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清末仿永乐篆书款斗彩瓷杯赏读

    时间:2021-02-05 07:58:3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一对“永乐年制”篆款斗彩小瓷杯,造型规整,纹饰饱满,内容丰富,色彩鲜亮,釉面凝厚光润,如冰似玉,其落款流畅大方,是少见的清末仿永乐篆款瓷。系1952年由西安陆士基先生捐献给原陕西省博物馆。

    这对斗彩小瓷杯口径10.5厘米,高4.8厘米,底径3.9厘米。杯喇叭口,深腹,腹下渐收,小底,璧形足。底足露胎,无饰,圆形中心内凹,挖足较深,足表旋痕明显。胎质细腻温润,造型小巧,璧形底足浑厚质朴。釉面晶亮温润,十分诱人。放大釉面观察,气泡密集,且大圆光亮。釉下青花双钩线均匀鲜亮。釉上填彩极厚,不管是目视还是手摸均有突起之感。翻过底足,足沿露胎处的外圈釉层较厚,釉层均匀,晶亮透彻。从釉层的断面,同样可以感受到此杯如冰似玉的非凡釉质。

    这对斗彩杯的内壁、底均为青花装饰。内底青花双圈内篆书“永乐年制”四字双行款。款书流畅自然,但缺乏苍劲之感,与明永乐篆款相去甚远。底款外围一圈花带纹饰,这种款外的装饰在明天启民窑仿永乐款瓷中常见。天启仿永乐的“永乐年制”篆书款,款外围以青花单圈,单圈外围以青花花卉纹带饰,带饰较窄,图案潦草,带饰外绘青花单圈,改变了永乐压手杯款外以花卉纹、狮球纹等装饰的套路,后世仿永乐篆款瓷多以明天启的仿款为模式,并加以扩展。文章内容:

    永乐官窑年款开启了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瓷器上书写帝王年款的先河。“永乐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是永乐官窑瓷器上最常见的一种,品种主要有青花、釉里红,形式有篆刻、模印等。楷书款比较少见,仅见于民窑瓷器上。后世仿永乐款的有天启、万历、康熙等。康熙仿“永乐年制”青花款瓷器,数量较少也比较珍贵,书款有明万历天启之遗风,其书款流畅自然,款外设置两圈青花花卉纹带饰,这种带饰常以卷曲纹打底,间以菊花、梅花纹。康熙“永乐年制”杯款外的装饰,源于明天启仿“永乐年制”篆款外的装饰特征,但较天启仿永乐图案设计夸张、规范,其纹饰也更加规整。与之呼应,在杯腹内壁也有一圈相同的青花花饰,如故宫博物院藏康熙仿“永乐年制”篆款压手杯内壁的装饰。馆藏的这对斗彩瓷杯为清末仿康熙斗彩瓷,但落款又是“永乐年制”篆款,很是特别,也比较有迷惑性,是清末斗彩瓷中的佳作。

    “斗”为“抖”,是“凑”的俗称。“斗彩”即是以釉下青花双钩线描绘纹饰轮廓,以釉上或单彩或多彩填充,将未完成的青花线描图“抖”齐,将不完整的青花双钩线图案“抖”完整。“斗彩”名称形象地表达了这类瓷与其他瓷绘工艺的区别,故完整的“青花轮廓线”是判定“斗彩”瓷的关键。最形象的理解就是:如去掉釉上填彩,瓷器表面的绘画纹饰还是完整的,并未因彩绘的去除而缺损。此去掉色彩的图案也称为“淡描青花”,是为斗彩瓷的半成品。故凡拥有完整釉下青花轮廓图案及釉上的填彩瓷,即为“斗彩”瓷。明成化朝斗彩最具声名,后世多仿,清三代仿制达到了高峰,康熙、雍正仿品较多。康熙斗彩瓷色彩深沉对比强烈,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凝厚,并有棕眼、“波浪釉”等特征。雍正斗彩将粉彩的技法引入,斗彩的颜色亮丽。此对斗彩杯色彩极为厚重,平涂上色,无深浅色差,红色鲜亮,无漂浮之感,绿为大绿,同时有鹅黄绿填充边饰。杯的外壁以斗彩绘高士图。外壁口沿下与底足上分别绘制青花双圈,两组青花双圈内绘制斗彩人物纹。纹饰构图老套,继承了明末瓷器的绘画风格。杯外壁一圈共绘制三个人物,两人为高士,一人为琴童。高士皆宽衣褒袖,一侧坐,一斜坐,神态专注;琴童上穿短衣,下穿长裤,站立,腰微曲,双手平托一琴,仰头目视一斜坐的高士,态度谦恭。三个人物面部的画法一致,两人物的面部一为侧面,一为斜面,均为单线勾勒,无皴染上色。受明末陈老莲画风的影响,明末清初瓷器表面的人物绘画多采用这样的处理方式,这也是明末清初人物画瓷器断代的一个标尺。人物周围以芭蕉、栏杆、青竹、奇石、祥云为背景,画面空旷飘逸。芭蕉为中分画法,即以中轴为线,蕉叶向两边分开,继承了康熙朝青花瓷中常见的芭蕉画法。三块石头以“品”字形布局,这种形式崇祯时开始出现,康熙时多见,清末时仿品也多用。这种以芭蕉、山石、月亮、高士等为元素构成的画面,也是明末清初瓷器表面绘画的一个定式,在很多明末清初的桶瓶、花觚等瓷器表面常有这样的构图。明末清初瓷器画面中常有月亮、太阳的设计,月亮的画法有单圈圆、单圈实心圆,太阳多为单圈实心圆,圆外有一周点状光芒,颜色有青花单圈、青花单圈实心圆等。康熙后凡有这样的构图多涂红色,此斗彩小碗上的月亮就涂有红色,与明末清初瓷器画面中的青花色有较大的区别。将此杯与馆藏的已定为康熙瓷的一件五彩人物纹葫芦瓶相比,其外壁的人物画法相似,又有不同。相较而言,斗彩瓷杯人物表现呆板,无葫芦瓶人物绘画所展示的神韵,康熙瓷釉面莹润光亮,胎釉紧密,以深浅不同的涂色反映画面的不同侧面,斗彩瓷杯的画面无此特征,且以器表装饰的人物图案也可断定此斗彩人物纹杯为清末仿康熙之瓷。

    考察斗彩杯外壁描绘的高士图,也是明清瓷绘上常用的画面。两位高士、琴童和飘渺空旷的背景,应和弹琴、交友有关。《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后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不复鼓琴的感人故事,传说琴曲《高山》《流水》《水仙操》为伯牙所作。馆藏的这对斗彩小瓷杯,其外壁的斗彩画面中的人物应与伯牙、钟子期两位高士有关。画面中琴童手捧琴,仰头目视,与正坐但面部微斜的高士目光相对,此巍然高坐的高士应为传说中善弹琴的伯牙。杯壁的另一面,那位侧坐的高士仰头,宽衣褒袖,举目远望圆月,目光专注,神态飘逸,应为善听的钟子期。

    总而言之,从此对斗彩小杯的造型、胎体、釉面、色彩、人物故事背景,特别是施釉、填彩、涂色、图案布局、绘画技法、落款等方面看,都具有仿康熙斗彩瓷的特征,其釉面晶莹剔透,纹饰寓意深远,是清末仿康熙做永乐款瓷器的精品。

    (责编:雨岚)

    相关热词搜索: 彩瓷 篆书 清末 永乐 杯赏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