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嘉庆初年的吏治建设

    时间:2020-11-22 07:59:4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历来都重视吏治建设,吏治建设的内容广泛,关乎统治集团的地位和生命。嘉庆初年,在历史上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清朝刚刚结束了康乾盛世,走向了由盛转衰的境况。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嘉庆皇帝在亲政伊始,以诛和珅为开端,对当时的吏治进行了整肃。本文欲从官僚机构的重组、疏通言路与中央集权和官场的风气建设三个方面,论述庆初年吏治建设的结果和影响。

    【关键词】:嘉庆;革新;吏治建设

    吏治也可以说是治吏,中国的统治模式是以帝王为首的官吏集团所组成的人治社会,吏治清明,则国家繁荣昌盛,吏治腐败,则国家动乱,历史上无数次的改朝换代,无不与吏治的好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大都重视吏治建设。

    清朝时期,中国封建制度也发展到极为完善的地步。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通过借鉴历代王朝的经验,励精图治,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出现了史学界闻名的康乾盛世。追求其中的原因,便是统治者严抓吏治建设,拥有一批廉洁聪慧,又具有实干精神的官吏。

    康熙帝非常重视吏治建设,曾说过:“朕临御以来,孽孽图志,夙夜不遑,惟期吏治肃清,民生康豫。”[1]康熙帝在位六十年,铲除权臣,平定准噶尔,收复台湾,与俄罗斯签订条约,极大的巩固了清朝的统治,但是在康熙后期,由于众多皇子争夺储君,直接导致官吏结党营私,政治混乱,康熙帝看到吏治败坏严重,但是却心力憔悴,无力整治。雍正帝继位之后,雷厉风行的实行的改革,本着:“所以治天下之道,惟在察吏一事。”[2]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快速的肃清了吏治,在历史上,雍正帝以严厉著称,但是也正是因为雍正严格进行吏治建设,才为乾隆时期的繁荣昌盛提供了官吏机构的保障,乾隆帝在祖父的经营之下,继续发扬文治武功,在乾隆帝在位中期,国力达到极盛。然而,盛极则衰是历史亘古不变的循环,清朝在乾隆统治后期,各种社会矛盾和政治问题涌现出来。乾隆皇帝老迈,逐渐贪图安逸,出现了严重的倦政怠政的情况,上下相传,整个官僚机构也出现了推延塞责,不务实事的现象。

    虽然清朝吏治败坏的现象一直存在,但是在乾隆中后期开始迅速蔓延扩张起来。乾隆五十五年(1790),内阁学士银装图奏称“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经过各省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半皆蹙额兴叹,各省风气,大抵皆然。” [3] 当时的权臣和珅谄奉皇帝,贪污乱政,整个统治阶层陷入了严重的腐败,加上当时人口剧增,社会矛盾尖锐,各地起义萌发,清朝统治在乾隆末年表面祥和繁荣的局面下濒临崩溃,而这一切都被当时还在太子时期的嘉庆看在眼里,嘉庆亲政之后,决心以吏治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日,89岁太上皇乾隆去世,嘉庆皇帝从此亲政掌权,他亲政的第一件事,就是制裁和珅。

    和珅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其生活在乾隆中后期。和珅发迹与其个人的能力是分不开的。由于和珅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又善于察言观色,能够正确的揣测圣意,所以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和珅生活的时期是十八世纪的后半期,这个时期正是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封建社会的各种弊病层出不穷。贪渎是封建官吏的普遍现象,而和珅正是一个贪官中最典型的代表。和珅对上善于奉迎拍马,欺骗蒙蔽;对下工于倾轧,尤其是乾隆末期,结党营私,权倾朝野,在嘉庆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对于和珅的所做所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和珅深恶痛绝,乾隆皇帝死后,嘉庆立刻抓拿了和珅,治他的罪,在嘉庆皇帝看来,和珅是朝廷最大的权臣贪官,要想肃清吏治,必须先治理和珅,方能起到震慑群臣的作用。

    和珅被逮捕下狱后,其同党福长安也被拘禁。嘉庆帝调老师朱珪进京,重用刘墉,紧接着又为当年参劾和珅而获罪的曹锡宝和尹壮图平反,揭发和珅的广兴和王念孙也都得到了嘉庆帝的重用,和珅被列二十大罪狀,处凌迟,后改为自尽。

    嘉庆帝诛和珅的愿望是遏制腐败。在广泛听取官员意见的前提下,一大批乾隆时代即以廉洁著称的大臣进入了朝廷中枢,而和珅时代大部分省以及高官被撤换掉。“1799(嘉庆四年)初尚在其位的十一个身居要职的官吏中,六个被迅速撤换:他们是驻南京的总督、陕甘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和云贵只能孤独,以及漕运总督。1年又撤换了河道总督二人。”[4]值得一提的是,嘉庆帝在诛杀和珅之后,只处置了部分和珅的党羽和亲信,别的大部分官员并没有追究,免刑大狱,保证了政局的稳定。

    嘉庆帝惩治和珅及其党羽后,重用了以朱硅、王杰为首的一批廉洁正直的官吏。通过惩治贪污和人事调整,一个更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起来,这些大臣,是嘉庆帝的老师也好,是朝廷的忠良大臣也好,都能够积极地辅佐、勉励亲政伊始的嘉庆帝,是他们使嘉庆帝看到了奋起有为、改革强政的希望。

    在专制社会,统治者了解情况的最主要方式就是依靠臣下的进言,乾陵皇帝晚年刚愎自用,拒谏饰非。大臣们深知乾隆帝沉醉于盛世的美好,不敢提出各种问题,因此,真实情况不能上达,眼皮子底下的问题不能发现,嘉庆帝深知此弊,他亲政伊始,就决心在自己的任内,充分发挥建言和进谏的作用。

    乾隆朝中后期,和珅专擅,坐守军机处,任意扣押奏折,和党遍布朝野,沆瀣一气,致使朝廷言路阻塞。和珅被惩治之后,皇帝就下诏鼓励官员直言,揭露朝中弊政,诏求直言,疏通言路也成了嘉庆帝改革的一个关键性举措。

    嘉庆帝认为:“求治之道,必期明目达聪,广为咨诹,庶民隐得以周知”。 [5]又称“治天下之道,莫要于去壅蔽。古帝王达聪明目,兼听并观,是以庶绩咸熙,下情无不上达”。 [6]

    为了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进而在朝中形成一股实言进言的风气,表明嘉庆帝求言纳谏的决心和诚意。他迅速将自己的谕旨付诸于行动,诚信处理了乾隆万年两起因进言而获罪的案件,即当时的尹壮图案和曹锡宝案。

    尹曹两案的平反,大大鼓励乐乐官员们的进谏,一时言路大开,官员争相上奏,朝政局面为之一新。

    此外,嘉庆皇帝还通过奖励,密奏等方式,保障官吏臣民的进言之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嘉庆的倡导和鼓励下,各级官吏纷纷参劾劣员,指陈朝政。一时间清廷上下“下至末吏平民,皆得封章上达,言路大开。”[7]《啸亭杂录》也评论说:“今上即位,首下诏求言,故一时言官皆有风采,指摘朝政,改如转圜、补益良多矣”[8]

    言路大开对于当时的朝政具有重大意义。乾隆帝晚年不喜谏言,上下相传,大臣无不歌颂太平,不奏政事,各种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社会矛盾爆发,统治危机严重。嘉庆帝惩治和珅之后,广纳谏言,大大提高了,官员和臣民的政治热情,积极参与到改革的活动中,很多政治、社会问题得以解决,大有一副嘉庆革新的局面。然而,这种情况出现的时间并不算长,嘉庆帝最初的这种渴求直言的势头并没能很好的保持下去。自然,开始时言路相对畅通的情形有了改变,转而再次出现言者日稀的局面,造成这一转变的事件中,较为典型的是“王尔烈上书事件”和“洪亮吉事件”。嘉庆四年(1799)五月,王尔烈条陈武闱各款,遭到了嘉庆帝的亚尼批评,斥责他“以断不可行之事,擅议更张,职非台谏,事非官守,真所谓无知妄渎矣。” [9]将原折掷还,并告诫百官,以后建言须有凭据,各司其职,不能随意搜求,妄言指摘,由此,臣下的建言热情开始衰退。同年八月的洪亮吉案影响更大,洪亮吉身为编修,但敢于进谏直言,在给嘉庆帝的上书里言之有据,切中时弊。然而,他的一片飞赴之言却惹怒了嘉庆帝,嘉庆帝将洪亮吉革职议罪。不过后来嘉庆帝有所悔悟,将洪亮吉释放回原籍,对于其上书,也说到“实无违碍之句,仍有爱君之诚意”,并且承诺将其书“置诸座右,时常观览。” [10]

    整体看来,嘉庆初年求言纳谏的措施对于嘉庆朝政还是起到了很大帮助。一大批忠心的大臣,在初期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白莲教起义战事的结束,还有政治的肃清,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很多问题也得以解决,因此可以说在嘉庆初年的言路建设还是很有效果的。

    至于嘉庆初年的官场风气,大抵有两种:一种是贪污受贿,另外一种是倦政。贪污受贿的风气是和当时的社会风气分不开的,乾隆中期,经济达到高度繁荣的状态,由此自上而下的形成了一种专事奢侈的浮华之风,民间如此,在官场上的表现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说下至平民,上至皇帝都在行奢侈之风,因此迅速蔓延开来,俗话说的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浮华奢侈的风气一开,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因此贪污腐败就接踵而来了。

    嘉庆帝处置了最大的贪官和珅,以为官场的贪腐风气能够有所改善,但是事实却并不是那样,当时的贪污腐败,蔓延整个官僚机构,可以说无人不贪,无人不腐。针对这种积重难返的现象,嘉庆帝决心大理整治,首先是处理了一大批贪官。除了严惩贪官之外,还奖励了一批清正廉洁的官员,这些官员在嘉庆初年为朝廷官员做出了好榜样,使得当时官场的风气有所改善。

    在政治事务上, 嘉庆帝明令禁止并力图扭转各级官吏偷安怠惰,欺瞒粉饰的作风。嘉庆皇帝发出号召“嗣后内外各衙门,各当仰体朕夕惕朝乾,勤求治理至意,振作精神,共相励翼,俾吏治蒸蒸日上,毋得狃于宴安,致于咎戾”[11],并且以身作则,勤于政事,时常,天未明即开始批阅奏章,遇有巡幸他便早起批阅奏章,办理朝政,可谓:“日宴忘食,夜分始寝”。[12]嘉庆帝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官场风气的转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嘉庆时期,人口暴涨,人均耕地面积大大缩小,在加上天灾和官吏的剥削,普通人民的生活不能得到保证,所以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機,白莲教起义就是很好的证明,这种历史背景的出现,是历史上每个朝代都会遇到的,只不过到乾嘉时期,变得尤其严重。此时此刻,需要统治者制定相应的措施,发展手工业,开拓更多的谋生职业和方向,但是作为封建统治者,其思想中并没有如此的概念,从嘉庆初年由勇于革新到中期以后开始守成,效法父祖的言论和行为,可以看出,嘉庆帝并没有深入改革,探寻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至于采取新的方法,受时代和封建思想的限制,更是当时嘉庆帝所想不到的。

    嘉庆在位期间勤于政事,丝毫没有懈怠,虽然嘉庆帝挽回清朝颓势的努力最终失败了,但是嘉庆帝初年整顿吏治的一系列措施依然有很大的意义。

    随着历史的发展,封建主义已经走向没落,众多实际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嘉庆帝缺乏像康熙和雍正那样改革的魄力,也缺乏具有改革精神的大臣,因此,清朝才会在嘉庆朝衰落下去,研究嘉庆帝初年的吏治建设,对于当今改革,依然不失去借鉴作用。

    [1]《清圣祖实录》(三)卷一百九十八,第14页,康熙三十九年三月辛亥,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

    [2]《清世宗实录》(二)卷八十四,第120页,雍正七年闰七月壬午。

    [3]《清高宗实录》(台湾华文书局影印本)卷一三六七,7页。

    [4]《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下册,874页。

    [5]王先谦著:《十二朝东华录》(嘉庆朝)卷五。

    [6]王先谦著:《十二朝东华录》(嘉庆朝)卷二,第63页。

    [7]《清史稿》第356卷,第11320页,《洪亮吉传论》1134

    [8]昭连:《啸亭杂录》第10卷,《嘉庆初年谏臣》

    [9]《清仁宗实录》,卷四十四,第536页。

    [10]《清仁宗实录》,卷六五,第867页。

    [11]《清仁宗实录》,卷九〇,第191-192页。

    [12]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12册,第5011页。

    相关热词搜索: 嘉庆 吏治 初年 建设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