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然观研究

    时间:2020-11-07 22:00:5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揭示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辩证统一的科学自然观。这一理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对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自然观;价值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更是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其中所包含的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辩证统一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态》中的自然观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解决当前我国的生态问题,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价值。

    一、 《形态》中科学的自然观

    (一) 自然先在性

    在《形态》中,马克思将关于自然的先在性和客观性的论述作为其自然观的基础。自然是先于人类出现的客观存在,是生命物种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人产生于自然界。自然环境和条件“不仅决定着人们最常的自然形成的肉体组织,特别是他们之间的种族差别,而且直到如今还决定着肉体组织的整个进一步发展或不发展”。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物质资料和发展条件,决定人类的客观物质性,并决定了人作为自然存在的差异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活动都受到自然环境和规律的制约,不存在脱离自然而生存的人。自然的优先地位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基础观点,尊重自然的优先地位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前提条件。

    (二) 人对自然的能动改造

    在自然先在的理论前提下,马克思强调人有能动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并提出了“人化自然”的概念。马克思将“现实的人”的概念作为唯物史观的最大前提,人是处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关系中的具有实践活动能力的人。“人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行动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人不仅是自然的存在物,也是社会的存在物。人可以认识自然本质和规律,并可以自觉能动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利用自然条件生产满足自己生活需求的物质资料。在人的生产生活中,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推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发展,自然在人类的活动中越来越多的被人类影响,逐步成为“人化自然”。

    (三) 人与自然的统一

    在《形态》中马克思得出结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相互依赖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自然具有优先性,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同时,在这种制约中人作为能动的、思维着的人始终保持主观能动性,人可以认识自然,并可以改造自然。

    在现实的人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的基础上,马克思引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自然发展的关系。他对费尔巴哈在历史领域中的非唯物主义立场和将历史与自然割裂的观点进行了批判,针对历史和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提出了自然的历史和历史的自然的科学观点。“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人化自然愈加成熟,人类对自然的影响程度不断深化,自然史和人类历史日益不可分割,自然成为历史的自然,忽视社会历史而空谈自然是没有意义的。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随着人类需求的提高,对自然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在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的过程中,把握自然规律、掌握自然资源的能力也不断提高,改造自然的历史就是人类发展的历史,历史是自然的历史。

    二、 《形态》中的自然观的价值

    在《形态》中,马克思在阐述其自然观的同时更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生的资源与环境严重失衡的生态问题,并对自然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批判。他指出,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是资本主义无节制的追求经济利益带来的,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发展必定会不断加重生态问题的恶化,实现人与环境间的友好相处的根本途径就是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形态》中所揭示的自然观不仅科学的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置于历史的广阔视域下,更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解决人类社会与自然发展问题,探索人类的科学发展道路提供了理论指引。

    在当代,《形态》中的自然观和以其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依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果,但同时也带来了水质污染、沙尘暴、雾霾等日趋严重的生态问题。当前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人民对于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成为迫在眉睫的难题。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关心的关键问题的当下,我们更应以理论指导实践,尊重自然,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和自然发展现状,以长远的目光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平衡,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运用、融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不是要在著作文本中找到现成的解决办法,而是要以马克思科学的方法论去思考解决当前的问题。《形态》中的自然观启示我们要坚持以唯物史观审视我国乃至人类的发展,坚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解读历史与自然的辩证统一,重视发展过程中的代际关系,将人类发展放在更长远的时空背景下,对于自然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造福中华民族子孙后代、有益于全人类的发展的重大举措,更是重视民生福祉,为实现人的全面發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陈映佳,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德意志 自然观 意识形态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