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盛唐隶书“中兴”的成因分析

    时间:2021-02-05 07:59:3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盛唐隶书上汲两汉余续,下启清代门牗,在书法史上是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时期。本文就盛唐时期隶书兴盛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将其概括为以下数端:一,盛唐气象所拥有的独特审美风尚;二,统治阶层的提倡为隶书的繁荣提供了契机;三,科举制度的要求将隶书纳入必修科目之一;四,篆书的发展对隶书的渗透作用以及众多书家的实践。

    关键词:盛唐;隶书的兴盛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138-02

    继东汉桓、灵帝隶书创作高峰后,隶书经过了魏晋的颓靡期,步入盛唐勃然中兴,尤其在开元天宝年间兴起了一股“尚隶”之风,不仅隶书书家众多,而且隶书作品数量极其可观,笔者在翻阅传统典籍和近些年出土的资料汇编的基础上,统计得出盛唐隶书书家70余人,近200件隶书作品,可以说隶书于盛唐时期出现了一次“中兴”,声势之大,人员之广,作品之多,堪称宏大。唐代隶书取得如此的成就,绝非一蹴而就,而是由诸因素相促而成,现具体分析如下:

    一、盛唐气象下“丰腴、富丽”的审美情趣

    大唐帝国实力雄厚,经济高度发达,杜甫就有诗记载“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尤其到了盛唐,国家空前繁荣,人们丰衣足食,军事力量雄厚,国民具有宽博的胸怀和气魄。发达的经济,宽松的文化氛围为唐代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俄】普列汉诺夫说:“审美趣味的发展是与生产力的发展携手并进的,同时不论在这里或那里审美趣味的状况总是生产力状况的准确标志”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经济有了突破式发展后,审美特色也必定随之发生改变。于是盛唐的审美风格由北朝唐初的清劲刚健转为丰腴富丽,一派磅礴壮美之势。在艺术上,从张萱、周昉的人物画中可以看到宽额圆脸的唐代妇女形象,敦煌壁画中也展现出体型丰腴的菩萨像;韩干笔下的马,也一改唐初曹霸所画马的清瘦模样,变为膘肥体硕之样;陶瓷造型上也显现为雍容、博大、雄健的气象。由上可见,这种崇尚“丰腴富丽”的审美价值体系,多方面的体现于世俗生活中。作为艺术形态之一的书法顺应时代发展,一改唐初劲健骨力的追求,表现为造型上宽博大气,用笔上凝重沉稳,于是宽博的颜体楷书,明皇隶书便应运而生。概而括之,盛唐隶书“中兴”,乃时风使然也。

    二、帝王的提倡为隶书的繁荣提供了契机

    有了外部保障及审美价值取向,如果不符合统治者的意愿唯恐也是徒劳。统治者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事物的发展状态。马克思曾说过:“统治者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②唐代统治者历来有重视书法的传统,从唐太宗开始,高宗,中宗,睿宗等都有书名传世,到盛中唐玄宗也继承了先王好书之风,不仅是躬身实践,而且在社会广泛提倡,尤对八分书十分钟爱,《宝刻类编》收录其石刻作品33通,《宣和书谱》共记载其书法作品25通,其中均以八分书居多。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纪太山铭》、《王仁皎碑》、《凉国长公主碑》、《石台孝经》等,其中《石台孝经》还被誉为“西安碑林第一碑”。杨守敬在《平碑记》中论述唐玄宗隶书云:“书法丰腴,力矫当时枯槁之病,自此之后,唐人分法又一大变,虽过于浓浊,无汉人劲健之气,而体格波法,无一苟且之笔,不得不为唐隶中兴。”③所谓上有所好,下必行焉。唐玄宗身体力行,书法风格偏好丰腴肥厚,群臣效仿便蔚然成风,北宋·魏泰就指出:“唐初,字书得晋、宋之风,故以劲健相尚,至褚、薛则尤极瘦硬矣。开元天宝以后,变为肥厚,至苏灵芝之辈,几于重浊。”④米芾在《海岳名言》中也提到:“开元以来,缘明皇字体肥俗,始有徐浩,以合时君所好,经生字亦自此肥。”⑤盛中唐时期书法面貌由唐初的健爽挺拔变为丰腴肥厚,帝王作为最高统治者他的喜好成为群臣标榜的风向标,“于是间得人以应其求,如韩泽木之徒是矣。”⑥正如窦皋在《述书赋》中也描述了当时的繁荣景象:“开元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⑦此外,唐玄宗还擢引不少八分书家进入集贤院与翰林院,这些人共同组成了书法社会的一个特别集团,即“宫廷书家集团”⑧,吕向,蔡有邻,史惟则,徐浩,张怀瓘等人都活跃于此。总之,帝王的干预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科举制度将隶书纳入必修科目之一

    除了帝王自身投身于书法实践外,国家还通过制定一些政策制度来干预书法事业的发展。唐代国子监设有“六学”,书学是其中之一,作为书法的专科学校它招收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及平民子弟。书学以《石经》、《说文》、《字林》为专业,对三者的学习时间也做了规定:“凡书学,《石经》三体限三岁,《说文》两岁,《字林》一岁,总计六年。”⑨在国子监的学生完成六年学业后可以参加由不同科目组成的国子监考试,国子监考试合格后,成为贡举候选人,可以参加由吏部主持的省试。明书科考试的内容和程序依据《唐六典·尚书吏部》云:“诸试书学生,帖经通讫,先口试……然后试策。”⑩关于帖经,《唐六典》记载:“《说文》六帖,《字林》四帖。”■口试:“无尝限,皆通着为第。”■省试及第,仅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要想做官还必须通过吏部的铨选考试。铨选考试及格后,才能授予官职。吏部选拔官吏的标准有身、言、书、判四方面。《新唐书》卷四十五,《选举志下》记载:“凡选有文武,文选吏部主之……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在这四者中,又以书、判尤为重要。南宋笔记大家洪迈著有《容备随笔》一书,其在卷十《唐书判》记载:“凡试登科谓之入等,甚拙者谓之蓝缕,选未满而试文三篇谓之宏辞,试判三条谓之拔萃,中者即授官。既以书为艺,故唐人无不工楷法,以判为贵,故无不熟判……自朝廷至县邑,莫不皆然,非读书善文不可也。”■由此可见,考生从获取做官资格到吏部铨选复试到获取官职,书法都是一个必备的条件,书法的优劣是衡量考生最后能不能做官的重要标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唐代科举打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等级门第观念,科举变得更加公平客观,数量空前多的文人期过科举考试来改变命运,书法在无形中得到了大力发展。

    四、篆书的中兴对隶书的促进作用

    篆书与隶书在唐人看来都属于古文字体系,篆书的复兴必然带来隶书的繁荣。篆书发展到唐代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人就指出:“唐代篆书书家之众,作品数量之多风格表现之异无疑是对魏晋以来篆书颓靡完成的一次彻底反动,篆书成为唐代书法全面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篆书在唐代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教育制度来看,《唐六典》卷二十一记载:“书学博士二人,从九品下。……书学博士掌教文武官八品下及庶人子之为生者,以《石经》、《说文》、《字林》为业,余字书亦兼习之。《石经》三体书限三年业成,《说文》两年,《字林》一年。”■《石经》、《说文》、《字林》是唐代科举考试和校书育人的主要内容,大抵相当于今天的语文,数学等最常见的科目。其中《石经》三体为古文,小篆和隶书,《说文》和《字林》均为篆书。可见在唐代虽然篆隶等古文字体系并非通行的字体,但它作为基本的义务教育重新受到了重视,科举教育的倡导为篆隶的中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从民间碑志的数量来看,唐代篆书碑额几乎占了绝对的比例。魏晋时期由于反厚葬,禁立碑的规定,导致大批碑志被转入地下,因而墓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隋唐之际,仍旧沿袭这一习俗,大批碑志依然盛行于世,据史料记载见于著录的唐代篆书碑额就有一千多通,其数量及其庞大。篆书在唐代虽已不是正式通用字体,但它作为辅助字体仍在社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再次,从擅长篆书的书家数量来看,唐代篆书确实有了一次“中兴”。徐铉云:“唐大历中,李阳冰篆迹殊绝,独冠古今,自云‘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此言为不妄矣。于是刊定<说文>,修正笔法,学者师慕,篆籀中兴。”■唐代篆书最著名者莫过于李阳冰,其名声满振宇内,如雷贯耳,“时韩云卿以文显,李阳冰以篆显,韩泽木以八分显。天下欲铭其先人功者不得此三人,不称三服。”■稍晚于其后的舒元舆得其书作后更发出了这样的慨叹:“斯去千年,冰生唐时。冰复去矣,后来者谁?后千年有人,谁能待之?后千年无人,篆止于斯!”■除李斯之外,还有一大批擅长篆书的书家,比如卢晓,史惟则,李著卫包,王世则,徐浩,窦皋,窦蒙,瞿令问,李亨等。这些擅长篆书的书家大都亦精通隶书,篆书在唐代的中兴直接影响到了隶书的发展。可以说,同属于古文字体系的篆隶两种书体在唐代都出现了中兴的繁荣局面,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此外,一大批擅长隶书书家们的努力也是隶书中兴的一大原因。在隶书的复兴过程中,不仅有韩泽木,史惟则,徐浩,蔡有邻等一批知名的书家,还有一些见于著录的有书名记载的二线书家,他们为隶书的繁荣竭尽全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总之,在唐代隶书的中兴局面,既与当时的审美风尚脱不了干系,亦离不开统治者的倡导,教育制度的扶持,篆书的促进作用等。在这些原因的综合作用下,唐代隶书才有了复兴的先决条件,出现了自汉隶以后的第一次中兴。

    注释:

    ①[俄]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23页.

    ②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98页.

    ③清·杨守敬.《平碑记》卷三,转引自刘涛《“唐隶”》,《书法谈从》,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157页.

    ④北宋·魏泰.《东轩笔录》卷15.

    ⑤宋·米芾.《海岳名言》.《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第361页.

    ⑥宋·《宣和书谱》,辑入《丛书集成新编》52集,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589页.

    ⑦唐·窦皋.《述书赋》.《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第254页.

    ⑧黄纬中.《唐代书法社会研究》.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民国82年,75页.

    ⑨唐·《新唐书·选举制上》卷四十四.中华书局,1975年.

    ⑩唐·《唐六典·尚书吏部》.

    ■唐·《唐六典》,《钦定四库全书》.

    ■唐·《册府元龟》,《钦定四库全书》.

    ■唐·《新唐书》卷四十五,《选举志下》.

    ■南宋·洪迈《容备随笔》,卷十《唐书判》.

    ■参见孟庆玲《唐代篆书发展史研究》绪论部分,白城师范学院学报,第24卷第1期2010年2月.

    ■唐·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唐六典》.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562页.

    ■唐·徐铉《进<说文解字>表》,许慎撰,徐铉等校定《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320页.

    ■宋·朱长文.《续书断》,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校《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333页.

    ■宋· 朱长文.《续书断》,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校《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327页.

    相关热词搜索: 盛唐 隶书 成因 中兴 分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