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我国电信产业非对称管制的重新审视

    时间:2020-12-06 08:00: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F621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非对称管制是电信产业从垄断走向竞争时,政府所采取的一种管制手段,其作用是限制不正当竞争,促进公平竞争。随着电信业竞争格局的逐步形成,市场上已经不再存在占据支配地位的企业。此时,非对称管制的负面效应—抑制效率就逐渐显现,因此有必要根据产业格局的变化进行调整。

    关键词:非对称管制 中国电信产业 公平与效率

    电信产业自然垄断属性的变化

    所谓自然垄断,是指由于生产技术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从而最小有效规模要求只有一个企业生产。当一个行业具有自然垄断性质时,政府可能需要对该行业实施进入管制,以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无效率。另一方面,当只有一个垄断产生者时,垄断者就会索取垄断价格,从而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为了防止这种扭曲,政府就要对垄断企业实施价格管制。电信业产生初期,由于初始投资成本高而市场容量小,符合自然垄断的特点。随着电信业的成本和需求结构的变化,电信业的自然垄断性逐渐消失。

    (一)成本方面

    技术的飞速发展降低了电信网络建设对高额固定成本的要求。早期的电信业以铜线传输、人工交换、巨大的沉没成本和资产专用性等为特征,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获得了巨大进展:低价格电子产品的运用使电话网络交换系统成本大大降低;无线技术使得通信业务得以摆脱高额固定投资的约束。

    (二)需求方面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全世界电信市场迅速增长,这种增长表现在四个方面:用户数量增长;电信业务的增长,传统的语音业务基本稳定,新兴的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迅猛增长。传统的电话公司要想继续在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上保持垄断地位就必须彻底改造原有的网络,建设新的数据光通信IP网络,这就等于和新兴公司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业务量的增长,1995年全世界电信业务收入5960亿美元,2001年就增长到1010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9%;通信覆盖区域的增长,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类活动的全球化,电信市场的地理范围也逐渐扩大,已从一个国家扩大到整个世界。

    电信产业的非对称管制

    正是由于电信产业作为一个行业的垄断属性逐渐消失,各国政府开始逐渐放开电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但在以前形成的垄断企业由于长期形成的垄断地位而具有限制和打击竞争对手的能力,因此在许多国家,政府对电信业实行了非对称管制。所谓非对称管制,就是政府管制部门对处于不同市场条件下的通信经营者予以区别对待,制定有利于新通信经营者的倾斜政策和法规,在一定时期内,人为地制约处于支配地位的通信经营者对市场的控制力,而放宽对新通信经营者或处于非支配地位的通信经营者的管制,以达到进入通信市场的所有经营者能公开、公平竞争的目的。综合各国的做法,非对称管制的具体内容包括:

    在资费标准上,允许新上市的公司实行一定资费费率的浮动。在我国,联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铁通公司者曾经允许他们的电信资费比中国电信下浮10%~20%;要求占市场支配地位的公司实行严格的会计制度,各种业务的收入应单立会计帐目,严禁他们在业务上采取不合理的交叉补贴,防止通过交叉补贴阻碍新公司的竞争;在电信普遍服务方面,一般让支配公司承担全部或几乎全部的普遍服务义务,新公司很少或几乎不承担普遍服务义务。但随着新公司所作业务的扩大、所占市场份额的增加,新公司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在互联互通方面,支配公司有义务为新公司提供网络接入;业务限制方面,规定占支配地位的原有运营商只能经营传统业务,严格限制其进入其它业务市场;在市场监督方面,执法机构对支配公司的监督更加严厉,舆论对支配公司的监督也更加严格,对新公司的监督则比较宽泛。

    我国电信产业的非对称管制

    (一)我国电信产业改革情况

    出于打破垄断、鼓励竞争的目的,我国也在1993年开始了电信管理体制的改革。1994年,中国联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信市场独家垄断局面开始被打破。电信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但由于联通公司与中国电信的实力相差悬殊,在1998年联通只占全部电信服务业l%,而且在移动业务市场只有两个运营商,在移动市场上中国电信占全部业务收入的95%,中国联通只占有5%。1998年后,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电信业市场的公平竞争, 又对中国电信进行了两次分拆。经过两次的市场重组,电信业领域已经基本形成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加中国卫通六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和4400多家增值电信、无线寻呼企业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即媒体所称的“5+l”格局。

    我国在电信产业改革引入竞争的过程中,也采用了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非对称管制”政策。联通公司的成立就是我国电信业资费非对称管制的开始。为扶持新的市场加入者,促进市场的有效竞争,监管机构对联通给予了政策上的扶持。主要体现在中国联通与当时中国电信的资费实行非对称管制:在对中国电信进行政府直接定价管制的同时,允许中国联通以低于主导运营商资费10%的幅度展开竞争。最初的非对称管制仅仅体现在资费方面,随着电信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非对称管制逐步向业务市场准入、互联互通、普遍服务这些方面发展,几乎涵盖了电信管制政策的主要方面。

    (二)重新审视非对称管制政策

    随着我国电信市场的发展,产业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公司间的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非对称管制政策进行重新审视。

    非对称管制是电信市场开放初期的一项特殊政策,是政府决心打破电信领域里根深蒂固垄断体制的一项强制性管制措施。或者说,政府通过非对称管制政策扶持弱小的竞争者。尽管如此,非对称管制并不完全是灵丹妙药。

    自电信改革以来,非对称管制的实施,使得以往一家企业独大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新兴运营商得到了长足发展,促进了我国电信市场的繁荣。据统计,2003年电信业业务收入的市场占有率中,中国移动占37%,中国电信占32%,中国网通占16%,中国联通占12%,铁通和卫通共占3%左右。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业务层出不穷,用户选择面越来越广,电信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竞争格局。

    根据前面对非对称管制的分析可知,非对称管制的实施是为了限制在市场上占支配地位的运营商的阻碍竞争的行为而设的,目前中国电信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表明已经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占据支配地位了,而随着竞争的深入,恶性竞争开始初现端倪。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为价格战,或者恶意地影响对方的通信质量。纵观无数商品的价格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价格战往往会导致恶性循环,即以牺牲技术和服务水准来维持运营和经营状况,最终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水平失真。

    竞争格局的形成,说明先前实施非对称管制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而随着竞争的深入,非对称管制已经失去了其作为促进有效竞争手段的作用,甚至有可能给在位的各运营商带来不良的激励。因此,我国电信管制的现状需要进行改变,即逐渐淡出非对称管制,新的思路要把公平竞争和合理效率融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黄海波.电信管制:从监督垄断到鼓励竞争[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黄继忠主编.自然垄断与规制:理论和经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徐自华.从自然垄断性的变化看我国电信产业的改革[J].管理现代化,2005

    4.谭淑贞.国外电信界的非对称管制[J].邮电企业管理,2001

    5.齐羽.世界电信产业管制体制改革的比较与借鉴.商业研究,2003

    相关热词搜索: 管制 重新审视 非对称 电信 我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