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心得体会 > 正文

    优推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汇总3篇)

    时间:2023-10-24 10:29: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优推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汇总3篇)

      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要求强化课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落实这些要求必须修改完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下面达达文档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优推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汇总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优推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汇总3篇)

      优推课程标准心得体会1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xx年版)》。4月2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分别制订颁布于2001年和2011年。此次修订进行了系统性设计,在课程内容结构、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

      一、课程建设: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此次修订,全面落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如何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2011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这个问题就提上了日程。时下,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不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

      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要求强化课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落实这些要求必须修改完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

      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已分别实施了20年和10年以上,根据课程改革自身规律性要求,也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完善。比如学段纵向有机衔接不够,课程标准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缺少科学依据,课程实施要求不够明确等,都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工作重点。核心素养导向,既是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的主线,也是课程标准文本的主旋律。课程目标的素养导向,有利于转变那种将知识、技能的获得等同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取向,引领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从核心素养视角来促进和观察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养与知识不同,是知识、技能、态度的超越和统整,是人在真实情景中做出某种行为的能力或素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核心素养热潮实质上是教育质量的升级运动,国民的核心素养决定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地位。课程建设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是推进我国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需要,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

      二、课程内容:回到知识学习为人服务的初心

      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修订为实质的问题。课程内容不变,核心素养理念很难落地。

      此次修订,课程结构基于这一目标做了较大调整。比如: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除了课程结构外,更重要的是,课程内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本次课程修订超越学科内容观和教学内容观,彰显课程内容观。在课程内容理解上,以学习为中心,不仅包括教什么、学什么的内容问题,还包括怎么教、怎么学的过程方式问题,以及为什么教、为什么学的目的价值问题,甚至还有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的结果水平问题。这种复合型的课程内容观,突出习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价值,打破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知识技能训练魔咒,克服高分低能、价值观缺失等乱象。学生可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亲历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深度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核心素养。

      课程内容结构化,有利于克服教学中知识点的逐点解析、技能的单项训练等弊端,引导教师主动变革教学实践,从关注知识技能的‘点状传输’自觉变革为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关注教学的关联性、整体性,关注学生在主动活动中所形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品格、境界的综合效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基础教育各学科各行其是,形不成育人合力的问题此前并没有被充分重视,这次修订增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国家督学、北京市中关村三小原校长刘可钦指出学校要特别注重结合这次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突破学科边界,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教研,设计出主题鲜明、问题真实的跨学科学习活动。

      学业质量标准:从查验知识点到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以后怎么考试,怎么评价?

      以素养为导向,考试和作业是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领域。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巩固的手段。作业过程,实际上是从有教师指导的课堂教学,过渡到没有教师指导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复原力、自控力、专注力、时间管理等素养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因此,作业是培养学生相关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不能仅仅窄化为知识技能的巩固。

      作业具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评价诊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双重功能。因此,教师如何设计与实施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不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后的难点所在,而且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所在。

      优推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

      “云帆尚可度沧海,心无归处任苍茫”。从教14载,总是“走马观花”式的学习化学课程标准,一知半解。假期认真研读20xx版化学课程标准,才见“熟中方知乾坤大,细里还向巧中寻”。

      一、对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的理解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与科学素养目标的整合,它具有明确的学科内涵与价值导向。化学学科在促进学生形成宏微结合的思维方式、建构对物质及其变化整认识的基本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教学目标制定,要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在深入分析课程内容的素养价值和学业要求的基础上来综合制定;要采用融合式的目标陈述方式,将学习活动、学习内容、学习表现紧密地结合起来,全面发挥教学目标的功能,为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提供科学的指导。掌握核心知识:理解化学的核心概念及其关联,并形成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框架;能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解决与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能较为熟练地运用阅读、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化学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模型等方法加工化学信息,能用化学用语清晰地呈现信息,能在交流中清楚地表达化学信息;具有独立开展简单的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的能力,具备化学实验安全意识,良好实验习惯,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同时积极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增强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对科学观念融入日常教学的思考

      科学观念是对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研究的结果及科学的应用价值等的概括性理解和认识。科学观念和科学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相互依存的,观念中包含了概念的成分,概念需要通过观念来实现广泛应用。科学观念建构教学的价值不在于事实性知识的传授,而在于传播播有利于思考、判断和行为的价值观念。通过课程及教学安排分解为学习主题或学习单元或学习模块或学科领域,再通过学生的学习与探究进行感悟、归纳、提炼、内化、提升、进阶。科学观念教学的关键对教学内容及其功能价值的理解和把握,尤其是科学观念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设计适合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理解;将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解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的想法

      思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思维也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具备像化学家一样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是化学课程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标志。突显科学思维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深刻的思维,也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课堂教学是以科学探究或探究教学为核心,训练科学思维,调动学生的高级思维,强调学生主动建构认知模型。认识化学科学研究需要实证与推理,注重宏微的联系,其中推理是一种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在化学学习中基于事实与逻辑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对不同信息、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与批判,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是从化学视角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思路与方法;是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科学思维主要包括:在解决化学问题所运用的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等科学方法,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构建模型并推测物质及其变化的思维能力,在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真是问题中形成的质疑能力、批判能力和创新意识。分类是依据事物本身的某种属性或关系将事物分门别类的一种思维方法,科学的分类方法,可以反映事物内部规律性的联系,具有科学的预见性,能够为寻找或认识某一事物提供向导;类比是通过比较两个研究对象,找出它们的相似或相同的特征属性,根据两个研究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出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思维方法;归纳演绎、演绎推理也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四、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规划

      制订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以清晰的目标任务调动积极性,告诉学生课时结束时要达到的学习结果,以及如何来检测;

      设计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探究活动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任务,调动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兴趣、好奇、注意、思考,强调高级思维过程;

      以旧知同化新知,以旧知获得新知,温故而知新,新旧知识在同化、冲突及顺应中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回忆和应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先前知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深刻领会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呈现真实、多样的材料激发探究学习行为,主动建构新知识;利用新获得的知识及认知,完成学案、作业,实验设计、解答问题、解释现象、预测结果等引发期待行为;

      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式学习化学,自主建构化学知识结构,理解化学核心观念,注重运用实验事实、数据、已有知识等证据素材,注意发挥化学基本观念的作用,训练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注重科学态度的养成,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开放、包容、求证的态度;

      给学生提供所期待行为表现的反馈信息,注重“教-学-评”一体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能更好的践行新课标理念,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去专研和探索!

      优推课程标准心得体会3

      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现将这次新课程学习总结如下:

      (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3)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4)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机遇、是挑战。我会更加努力,构建和谐的新课堂。

     

    相关热词搜索: 课程标准 心得体会 范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