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愿教育理论之树常绿

    时间:2020-04-21 07:58:5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倘若有人问:“在赤橙黄绿青蓝紫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喜欢“绿”。

    绿,是生命的象征。它是“绿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的大自然之绿,也是非常绿的“生活之树”。和大自然里的绿树一样,有一种理论之树深深地扎根于当代生活、实践的土壤,总是常绿不衰。《湖南教育》就是这样一株常绿的教育理论之树。

    我与《湖南教育》几乎是相识、相交、相亲、相知60年的老朋友。数十年来,我一直充当它最忠诚的读者,愉快地阅读着它的每一期,关注着它的每次改版,品评着它的每一细小变化。作为读者,我感到了它园丁般播撒的绿意与春光,感觉它像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把一批名师与教育家送向三湘四水;也读懂了它根深叶茂、永葆春色的历程与原因……

    《湖南教育》能数十年绿色葱茏,除了“由国运而兴衰,岁国事而转折”这一背景原因外,还与它自我风雨兼程、筚路蓝缕,着力打造“实、土、新”的传统特色分不开。

    第一,“实”,实事实际实用之谓也。1951年10月出版的第四卷第一期,在《本刊改版告读者》一文中,编辑部就明确提出要从实际出发,“尽量避免‘大块文章’,努力做到我们的读者‘有时间看’,‘看得懂’,‘看了有用”’。遵循上列方针,早期的刊物花大量篇幅报道了教师的业务学习和课程改造,进行了凯洛夫教育学学习辅导和“红领巾”教学方法等推广介绍。后来,这一传统在改革开放中进一步得到了全面传承和发扬。现在的《湖南教育》区别对待自己的读者,更进一步突出了实用,力求做到有的放矢,或改变思想理念,或增长见识,或愉悦情性,追求着实用的最大化。

    第二,“土”,立足湖湘,扎根本土之意。  一是把解决本土教育问题当做刊物的首要任务,精心打造强势本土新闻。曾记否,从桃江、东安、郴县的办学经验到泪罗区域性推广素质教育的系列报道,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全省甚至全国教育改革发展新高潮。曾记否,对湖湘文化的载体——学校、人物、学派与著述的典型宣传,如湖南师大附中、长沙市一中等众多三湘名校,毛泽东、刘少奇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母校,还有覃申媛、马安健等教师典型系列,都在芙蓉国里引发了较大的反响……

    二是做好“落地”文章,在关注国际国内教育大事时,不仅仅把这些大事告诉读者,更要紧的是把这些大事与本土联系起来,为建设教育强省服好务。现在的《湖南教育》不仅立足于湖湘沃土,做足本土文章,它还注意“放眼世界,面向全国”,把读者视野引向全球教育最高点和教改前沿,较好地展现了乡土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发挥着“三个面向”的巨大作用。

    第三,“新”,即与时俱进求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30年来,《湖南教育》一直在不停地“改版”,它在上世纪80年代有“教育管理参谋,教书育人助手”的奠基式月刊改版,90年代有专门报道素质教育的改版,以后又有月刊改半月刊,半月刊改“旬刊,分综合、语文、数学三本”等改版,2009年则有动作最大的改版——教育新闻旬刊。这样与时俱进地改版,扩大了办刊视野,充分体现了“三贴近”的原则。

    文豪萧伯纳说:“六十岁以后,人生才真正开始。”现在,《湖南教育》又踏上新的征程,我祝愿它把鲜花和掌声置于身后,一路走得更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常绿 之树 理论 教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