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环境因素对新疆大众传媒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0-10-07 07:53:5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22(2009)02-0065-3

    [内容提要]一定的物质关系和“一定历史形式”是大众传媒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即媒介生态环境。本文分析了新疆大众传媒的生态环境,认为自然地理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文化状况是影响大众传媒发展的最为基本的因素。

    [关键词]媒介生态环境;新疆大众传媒;影响

    新疆大众传媒的整体发展水平滞后于国内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众传媒,这与媒介所处的环境相关。因为大众传媒具有明显的他动性质,对于环境因素的变化很敏感。根据有关研究,媒介与环境的相关系数为0.75,是显著相关。在环境因素中,经济与人口对媒介的相关度比较高,而经济受地理环境制约明显。本文着重分析上述因素对新疆大众传媒发展的影响。

    自然地理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媒介生态环境的初始条件,它给予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要素深刻的影响。媒介的形成、风格、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塑造力和影响力。新疆处于中温带极端干旱的荒漠地带,“三山夹两盆”的地形把沙漠边缘的绿洲分隔为大小800余片。绿洲间近者相距几公里、几十公里,远者上百或数百公里。这种地理上的分散直接影响到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长期形成了绿洲经济普遍规模小而内向,自然经济色彩浓厚,加之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得发展经济必然面临着的现实问题是,人类的开发活动力度不断增大同生态环境承受能力弱之间的矛盾。尽管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新疆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0.1%,但是,从全国来看新疆仍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

    人口问题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新疆的人口状况呈现出“三多、三快、一低、二不均”的特点。

    三多指民族多,绿洲承载人口多,农村人口多。2006年底新疆总人口为2050万人,民族数量达到55个;真正适合人类生存的绿洲仅占新疆面积的4.2%,绿洲每平方公里承载人口为258人,较全国平均100人/平方公里的承载量大一倍多;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2.06%,农村人口比重偏大。

    “三快”指总人口增长过快,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快,外来人口迁入快。从1949年至今,新疆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全国高4.42个千分点,居全国首位。少数民族人口总量1955年到2006年增长了2.71倍,占新疆总人口的60.42%。同时,新疆属于流动人口多的省区之一,2005年底公安部门统计,新疆流动人口有300多万。

    “一低”是人口整体素质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素质指人的智力、体力、知识与科技水平等,是制约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新疆人口整体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仅以受高等教育的情况为例,新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居民中有80%以上是本地高校培养的,而本地高校由于生源与教育资源等客观原因,其人才素质、教育水平远不能与内地高校相比,就受教育居民的实际素质而言,虽然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不少,但取得的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极少,这从一个方面说明新疆居民的实际素质还不高,高级人才匮乏。

    “二不均”指人口分布不均衡,人才分布不均衡。从地理位置看,北疆地区人口数多于南疆地区,且人口素质较高。从城乡看,居住在城镇与乡村的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37.15%和62.85%。新疆超过10%的人口集中在乌鲁木齐市。

    新疆环境的上述特点深刻影响着大众传媒的发展。

    首先,需要建立跨文化传播的媒介体系。对于新疆的大众传媒来说,跨文化传播不仅仅是一种传播模式,更是大众传媒生存发展的方式。

    新疆是多民族地区,语言的多样、各民族文化差异必然形成跨文化传播的交往需求。新疆大众传媒的传播语种在全国各级媒体中是最多的。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和新疆电视台都实行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5种语言播出节目。2006年开办广播节目97套,其中少数民族语言节目52套;电视节目145套,其中少数民族语言节目64套。全疆各地州市和绝大部分县(市)、乡村的广播电视台(站)都用汉语和当地主体少数民族语言分频播出节目。2006年新疆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占报纸总数的42%,少数民族文字期刊占出版期刊的52%。大众传媒从业人员中,少数民族职工占55%以上。各民族文化成为传播内容的主体,新闻作品本身就是跨文化传播的成果。

    新疆大众传媒跨文化传播体系的建立,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与扩散的速度与广度。传媒多语种、跨文化的传播,除了更鲜明生动地表现了新疆各民族文化和赋予各民族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外,重要的是还为新疆各民族提供了“认识本身的具体声音”,传递了尊重、认可他民族文化的理念,加快了各民族交流、交往,使他们更全面、更透彻的理解了其他民族,为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提供了心理认同,成为新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

    现在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广播既能覆盖全疆,还传播到中亚、西亚、蒙古、日本和欧美等20多个国家。新疆大众传媒充当了跨文化沟通使者的角色,使新疆文化走向世界。

    其次,国家扶持发挥重要作用。大众媒介的经济效益必然受到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新疆还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同国内发达地区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另外,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是广告的聚集地,城市化程度是影响大众传媒生存的重要因素,而新疆城市化率较低,位居全国倒数第九。再加上新疆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使用多种语言文字也加大了大众传媒传播的成本。国家扶持对缓解新疆大众传媒发展中遇到的这些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世纪50年代的“810工程”、90年代以后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西新工程”等的实施,使新疆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强,是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结果。除了国家的扶持外,内地一些省市采用对口支援的方式帮助新疆市县进行广播电视设备更新。

    国家扶持虽然是新疆大众传媒在现阶段发展必需的,但是,新疆传媒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还在于新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强新疆媒体自身的创造力,提升自我发展壮大的能力。

    第三,应缩小首府与其他城市、城乡之间硬环境的差异。硬环境主要由技术环境和工作环境构成,技术的发展是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央政府以及内地省市支援下,新疆大众传播的媒介技术呈现跨越式的发展。以广播电视为例,上世纪80年代,全疆普及有线广播,90年代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5种语言调频广播开播并正式卫星传输,到2000年实现了5种语言“广播与网播”互动的现代广播新格局,2002年实现自动化播出。新疆电视台是我国最早上星的省级电视台,12个频道已经实现在亚太、全国、全疆、乌鲁木齐地区四重立体交叉的强势覆盖,2005年又

    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落地。近几年新疆电视台完成了近三分之二前后期设备的数字化升级,购置了两辆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10信道数字电视转播车和4信道数字卫星转播车。

    新疆广播电视局乌鲁木齐高山广播电视传频台上世纪90年代建成国内省区中规模最大、传输语言最多的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和相关系统,实现了广播电视全疆联网。2002年与全国广电系统相联的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VSAT系统投入使用。2003年底,全面建成全区广播电视光缆干线网络,与国家光缆干线实现了互联互通,数字电视业务开始启动。2004年节目采集回传系统及短信平台正式运营,极大的方便了记者的异地采访,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也给受众提供了参与和互动节目的平台。目前,新疆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央台和自治区台节目为主体,广播与电视、无线与有线、中短波与调频、卫星与网络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混合覆盖的广播电视网和传输覆盖网。

    然而,受新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制约,各地媒介技术发展是不平衡的。硬环境上自治区首府与地州城市、南疆与北疆、城乡差距比较明显。新疆大众媒介尤其是广播电视是按照行政区划建立的,各地在初建过程中,大都是自筹资金建设的。但是,电子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设备的维护运行,要求不断的资金投入且是高投入。而现在实行的差额拨款使得媒介的业务活动经费主要依靠广告收入,业主的广告投入又与各地经济水平直接相关。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的广告营业额占全疆地州市广告营业额的50%以上,广告收入低且很难维持正常的运营是地市州县媒介的常态,很难进行对传播设备、技术更新,增加采编费用的投入等。特别是南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费不足使媒体只能勉强维持日常运行。再加上“长期以来,新疆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未能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列入财政预算”,更拉大了城乡广播电视发展水平的差距,“城市广播电视像欧洲,农村广播电视像非洲”的比喻在相当程度上描述了这种状况。

    第四,应大力促进受众市场的成熟。新疆媒介总体的生产能力(广播电视播出时长、杂志报纸的发行量)在全国属于中上水平,但是媒介经济发展的指标却位于下游。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受众市场的不成熟。新疆受众市场不成熟表现在:一是受众市场规模零散,二是受众的媒介消费力弱。

    根据我们调查,新疆受众接触媒体频率与内地受众基本相同,受众接触频率高的媒体依次是电视、报纸、广播、网络。通过抽样数据测算,每种媒介受众的数量不算少。但是在新疆落地的内地媒体不少,被分割去了一部分受众,真正属于新疆媒介这不多的受众还要被分割3次,一是多民族语言的分割,一是地方媒介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媒介的体制分割,一是被离散的绿洲和人口布局分隔(对平面媒体影响尤为显著)。如此分割令媒体难以拥有广泛、集中的受众群落,呈现受众市场规模的零散。

    受众媒介消费力弱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因为可支配收入较少,新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06年居全国倒数第一,农村居民的收入更低,影响到居民在娱乐教育文化服务费用的支出。统计数据表明新疆居民百人电视机、报纸、收音机拥有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不大,但实际的使用率特别是报纸却比较低。在农村调研中,我们询问为什么不看电视不听收音机,不少农民说电池贵,电也贵。农村的有线电视收视费难收是因为农民认为收视费太高。二是人口的文化教育程度低,影响到对媒介的接触和传播内容的接受。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使新疆媒介的受众市场形成大分散小聚集的局面,而媒介为扩大受众市场争夺受众注意力,导致注意力的稀缺性更加突出。表面看来,新疆媒介注意到了大众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并且也进行了市场细分化运作,然而小且不成熟的受众市场难以消化这种成熟化市场运作的策略,造成受众有效需求不足,媒介的有效供给不足的尴尬局面。

    相关热词搜索: 新疆 大众传媒 因素 环境 影响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