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舞龙运动的文化特征及发展策略

    时间:2020-09-30 07:56:5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舞龙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开展舞龙运动,不仅有助于推进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更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弘扬。本文对舞龙运动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舞龙运动具有传承性、变异性、历史性、地方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化是舞龙运动发展的内驱动力。

    【关键词】舞龙运动;文化特征;发展策略

    Cultural Features and Developing Strategies of Dragon Dance

    LI Yong-ming

    (Tianjin Sports College, Tianjin 300381)

    【Abstract】 Dragon Dance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activities of China and part of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The promotion of the sport is helpfu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curricula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helps to inherit and develop national culture and national spirit. This thesis probes into the cultural features of dragon dance and points out that it has the features of inheritance, variability, historicity, and locality, hence holding tha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

    【Keywords】 Dragon dance Sports, Culture, Development

    1前言

    舞龙,是中国民俗体育的杰出代表,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并且鼎盛不衰。舞龙运动以其喜庆、欢快、吉祥的象征性和赏心悦目的技艺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运动形式,是劳动人民在对生命、自然、社会不断地深入研究和理解过程中的精华凝聚,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团结向上、不懈努力的写照。它凝聚着中国人千百年来创造的艺术精华,舞龙运动所体现的内涵是需要我们不断发扬的民族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项宝贵的遗产,就必须深入地了解舞龙运动的文化特征,掌握其本质特点和趋势,科学地做出与时代同步的发展策略,推进舞龙运动向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2舞龙运动具有传承性、变异性、历史性、地方性等文化特征

    2.1舞龙文化的传承性特征表现在形态传承和性质传承两个方面

    形态传承是指舞龙的活动方式和外部形态的传承。虽然各种龙经过历代加以艺术化,并融入了人们对自然的审美追求与精神力量,例如:人们从各种爬行动物(鳄、蛇、蜥蜴)和哺乳动物(马、牛、猪等)撷取既有美感又有威力的器官,并集合了自然天象(雷电、龙卷风、彩虹等)的力与美于一身,不断地润饰和创造完善心目中的龙的形象,但是普遍认为“龙具有四足、细颈、长尾、以及扭动的虫形的身躯,能飞翔于天空,行走于路上,潜伏于深渊,是一种极为理想和完美的超越自然的神灵”。这一基本的龙的形象是永恒的,不变的,直到现在。

    性质传承是指对龙信仰等内在因素的传承。舞龙运动从用于祭祀求雨的萌芽时期,到现代舞龙的规范发展时期,无不映射着人们对龙的崇拜。龙作为舞龙运动的文化载体,所体现的内涵是需要我们不断发扬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奔腾争跃、喜庆祥和的精神风貌。

    2.2舞龙文化的变异性特征是由地理环境、时代变迁、文化传统等因素造成的

    变异性与传承性是统一的,传承是变异的基础,变异是传承的继承和发扬。现代舞龙运动的萌芽,完全是求雨的祭祀活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由于这一形式的存在,才孕育着现代舞龙运动的萌芽,并为今后舞龙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舞龙”在汉代已经相当流行了,这一时期舞龙的规模、种类以及制作工艺,都具有了相当的水平。而且其形式更符合表演艺术的要求,“舞龙”的娱乐和观赏功能大大地加强了,“舞龙”又有了娱乐观赏的价值。唐代的“舞龙”,已经基本上摆脱了原始祭祀的宗教活动,与民间传统的节日、庆典,以及民间社火等社会活动密切地结合起来了,成为中华民族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舞龙”的娱乐和健身功能大大提高。由于我国地域广阔,风俗各异,加上区域文化的不同,因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特点的“舞龙”形式。近几年来,通过挖掘整理和试办各种舞龙比赛,使传统的民间舞龙习俗发展成为寓身体锻炼于精彩表演之中的群众体育活动。1995年2月将其列为全国正式比赛(四类)项目,批准成立了“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出版了《中国舞龙竞赛规则》,并且创编了两套中国舞龙运动竞赛规定套路,举办了四届全国舞龙比赛;以及第三、四届农运会舞龙比赛,舞龙运动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2001年7月和2004年7月在北京体育大学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全国各高等院校舞龙舞狮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和“首届全国各高等院校和武术馆校舞龙舞狮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舞龙运动的普及与提高,使舞龙运动朝着科学化、竞技化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3舞龙文化的历史性特征,亦称“时代性特征”,是指舞龙运动在时间上所呈现的特征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进步,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强烈的影响着舞龙运动的历史蜕变。传统舞龙从最初的祭祀和玩舞,企望消灾纳福,万事顺畅演化为娱乐,由单项舞龙演化为多项目的龙灯盛会,古往今来,相沿成习,无不显现它的时代特征。千百年来,舞龙活动已经成为华夏民族的精神纽带,中国被称为“东方巨龙”,华夏儿女被称为“龙的传人”,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舞龙运动反映出了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性。

    2.4地方性特征是舞龙文化发展在空间上所呈现出来的特征

    舞龙运动受一定地域的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地缘关系的制约,从而或多或少总要染上地方色彩,并且因地区和民族欣赏习惯的不同,而面目各异。从丰富的民俗资料中我们看到:龙的制作方法、用料、造型,舞龙的套路、技法,以及舞龙结束后道具的处置法,在各地按不同的习俗有不同的表现,据此各地对所舞之龙有不同种类,如“布龙”、“火龙”、“滚龙”、“蛇龙”、“夜神龙”、“金龙”、“烟花龙”、“草龙”、“烧龙”等。北方的龙几乎全是马面,云贵的龙多是蛇貌,重庆铜梁龙则取型端庄威严的狮头;火龙是重庆铜梁舞龙的极品之一,江西客家人更喜欢舞水龙,安徽一些地方流行板凳龙,而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有舞人龙的习惯等等。多少年来,神州大地皆舞龙,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舞龙的套路也有多种名称,在长期积淀的过程中,各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舞龙从南北地域上划分,具有北刚南柔的风格特点。

    3现代舞龙运动的发展策略

    现代舞龙运动的发展要以文化传统和人文理性以及社会需要相结合为原则,融合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也可以说,借助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来发展,才能体现舞龙运动发展的现代价值,也可以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精神和无穷魅力,体现促进人类全面、自由、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现代舞龙运动的发展首先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同时又要融进时代对舞龙运动提出的新的要求,把舞龙运动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3.1科学化为舞龙运动发展提供了内驱动力

    舞龙运动必须向科学化发展才有前途,科学化是舞龙运动发展的内驱动力。舞龙运动科学化,一方面是指要科学地认识舞龙运动,要科学地阐释龙是什么?龙并非自然界之物,它是人为的创造,来自于远古先民对图腾的信仰和崇拜。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精神就是民族精神,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与发展。什么叫舞龙,什么叫龙舞,还有竞技舞龙运动等等,如果把这些都能用现代语言科学化表述和认识,我相信,在未来的舞龙运动发展中,无论国内国外都将形成一个中国龙文化圈。

    另一方面,舞龙运动科学化是指舞龙运动的管理、训练、竞赛、裁判、科研、器材和宣传等一系列工作都要走科学化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提高舞龙运动工作的效率,促进舞龙运动的发展。舞龙运动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科学化的手段与方法以及社会相关科技成果,促进舞龙运动向科学化发展。舞龙运动的科学化必须做好舞龙运动科学研究工作。舞龙运动科学研究是运用各种科学研究办法认识舞龙运动的规律,整理和创造舞龙文化的反复探索工作。现代舞龙运动的科学研究,只有多方面、全方位协同作战,才能获得更好成果,才能达到更好发展的地步。中国舞龙运动科研基地在上海、湖南等地的建立,无疑说明了管理层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

    同时,要把舞龙运动推向更高的赛事,也必须加强科研。(1)应成立智囊团,为决策机构提供建议;(2)充分利用科研基地,联合各院校加强对研究生的培养,以及对舞龙运动硕士点的建立和扶持;(3)建立和完善舞龙运动科研网络,以加快舞龙运动科研信息的传播和加速舞龙运动科研的进程。只有加强舞龙运动科研,才能提高舞龙运动的科学化水平,开拓舞龙运动发展空间,为舞龙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案。

    3.2娱乐健身是舞龙运动发展的生命源泉

    从历史上看,中国舞龙运动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围绕祭祀、节日庆典等龙崇拜活动而展开、延伸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又受到了诸如图腾崇拜、舞蹈、宗教等多种文化的影响,使之具有良好的娱乐健身价值。进入近现代后,舞龙运动依然以其独特的神韵和显著的娱乐健身效果,成为全民健身运动中一项引人注目的运动形式。正是这种健身价值的体现,舞龙运动才得以更大程度的普及和推广。

    目前,应加强社会舞龙运动推广和普及工作,为舞龙运动提供具体目标。如争取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让舞龙运动项目进入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大学生体育活动项目中,让舞龙运动成为普修课、选修课、必修课或开设舞龙专业,现在已有部分大、中院校开设舞龙课,这些院校应加强师资培训和教材配备;军警系统开展舞龙运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团队精神,增加集体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如上述,对舞龙运动应科学管理,制订相应法规,定期考核,优胜劣汰,使其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以提高舞龙运动项目的档次。

    在农村和社区里也应加强舞龙运动的推广和普及。舞龙运动作为一种大型公共集体活动,舞龙队需要由有号召力和组织能力的专业指导员出面组织,让更多的人参加进来。在舞龙的系列活动中,由于成员之间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内部人际关系会更加密切,既可培养团队精神,又能增强集体凝聚力。同时,其他单位的人们来观看舞龙或舞龙队到其他单位表演,也会增强单位之间的交流。

    3.3竞技化是舞龙运动发展的桥梁

    健全竞技舞龙运动体制,举办职业舞龙运动、专业队舞龙运动、业余舞龙运动等多个层次的比赛。依托舞龙运动俱乐部和舞龙运动经济组织,创立舞龙运动赛制;依托省体育局、行业体协、俱乐部组队参加全国舞龙运动锦标赛、农运会舞龙运动比赛,在全运会增设舞龙运动比赛项目,在项目的设置和规则方面要体现舞龙运动的特征和向保护性倾斜。通过竞技舞龙运动比赛,造就舞龙运动明星队伍。年度评选最佳舞龙队、最佳教练员、最佳裁判员。舞龙比赛可每月、每季度比赛,推出各级别冠军。

    3.4市场化是舞龙运动发展的纽带

    当今社会,余暇消费是每个人的需要,大众化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已经形成,体育文化消费亦是文化消费的普遍形式。舞龙运动作为民俗民间体育的杰出代表,它的真实性、历史性,可奠定它在市场上的权威性。所以我们应该很自信、很有把握地进一步开拓舞龙运动的潜在价值。舞龙产业的市场培养涉及到方方面面,搞商业舞龙运动比赛,不仅可扩大舞龙运动的影响,而且会为舞龙运动带来不少商机。坚定不移地举办国际舞龙邀请赛、舞龙精英对抗赛,经常进行国内外各种层次的商业表演,能为舞龙运动今后的社会化市场提供极佳的氛围和环境。

    鼓励地方举办舞龙运动节,舞龙运动搭台,经贸唱戏,以舞龙养舞龙,以龙兴市。舞龙运动器械主要是各种材料制作的龙具,舞龙运动产业要蓬勃发展,更应该充分利用舞龙运动本身的财富。“龙”是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之一。舞龙运动器械、服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可以也应该不断创新。可以通过举办舞龙器械展,舞龙运动服装艺术节的形式,拓宽商业销售。同样,我们可以尝试与著名体育服装品牌合作,利用名牌效应扩大舞龙运动的影响。由于名牌的灵魂是产品品质,而舞龙运动悠久的文化底蕴,为创立舞龙运动品牌打下了基础。创立名牌的途径是技术创新,我们在制造舞龙运动器械、设计舞龙运动服装中,必须打破传统,不断立意创新,这样舞龙运动市场才有生命力。如龙具制作用塑料、合金替代竹子等材料,既增加了龙具的韧度和耐用性,又能提高舞龙运动器械的档次和品位。

    目前,舞龙运动图书、音像、器材、服装、办班、交流大会、擂台赛等有关舞龙运动的经营活动逐渐增多。舞龙运动市场化最终会形成一个有出版社、工厂、商店、舞龙运动俱乐部、体育院校、各国舞龙运动组织、各种商业团体以及政府等共同参与的繁荣局面。

    4结论

    (1)舞龙文化具有传承性、变异性、历史性、地方性等特征。

    (2)科学化为舞龙运动发展提供了内驱动力,娱乐健身是舞龙运动发展的生命源泉,竞技化是舞龙运动发展的桥梁,市场化是舞龙运动发展的纽带。舞龙运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中,完成了它的历史蜕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的意识,同样,创新意识源于社会生产方式,这在现代社会加剧变革中,显得尤为明晰。

    (3)我们应当把握住历史的发展机遇,努力进取,开拓创新,充分发挥龙的文化载体作用,为舞龙运动的市场、产业化发展拓展思路,增加活力。

    参考文献

    〔1〕吉成名.中国崇龙习俗〔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7.

    〔2〕黄凤兰.中国民俗影视〔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3〕吕韶钧,澎芳.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与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9.

    〔4〕刘毓庆.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汇〔M〕.北京:人民出版社.

    〔5〕庞进.龙起东方〔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6〕唐韶军.中因舞龙运动的起源与发展〔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1.

    (责任编辑:阎 彬)

    相关热词搜索: 舞龙 特征 策略 运动 发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