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心得体会 > 正文

    联系普遍性和客观性

    时间:2020-08-25 08:45:3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教学设计

      黄陂二中 高 帆

     一、课标及教材解读:

     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内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本框共设三个目题:第一目论证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第二目论证了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三目说明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本框,课标的基本要求是: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结合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来把握和领会世界的联系性,如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身心日趋成熟,看问题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哲学是一种思维科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理解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结合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热点,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三、设计理念:

     结合学生和教学实际,本节课主要学习第一目和第二目的内容,即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教学中贯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把握时代性,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实际的学生生活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感知哲学,从而亲近哲学,让学生明白其实生活充满哲学,“生活处处皆哲学”。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理解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用多媒体等手段收集处理信息。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这种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六、师生活动设计:

     通过展示案例——提出目标,引发讨论与交流——互动探究,得出结论——设置问题追问——引出进一步深入探讨——引申结论,升华主题。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媒体:多媒体

     九、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MV《万雾生》,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跟我们每个人是息息相关的。(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要探讨的主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一部分:联系的含义

     (过渡)人类不合理活动是造成雾霾不可忽视的因素,影响了空气质量,而雾霾的发生又对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影响。可见,气候-——人类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从哲学上讲,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就叫联系。

     一、联系的含义:

     问:联系指的是一种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问:是谁与谁的相互关系呢?

     学生阅读教材后概括出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第二部分:联系的普遍性

     (过渡)播放《一分钟帮你认识雾霾》的视频

     请思考:◇引发雾霾的因素有哪些?雾霾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一组关于雾霾影响的图片和材料

     (过渡)环境的恶化不止会产生雾霾这种极端天气,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应该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意识到自身活动和世界的普遍联系。

     二、联系具有普遍性:

     学生阅读教材总结概括。

     1、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2、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3、整个世界: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思考:雾霾的形成、影响让我们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那么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吗?

     教师归纳总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否存在联系的关键就在于构成联系的条件是否存在,就比如我们之间,昨天还素不相识,今天却能够面对面的交流,条件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之间就建立了具体联系。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部分:联系的客观性

     (过渡)联系具有普遍性,是不是说明不是我们想有怎样的联系就有怎么样的联系呢?我们通过一个小环节一起来了解。

     环节设置:《是真的吗?》

     (1)播放一小段视频,做“防霾操”可防霾吗? 让学生思考判断

     (2)网络盛传:香烟的过滤嘴可防霾吗?

     得出结论:主观臆造的联系==╳===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三、联系具有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的内涵: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关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的表现: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1)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它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这种联系仍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所以,人类社会所能创造的联系,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一: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人们既不能忽视或消灭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客观上不存在的联系。

     (过渡)思考: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我们在雾霾面前无能为力呢?

     学生思考回答。

     展示一组图片:百姓防霾有妙招

     政府治霾新举措

     企业减霾需给力

     方法论二:人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在联系面前,人类应该有所作为,生存环境的恶化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境保护不能空喊口号,需要我们每个人付诸于实际行动,立足于身边小事。

     课堂小结 (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