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演讲稿 > 正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之辛亥革命

    时间:2020-09-10 08:08:0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國近代史纲要半期论文 -----简析辛亥革命

     摘要 :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救亡图、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是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领导下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伟大革命。尽管革命最终失败,但是这次改革尝试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毛泽东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中国在经历了戊戌维新的失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首先觉醒的是新兴知识分子群体。近代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学说,以报刊为重要阵地,创办了《浙江潮》、《苏报》、等多种政治刊物。

     与此同时,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体。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等。一九〇五年七月二十,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一九一一年清政府“铁路国有”的政策点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驻军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一月之内,有十三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初十,孙中山以16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一九一二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三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成立;二十八日,各省代表会议改组为临时参议院,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一九一二年三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然而,由于革命党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果实终究被军阀势力所窃取。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在反帝方面,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甚至幻想以妥协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

     第二,在反封建方面,对封建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估计不够。

     第三,在依靠对象上,没有唤起广大的人民群众,并且基本上没有使用广大农民的力量。

     第四,在组织领导方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然而,尽管如此,辛亥革命依旧为后来的革命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首先是辛亥革命的宝贵经验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行不通。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然后是它为中国留下的宝贵启示:要彻底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必须寻找新的革命思想,新的革命政党,新的革命力量,新的革命道路和新的革命方向。

     辛亥革命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影响如下: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此外还有一点那就是,经过了辛亥革命,人民的思想得到了一次洗礼,使许多人对革命充满了追求,并不断思索新的道路,他们之中很多后来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或者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这不是偶然的。

      综上所述,虽然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但是它对中国后来的命运产生了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为后来的中国启发了革命道路的方向。辛亥革命将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上永放光芒。

     辛亥革命中的历史风云人物 辛亥革命时期那一代仁人志士是值得后人永远铭记在心的。他们具有强烈的时代紧迫感与历史责任感,自觉地肩负祖国的安危,以天下为己任。多少人背井离乡,抛弃别子,牺牲个人家庭幸福,追求祖国独立富强。即使是远涉重洋,去国万里,他们也是日日夜夜关注民族的命运,时时刻刻倾听祖国的呼唤。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却没有迷恋于资本主义的花花世界,他们的事业与生命都是与祖国的命运融为一体的。

     1.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始终与一个历史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革命领袖毛泽东曾指出,辛亥革命造就了伟大的孙中山,使他成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1883年改号逸仙,此后在广州、香港读书和游历欧美时常使用此名。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被人习称为孙中山。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在香山县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中。父亲孙达成靠务农为生。从6岁开始干农家活,在童年时代就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性格。10岁入村塾读书。1878年,年仅12岁的孙中山随其母远航檀香山开始了新的生活。1879年9月,孙中山到英国基督教监理会办的意奥兰尼学校读书。1883年7月,孙中山回国,在翠亨村一面干农活,一面自修中西学问。1883年11月,孙中山在香港入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办的拔萃书室读书,随后又到中央书院。1886年夏季,孙中山在香港中央书院毕业,进入南华医校读书,次年转入香港西医书院就读,直到1892年毕业。

     1892年7月,26岁的孙中山以优秀的学习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1894年6月,孙中山到达天津,上书李鸿章,主张改革把中国建设成为近代化强国。上书未果后,孙中山来到檀香山,于1894年11月24日,成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小团体——兴中会。

     1895年1月,孙中山回国策动武装起义。2月,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1895年组织广州起义,1900年组织惠州起义。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

     1905年7月,孙中山抵达东京。8月20日,在东京成立同盟会。1905年11月,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十六字宗旨归纳成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武装起义的筹备工作中。1907年5月至1908年4月,他在两广和云南境内组织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宣传革命,筹措经费。1910年11月,在槟榔屿召开会议,决定在广州再组织一次起义。孙中山不辞辛苦奔走加拿大,为广州起义筹款。此后,孙中山不停地为国内武装起义筹款。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于1911年12月25日抵达上海。12月29日,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实行民主改革,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发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孙中山进行了“社会革命”的尝试,企图实业救国。1913年宋教仁遇刺后,孙中山坚持武力讨袁,发动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1917年孙中山到广州,联合西南军阀势力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发起“护法”战争。

     1921年,孙中山又到广州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积极筹备北伐。1922年,陈炯明叛乱,孙中山脱险后又到上海。1923年,孙中山第三次回到广州建立革命政权,任海陆军大元帅,再次准备北伐。1924年1月,他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1924年秋,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邀请孙中山进京商谈时局问题。于是,孙中山离广州北上。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在北京不幸逝世。

     孙中山领导人民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为我们祖国的独立、自由和富强而奋斗一辈子,给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因此,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和怀念。

     2.辛亥革命中的黄兴 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与孙中山并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他是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毅然走上反清革命道路的,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黄兴(1874~1916年),湖南善化县(今长沙县东乡)人。原名轸。1904年起义失败,东渡日本始改名兴,字克强,取“兴我中华,兴我民族,克服强暴”之薏。

     1874年10月25日,黄兴诞生于一个地主家庭,父亲黄筱村是当地一个颇有名气的秀才。从小练就一副强健的体魄,喜欢打抱不平。自幼勤奋读书,19岁考中秀才。1898年,黄兴由长沙湘水校经堂新生,被保送到武昌两湖书院。1902年春,黄兴被选派日本留学。6月,黄兴进入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留学期间,他与好友杨笃生等创办《游学译编》,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革命历史,宣传民主革命和民族独立。

     1903年夏天,黄兴由军国民教育会派遣,以运动员名义回湖南策划反清革命活动。1904年2月15日,黄兴与陈天华等人成立华兴会,进行反清革命,黄兴任会长。华兴会成立后,黄兴策划了长沙起义。1904年10月,起义失败,黄兴逃往上海。

     1905年7月下旬,黄兴和孙中山在日本初次见面。8月13日,由黄兴、宋教仁等人发起,在东京富士见楼举行欢迎孙中山的群众集会。同盟会成立后,黄兴担任执行部庶务,相当于协理地位,成为这个革命团体中仅次于孙中山的领袖人物。同盟会成立不久,孙中山从日本去安南筹款,东京本部事务,委托黄兴主持。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准备发动武装起义方面。

     1908年3月27日,黄兴亲自率领华侨中的革命分子200多人,组成中华国民军南路军,从安南边界进攻钦州。革命军所向无敌,清军闻风丧胆,黄兴威名大震。黄兴从钦州退回安南后,由孙中山电委为云南国民军总司令,亲往河口前线督师。1910年春,黄兴由东京赶往香港,主持广州新军起义,因广九路火车不开,没有去成。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黄兴率领敢死队百余人,从小东营出发进攻总督衙门。广州起义失败后,黄兴逃到越南。

     武昌起义后,10月24日黄兴到达上海,然后潜往武昌。起义军推举黄兴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11月28日,黄兴乘轮船回上海,在上海等待孙中山回国。

     1912月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黄兴担任陆军总长兼任参谋总长、兵站总监,负责全部军事工作。南京临时政府撤销后,设立南京留守,办理政府机关的结束事项和统率驻南京的军队。黄兴被任命为南京留守。

     1912年秋天,孙中山、黄兴应袁世凯的邀请,先后到达北京。1913年,宋教仁遇刺后,黄兴主张起兵讨袁。他亲自去南京主持讨袁军事,逼迫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黄兴担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黄兴东渡日本。1914年7月,黄兴抵达美国。1916年5月9日,黄兴从美国抵达日本,通电全国各界,呼吁以至讨袁。7月8日,黄兴回到上海,和孙中山一道致力于讨袁善后和党内团结的工作。10月31日,因病在上海去世。1917年4月,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

     3.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 邹容是20世纪初年涌现出来的、影响很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家之一。

     邹容(1885~1905年),原名绍陶,字蔚丹,又作威丹,四川巴县人。留学日本时,改名为邹容。出身于一个颇为富裕的大行商家庭。

     1891年,刚满6岁的邹容就进私塾读书。12岁时,参加县童子试,因对八股试题不满,当场与主考官顶撞,愤而退出考场。1898年,邹容在重庆跟日本人学习英语和日语,获得机会阅读资产阶级的书报,接触到西方民主学说,吸收新的思想,打开了眼界。

     1901年夏,邹容冒酷暑步行上千里到达成都,考取官费留学日本。由于邹容思想激进,为守旧者不满,当道者以“不端谨”为理由,取消其官费留学资格。同年9月,他离开重庆到上海,进入“广方言馆”日语班补习日语,准备自费到日本留学。

     1902年春,邹容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同文书院学习。邹容废寝忘食,精读了不少名著。在1903年的留学生会馆新年团拜会上,他登台演说,大倡排满主义,号召反清革命。此后,凡留学生开会,必争先演说,在留日学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传播革命思想,唤起人们觉悟,邹容还参照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美国独立的自由平等学说,结合中国情况,开始着手编写鼓动资产阶级革命的通俗读物《革命军》。

     1903年4月,邹容回到上海,住在蔡元培、章太炎等组织的“爱国学社”,和比他大18岁的章太炎建立了友谊。在章太炎的帮助和影响下,邹容的革命民主思想日渐成熟,积极参加“爱国学社”的各种活动。同月,邹容为了团结全国学生,还发起成立了“中国学生同盟会”,博得海内外爱国学生的广泛支持。

     1903年4月,邹容完成富有战斗性的宣传民主革命的著作《革命军》。全书约有两万言,分7章,以火热的激情,犀利的笔调,通俗易懂的文字,从革命的正义性谈起,对革命的必要性,革命的方法和革命的前途,进行了详尽地论述。序末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记”。章太炎为它作序,称它是震撼社会的“雷霆之声”。这本书由柳亚子等几个革命党人集资,于1903年5月在上海大同书局出版。

     清朝统治者对《革命军》一书问世惊惶万分。1903年6月,因《革命军》而引起的所谓“苏报案”事件发生。30日,章太炎被捕。翌日,邹容不愿让章一人承担责任,挺身而出,到巡捕房投案。1905年4月3日凌晨,年仅20岁的邹容在帝国主义的迫害下,病死于狱中。

     《革命军》一书风行国内外,各地纷纷翻印,重印达20余次,印数达百万册以上,在清末革命书刊中占第一位,影响很大。1912年2月,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追赠邹容为“大将军”,表彰他的革命功勋。

     4.巾帼英雄秋瑾 杭州西湖的西泠桥畔,有一座女英雄的墓,那便是辛亥革命烈士秋瑾的墓。它和民族英雄岳飞的墓遥遥相望。

     秋瑾(1877~1907年),字璇卿,别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原籍浙江绍兴人。1877年11月15日,在厦门出身一个封建官宦人家。

     秋瑾7岁时,开始学识字。几年后,秋瑾在家塾中读完了好几部古书,到11岁时,她就学会作诗了。1890年,秋瑾的父亲到湖南做官,秋瑾跟随父亲到了湖南湘潭。当年,依照父母的命令嫁给了湘潭富绅的儿子王廷钧。婚后生有一子一女。

     1902年,王廷钧进北京做官,秋瑾随王到北京。到达京师,秋瑾的眼界发、心境都宽阔了。秋瑾无法安于原来那种深闺雌伏的生活。渴望寻求救国真理的念头,促使她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4月,秋瑾毅然同王廷钧分离,变卖首饰,前往日本。

     在日本期间,秋瑾以革命激情奔放,而又好节已助人,受到留学界中进步分子的推崇。1905年,秋瑾从日本回国,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不久,再次东渡日本,入青山实践女子学校,旋即加入同盟会,担任浙江主盟人。

     1906年初,为反抗日本政府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秋瑾愤然回国。1906年冬,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鼓吹男女平权。她在文章中,还把夺取反清革命的胜利同男女平权结合起来,号召妇女投身革命斗争。

     1907年春,秋瑾到绍兴主持大通学堂,任大通学堂督办。期间,秋瑾训练会党骨干,加强联系会党,将分立的会党纳入光复会组织系统,编组光复军,拟定起义计划。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后,牵连到大通学堂。7月14日,清军包围学堂,学生们开枪抵抗,牺牲数人。清军蜂拥而入,将秋瑾等六人逮捕。次日黎明,秋瑾壮烈牺牲于绍兴轩亭口,时年31岁。

     秋瑾被害的消息,使千千万万革命志士异常震愤,也激励着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斗志。孙中山曾经题词称秋瑾是“巾帼英雄”。

     5.为民主政治而献身的革命家宋教仁 宋教仁(1882~1913年),字遁初,亦作钝初,号渔父,1882年4月5日出生于湖南省桃源县香冲一个地主家庭。

     1886年,宋教仁开始入私塾读书,接受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12岁时,父亲去世。1899年,进入桃源漳江书院。1901年,奉母命参加童生试,中秀才。1902年冬天,他到武昌投考文普通学堂,录取为第一名。

     1903年11月,参加黄兴等组织的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的秘密会议。1904年2月15日,华兴会正式成立,宋教仁被举为副会长。根据黄兴的提议,宋教仁回到武昌,参与组织科学补习所,7月科学补习所成立,宋教仁被推为文书。从此,宋教仁便由革命思想的酝酿走上了实地革命的道路。

     1904年长沙起义失败后,宋教仁于11月21日到达上海。12月5日,在朋友的帮助下,东渡日本。1905年1月,宋教仁与陈天华等人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自任总庶务,负责组织与联系事项。7月30日,他应孙中山的邀请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的筹备会议。紧接着,他与同志们发起召开了留日学生欢迎孙中山大会,他担任大会主席,致欢迎词。8月20日,同盟会成立,宋教仁任司法部检事长,后又被推为同盟会湖南分会副会长。随后,《二十世纪之支那》成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后改为《民报》,仍推宋教仁担当庶务。

     1906年2月,宋教仁改名宋炼入早稻田大学留学生部预科学习。期间,他每天努力学习,课余时间埋头书案,查阅资料,撰写文章或从事英文与日文的翻译。1907年初,黄兴回国筹备武装起义,宋教仁代理同盟会的庶务,协助孙中山主持同盟会的日常工作。

     武昌起义爆发后,10月28日,宋教仁随同黄兴到达武汉,受到黎元洪以及军民的热烈欢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1912年2月28日,蔡元培为迎袁专使,宋教仁为欢迎员,前往北京迎接袁世凯南下。3月11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唐绍仪组织第一任内阁,宋教仁被任为农林总长。7月初,宋教仁辞去农林总长一职。

     1912年8月,宋教仁将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以及国民公党等几个小党派联合在一起,组成了国民党,当选为理事,并受孙中山的委托,代理理事长职务。积极参加竞选。

     1912年10月18日,宋教仁拒绝袁世凯的拉拢,沿京汉铁路乘车南下,一方面探望离别八年之久的老母和妻子,一方面在南方各省布置国会的选举事宜。1913年1月下旬,宋教仁离开家乡,从长沙到武汉,过九江到上海,然后又到杭州与南京,到处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宋教仁到上海时,国会选举已经初步揭晓,国民党在各个选区都大获全胜。恰巧这时,袁世凯也来电催促,宋教仁决定于3月20日同几个国会议员一起北上。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取道沪宁、津浦路北上,送行者有黄兴、廖仲恺、于右任等。当进入上海车站时突被刺杀。22日晨,因弹毒剧发,不治身亡,年仅31岁。

     宋案的发生,是整个民族资产阶级放弃武装斗争,转向袁世凯妥协的必然结果。宋教仁企图用议会斗争制服袁世凯,而自己却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宋教仁参与多次武装起义,筹划过中华民国的成立,是辛亥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所立下的功绩是无法磨灭的。

     8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