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演讲稿 > 正文

    产业经济学视野下农村文化建设_意义

    时间:2020-08-03 08:03:4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产业经济学视野下的农村文化建设_意义

      论文导读::若对这类赛事进行产业化运作。部分农民离开传统农业去从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意义。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选择适合自身的最佳的发展路径。

      论文关键词:产业化,农村文化,意义,动力,路径

      本文所说的文化产业是相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而言的,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带有盈利性质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最赚钱的朝阳产业之一。美国的影视业是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据说可与其航天航空业和高新电子业并驾齐驱;英国的文化产业增长速度是其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率的近2倍;日本人仅文化娱乐业的收入就与汽车工业的产值相当。①然而,我国的文化产业尤其是农村的文化产业发展还相当滞后,农村丰富的文化资源处在闲置状态。

      1、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意义

      1.1可以充分利用、优化整合农村现有文化资源

      首先,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文化经费的不足。其次,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和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再次,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培养一批农村文化骨干分子,提高文化服务质量。另外,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促进民间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既能使这些遗产得到抢救与保护,又能通过利用这些遗产产生经济效益和价值,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得到可持续发展。②

      1.2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文化产业发展通过与发展农村经济、与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存环境,推动家庭经济乃至农村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有效结合意义,成为农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农村文化旅游、文化服务、民俗展演、民间工艺加工等新型产业,既不大量占用耕地,也不大量消耗能源,又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为农民提供大量新的就业岗位,部分农民离开传统农业去从事农村文化产业,也为农业的集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1.3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

      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农民掌握相当的文化知识,研究文化市场的需求变化,了解文化需求信息,这就使得农民打牌、赌博、迷信、喝酒海聊的时间减少,从事文化活动的时间增加,参加教育与培训的要求增强。在这一过程中,农民获得了精神享受的同时,也使得自己的品味与境界得到提高小论文。

      1.4增进城乡交流与合作,密切城乡联系

      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农民从过去单纯向城市市民提供农副产品,发展到如今也可向城市提供休闲娱乐、民俗文化、民间工艺品、民俗风情展演等精神文化产品,更多的市民怀着返璞归真的心情与愿望来到乡村,有的城市人甚至到农村投资开发文化产业,生产文化产品,使得城乡壁垒进一步被打破,有利于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

      2、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条件思量

      2.1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2.1.1 整个社会尤其是当地政府和村民对本土文化资源价值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解和认同

      我国广大农村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遗址、古山寨、宝刹寺庙、名人旧居、革命圣地等)、自然文化资源(山水石林、花鸟鱼虫等)、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民间文学、民间工艺美术、民间戏曲歌曲舞蹈、民间风情风俗等),这些文化资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体验,或者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与教育。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农民越来越多地接触到现代社会与现代城市文明,忽视和遗忘了乡村社会所蕴含的巨大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缺乏对本土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改革农村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对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的教育。同时,农村孩子还应适当接受本土文化、民间文化的熏陶与教育,这样既增多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使得一代又一代农民能够热爱、理解、认识本民族本地文化的价值。

      2.1.2 必要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旅游业、演出业、会展业、广播影视也、出版业的发展打下基础,可为观众群体的培养与形成起到促进作用。然而我国占总数10%左右乡镇没有文化站,不少乡镇文化站被挤占挪作它用,村级文化设施更是几乎为零,这无疑极大地妨害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意义,政府首先要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下决心收复被挤占或挪为它用的文化馆、图书馆和文化活动中心。要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或文化服务中心对村落文化建设的辐射导引作用,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村级文化活动室、文化户、文化大院,使文化真正扎根村落,深入农民心。

      2.1.3 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制度与法律的制定

      在文化保护方面,2003年2月国家启动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2005年又启动了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调查认定和命名项目,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后,还应该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升为法律。制定《民间文化资源保护法》,明确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责任主体及破坏后的责任与处罚。在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时,政府要聘请相关专家学者认真审查项目的可行性及开发方案,防止粗制滥造和破坏浪费资源。要制定《文化市场管理与文化产业促进法》,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保证文化市场的良性运行。

      2.2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

      2.2.1把握适应市场需求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在消费支出上是以生存性消费、物质消费为主,以享受发展性消费、精神文化消费为辅,赌博、抽烟、酗酒、婚丧嫁娶、人情消费、封建迷信消费占去他们消费资金的很大部分,农民真正投入到科学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消费较少。改善优化农民的消费需求结构,增加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比重,是扩大市场需求,增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此,必须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率,使农民足够的收入和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是人们所固有的文化产品需求得以释放,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当然,要注意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要使他们意识到与物质消费相比,文化消费是谋求实现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之间的持续、协调、共同发展的可持续性消费,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样必要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消费。要帮助农民认识到文化产品也是商品,有些也需要通过货币购买才能享用,培养农民的文化商品意识。

      另外,文化产品要想顺利实现商品化、市场化,得要准确把握消费者(农民也包括城市市民)的需求心里。在农村,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的主题是相对集中的:求生追求生命的繁衍;趋利追求生命的质量;避害追求生命的护佑小论文。中国民间文化的突出特点就体现为追求和谐、吉祥、富贵。③例如本命年挂红,购买红色产品这就是源自古代西汉时期的民俗,在人们心目中已根深蒂固,成为一种信仰。红色产品趋利避害,护佑安康,卖的是吉祥意义,这样就能较好地迎合农村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需求。在城市,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城市激烈的竞争压力,过快的生活节奏,使得不少城市居民渴望身心放松,享受悠闲的乡村生活。城市社会已经由过去的身时代步入到心时代,更加注重心理愉悦和情绪的放松。农村文化产业投资人要及时抓住城市居民在消费需求方面的这种变化给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开发诸如农家乐、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项目。

      2.2.2人才的挖掘与培养是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动力

      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定数量的热爱熟悉农村和农村文化,同时又懂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具有相当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我国广大农村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但这些文化资源优势只有依靠文化产业人才的开发经营才能带来经济效益,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努力形成点面结合、城乡互动农村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所谓点,要做好民间文化艺人重点保护工作与农村文艺骨干队伍的培养与扶持工作。当前,我国民间文化艺人因为各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生活还比较困难,他们所掌握的绝技绝活有的得不到发展,有的甚至面临失传的境地。文化主管部门要在调查认定的基础上,拿出专项资金解决他们的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为他们配备年青助手,培养民间文化传承人。要开展民间文化文艺搜集、整理、传承工作,让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绝艺绝技绝活得到发扬光大。还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和专业文化工作者下到乡村基层,通过举办培训班、深入文化中心户授课等形式,帮助他们掌握文化知识与业务技能,可组织有一定文艺基础的青年到高等院校进行进修学习,开阔视野,更新发展思路。所谓面,指的是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村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的参与程度。建立文化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增强农民文化参与的动力与热情;应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群众在农村文化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使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要结合特点,组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群众在活动中的得到教育与提高。④

      在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要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城市对农村人才、智力支持的长效机制,从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鼓励城市文化工作者到农村从事人才培养工作;深化城市艺术团体、电影公司、新华书店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体制改革,鼓励支持人才创新发展思路,投身农村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鼓励城市文化经营者直接以技术管理资金入股等形式参与到农村文化产业中去;经常组织城乡之间的交流研讨活动,加强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与探讨,提高农村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3、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种具体路径选择

      各地农村应该本着妥善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依据本地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和开发能力,导入产业意识意义,引入创意,选择适合自身的最佳的发展路径。

      3.1 乡村演出和竞赛活动

      各地乡村可根据民风民俗,适当渗入现代表演和竞技元素,组织乡村婚俗礼仪、体育游戏、歌舞曲艺、耕种编制等竞赛和表演活动,将乡村日常的生产活动和习俗活动提升为演艺和竞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开发得好,也可成为城镇居民的经营性观赏项目。例如我国一些农村举办的斗牛赛、梨花节、牡丹节、农运会等,既吸引了周边农民的广泛参与,成为村民生活中一大盛事。若对这类赛事进行产业化运作,拉来赞助商,不仅能提高活动的质量,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并可以借助这种文化活动,扩大当地知名度,也有利于招商引资发展当地经济,正所谓文化塔台,经济唱戏。

      3.2乡村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开发

      乡村旅游开发,可以在许多方面充分利用乡村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既保护和传承了乡村文化,使乡村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又独具特色,同时还能形成各种类型的旅游项目和文化产品,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乡村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无疑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资源,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与核心,因为人们对乡村的感受主要是从乡村历史、乡村文化、乡村日常生活和农耕活动中去获得的小论文。

      此外,乡村旅游的开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农民意识到乡村文化的价值。现已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之前当地村民并没有意识到它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申遗成功之后,人们才逐步认识到它的真正价值,为此感到自豪的同时,保护开发的热情越来越高,产业发展意识也日益增强。

      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还可以借助旅游者扩大乡村文化在更广范围内传播,使得长期以来不为世人所知的近乎闲置的文化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同时,成为了外界了解当地的重要窗口,这个窗口呈现出了与现代都市文化不尽相同的乡村文化的另一幅景观。

      3.3休闲度假村的开发

      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一些山区村和水乡村镇,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景色优美意义,乡村休闲度假具有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特点,给人以与世无争、恬静休闲的亲切感和闲适感。而乡村的特色风味食品、绿色食品包括原生态的、简朴的生活习俗,也均能营造出一种宁静安逸的休闲氛围,如果能对乡村独特而具有历史传统的民间工艺进行开发,更可为乡村休闲度假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早在1980年代流行于欧美各国的绿色假期事实上就是一种乡村休闲度假,这种融合旅游、居住、工作、休闲和养生等功能的乡村生活形态,才是人们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陕北安塞县的做法或许对于我们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他们以节庆活动为切入口,突出当地文化特色,扩大当地乡村文化的影响力。比如他们重点打造了一批文化品牌安塞腰鼓、陕北民歌、陕北剪纸与农民画,他们先后成立民间艺术团和曲艺队,不断提升表演水平,先后参加建国50周年大庆、柏林亚太活动、泰国中国文化品牌等国际国内重大活动。⑤他们还借助这些文化品牌,加上政策扶持,推动文化与旅游嫁接,实现文化品牌效应与旅游发展效益的双赢,他们实行政策引导、民间投资发展文化旅游项目,积累一定资金之后,又加大投入提升档次、不断提高民间文化艺术品味,打造民间艺术精华,拍摄音乐电视片、编排高质量的歌、舞节目,在全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商业演出,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文化产业发展已经真正实现了良性循环。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