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丝绸之路新疆段申遗相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时间:2020-08-24 07:56: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丝绸之路新疆段申遗

    古丝绸之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经南亚、中亚直达欧洲,全长7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有4000多公里,开通了世界上最长的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与往来,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大通道。丝绸之路是典型的文化线路,它把多样的地理和特殊创造联接起来,形成独特的整体。丝绸之路及其环境与不同的自然和文化景观相关联,经过地区和区域的不同展示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和标识,塑造了文化线路各地段的多样性特色。我国早就在关注丝绸之路的整体价值,于1994年把丝绸之路中国段列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3年8月世界遗产中心专家两次对我国丝绸之路沿线遗址考察,特别强调沿线国家如何合作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能性。2004年8月,中国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集沿线新疆、甘肃等10个省区文物部门召开丝绸之路遗迹申报世界遗产座谈会,将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纳入日程。在2005年至2010年间,世界遗产中心分别在阿拉木图、吐鲁番、杜尚别、西安、撒马尔罕召开若干次由中国与中亚五国以及日本、韩国、阿富汗、印度、意大利等国家代表参加的国际协商会议,专门讨论丝绸之路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相关事宜。2006年8月,在吐鲁番召开的国际协商会议上,中国与中亚四国共同形成了“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吐鲁番行动计划”。2007年6月,国家文物局在乌鲁木齐市召开的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国内工作会上,对新疆的申遗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年8月,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专家组到喀什、阿克苏、吐鲁番等地对新疆境内列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拟认定的9处遗产地进行了现场考察。主要考察内容为各拟认定点与丝绸之路的关系;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状况(真实性和完整性)和管理情况;周围环境划定(保护范围、缓冲区)和展示;当地政府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态度及当地民众参与情况。2007年12月,经中国世界遗产专家组评审,新疆交河故城、克孜尔千佛洞等12处遗产地被列入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丝绸之路新疆段申遗工作正式启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为顺利实施丝绸之路新疆段本体保护工程,于2005年专门成立了自治区副主席任主任的新疆重点文物保护项目领导小组,下设项目执行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申遗前期工作——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项目。2006年9月,新疆文物局专门成立了“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遗产(新疆段)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与丝绸之路新疆段申遗相关的工作协调、资料收集和宣传工作。2008年底,组织考古、文物保护、规划、宗教研究等方面专家,完成了12处遗产地申报文本的编写工作。

    文物保护规划的编制

    交河故城曾1997年进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因受环境、管理等条件限制,没有成功。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2000年至2004年编制完成了《吐鲁番地区文物保护与旅游总体规划》,这是我国编制的第一个区域性文物保护规划,为以交河故城为代表的丝绸之路新疆段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此为契机,按照世界遗产要求,我区组织编制了库木吐喇石窟保护规划、苏巴什遗址保护规划等7处预备名单的遗产地的文物保护规划。目前,克孜尔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和楼兰古城等5处遗产地保护规划正在编制,吐峪沟石窟保护规划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编。同时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完成新疆12处遗产地的申遗管理规划。

    1999年起新疆先后颁布了《克孜尔千佛洞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交河故城历史文物遗址保护管理办法》等专项法规。2008年10月,其他10处遗产地所在政府(库车、鄯善、疏府、若羌、民丰、吐鲁番市)先后颁布了《苏巴什佛寺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吐峪沟石窟保护管理办法》《楼兰古城遗址保护管理办法》等。至此丝绸之路新疆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遗产地立法工作已全部完成。

    遗产地保护修缮

    2005年,新疆正式启动《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抢救保护计划》,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实施文物保护工程。2006年至2011年,对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森木塞姆石窟、台藏塔遗址、吐峪沟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楼兰古城、米兰遗址等实施了保护工程或防护工程(内参观道路、防洪坝、保护围栏)等。为进一步理清遗址布局、发掘遗产价值,对吐峪沟、苏巴什等进行了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工作。苏巴什遗址的众多佛寺、佛塔、居住遗址和墓葬群等得到确认。科技保护手段被引入遗产地管理工作,交河故城、克孜尔千佛洞、阿斯塔那古墓群等遗址完成了安全防护系统,在有效管理和引导城内游客、预防墓葬被盗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高昌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库木吐喇千佛洞等实施了防护工程。在开展国际合作文物保护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CSO)援助库木吐喇石窟的保护维修工程完成了洞窟档案记录、水文工程地质资料、建立气象站等大量的基础工作,2009年3月,完成五联洞岩体加固工程。该项目得到了UNESCO、日本政府、国家文物局以及中日方专家的好评,评价为“UNESCO文物保护项目中的典范工程,积累了遗产地保护有效经验,达到了理念创新”。截至目前,预备名单中新疆境内的所有遗产地完成了本体保护方案、安全防范系统方案(针对石窟和古建筑)、考古工作计划(针对古遗址)、壁画保护方案(针对石窟)等。

    3、环境整治与保护设施

    丝绸之路新疆段许多重要遗址分布在广袤的无人区或自然灾害多发区域,经常遭受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的破坏。新疆从2008年开始积极申请国家发改委“国家遗产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按照世界遗产环境标准完成了12处遗产地的基础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立项书,项目总投资为1.9亿。为了加强项目管理工作,有效使用项目资金,新疆文物局颁发了《丝绸之路新疆段申遗遗产地基础设施管理办法》。截至2011年8月,克孜尔千佛洞、楼兰古城、台藏塔、苏巴什佛寺遗址、吐峪沟石窟、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等7处遗产地开始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台藏塔遗址周边居民搬迁后,周边环境明显得到改善,交河故城周边的不协调建筑开始拆迁清理,保护、展示环境得以进一步改善。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在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牵头,实施了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使新疆的大遗址保护工作得到了极大的促进。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台藏塔、北庭故城等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早期遗址得到了保护;

    《米兰遗址保护规划》、《苏巴什佛寺遗址保护规划》等几十个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完成。这为处在脆弱环境下的新疆大遗址保护、展示和环境整治等指明了方向。大遗址保护中的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为新疆大遗址的保护和价值展示等提供了良好的学术基础。在过去五年间,我国大遗址保护工作迈上了新的发展方向,大遗址保护中的展示、遗产地与周边环境的改造、和谐处理文化遗产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等系列问题在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谋求答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成为探索大遗址保护方式的新途径,对于保护历史遗址,促进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意义。考古遗址公园是把遗址保护与展示结合在一起,将遗址本身及周围的自然环境妥善保存并有效展示,进行遗址公园建设,并对社会开放,以遗址及周围的环境为展示内容,使人们在身临其境时有所感悟和体验,达到重温历史、沉淀心灵的目的。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立项单位名单,北庭故城遗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北庭故城大遗址保护被提升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成为新疆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项目。

    北庭故城遗址位于吉木萨尔县城以北12公里处,始建于唐代,是唐朝统治和管辖天山以北地区的军事重镇,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大寺是北庭故城重要的附属建筑之一,原为高昌回鹘时期的王家寺院,废弃时代久远,遗址破坏严重;现存遗址长70米、宽43米、残高14米,1979~1980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对西寺正殿南侧和东侧洞窟进行了发掘。在国家文物局专项资金支持下,目前已完成城墙加固方案、保护规划、考古测绘、防护围栏建设等项目。西大寺保护设施前期工作于1998年启动,保护方案几经修改、完善,2004年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北庭故城保护被列入“十一五”期间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之后,国家资金得到落实,并于2006年10月正式开工,截至2008年11月,完成了主体工程。保护棚分为一区和二区,一区是办公、展示陈列用房,二区为遗址博物馆,总长127米,宽66米,高22米,总建筑面积11924平方米。改善了西大寺遗址的保护条件,解决了西大寺几百年来饱受雨雪危害的问题,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铺平了道路。2005年编制完成了《北庭故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并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北庭故城的保护走向规范化。2009年3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考察北庭故城遗址时,对北庭故城的保护利用作了重要指示,提出北庭故城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议把北庭故城建成以考古与研究、保护与展示、环境优美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同年6月,西大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10年4月,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

    大遗址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项前沿性课题,涉及文物遗址保护、当地住民生产生活安置、城乡建设和园林绿化等方面,需要协调解决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诸多问题,才能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难题。北庭故城遗址的保护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两次赴现场调研并提出“北庭故城保护是一项生命工程,一定要保护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自治区党委常委肖开提·依明和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胡伟、副主席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提等领导先后视察北庭故城保护工作。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拨付4000万元完成了北庭故城遗址保护核心区5000亩土地及137户居民的征迁工作;截止2010年底,北庭故城遗址大遗址保护累计投入10,840万元,实施了北庭西大寺保护大棚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农民搬迁以及基础设施工程。除此之外,委托托资质单位完成了《北庭故城保护设计方案》《西大寺遗址本体、壁画和泥塑加固保护方案》《北庭故城西大寺遗址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设计方案》《北庭故城考古工作计划》的编制,并先后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启动了原穿越遗址道路的迁建及保护范围周边道路的改扩建等工作。充分考虑北庭故城学术上的重要价值,把考古工作与遗址公园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目前对北庭故城5号、6号佛寺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紧张进行中。另外委托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了《北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纲要)》,确定遗址公园范围和所保护的设施。在国家发改委抢救性基础设施项目中,实施了参观木栈道、保护围栏、永久性看护用房等设施建设。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一项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动态性和可持续性。在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坚持持续考古、持续研究、循序渐进、不断论证的原则,以申遗为目标,以公园建设为抓手,以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研究为动力,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做好展示。具体工作上,结合遗址保护利用与新农村和抗震安居房建设,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坚持遗址保护和展示与遗址周边环境相协调。

    新疆是我国大遗址众多区域之一,除了北庭故城,哈密东黑沟早期聚落遗址、吐峪沟历史文化区域、达玛沟佛寺遗址等大型遗址群,近年均由国内顶尖级学者在主持考古研究,下一步也有条件尝试适合区域特点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方向,把考古研究和保护成果转化为人文环境相互和谐的公共文化空间。

    相关热词搜索: 相国 新疆 丝绸之路 遗址 考古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