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技工学校学生古诗词教学浅析

    时间:2021-02-23 07:51:1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古诗词作为远离当代现实生活的一种传统文学体裁,在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一直处于不受重视的境地,导致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普遍低下。本文所述古诗词以读为主线的教学探索,能提高技校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美感,进而使学生把握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关键词:技工学校;学生;古诗词教学;意境美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117-02

    古诗词是一种精练的综合的文学艺术,它往往将文字、绘画、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借助有限的文字来表达一种和谐的意境:有的抑扬铿锵,有的缠绵悱恻,有的迭沓酣畅,有的悠扬明快,有的清新含蓄。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其中的味道;只有读出感情,才能演绎出丰富的画面和意境,从中体会到美,感受到美。以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在诗歌教学中以“读”为主线,培养学生美感的做法。

    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历史悠久、题材广泛,语言生动、韵律优美,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宝库,不仅在文化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还是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生动反映,也是一部包涵社会风俗人情和心理演变的百科书。一直以来,古诗词都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形式上。无论格律诗或自由诗,它的句子都有很强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让学生先划分节奏,哪些地方应该停顿,哪些地方需要语气舒缓一些,哪些地方需要急促一些,这些都要让学生知道,以便读出诗歌的韵味。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较多,按表意节奏划分较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节奏,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把诗句的节奏感读出来了,诗的音乐美也就基本上体现了。

    读出诗歌的画面美

    一首好的诗歌就是一幅完美的画,它总是要创造出一个完美的意境,就像画儿不能裁剪下一小块来欣赏,诗句也是不能片面地逐句翻译的,但是诗歌展现的画面却可以在心中描绘。在古诗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启发学生产生联想、想象,使学生的心中产生“内心视象”,让诗的内容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一一闪现,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描绘了一个山雨初晴,天气秋凉,万物一新的乡村夜晚,明月的清光在松林里照耀着,清澈的泉水“叮叮咚咚”地在石头上流淌,竹林里传来洗衣女子归来时的喧笑声,河塘里的莲花在小渔船穿过时轻轻晃动。这里,自然景色与生活情趣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像一首优美的抒情小夜曲,又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风景画,给人一种恬静、新鲜的审美感受。学生朗读时,则要通过诗人描绘的语言,运用联想、想象,把它还原成一幅画,仔细品味,才能获得醉人的美感。著名评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正是这样得来的。又如,杜甫《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诗人打开了语言的调色板,选用了缤纷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四景四色、黄绿相间、青白辉映、绚丽多彩的画面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在吟唱中品味诗歌的画面美,其结果必定感染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兴趣、产生情感化的共鸣,并由此产生深入了解诗歌美的强烈欲望。

    对古诗词的画面美,笔者还根据技校学生的特点和古诗词的教学内容,设计、选择、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如音频、视频、课件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课堂教学,这是提高古诗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教学策略,从而打破了沉闷死板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气氛,使古诗词画面更加生动、形象,以读为主,写为辅,充分挖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读出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适合反复吟诵,让学生整体感悟诗歌的意境,而感情又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古代诗歌是很讲究意境的。而且古代诗歌的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品味出诗歌的意境,品读出诗歌的美,还真得下一番工夫。为此,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想读环节,从而使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进一步在脑海中展现出诗歌的优美意境,从而读出感情,品出诗歌的美。例如,在讲授《天净沙·秋思》时,笔者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诗歌中描绘的画面在脑海中展现出来。笔者举例说:“假如你喜欢‘枯藤老树昏鸦’一句,那么你想想,这根枯藤是一根什么样的藤呢?树上还有没有叶子?藤是怎样缠绕在树上?就像你在生活中见到的哪一幅画面?乌鸦又是怎样的?”经过学生的联想和拓展,一幅幅画面展现在他们眼前,从而体会出诗歌所描写的意境。让学生将想象的画面说出或写出以后,再边想诗句所展现的画面,边读诗句,自然感觉就不一样。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笔者就要帮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染。又如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诗经》的《关雎》。在讲授这首诗时,先让学生初步理解诗句含义,并让他们进行“诗画欣赏”。利用古诗新唱《关雎》的MTV,让学生耳中聆听着悦耳舒缓的乐曲,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此时,诗、书、礼、乐熔于一炉,强烈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真正用心体味到古诗的意境美。结合曲中诗句的平仄停顿,让学生用现代流行乐的感觉领会朗读的节奏、韵律。这样“想读”之后,学生自然能品味出诗歌的优美意境,也会更喜欢诗歌。

    读出诗歌的情感美

    诗歌的本质是抒情,古诗词中的情感美是古诗词内涵美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情感美主要包括五种情感,即深沉的爱国情、浓烈的思乡情、执着的男女情、美好的朋友情和温馨的骨肉情。古诗词中所蕴含的这种崇高伟大的情感美,是优秀完美的道德规范以及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我们今天阅读这些洋溢着真情的伟大诗篇时,无不感到这种真挚的情感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和力量。这种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情感美,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发展繁荣的巨大力量,古诗词中有很多篇目都是感情至深的名篇,诗人在诗中或喜或悲或哀或怒,都是真情流露。朗诵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努力从故事的创作背景中去捕捉诗句中的感情形象,去细致入微地感受他们。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天,作者杜甫时年52岁。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全诗把一种骤然到来的狂喜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用“忽传”、“初闻”、 “却看”、“漫卷”这些动词,加强了突然性和随意性色彩;用“即从”、“便下”、“穿”、“向”等词,连接四个地名,造成风驰电掣的气势。表达的方式,仿佛散文一般,感慨流畅。了解了古诗的创作背景,就能把其中蕴涵的情感揭示出来,从而激活自身的情思和联想,这样诵读就更加充满激情,既感动自己,又感动别人。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吟”,可见诵读是培养美感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在诗歌教学中无处不在。感知美,领悟美、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是人的天性。通过对诗歌的诵读,能唤起学生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绪,启发学生的心智,对古诗词的认识会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升华内化为文学素质,达到培养学生美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傅道春.教育学——情境与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李炳南.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训练[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

    [4]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黄群锋(1974—),女,广东兴宁人,广东省粤东商贸技工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技工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 古诗词 技工学校 浅析 教学 学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