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提升社会管理能力的三点思考

    时间:2021-02-10 07:56: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创新社会管理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认为,当前应高度重视提高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与融合能力,提高各类社会管理主体妥善解决社会问题的处置能力,提高政府战略性社会管理能力。为提高社会成员间的沟通融合能力,应从家庭和社区融合来铸造健康社会心态,以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来建设共同体,促进全球沟通,塑造全球化社会;为提高社会管理主体的处置能力,分析指出当前社会问题的体制机制症结,并提出提高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的对策措施;为提高政府战略性社会管理能力,提出战略性社会管理方法设计和完善社会影响评估机制的原则。

    【关键词】社会管理能力;战略性社会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1)05—0066—07

    创新社会管理问题已经摆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面前,当前,有三个问题需要给予高度重视,这就是,加强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与融合能力,提高各类社会管理主体妥善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以及政府战略性社会管理能力。社会沟通与交流,旨在消除各种社会隔阂,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认同,实现社会和谐;解决社会问题,重在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事件的处理,化解社会矛盾,消除社会风险和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战略性社会管理旨在通过对政策、规划、项目和工程的社会影响评价来避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和社会风险的发生。这些,在当前中国社会治理中都需要加以考虑。下面本文分别就这几个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 

    一、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沟通与融合能力

    (一)沟通是社会行为,也是社会心态

    在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的情况下,社会隔阂可以通过一定方式的社会沟通来实现融合。社会沟通是指发生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行为。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曾经说过:“马丁•路德•金曾说过,人们之所以互相仇恨,是因为他们互相害怕。他们之所以互相害怕,是因为他们相互不了解。他们之所以互相不了解,是因为他们互相不能交流。他们之所以互相不能交流,是因为他们彼此隔离。我们的经历中令人悲哀的教训是,有时我们相邻而立,却仍彼此隔离,心与心之间相距千里。如果想要建立稳固的社区,我们就必须缩短这种距离。”[1](P91-92)在这段话中,克林顿把社区概念作为一个民族或者国家共同体来使用。仇恨和恐惧可以是个人内在的心理状态,也可以外化为具体行为;了解和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改善个人的内在心理状态和外在行为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可以理解马克思所说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这一科学论断。

    如何从上述角度入手来推动沟通与融合进入社会管理或社会治理领域, 而不是把社会管理仅仅局限于社会组织和基层组织的管理,对于提升当代中国社会治理水平至关重要,它意味着中国社会管理格局要从当前如何发挥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基层组织的作用以及他们自身的建设,进一步延伸到人民的实际生活,也就是进到公众参与层面。

    严格意义上说, 当前学术界对于社会组织的研究还带有明显的精英主义色彩,如何使精英主义的社会治理走向人民大众,是中国真正实现社会治理的关键。难点不在于社会协同本身, 而在于整个社会体制。譬如说,心态问题说到底是个人修养和家庭教育问题。个人的心态培养始于个体最初的社会化进程,从家庭开始,再到学校和工作单位。眼下的教育体制,在某种程度上是学校拿着孩子的命运要挟家长,把家长紧紧捆绑在应试教育这辆战车上,使他们紧紧围绕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奔波于多不胜举的补习班与繁忙的工作之间,孩子和家长根本无力关注社会活动和公民教育,造成年青一代的社会化断裂。社会化断裂,社会责任缺失,正在侵蚀着社会的基础,滋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这种现象不仅在当代中国有,在国际上也不乏先例。英国首相卡梅伦2011年8月15日针对伦敦等地暴乱原因指出:“不负责任、自私自利、行事不顾后果,孩子无父亲、学校无纪律、奖励无成果、犯罪无惩罚、社区无控制,人性最恶劣的方面受到宽容和放纵,甚至受到一些变得不道德的政府机构的鼓励”。[2]卡梅伦分析道,导致暴乱的根本原因是社会问题,包括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方式,家庭问题,他特别提到当前英国12万个“问题家庭”需要治理。一个社会从家庭开始,到机构和市场,甚至到政府治理的混乱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心态,逐步导致社会内在规范的失序,包括道德沦丧,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这类社会内在规范的失序就会显现出来。在这个意义上,贴近社会生活来实现社会秩序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最现实不过的措施和手段了,对此,一定要给予足够重视。

    (二)从家庭和社区融合来铸造健康社会心态

    社区的牢固性取决于家庭建设。家庭是社会核心价值延续、保护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单位,通过父母的尽职尽责、慈爱、关心、鼓励,孩子会区分好的行为和坏的行为,会在社会生活中充满友爱、信心和希望,这些正是一个健康社区的基础,也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家和地区把家庭与社区放在一起讨论和审视的原因。

    克林顿在谈到社区时说:“人们很容易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即共同工作以建立共同基础是我们这个民族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共同工作是美国人民最擅长的事情。”[1](P79,80)从这里可以看到社区的一些特点:共同的目的、同一居住地、共同的归属等。美国人对社区的擅长来自美国的历史和文化,包括“五月花”号的天路客们的历史。美利坚最早的社区就是教区。在教区中,人们有着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目的,居住在一起。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还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分析,以及历史事实都充分说明,结为社区共同体是人类在自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因为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类彼此相互需要自己的共同体。社区在本义上就是把个体连接在一起,为共同体服务,参与共同体事务,保持健康的心态。

    健康的心态也来自于社会规范。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就必须遵循社会组织为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而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其中社会责任感是最普遍的、最广泛的、渗透性最强的社会规范。这是人们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真正的、高品位的生活质量应当包含居民毫无顾忌的交流和愉快的相处,真正高品位的生活也应当是使人们回归共同体的生活。“成功的社区在拥有共同的目标或活动的同时,还有着共同的经历和共同的信念。其成员拥有共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因此他们可以相互预见并尊重彼此行为”。[3](P62)社区的要素包括区位、人群、组织、共同的意识或归属感。具体说来:一是区位是共同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区位也可以叫做空间因素,是指社区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社区是指人们共同居住于同一地区,在这一地区中他们共同的活动比较多,接触多,在这一地区之外,他们很少有或者没有共同活动,也没有接触,当然人们在此之外可能与其他人群形成另外的活动和接触。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作为一个单个个体的人,在其现实生活中,可能会交叉处于不同的社区。二是人群,社区必定有一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的人居住或生活,他们在收入、信仰、地位、社会态度上也不尽相同。尤其是现代社会,政府和社会有意在规划上把不同的阶层搭配居住,以减少社区分离,促进社会融合。中国传统的社区,同一单位的人居住在同一社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种状况基本改变,不同单位,甚至不同地区的人口居住在同一社区。三是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说:“每一个社区即是一个社会”。[4](P161)根据我们对社会的理解,居住在同一地区的居民必然会有若干的社会组织,这些组织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四是共同的意识,也就是认同,是指居住于同一社区的人们由于相同的生态环境、共同的活动,在心理上形成的相同的归属感,大家属于同一社区,在语言上或话语上一致,可以很快彼此进行交流。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要在社区中生活,就必须遵循社区组织为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而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从事类似的活动。作为个体的人之所以遵守社会规范,进行道德选择,是出于自身和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一个人能否得到社区和他人的认同和赞许,是人的一切利益中最基本的利益,而得到认同和赞许的关键,则在于一个人是否有美德和具有社会责任感,品德高尚的人会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赞誉。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并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去维护和遵守之,这就要求人们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自主的选择,旨在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社会责任感对于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每个社会成员承担社会责任,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在社区内部也是如此。20世纪以来,社区精神一直是人们极力追求的东西,是社区建设的灵魂,也是人们最感到困惑的。社会人类学家费孝通很重视社区精神的价值。他已经看到“社区中的住户彼此都很了解,有什么事务,大家都有一种责任感,要一起去解决……,这种意识在上海人的生活中,特别是在邻里关系中,是早就有的。”[5]对于大部分社区建设实践者来说,社区是培育社区精神和激励合作技巧的过程,它包括一群人为了共同承诺目的和目标所具有的热情、天赋、洞察力和经验,包括:相互之间的包容、相互之间的熟悉、相互之间的尊敬、对于思想和观念冲突的容忍、可信的相互沟通、成员之间为了组织的成功和健康发展相互负责、有理想的、一致的治理机构。

    (三)以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来建设共同体

    民族之间的沟通是多民族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内容。要凝聚一个民族和社会的向心力,必须建立强大的社区。民族认同是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的维系整个民族凝聚力的一种内在力量,从历史的经验看,民族认同和民族凝聚力是民族复兴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凝聚力是基于认同。凝聚力首先表现在感情方面,但凝聚力又不完全可以归结于情感。我们可以把凝聚力界定为一种理念形态(价值观、理想、感情),它蕴藏在每一个社会成员之中,是社会成员共同的心理和精神的集中体现。民族凝聚力是某个民族整体对其民族成员的吸引力、这个民族的成员对民族整体的向心力以及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这三种力量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而民族整体吸引力处于决定地位,它决定着民族成员的向心力和民族的亲和力。

    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文化的复兴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文化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保持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的保证,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中华民族的崛起离不开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发展已经不再是面对民族生存的巨大挑战,而且它正以重新崛起的面目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与20世纪上半叶不同,中华民族在当前的任务已经不再是挽救民族生存,而是促进民族复兴,在促进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提升整个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这也是当前提高民族认同和强化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在提升整个中华民族地位的过程中提升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的吸引力,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向心力和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

    心灵的东西非常重要,也最容易为人们忽视,维系一个民族、社会、社区长期发展和存在的往往是人们内心的价值积淀,也是我们在谈以人为本时很少考虑到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早就看到这一点:“由于文化的隔阂而引起的矛盾会威胁人们的共同生存。”[6](P10)他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文化的,即,文化是人们的价值体制和行为模式。文化的隔阂是怎么形成的?地理、种族自然是原因。现实中的隔阂许多却是由于收入差距、社会地位差别等原因引起的。而在公平发展的机会机制下的收入差距又是不可避免的,要消除人们之间由此产生的误解和隔阂,沟通、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在全球化下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下,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巨型共同体进行建设需要更加宽阔的视野、心态,尤其是在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这种视野和心态不仅对于国家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国家安全也不可或缺。

    (四)促进全球沟通,塑造全球化社会

    就社会来说,在没有全球信息化之前,主权国家与主权社会是统一的。全球化条件下,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卫星电视、手机短信等把不同国家的居民联系起来。这就给一些主权国家的社会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在经济全球化情况下,明显感到与主权政治实体不一致的情况是,全球互联网系统下的个体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同国家,在扁平的互联网系统中他们可以形成虚拟组织,也可以单独成为主体;在扁平的互联网系统中国际非政府组织、跨国非政府组织获得巨大便利性;跨国界的卫星电视频道造成了跨国界的收视群体,也造成跨国界的文化传播、文化认同。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的每一波动,都会影响到国内居民。国际市场的变动会影响居民的消费和生产行为。

    全球化条件下的社会管理必须充分考虑与居民的互动和沟通。在一个日益复杂的世界中如何进行社会管理?如何引导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避免曲折,避免社会动荡?这需要新的社会管理模式。社会管理包括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互动以及他们如何连接市民。社会管理是指一系列的价值、政策和制度。所以, 社会管理不仅仅局限于政府,也包括多元角色的互动。

    互联网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生态,既要谨防互联网问题引发的社会管制危机,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化解各种社会风险。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满足生活需求,提高便利性,创造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但是也有很多人利用互联网来传播虚假信息,带来社会混乱,造成很多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各国政府、社会、企业的共同努力,我们将其视为未来的全球社会治理。全球社会治理已经不再是很遥远的事情,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二、提高各类社会管理主体的社会问题处置能力 

    (一)深刻理解社会问题在社会管理中的意义

    把社会问题纳入社会治理十分有必要。社会问题是指在一个社会中至少有一部分人不希望发生或不喜欢的社会事件。有些社会问题是每个人都不希望或不喜欢发生的,如凶杀;有些社会问题带有群体特征,如年轻人在公共场所把音乐声音放得很大,在一些社会成员看来就是社会问题;一些不吸烟者视吸烟为社会问题,主张禁止。媒体上展示的社会问题有时铺天盖地,诸如犯罪、暴力、吸毒、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发生在地方、国家或国际层面上。最近发生在英国伦敦等城市的骚乱背后是有其深层次社会问题原因的,也就是,是一些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引起的。 

    一个社会犹如一个有机体,总会有很多问题。社会管理要有问题意识,要处理好社会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社会问题有两类:一个是客观社会问题,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诸如犯罪、失业、色情、诈骗、贫富不均等问题,这都是客观的社会问题。它造成了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大部分人的生活,破坏了社会正常活动。还有一类是主观社会问题,主观社会问题不是发生在现实中,是由于历史遗留下来很多问题没有处理好,或者长期得不到解决,在老百姓的心里形成一种积淀。久而久之,它就会成为一种主观社会问题,在某一个客观社会问题发生时就有可能把这种主观的情绪引发出来。这几年突发性的事件出现了燃点低和无利益相关等特点,很小的事件会引发很大的事件,一些事件和大家没有直接关系,但很多人参与了,这都与主观社会问题有关。主观社会问题是由于长期历史遗留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引发的。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把社会管理好,政府、社会、企业必须要有社会问题意识。既要有客观的社会问题意识,也要有主观的社会问题意识,通过提升妥善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把各种矛盾化解在没有发生之前,化解在人们的行为之前,化解在人们的心里。

    (二)当前解决社会问题的体制机制症结 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有的管理体制和宏观政策,绝大部分都是针对“经济”发展需要而制定的。面对“社会问题”,宏观政策如何应对?这的确是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认真研究和深入反思的问题。

    政府部门必须建立统筹解决社会问题的体制机制,这是应对各种冲击的根本办法。毫无疑问,人们可以通过源头治理来防止社会问题的发生,或将社会问题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但是,应对社会问题的最根本的方法是强化全社会和政府部门的社会问题意识,建立社会问题处置机制。

    在现行绩效考核体系下,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是尽量“捂盖子”,社会问题处理浮皮潦草,造成众多负面影响。例如一些信访事件,由于体制机制问题,不能及时反馈信访者,给各项工作带来被动。我国现有的政府社会问题处置体系,不仅缺乏专门机构和完善体系,更令人担忧的是,现有体系中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容易造成直接引起社会问题者得到惩罚,而在体制上却使社会问题制造者安然无恙。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尽快建立社会问题处置机制,对各类社会问题进行分类、预测,制定长期的社会问题解决方略,同时加强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协同运作能力。现实中的许多情况是,问题出现了,解决问题的各个部门缺乏协作,不仅使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甚至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如何对待“稳定压倒一切”和如何实现“稳定压倒一切”的目标,是全球化和信息时代衡量社会管理者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在实践中,许多社会管理者在处理社会问题时僵化地使用这一基本原则,认为向公众说明真相会引发社会动荡,会影响社会稳定。这种泛政治化的僵硬思维,形成了部分官员处理民生议题时的思想“误区”,遇事先想封锁消息,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三)提高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的对策措施

    政府要把保障信息透明化、准确化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信息透明化是制止谣言,稳定民心,预防社会问题扩大的关键手段之一。一个具备完善的社会问题处置机制的政府,在谣言出现之初,就应该利用各种媒体,建立与公众的沟通管道,定期发布各种公众希望了解的信息,从而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这也是增强政府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保持社会稳定的一种方式。

    就应对社会问题来说,恐怕仅仅依靠政府自身的处置体系很难完全应对所有可能潜在的社会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社会问题介入体制机制。广东佛山南海通过第三方介入村民与村干部因利益等问题引发的纠纷的尝试值得鼓励。缺乏独立的民间机构和缺乏摆脱政府与企业利益关系的机构,不会有社会问题处置体系的成熟发展,也会使人们忽视了酝酿中的社会问题。从长期发展来看,要从建立民间咨询机构、广泛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和环境理论着手来建立和完善社会问题处置体系。

    把社会问题处置作为实现社会秩序和激发社会活力的基本手段。社会问题处置的实质就是对外趋利避害,谋求国家安全;对内有效缓和矛盾,抑制社会危机,避免动荡。要正确理解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稳定的手段,通过建立科学的社会问题处置机制来实现社会秩序和避免社会失序,是新形势下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

    完善社会问题处置的法律法规体系。一是组织有关专家对社会问题处置机制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总结国内外社会问题处置机制建设方面的经验,为社会问题处置机制建设奠定理论基础。二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特点在法律上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社会问题进行规范。从目前来看,我国社会问题处置的范围至少包括犯罪、贫困、利益失衡、环境生态、劳资关系、社会歧视、失业、通货膨胀、民族、腐败、性别歧视、家庭暴力和离婚、教育不平等、医患纠纷等。三是社会问题处置法规和法律必须规定实施社会问题处置的条件和标准。四是研究实施社会问题处置的措施、政策、方法。五是研究社会问题处置机构的组成、权限、职能。六是明确社会问题处置的保障支持和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许多有关社会问题处置的部门法规,有的条例分散在宪法和其他法律中,新的社会问题处置法规主要应侧重于社会问题处置的内容、主体、手段方面。要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社会问题的处置,承担起社会责任。

    三、提高政府战略性社会管理能力

    现代社会,政府负责政策和发展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甚至还负责项目和工程的规划与审批。现实中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是由于政策制定中存在偏差或实施不力造成的,如何提高政府在政策、规划、工程和项目中的社会管理能力,避免社会问题的发生,在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践中意义十分重大。 

    (一)战略性社会管理

    战略性社会管理,就是对一些政策项目,尤其是涉及民生的政策项目,诸如环境、水利、道路等,倾听社会的意见,举行社会听证,让社会参与监督,参与评估。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利益群体:第一个是弱势群体,第二个是边远地区,第三是农村群体。战略性社会管理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尤其是在当前,在城市化过程中,涉及到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这些重大问题,进行一些战略性的管理和战略性的评估,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问题和矛盾。

    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的社会影响评估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通过对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的社会影响评估来及时了解某一行业或地区或整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可能趋势,并对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可能对某一行业、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预警,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会减轻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保证社会公平与公正。就全国而言,在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的评估内容中,并没有独立的“社会评估”。将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纳入社会视角、进行总体的“社会评估”,按目前一般的解释,是分析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所波及的人群、区域、文化等“社会因素”,以求从“社会”的视角来论证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提高操作的合理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的社会风险。

    从实践来看,对全部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进行评估恐怕是不现实的,应该有选择地将社会影响评估纳入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的法定程序中。譬如超过一定规模的投资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应该开展社会评估。即便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力度不大,对投资项目开展“社会评估”,对于纠正项目建设中的“行业主义”和“地方主义”倾向,提高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也是有益的。“社会评估”重点内容的确定,应该从实际需要出发而不必拘泥于“国际通行规则”。在国内开展“社会评估”,内容应该是有选择的、战略性的,以关键性问题入手。特别是项目所波及的就业容量、收入分配、社会和谐、社区发展、性别、家庭和婚姻等,恰恰是我国现阶段最突出的社会问题、共同性的问题,是宏观政策在微观项目上的体现,可以作为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社会评估”的重点。

    (二)战略性社会管理的方法设计

    把社会影响评估纳入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评估机制的首要问题是要解决方法和技术上的问题。必须拓宽现有的项目投资分析方法,将社会因素考虑到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分析方法中去,建立一个对于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的社会现状进行综合评估、监督的指标体系和决策分析模型,这是把社会因素纳入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的基础性工作。要使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有利于社会全面发展,就必须调整好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与社会尺度之间的大量复杂关系,采取平衡兼顾的措施。理想的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的社会模型应当包括它们涉及的社会领域的所有变量。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阶段,由于数据收集的困难,这一理想模型很难马上实施。不过,在局部和特定的范围内,以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与社会的主要关系为重点,对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与社会发展进行综合分析还是有可能的。

    根据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内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的决策程序,结合“社会评估”的特点,应该探讨开展“快速社会评估”的具体办法。每当面临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应该设立甄别工作机制,诸如是否需要移民、是否引起就业总量和结构的改变、是否引发不同人群收入的改变,是否会引发疾病模型的改变,是否会波及到民族或宗教等特有的问题,是否存在明显的或潜在的社会风险,等等。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和“工具包”,就便于比较迅速地甄别出这个项目特有的“社会因素”,以决定是否并如何进行“社会评估”和进行以何种内容为重点的社会影响评估。

    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把握开展“社会评估”的时机是重要的。机会把握得不好,技术和经济背景还没有确定,就匆匆进行评估收效不大。调查时机和手段选择不当,对项目往往不利。以移民项目为例,匆忙进行“社会评估”会造成诸多“麻烦”。如果评估的准备时间比实施时间还要长,设计科学的评估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立项阶段或预评估阶段进行一次快速评估后,如果确实需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再进行一次完整的“社会影响评估”。至于是否在后评估阶段再进行一次,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

    (三)完善社会影响评估机制

    第一,建立健全与社会影响评估相关的法规和条例。相应的投资和社会法规中应当增加相应条款——对于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要开展社会影响评估。

    第二,完善社会影响评估的管理体制。“社会影响评估” 需要有相对独立的机构和人员来承担,需要一支有经验的队伍,更重要的是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配合协作。如果进行社会影响评估的操作人员,对于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的经济、技术、环境等方面的背景不甚清楚,或与其他人员缺少沟通,那么“社会评估”的效果就要受到局限。为保证“社会评估”的独立性,评估机构与项目法人之间不能有直接的商业性契约。项目法人可承担“社会评估”的费用,其费用需要通过政府机构拨付给评估机构,评估机构要对政府负责。在社会影响评估中引入竞争机制,推进社会影响评估招标;在培训的基础上,全面建立评估队伍。

    第三,进一步开发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社会影响评估的技术,要建立健全评估规范和行业法规;着手调研和建立建设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的评估筛选模型;建立评估的后评估规范;加强社会影响评估规范;加强社会评估方法研究,逐步引进先进的评级方法,开展社会影响评估有效性研究,发挥其决策作用。

    第四,完善对于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的社会尺度的政府调控手段。一般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就某个工程、项目、政策和规划使用具体社会目标给予限定,但是政府可以采用必要的税收和金融手段限制和鼓励企业关注社会目标。政府应当利用税收和金融工具来支持那些有利于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项目和工程。

    参考文献:

    [1][美]比尔•克林顿.希望与历史之间:迎接21世纪对美国的挑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2]英国社会反思“道德沦丧”,贪婪自私侵蚀各个阶层[N].环球时报,2011-08-17(16).

    [3]克莱尔•高蒂安妮.繁荣社区的智慧资本[G]//德鲁克基金会.未来的社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Robert E. Park & Ernest W. Burgess.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Socolog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21.

    [5]费孝通.对上海社区建设的一点思考——在“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J].社会学研究,2004(4).

    [6]费孝通.人的研究在中国[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 郭彦英]

    Three Reflections of Capacity Improvement for Social Management

    DING Yuanzhu

    (Department of Decision Making Consult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Governance, Haidian, Beijing 100044)

    Abstract: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governments at each level and the whole societ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currently great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capacities of communication and convergence, sound handle of social problems, and strategic social management for members of the society, various social management agents, and governments respectively.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convergence for the members of the society, family and community convergence should be applied to found a sound social mentality, and national and state cohesion should be employed to construct a community, to enhance global communication, and to form a society of globalization. For improving capacity of sound handle of social problems for the social management agents,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cruxes of current social problems are pointed out and countermeasures to resolve these problems are proposed. For improving the governments’ capacity of strategic social management, the paper proposes method design for strategic social management and improvement principles for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social impacts. 

    Key Words: social management capacity; strategic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相关热词搜索: 三点 提升 思考 能力 社会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