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儒家中庸思想评析

    时间:2021-04-17 08:23: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中国古典名著《中庸》一书,因其哲理思辨性和严谨体系性,成为《四书》中最难理解且争议最多的一部書。然而,“中庸”作为中国认识史上的一个古老概念,不仅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站在新的文化基础上评述中庸思想,无疑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儒家;中庸思想

    一、中庸释义

    中国经过现代性洗礼进入21世纪后,一些人认为中庸无非是根深蒂固的保守主义、平均主义之类,在他们看来,中庸是个贬义词,缺乏原动力,不偏不倚守正持中,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理应对其进行批评和抛弃。于是,人们在“反中庸”中全盘吸收西方的过度竞争手段,运用西方的“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的理论,以斗争的现代理念来更换中庸的观念。于是,中庸精神似乎相当过时而且缺乏足够的现代感,逐渐成为被边缘化的成见。但是,这些观点是建立在偏见误读中庸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正本清源,深入了解中庸思想的真谛。

    从所见到的先秦文献来看,孔子之前的古籍有一些讨论中庸思想的论述,但是将中庸纳入新的思考并达到理论最高点的却是孔子。从字面上看,中庸由中与庸两个概念组合而成,对“中”的解释大多认为是不偏不倚,中度合节。其实,“中”是适度的精确集中体现,是把握事物的准确分寸。同时,“庸”一般解释为平常、日常,平常的事物称为“庸”。但是,如果说“中”是一种知,那么“庸”就是实践。因为如果在古代语境中探析“庸”,我们就会发现中庸的本义是每日之 “礼”。这种“礼”不是繁文缛节的系统,而是当时社会人基本需求的价值体系。这意味着中庸不是平庸,而是用更符合“礼”的要求来约束自己,遵循正常的生活规律做一些事情,并没有太多名誉、地位、财富的重叠。迄今为止,对中庸二字最权威的解释,应该首推北宋的程颢和南宋的朱熹。综合上述,我们把中庸的内涵表述为“中和”,任何事物达到中和的境界就美,反之就不美。

    二、儒家中庸思想的重要性

    (一)是古代众多思想流派和科举试子的标杆

    中庸不仅是儒家的标准思想,而且在中国的意识形态上成为方法论的思想,因而具有中国思想经典和世界观纲领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综观儒家中庸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则不能不提及宋元明时代。

    可以说,“四书”并行是继“五经”立于学官之后,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又一件大事。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大为推崇《中庸》,认为“中庸”观点就是绝对真理,朱熹则把《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与《论语》、《孟子》并列,并为之作《四书集注》。可以说,“四书”并行是继“五经”立于学官之后,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又一件大事。元朝恢复科举,《四书集注》成为科举士子的必读“经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明永乐帝赦撰《四书大全》,“四书”与“五经”共同列为经书,从此,《四书》确立了其儒家经典的地位。自此,源自《礼记》的《中庸》和《大学》历经嬗变,最后终于确立了自己在中国思想史上经典文本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谐精神的精神脊梁。

    (二)对当今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价值

    1、中庸的自我性情修养实践

    天与人的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而“天人合一”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带有普遍性的回答。①《中庸》开篇就是开宗明义的三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性”是本性,本性就是自然。“道”是基于人性制定的社会标准,以及按照这个标准应该努力实现的社会目标。“教”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条例提高自身修养,以使人进入“道”的境界。由此也可以看出,重视德行的培养是中国教育的一贯传统。由天地生人的基本观点引出的结论就是“天人合德”。

    2、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如此看来,天的品德就是“诚”,从不张扬,根据法律而动,哺育万物。人是自然之子,天有什么品德,人就应该有什么样的追求。天的品德是“诚”,那么人的品德就应该是“追求诚”,这样才能做到天人合一。那么,怎样才能叫做“诚”呢?《中庸》提出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慎其独”。测试一个人诚实与否,最能说明问题的是看他是否做到了“慎独”,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严格自律。在今天的社会中,如果每个人都可以用以中庸思想处事,恪守中道、推己及人,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克服或减少自私、嫉妒等个性因素,这对于缓解人与人之间摩擦和冲突的紧张对峙,化解矛盾、调动积极性,构建团结、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中庸之道的理论围绕天人关系展开,①子思认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可以说,《中庸》全书的宗旨也就是“致中和”,通过不偏不倚的方法处理一切事物,使之达到和谐的理想状态。30多年的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程度不断加深,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短缺等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

    中庸的实质告诉人们,为人做事都要坚持平衡与协调的法则,遵循自然与社会的普遍规律,使所有生物和谐相生,共谋人类和平,从而使自然和社会健康良好发展。因此,儒家中庸思想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三、儒家中庸思想的评价

    就历史局限性而言,中庸思想中确实有不少过时落伍、不合时宜的句子,需要对其进行梳理和批评。尤其是宋明时代过分强调中庸,过分压抑和限制情感,扼杀了人的个性发展, 竞争精神得不到充分体现,保守心理却十分浓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思想负担负荷。中国封建社会跨越了近两千年,这与人们过分注重和谐、害怕冲突转换的心理不无关联。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很多思想渐渐淡化,儒家的中庸思想却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构建和谐社会维系当今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中庸思想无疑给了我们不小的启示。而且,在全球化时代,西方人用西方思想将全球同质化变为一体时,东方理应理清自己的精神遗产,培育自己的文化,开辟自己的路,在国际社会上引人瞩目,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王岳川.大学中庸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2]田儒宪 .四书微揽.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3年版.

    [3]张居正.张居正讲评大学·中庸.上海世纪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版.

    [4]张海婴 .中华经典藏书.中华书局,2006年版.

    相关热词搜索: 儒家 中庸 评析 思想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