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浅谈俄罗斯作家蒲宁的创作风格

    时间:2021-02-23 07:58: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蒲宁是俄罗斯优秀文学的代表作家,被评论界公认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最后一位作家。蒲宁最开始是以诗歌创作起步的,在文坛上立足后,他转而注重小说创作,在小说领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远远超过他的诗歌成就,他的小说与俄罗斯前期的现实主义作家相比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本文主要从诗化的创作特色、强烈的感伤基调、惟妙惟肖的绘画美三个方面来探讨蒲宁小说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蒲宁 创作风格 诗化创作 感伤基调 绘画美

    伊凡·蒲宁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史上的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最初以诗歌创作步入文坛,后又转向小说创作,蒲宁用毕生的心血写出了很多不朽的佳作,其中取得最大成就、独具特色的是他的中短篇小说。1993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殊荣,在俄罗斯作家里面他是第一位获奖者,给国家带来了荣誉和骄傲,同时自己的声名也远扬国内外。苏联诗人特瓦尔托夫斯基在《蒲宁文集》中对此进行了高度评价:蒲宁的艺术贡献是不容争辩的,决非昙花一现。举世公认,他的纯俄罗斯式的短篇小说和篇幅不大、结构自由、内涵异常丰富的中篇小说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程度。1本文主要从诗化的创作特色、强烈的感伤基调、惟妙惟肖的绘画美三个方面来探讨蒲宁小说的创作风格。

    一、诗化的创作特色

    小说主要是描写现实生活,诗歌主要是抒发个人情感,蒲宁把这两个文学体裁融合在一起,使小说具有了诗化风格。小说的诗化是说小说中融入了诗的特性,从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体现出来。蒲宁小说创作的诗化特色继承和发展了俄罗斯文学的优秀传统,他的小说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推动了世界文学的发展。其创作的诗化风格主要体现在:

    1、诗化叙事视角的运用。运用诗化的叙事视角使小说融合了客观的描写与主观的抒情。蒲宁的小说风景描写区别于屠格涅夫笔下的风景描写,更具有独立性,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同时在蒲宁作品上升为主体对象,成为小说抒情的主要体现者,又冲开了严密的结构框架,冲淡了紧密的情节,使其小说具有了浓郁的抒情性,形成开放性的结构结构。蒲宁的小说冲破了单一的平铺直叙式的故事线索,采用了立体交叉式的线索。在蒲宁的小说《乡村》给我们展示了多棱镜似的视角,其中既有表达作者观点的视点,又有作品中人物的心理视点,其间又交叉进行。再如《苏霍多尔》具有了更为复杂的结构,其核心情节在老乳母娜培利娅的叙述中展开的,但蒲宁跳出了直接讲故事的老套方法,而是采用穿插叙述的方法,一会让老乳母叙述,一会让作者叙述,但不管是谁叙述,作品的整体基调没有变化,这实际上凭借的是一种思维空间,更需要读者的经验参与。小说的诗化特色使得蒲宁小说具有了浓郁的抒情性。

    2、舒缓的节奏。蒲宁小说融入了诗性特征,语言上带有节奏感、韵律感。在他的小说中,他运用富有音乐性的文字和象征意义的因素使作品带有诗意的氛围,并且还善于运用对偶、排比、象征、平行结构等手段,是小说带有诗歌的节奏、音乐的韵律。

    蒲宁小说诗化的创作特色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个性及俄罗斯文学潮流的发展规律有着密切的关系。蒲宁出生在俄国的有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举家搬迁到乡间,这使得蒲宁和贫苦人民有了频繁的交往,这对蒲宁的文学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蒲宁最初的教育是由一位家庭教育完成的,这位家庭教师放荡不羁,四处过着流浪的生活,面对蒲宁表现出来的文学创作天分,这位家庭教师心甘情愿地教他。这位不受约束的家庭教师颇具才华,精通多种外语,同时在音乐、绘画方面也有较深厚的功底,这对蒲宁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喜欢天南地北海阔天空的讲故事。正是在他的艺术禀赋的熏陶下,蒲宁自幼养成了用画家的眼光观察世界,用音乐家的耳朵捕捉天籁,并养成了思维能力。”2这极大地影响了蒲宁的诗化创作风格。蒲宁最初是以诗歌登上艺术殿堂的,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后又从事小说创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蒲宁身上始终带着诗人的气质,他用诗人的特有的感受感知世界,用诗人独特的笔触抒发内心情感,使自己的小说带有特有的旋律感与音乐感,因此具有了诗化风格。

    蒲宁小说的诗化风格还与俄国文学潮流发展的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国象征派诗人古尔蒙认为小说是一首诗篇,但是不存在诗歌的小说,推动了诗化小说发展,俄罗斯文学受此影响。诗化特色的萌芽在俄罗斯开始于普希金,普希金把主观抒情与散文叙事结合在一起,使小说蒙上了诗的抒情性。后来的屠格涅夫、契诃夫的创作都具有了情节淡化等诗化特色。蒲宁深受此文学传统影响,用小说来继承和实践俄罗斯文学传统,俄罗斯文学传统中强烈的抒情性赋予了蒲宁小说诗意浓厚、情节淡化等风格。

    二、强烈的感伤基调

    蒲宁作品的创作风格是多样化的,《安东诺夫卡苹果》洋溢着感伤的田园诗般的风格、《故园》笼罩着神秘色彩的风格、《一支罗曼蒂克的插曲》融合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风格等,其大部分作品都带有或多或少的感伤基调,带有强烈的悲的旋律。

    蒲宁改为小说创作后也发挥出了其早期的诗歌天才,认为应该像写诗一样写小说,使小说与诗歌融合在一起。阅读蒲宁的作品我们感受不到宏大高昂的气势,也没有豪放的风格。因为融入了诗性特色,蒲宁小说大都写的凝炼、优美、细腻、委婉,但忧郁、感伤的基调始终贯穿其中,即使在平静的叙述中也会体现出淡淡的伤感,蕴含着深沉、含蓄的情感,这也是蒲宁创作个性的体现。蒲宁作品体现出的悲的基调,一方面了表现了面对现实的迷茫与忧虑,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作家追求光明时的喜悦和思索人生道路时的苦闷心情,这使得作家内心交织着复杂的情感。其感伤基调主要体现在:

    1、针砭时弊的愤懑

    蒲宁生活的时代,俄罗斯正处于大变革中,到处飘荡着因为赤贫、饥饿、痛苦而死亡的幽灵。现实的残酷、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深深触动着作家的心灵,他用手中的笔尽情抒发心中的愤懑。这个时候也是蒲宁创作最丰富时期,他用笔写出了农民惨无人道的悲惨遭遇和落后、愚昧的精神状态,反映出中世纪的野蛮,再现了就沙皇俄国的农村生活。如《伊格纳特》写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农民的尊严与道德沦丧。蒲宁写出了俄罗斯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时还致力于寻找解决的途径。但由于个人经历的影响,蒲宁的感伤还带有一丝对已没落贵族的留恋,这种留恋通过《安东诺夫卡苹果》表现出来,作品中体现的理想化的地主庄园生活,写出了作家对崩溃的贵族社会的挽歌。在他看来是拜金主义的资本主义葬送了田园诗般的优美安宁的生活,对这种现实感觉绝望、苦闷,给作品蒙上了一层悲调。

    2、健康的感伤基调

    蒲宁的作品表现了自己对社会、时代无能为力的消极情绪,但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更带有积极因素,对社会现实的无情揭露带有的感伤情绪是深深扎根于现实的。通过作家的笔触,反映出社会的本真面目,提出了严肃的时代问题。摒弃了蒲宁作品中的消极因素,作品的感伤基调是积极健康的,这种淡淡的感伤潜移默化地传给读者。

    这种感伤基调的形成与作家的气质、生活经历、内心情感等有着一定的关系。蒲宁出生后搬到乡镇,周围有着莽莽的森林、无边的雪海等,成就了一片宁静的乡村环境,蒲宁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他接触的如同隐居式的生活在他的作品中有所表现,打上了悲凉的底色,这其中有其母亲的深刻影响。蒲宁的母亲是一个多愁善感、忧郁的女性,小时候母亲给他唱过很多悲歌,母亲忧郁的性格、喜欢幻想的个性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蒲宁。蒲宁小时候迷恋诗歌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常常沉溺于幻想,带有多愁善感的性格。后来家庭的变故,使他走出了梦幻的世界,浪迹天涯的经历使他尝尽了人间的苦难,深切感受到生活的沧桑,开阔的视野、敏锐的目光也加重了他的忧郁感。

    三、惟妙惟肖的绘画美

    文学大师高尔基曾经对蒲宁小说的绘画色彩给予了高度评价,说蒲宁的小说好像是用画笔描绘出来的,使他的小说带有了栩栩如生、逼真的效果,融诗、画、乐为一体,共同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蒲宁有着画家的眼睛、作家的敏锐,他用文字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与可视性。

    1、光、色、影、形的完美融合,勾勒出优美的图画

    绘画的基本要素是色彩,蒲宁对自然风景的描绘从来不惜笔墨,融入最绚丽的色彩。他的绘画美首先体现在光、色、影、形的完美融合,用别样的构图,描绘出清晰的画面。如《安东诺夫卡苹果》中用光与色来描绘大自然,流星在夜空呈现出“优美的线条”、清晨的苹果蒙上了“淡紫色的薄雾”等。《故园》中的“白桦树仿佛包着白色的缎子,上面横七竖八有些黑色和条纹,绿叶茂密的树枝向四方伸展开来。”描绘的鲜艳的色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文字具有了流动感。同时蒲宁还常用强烈的对比色调,如《安东诺夫卡苹果》写果园里“树林后面不时闪过鲜红的衣裙。”一句话点出了绿与红鲜明的色彩对比。

    同时小说中光、色的运用描绘出色彩斑斓的画面,同时还是作家内心情感的外现,通过色彩画面的暗示与象征,描绘出丑恶的资本主义画面。如《旧金山来的先生》通过“油船位于吃水线下的内脏就像阴森可怖、烈焰腾腾的最低一层地狱—第九层地狱。在那里,锅炉巨大的炉膛格格地狞笑着,张开赤热的血盆大口,贪婪地吞着由光着上身、臭汗淋漓、被火焰照得通红的火夫们匍匐地铲进它嘴里去的一大堆一大堆的煤。”的画面,体现出令人颤抖的地狱画面,炉膛是资本主义的象征,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2、古典与印象派结合的人物肖像画

    蒲宁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带有欧洲传统肖像画对形的追求,又带有印象派的人物画。色彩是绘画的基本要素,蒲宁利用色彩描绘出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可谓栩栩如生。如《蛐蛐》中对瓦西里的肖像描绘:“伛向颈轭的那张脸,脸盘宽阔,颧骨高耸。黄里泛黑的皮肤油光光的,嘴角稀稀拉拉长着几根又粗又硬的黑胡须,整个脸相威严、阴森,显得很有心计”蒲宁通过和印象主义画家一样,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抓住轮廓、服饰、曲线等色彩,使人物形象鲜明起来。

    此外,作家不仅赋予具体事物的形象,就是看不到的抽象的事物也能赋予它形象,如在蒲宁的笔下“静”也具有了画面美。在《金窑》中,蒲宁把俄罗斯的农村令人窒息的静看作是“一个干涸的池塘。远处望可以如花,但走近却臭气冲天。”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意味深长的讽刺画面。

    总之,蒲宁由于自身独特的经历和对俄罗斯文学传统规律的继承与发展,使自己的作品带上了鲜明的诗化特色,敏锐的观察力使作品蒙上了浓郁的感伤情绪,古典和印象主义的影响使他的作品带有惟妙惟肖的绘画美,它们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蒲宁独特的创作风格。

    参考文献:

    [1]杨艺,悲的旋律 画的诗篇——论蒲宁小说的艺术特色,重庆大学学报,2001(7)

    [2]王巍,试析蒲宁小说的绘画性,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7)

    [3]王巍,蒲宁小说诗化创作特色及影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30)

    [4]冯玉律,论蒲宁创作中的永恒主题,俄罗斯文艺,1994(1)

    [5]王太丰,神奇莫测 感人肺腑——蒲宁《三个卢布》的艺术特色赏析,外国文学研究,1992(1)

    注释:

    1、伊凡·蒲宁,蒲宁文集[M],戴骢,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2.

    2、伊凡·蒲宁,蒲宁回忆录[M],李辉凡,译.上海:东方出版社,2002,P15-86

    相关热词搜索: 俄罗斯 浅谈 创作 作家 风格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