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村级财务的“黑洞”有多深

    时间:2021-09-26 16:23:4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长期以来,我们一提到反腐败问题,往往是把目光集中到国家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上,对在我国最基层、数量最多、管理最薄弱、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村级财务混乱的状况,很少有人关注。
        村财“黑洞”触目惊心
        村级财务的“黑洞”到底有多深呢?我们先看两则公开的报道。新华社2004年6月14日的报道说,河北省晋州市宋庄村400多万元的卖地款,除70多万落实到村民手里外,其余大部分被村干部挪用、挥霍,光吃喝就高达35万元,其中一顿饭就曾吃掉7000多元。经查实后,村支部书记被刑拘,村主任被监视居住。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7月16日报道,河北省武安市午汲镇贾庄村的支部书记左彦华,从1996年到2003年期间,多次挪用村集体资金50,5万元,并且个人侵吞公款11,6万元,左彦华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20年。
        这是公开处理的。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更多的村财“黑洞”是群众反映强烈而上级查处不力的现象。如某村地处矿区,村集体资金雄厚,早在10多年前与一家开发公司合作开发内蒙古某市的一个小区,结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开发公司倒闭,村子赔进去200多万,村干部对村民讲原因是“决策”失误;还有一个村子去年卖地获得900多万的补偿款,除了兑现给村民以外,还剩下300多万,村支部书记不与村民协商,便与一私企老板合作办厂,不让村民看办厂协议,厂址选在外地,干部说是办股份制企业,村民认为是变相贪污,多次到上级有关部门反映。
        这些都是涉及资金数额较大,村民反映较强烈的问题,至于涉及到几千几万元的问题,可以说在农村中就太普遍了。
      资金来源以卖地为主
      这十多年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上项目、修公路、搞公益事业等,都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据河北省官方公布的数字,2003年全省共出让土地5545宗,面积10。8万亩,出让金额达153亿元。按照国家的土地补偿政策,村集体可以留用大约25-30%左右的土地补偿费,这是村集体资金来源的一大项,也是诱发村级财务“黑洞”的主因。另外的资金来源是,村办集体企业、矿山的收入和村集体机动地发包、村集体的荒地、荒山 、荒坡、林地等对外发包的收入等。
      这些资金的来源其明显的特点是,环节少,数额大,有保证。
      财务制度形同虚设
      对于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有了大笔的收入以后,一些村级领导不是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来支配、使用资金,而是见钱眼开,动起了歪点子,他们完全不顾财务制度,个人或合伙挪用、贪污集体财产。他们采取的手段往往是非常公开的、不加掩饰的,大致有这样几种:一是白条入账。这里说的白条不是一般意义的白条,其金额之大令人少见,有这样一个村支部书记,一张白条就是20万元,自收自支,用途是给村集体企业合作方的回扣,不能开据正式发票;二是吃喝嫖赌、恣意挥霍。现在少数村干部,尤其是城市近郊的一些村级领导,这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他们向往  城市里国家机关干部的工作方式,模仿一些私企老板的生活做派,穿名牌衣服,坐高档轿车,吃喝玩乐,花老百姓的钱丝毫没有心疼的感觉。2004年9月的一天,记者在某村采访时,村民反映说,已经连续两天了,县城歌厅的两个小姐来找我们村干部要他们欠下的好几千元风流账。现在,有的卖地多的村干部,坐车都嫌”普桑”落后了,起点都定在“本田”2。0以上;三是明为村集体上项目,暗吃回扣或参股。村民们对这种方式最敏感,他们说,这种方式村干部毫无风险,亏了是集体的,赚了钱大头儿进了个人腰包;四是村办公益事业,不招标、不透明。如打井、修路、建学校、上变压器、建沼气池、敬老院等,本应公开招标的事,却大都有村干部说了算,承包给其亲属或在操作中授受回扣。记者见到的资料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村民自费调查、取证的有关价格、付款方式、工程质量验收、回扣数额等方面的合同、录音带、照片等。这说明国家的财务制度,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制度,如村民大会,理财小组等组织,多数村子没有或形同虚设,没有发挥作用。最本质的原因是村领导认为这是多余的,麻烦,认为村集体的钱怎么支配使用,不是村民应知道的事情。
      据了解,河北省村级班子主要领导的报酬,最低的每月80元左右,最高的每月500元左右,(不包括城市郊区或比较典型的富裕村集体)一般在每月100-300元之间,年收入并不多,村干部中少数人有个人的企业,多数还是以务农为主要生活来源。记者所到过的20多个村子,多数村干部的住房好于普通村民,最多的一个支部书记竟有3处住房,儿子只有几岁。村民们认为,是因为他们当干部的不当收入,才使他们的生活条件好于一般群众。
      村财“黑洞”为何引不起重视
      关于村级财务混乱,农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国家历来非常重视。我国于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其中第19条规定了对村集体大额资金的使用、承包方案、公益事业等村里的重大问题,“需要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998中办发9号文件公布了“关于在农村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2004年6月22日,中央、国务院两办再次发出通知,公布了“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并就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农民的知情权,规定了详细的公开内容、决策程序、责任追究制度等,非常有操作性。关于国家征地后的土地补偿费,国家政策要求严禁挪用、截流,必须纳入村集体实行专项管理和监督,作到财务公开、透明。2004年3月22日,国土部、检察部、农业部、审计署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对征用农民集体土地补偿费的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然而,党和国家的这些一系列的、具体的维护大多数最普通农民利益的政策,一到问题突出的县、乡、村,就难以落实了。对于这种上级有政策,下面有问题,中间难落实或假落实的问题,村民们采取的方式多是到上级反映。“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中国农民根深蒂固的观念。所以,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农民们上访中属村财“黑洞”原因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农村中的村财“黑洞”为什么不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分析起来大致有这样几个因素:
      其一,抓建设求发展上项目的大环境所致。这几年从上到下、从县到乡都是上项目,是中心工作,诸如“项目年”,“招商月”,一个接一个,而凡是项目都和占地有关,凡是占地都和村子有关,凡是村子都和村干部有关,凡是村干部大多数都和村民反映的村财“黑洞”有关。这样以来,有关领导担心搞“村财”公开,会影响项目建设,会破坏投资环境,所以,要求与“村财”公开的职能部门,以“发展为中心”来处理问题,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一切为“项目建设”让路。试想,这样的指导思想怎能使国家的“村财公开”政策落到实处。
      其二,村财“黑洞”与一些领导有牵连。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往往是某个村子的财务“黑洞”越大,村子的干部越不在乎。村民们说原因是这些村干部花的钱,有相当一部分是被乡镇的领导、包村干部、或少数更高层的领导,用来经商办企业或跑官买官拉关系,这些人担心拔出萝卜带出泥,所以,利用权利竭力阻拦“村财”公开、民主监督程序的规范和透明,甚至把那些带头反映情况的村民,说成是“有野心”、“想当官”、“刁民”、“破坏经济秩序”等,令有关机关以“合法”的理由,限制其人身自由。
      其三,基层政权的监督组织、职能不健全。目前,对村级的干部监督检察,还是以县为主,显然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乡镇一级对村级班子的监督、审计的制度尚不健全,现在村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大量的是农民举报的,而上级通过正常的监督程序发现的很少,这种状况应当改变,应建立对村级干部的年度审计、离任审计、重大项目或村内公益事业单项审计等制度。这一方面是落实国家村务公开政策、防止村财“黑洞”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护村干部本人。
      其四,村级党的组织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党内正常的组织生活活动很少开展;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很少召开;上级党委文件、政府文件,很少通过会议向村民传达,只是通过喇叭喊一下。至于国家有关征地政策、村财公开的政策等村民大都是通过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了解到的。因此,村干部的自我约束意识、法律意识、接受村内党员和村民监督的意识都非常淡薄,这也是造成村财“黑洞”的原因之一。
      治理村级财务“黑洞”,关系到广大农村基层班子的稳定,关系到亿万农民的人心向背,也关系到党的农村政策在农村的真正落实,因此,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关热词搜索: 黑洞 村级 有多深 财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