由徐队长设计草图,然后集思广益,后来建成了一个双圆环墙、大半圆形的厕所,修围墙还要给厕所留个口子,让粪便流到化粪池。墙体内环高、外环低,棚顶抹上泥,既能挡风,又能挡雨雪,有水能自然流下,男女厕所用墙隔开,堪称“杰作”。

    有的班修理房屋,没有门窗和床,就自己动手,同学们砍树枝搭床,开始没经验,睡在搭的床上常发生连人带床掉下去的情况。秋天,室内盘上土炕,就代替了树枝床。

    有的班负责脱坯,先要制作工具,然后用脚踩和泥,脱成土坯在平地上翻晒。修窑洞、盖厕所、盘炕,都用的是这种

    土坯。

    有的班开荒几十亩,沿河沟种上秋菜。

    大家鼓足干劲,经过两三个月的奋战,到秋天,围墙、瓦房、窑洞、厕所、马棚、猪圈、鸡舍、狗窝都修好了。

    女生二队也出色地完成了承担的任务,柳沟村出现一片新气象。

    9月20日,女生队召开大会,提出新的任务,号召一队、二队的同学,以革命精神完成2800多套棉衣的缝制任务,同学们一致响应,并决定展开竞赛,保证每个排都有35人参加缝制,每人至少完成20—25套,保证棉花铺得平、针脚走得密、一冬不脱线。还建立巡视、登记和检查制度,按时间作息、按规定时间完成任务。

    缝制棉衣需要毛线,没有捻线砣,多数人选个圆土豆,切成两半,用半个土豆插上一根带钩的小细棍,捻出的毛线很好。有人从小河沟找到合适的石头,磨成小石盘,中间穿个孔,找来带钩的细木棍,底下固定,就制成了捻线砣。我们捻出的毛线,制成毛手套469副,毛袜810双。

    1944年春,每人发了两斤羊毛,没有竹针,我们就利用枸杞树枝,刮掉外皮,用碎玻璃或碗碴儿将其刮成细条,两端在石头上磨尖。没有染料,我们用野核桃和核桃树皮一起揉碎,和毛线同时下锅煮,染出了漂亮的浅咖啡色,再加入杜树根皮就染成了浅茄皮色。这种毛线比较光亮,颜色柔和,可把我们高兴

    坏了。

    那几年是陕甘宁边区最困难的时期。1943年夏天,发了一套单军装,冬天发了一套棉军装,以后每年只发一件单衣,棉衣三年发一套。大家想办法,春夏,把棉衣里的棉花抽出来当夹衣,到冬天再絮进棉花。冬天不发棉鞋,不少同学的手脚冻坏了,只好用雪擦。缺医少药问题突出,夏天部分同学得了疟疾,无药可医,只好上山采草药。冬天感冒了,传染很快,只好用白菜疙瘩、辣椒、葱根加上野生的甘草煮水,晚上每人喝一碗驱寒。有些同学得了伤寒等重病,在同学的照顾下有人挺过来了;有人抵抗力低、高烧不退,直至心力衰竭而死,在柳沟村两个女生队中就有张建芬等四位同学病逝在那里。艰苦的生活,磨练了我们的革命意志,坚定了我们渡过困难的信心。

    1943年冬,彭绍辉校长到柳沟村看望我们。两个女生队整齐地集合在操场上,欢迎彭校长。这位身经百战,失去左臂的革命前辈,用洪亮的南方口音讲起话来,显得格外亲切。他说:“你们从前方到这里很辛苦,党中央很关心你们,你们是中国妇女的先锋。抗大学员是宝贵财富,你们是宝贝中的宝贝。希望同志们拿出打鬼子的劲头,搞好今冬的整风学习,在明年的大生产中打个大胜仗!”听了彭校长的讲话,我们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明确了当前的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

    整 风 运 动

    整风运动开始后,各队队长、指导员都到抗大七分校干训队集中学习。他们的工作由指定学员代理,女生一队代理队长彭占英、代理指导员马兰森,二队代理队长于志刚、代理指导员耿国辉。

    女生队的整风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习整风文件,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整风学习文件主要有《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自由主义》《〈共产党人〉发刊词》《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因为文件少,只能集体学习,边读边议,自己做笔记。第二阶段是联系实际,个人对照检查。同学们三三两两在窑洞中、院子里、小河边,推心置腹交换意见、互相帮助。在对照检查中,每位学员把个人的历史、思想、作风、立场等方面的问题讲出来,个别同学坦白了自己逃婚和隐瞒年龄的事情。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党的历史,对党和中国革命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开始懂得共产主义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以及党员或革命者应有的阶级观点、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短短几个月的整风学习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同学们普遍提高了政治觉悟,振奋了革命精神,增强了革命团结,明确了奋斗目标,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转折点。

    大生产运动

    1943年,各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全面开展起来。1944年春,抗大七分校召开会议,布置全年生产任务。男同学要生产粮食5000石,做到蔬菜、油、盐自给;女同学则要纺5000斤细纱。大家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

    妇女节那天,女生队开始春耕播种,扛起镢头上山,平均每人每天开荒半亩。紧接着是纺紗,全队班与班、排与排,互相挑战,各班选出代表,组成评比委员会。大家把纺车准备好,一声哨响,纺车飞舞齐鸣,人人紧张振奋,生产热情高涨。一开始,速度快的同学一天纺七八两,慢的一天纺四五两。后来熟练了,个别同学一天能纺一斤。每天登记成绩、数量,还按质量分等级,大家争先恐后地纺头等纱。棉纱纺好后,将沉甸甸的穗子卸下来,利用晚上把它拐成线

    把子。

    为了搞好群众关系,女生队主动帮助老乡收麦。老乡们很热情,一天管我们四五顿饭,吃得像过年似的,还拿李子和桃子慰劳我们。

    1944年10月,校部决定女生队从合水县转移到东华池。女生队安排好新家后,开始缝制5000多套棉衣。300多名女同学根据个人特长,分成絮棉组、行线组、成型组(缝衣领、衣袖)、缝扣眼组、钉扣组,实现流水作业,经过紧张劳动,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提前完成任务,受到校领导的表扬。

    在大生产运动中,女生队主要任务是纺线、织布、做棉衣、织毛衣、毛手套、毛袜子。同时,上山开荒、种地。一斤头等纱折合一斗细粮。我们可以达到粮食半自给,油盐全自给,蔬菜自己种,还自养猪、鸡、羊,做豆腐,每月杀一口猪,改善生活。秋季因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多数同学分了红,我还分了陕甘宁边区票十三四万元。

    12月中旬,抗大七分校在东华池召开劳模大会。第二大队评出丁建民、王永恒等为劳动英雄,女生队评出李振敏、李洁为劳动英雄,还评出王兰凤、李建、王云、王哲如、王秀岱、何庆玲为校级模范。排长中的先进工作者王振江,光荣地出席了校劳动模范大会。丁建民、王永恒、李振敏还参加了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

    文化学习和军事训练

    经过校舍建设和大生产运动,我们创造了生活、学习的条件。1944年冬,领导决定:要减少生产任务,转向学习文化为主。

    文化学习,在“为军事服务”的原则下,确定以国文、数学为主,取消历史课,适当减少地理和自然课。在各课中,军事、政治各占10%,文化教育占80%。为了更好地学习,经过测验,按文化程度将两个女生队编成四个区队,成立女生小大队。文化学习安排很紧,但都注意贯彻文化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要求,讲课内容联系实际。1945年1月,七分校召开文教会议,对文化教育工作进行检查,强调要培养学员独立思考的能力,将学员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相配合。国文教学要注意读报,教员要言传身教,教员的品质修养应该成为学员的榜样。5月初,召开全校大会,总结教学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

    那个时期,学习用品十分匮乏。同学们经常在地上用木棍练字,演算数学题。有时发点粗糙的草纸,只用于写交给老师审批的作业。我把仅有的一点儿从晋察冀背来的粉连纸订成小本子,用三种笔写字,第一次用铅笔写;第二次用自制蘸水笔写;最后用自制毛笔写。有时还用桦树皮订成小本写。那时阅览书刊几乎没有,个别同学在延安买的《铁流》《列宁故事》《林家铺子》《子夜》等书很快就被传阅烂了。上课没有黑板,用门板代替,没有板擦就用破布或桦树皮代替,没有粉笔用削尖的土块代替。

    在进行文化学习的时候,仍然保持严格的军事生活。每天坚持出早操、列队教练、整理内务、晚点名,做一天学习生活讲评。1943年冬季,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练兵运动。女同学以前没有受过系统训练,要从头开始,进行列队教练,单兵至班制式教练,技术训练有投弹、瞄准、刺杀。尽管陇东冬季很冷,同学们互相帮助、争赶先进,练兵场上气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二大队评选出“朱德神枪手”“贺龙投弹手”等150余名。经过大练兵,女同学在组织纪律性方面有很大提高,学到许多军事知识,在技术训练上也有显著进步。

    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更需要以革命文艺的形式,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来鼓舞人心。在柳沟时,女生一队、二队每个星期六晚开联欢会,每班都自编自演两个节目,形式多样。有快板、有表演唱、有用旧调填新词,还有京剧清唱等。移驻东华池后,女生队的文娱活动更加丰富。5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在校部演出《周子山》《抓壮丁》等秧歌剧。她们还帮助各队把好人好事编成小节目搬上舞台,如一大队的《钱有才》,二大队的《马光鉴的转变》,女生队的《曹勇》《何庆龄》。女生队还在礼堂里演出了《夫妻识字》等节目。

    8月初,七分校政治部宣传科总结经验:领导要走群众路线,要从实际出发,谈心是兵教兵的好形式,自编自演是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

    抗战胜利,迎接新的任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赢得胜利。喜讯传来,抗大七分校全体师生,通宵达旦地欢呼、歌唱、拥抱,二大队还举行了火把游行。抗战胜利后,抗大七分校的学员分批陆续离校,迎接新的战斗任务。10月25日,抗大七分校校部和一大队在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开会,毛泽东、朱德、刘少奇、贺龙、徐向前出席。我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心情非常激动。

    会上,毛主席说:我们解放区,华北、华中、东北、陕甘宁边区共有一万万五千万人口地方,130万军队,250万以上民兵。国民党进攻解放区的军队共有80万,包围陕甘宁边区的还不算在内。已经打了好几仗,头几仗他们都没有争到面子。仗还要打下去,恐怕半年还不一定。如果我们打赢了,我们派代表和他说:蒋委员长,我们从前谈判过,我们还是和平吧!那时候就可以和平了。如果是他打赢了,解放区就要变成黑暗的地方。我们总的任务,是为全国和平而奋斗,把敢于进攻我们的反动派打垮下去,取得和平,这是第一条。第二条,希望你们扩大自己的队伍,巩固自己的队伍,一定要把官兵关系搞好。我们党内要有民主,对同志要有同志的、朋友的、兄弟的、姐妹的态度,全党团结一致,什么敌人也不怕。第三条,要和老百姓搞好关系,关心他们,解决他们的困难,我们的军队要和全体人民团结起来。

    会后,我们抗大七分校同学以昂扬的斗志投入全国解放战争之中。

    (编辑 叶松)

    作者:中央党校离休干部

    相关热词搜索: 抗大 我在 七分 女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