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儒道佛三家的静坐姿势]儒道佛

    时间:2019-01-29 04:41: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儒、道、佛三家的静坐姿势,历来相传有96种之多,其中当然包括几种卧睡的姿势与方法。通常所用的姿势,如佛门中的各个宗派,修习禅定的方法,大多采用七支坐法,又简称它为跏趺坐,俗名盘足坐法。
      宋以后的儒家――理学家们,由于大程夫子――程颢(明道),变更佛、道两家修炼静坐的心法,因袭禅宗大师修习禅定的功夫,著作《定性书》一文,主张在“静”中涵养性理的端倪开始。他的老弟二程夫子――程颐(伊川),又加上《主敬》为其陪衬,从此儒门也主张静坐。但是他们所取的静坐姿势,便是平常的正襟危坐,所谓端容正坐便是。至于道家,有时既用佛家的七支坐法与卧姿,又穿插许多不同的形态,配合生理的需要与炼气修脉的作用。大体说来,儒、道、佛三家的静坐姿势,并不外于此法。
      
      
      七支坐法的形式
      
      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肢体的七种要点。
      
      1、双足跏趺(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刚坐。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把两腿交叉架住。
      
      2、脊梁直竖。使脊背每个骨节,犹如算盘子的竖叠。但身体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以过分用力。
      
      
      3、左右两手圜结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这在佛家,便叫做“结手印”,这种手势,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
      
      4、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为止,不可以沉肩�背。
      
      5、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防。前颚内收(不是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
      
      6、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像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
      
      
      7、舌头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之婴儿酣睡时的状态。
      
      附带需要注意的事项
      
      1、凡在静坐的时候,必须使脑神经以及全身神经与肌肉放松,绝对不可有紧张状态。最好是微带笑容,因为人在笑时,神经自然会全部放松。
      
      2、初学静坐者,不可以吃过饭就打坐。以免妨碍消化。同时也不能在肚子饿时打坐,以免分散心神。
      
      3、静坐时空气必须流通,但是不能让风直接吹到身上。
      
      4、静坐时光线不能太暗,否则容易昏沉:光线也不能太强,否则容易紧张。
      
      5、气候凉冷的时候,要把两膝和后脑包裹暖和,即使热天打坐,亦不可使膝盖裸露。
      
      6、初学静坐不要勉强坐太久。以时间短、次数多为原则。
      
      7、初习静坐时多半无法双盘,则以单盘为宜。单盘时臀部必须加坐垫,坐垫的高矮依各人身体状况而定,总以舒适为原则,如果坐垫太高或太矮,都会使神经紧张。至于坐垫的软硬程度也必须适中,否则引起身体的不适,则影响静坐的心情和效果。
      
      
      说明:
      
      1、两腿双盘的跏趺坐为最正规的七支坐法。
      
      2、跏趺坐也要坐垫。除非气脉全通,才可以不垫。
      
      3、初学静坐多半无法双盘,则酌情采用以下各图所示的其他坐姿。
      
      说明:
      
      1、坐垫约两三寸。随各人舒适度自作调整。
      
      2、初习静坐无法两腿双盘,则采用单盘。随各人生理状况,自由选取金刚坐或如意坐。
      
      3、如果无法单盘,或者单盘坐到腿麻,而想继续用功,则可改用下列任何一种姿势。
      
      
      说明:
      
      1、正襟危坐为历来儒家所用的静坐姿势。
      
      2、吉祥卧为佛家所主张的睡姿。孕妇如果单盘对腹部造成压力,可改用吉祥卧,或任意选取对自己较为舒适的坐姿。
      
      有关七支坐法的传说
      
      根据佛经上的记载,这种七支坐法,早已失传,后来有五百罗汉,修持多年,始终不能人定。虽然知道从远古以来,便有这种静坐入定的坐姿,但始终不得要领。有一次,在雪山深处,他们发现一群猴子,利用这种方法坐禅,他们照样学习,便由此证道而得阿罗汉果。这个神话似的传说,无法加以考证。总之,它适合于生物天然的法则,那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这种姿势,大体来说,很像胎儿在母胎中的静姿,安详而宁谧。
      
      叉手盘坐与健康的效果
      
      人体的神经系统,大体说来,都以脊椎为中心,左右交叉分布,随着意识的支配而发散为肢体感官的动作。犹如树木的枝条,依据它的中心树干,向外分散而至于枯落。七支坐姿将手足加以盘曲,可使左右气血交叉散发而归于原始整体的圆极,等于说:采取这种姿态,可使左(阳)右(阴)的人体电能,自身互相交流,既可减少散发的作用,又可自相调剂而恢复体能的原动。
      七支的坐姿,因为双足盘曲,两手交叉,使四肢活动静止,便可减轻心脏的负担,所以静止的时间愈久,对于恢复心脏功能的功效愈大。
      
      
      关于头脑的健康功效
      
      七支坐法的静姿,必须将头顶端正,大脑稍微靠后,以使后脑下垂体不受压迫而恢复正常。因此脑下垂体内分泌的均衡活动便影响淋巴腺、甲状腺,而至于肾上腺等恢复健康的作用。
      其次,下腭稍微向后收压,可使左右两大动脉管输送血液到脑部去的工作缓慢,可以减轻脑神经的紧张与思虑,对于血压有恢复正常的功效。
      其他有关大脑和眼、耳、口、鼻等的细节,在此不尽详说。
      
      盘足屈膝与健康
      
      有些人怀疑,盘足静坐,不但对人体的健康有碍,甚至,反而因两足的血管被压迫而致病,所以静坐久了,便有酸麻的现象。这是误解。其实,人体的健康,与腿和足有极大的关系。中国古代的道家医理,认为“精从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一个人的健康长寿,与两腿双足有绝对的关系。所以婴儿与小孩的活动都在两足。一过中年,腰部以下和足腿就渐感无力,喜欢叠足或跷足而坐。人的衰老与死亡,也多是从足腿开始而逐渐至于躯干与头部。盘足屈膝静坐,感觉足腿的酸麻。正是说明足腿的神经与血脉并不通畅,证明你的健康已有潜在的问题。所以放开足腿,等待酸麻过后,反有从未经历过的快感。如果持之以恒。能坐到足腿的气血流畅,保证足腿而上至于腰背以及全身,会有无比的快感发生,反不愿意下座而松散双腿了。
      其次,必须了解人体犹如植物一样。一颗树木,盘根曲折在泥土之下,得到日光、空气、水。以及土壤的营养,才能生长茂盛。人呢!却和植物颠倒相反,他的根在头部,他的土 壤就是虚空。人体的两足,好像人参的枝杈,所以把两足盘曲起来,等于把一株人参或松枝卷曲成结,使它的生发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归根本而培养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壮。所以盘足屈膝,不但无妨人体的健康,而且从适当的练习开始,对于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而无害的。
      
      学习静坐如何用心
      
      静坐并不难,用心实不易。一般学习静坐的人,十分之七。为了健康长寿:十分之二的人为了好奇而求玄求妙,或者想达到神通,如放光、预知等境界;十分之一的人为了求道;而真正了解道是什么、修道的正法又是什么的人,则几乎是万难得一。
      关于学习静坐如何用心的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学习静坐的目的何在?如此才能切实商榷如何人手和如何用心。现在一般较为普遍流行的静坐用心方法。大体归纳起来,在东方的中国方面,都可纳入传统文化的儒、佛、道三家。此外,有瑜伽的静坐用心方法,有从欧美回笼的催眠术,以及其他宗教的祈祷、斋期、避静等,也都属于静坐的用心方法之一。但在中国,通常最流行的静坐中。用心的方法大体都以佛、道两家为主。纵然有许多方法。不属于佛家或道家的正统,但已积非成是,而都认为那些就是佛、道的方法,在此不必严加区分,徒事理论。
      在佛家的方法中,现在最流行的,便是念佛、修止观或观心、参禅等。至于,笃信密宗的,便以持咒、观想等为正当的用心方法。各执一端,轻视余者。不过,佛家的用心方法中,除了部分学习西藏传统的密宗以外,的确都是重视“修心”为基础,不大注意身体生理上的变化,而且认为重视身体生理变化者,便是外道之流。甚至,大有嗤之以鼻、不屑亲近之慨。
      但在道家的方法中,却极端注重身体生理的变化。甚至,认为由于静坐修持的方法,达到身体生理预定的效果,打通任督二脉,以至于通达奇经八脉,恢复健康,增加寿命,才是道的真正效果。倘使如佛家一样。只知“修心”而不知身体生理的奇妙,便不合道。所以道家者流,便认为佛家的修法,只知“修性”,而不知“修命”,并不完全。因此道家主张“性命双修”,才是正道。并且说:“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命功),万劫阴灵难人圣。”
      乃至引用《易经》的观念与《中庸》的大旨,确定“穷理,尽性,以致于命”作为无上的原则。
      其实,无论佛家或道家,乃至其他各宗各派所谓的旁门左道,除非不讲究静坐修持,便无话说。倘人进入静坐修持的法门,试问:除了这个身体和有知觉情感的心理思维状况以外,还有什么方法能够离开身心以外而可以起修的吗?假定是有,那便是从事物质科学的研究,或者专门注重医药,或药物化学、生理化学等的事情。它与人生生命起修的方法迥然不同,一个是借着自己生命的自在功能而求证形而上道:一个是借外物的实验。而了解宇宙物理的奥秘。

    相关热词搜索: 儒道 静坐 三家 姿势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