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

    时间:2021-04-02 07:57:4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文化是人类历史智慧的结晶,是联系世界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在中华文化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不但要传承,更要加以创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创造了条件。随着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在这方面也做了重要探索。

    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世界话题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式则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非物质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而它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同样会形成一种表现形式灵活多样的文化形态。

    1992年联合国推出了“世界记忆工程”,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来记载图书馆、档案馆所储存的各种文献资料,并呼吁全世界的人们进行挖掘、搜集、整理历史传承下来的宝贵资料,让大家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感受数字化技术在文化传承和创新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1999年欧盟推出了欧盟国家内容创造启动计划,首次将文化遗产数字化确定为基础型内容。我国也推行了文化产业信息工程,通过数字化平台来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并且提出保护传统文化不是对文化进行简单复制,而是用充分的想象力进行创意,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再提升。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一方面,原本丰富而特有的人类文明正以超乎常人想象的速度在消失;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数字化技术正日益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最新的数字影像技术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成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成为文化发展需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是指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存储、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技术,以新的视角和新的需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再现为可再生、可远程共享的数字形态。上世纪末,美国及欧洲各国都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探索。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世界记忆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于2005年发布《关于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将数字化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这两个文件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了相关规定,并指出了非物质文化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已全面展开,国家以及地方的文化保护部门都在对非物质文化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进行数字化传承和创新。比如,一些少数民族的民歌、诵经等口传文化,在保护中就可通过现代工具来采风,并通过动画形式配以文字表述,尽可能地展现其文化原貌。此外还可通过参数为原始信号资源建立数字化资料库以及教学平台,在教学与研究中进行内容传承。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日益严峻的现实,数字技术的创新意义是很显著的。通过对文化遗产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库建立、运用虚拟技术和动态技术,不但可以向世人展示文化,还可以传承和创新文化,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向。

    赋予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以文化意义

    文化创新和传承的最终目的是保证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不断发扬光大。将非物质文化数字化,有利于采集,存储以及真实地再现文化原貌,更有利于传播和创新。为了让全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容以及文化特征和特色,我们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在数字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科学依据,规避丧失文化内涵的风险,无论采取哪种传承方式,都要尽可能地在原貌重现的基础上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质。

    相关热词搜索: 数字化 文化遗产 传承 物质 保护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