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应用文书 > 正文

    日夜飞驰——聊聊城市马路

    时间:2021-01-23 14:04: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豌豆皮

    咱们的博物馆盗窃案进入了关键环节——飞车捉贼!其实不止这次的盗窃案了,所有的警匪片中都有许多在城市中的追逐戏,这种情况在真实生活中也能见到。警察与小偷之间的这场追逐战是否精彩,与这个城市的道路尺度和布局很有关系。

    城市道路的布局

    “道路”这个概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里是这么规定的:“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然在单位管辖范围内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城市内部的道路是“城市道路”,城市外的道路才叫“公路”。虽然道路的“本职功能”是解决交通问题,但它显然还有分割土地的作用,把城市划分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街区。所以,道路的尺度和布局,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城市的生活方式互相影响。

    城市道路的布局方式主要分两类:

    第一类棋盘式

    形式 好像棋盘一样纵横交错的,把城市划分成许多个方格子。

    我国许多古代城市都采用这种道路布局,用街道把城市划分成一个个坊,“街坊”这个词就是由此而来。这种棋盘式布局,最有名的例子是长安,在《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里有很充分的展现。

    优点 这种布局胜在灵活,两点之间有无数种可能的抵达方式,在任何一个交叉口都能灵机一动改变路线,非常适合上演警匪追逐战。

    缺点 承载的交通量比较小,众多的交叉口虽然灵活,然而交通流的交叉就会降低车速,增加延误和拥堵的可能。而且这种布局比较依赖地形,地形起伏比较大的地区并不适用。

    古代长安城的布局

    第二类环形加放射线式

    形式 围绕中心的环形加放射线的布局把城市划分成中心和外围两部分。

    优点 适合大城市。

    缺点 路线选择不如棋盘式灵活,环形线路和放射状线路交叉的路口,常常不是直角相交的,形状不规则。另外,这种布局方式也受到一定的地形限制,比如地形狭长的城市就不能采用这种方式。

    综合的城市结构

    现代的大城市,一般采用在环形框架内填充棋盘的混合式道路布局,比如我们知道北京的道路以“横平竖直”著称,以致当地人特别习惯用东南西北指路,让不习惯辨认方向的游客一头雾水。但它又有从二环一直到传说中的七环的六道环路,还产生了“五环之歌”这种段子,这就是环路式+棋盘式混合布局的典型例子。

    另外,有些地形地貌过于特殊的城市,比如山城重庆,就只能采取依地形而规划的自由式布局了。

    北京市的主要交通布局

    道路的分类

    道路的核心功能是交通,交通的需求分两类,一类是“通”,一类是“达”。我们形容一个地方交通方便,说这里“四通八达”,但是通和达其实有着一定的内在矛盾。通的要求是迅速,需要快速通过;达的要求是方便,要在目的地靠边,还要减速停车。那么一部分车流要快速直线通过,另一部分车流要变向靠边,减速停车,这就产生了矛盾,因为方向和速度上的交会都会增加事故的风险。

    最安全的行车状况是什么样的呢?所有车辆以同样的速度朝同一的方向行驶,这样才能把行车风险降到最低。车速越是参差不齐,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大。处理这个矛盾,就要尽量把通和达的车流区分开来。道路与道路之间分出级别差别,划分车道,还有其他许多交通安全设施和管理设施,都是出于這个目的。

    我国的城市道路,主要分为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这也是城市道路规划的针对范围,在此之外,还有一些生活性的街坊小路,不在城市规划的范围中。

    不同分类的体量

    主动脉:快速千道和主干道

    快速干道和主干道是城市中的主要交通走廊,它们的主要任务是“通”,快速干道限制非机动车进入,主干道要把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流,这都是为了保证车流速度尽量均衡稳定。这两类道路的两侧,都不会直接设置大型公共场所的出入口,比如大商场、大型博物馆,因为车辆在快速干道和主干道上是快速通过的,不能靠边停下来。在快速干道和主干道上接近目的地之后,一定是通过附近的出口,来到次干道和支路上,然后才能抵达目的地。这样的出口相距不会太远,太远会造成过多的绕路,但也不会太近,太近会造成过于频繁的变向和减速,降低行车效率。城市里快速干道的出入口,一般相距在1.5千米以上。

    小动脉:次千道

    次干道是介于城市主干道和支路之间的道路,也是车流、人流的主要交通集散道路,公交线路主要就分布在这一级道路上。

    毛细血管:支路

    如果说干道是城市的动脉,那支路就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便利设施,往往也是在支路街道的外立面上。一个城市是否宜居,可以从支路的路网密度看出端倪,交通的便利程度影响着人们的出行选择,从而影响生活方式。

    次干道和支路是对城市交通走廊的扩展和补充,共同承担“达”的任务。大家可以在自己的城市观察一下,公共建筑、停车场、公交车站和出租车服务站等等设施,都分布在什么样的道路两侧,那就是城市的次干道。

    LINK

    我国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城市路网密度要达到8千米/平方千米的水平,但直到2018年底,全国主要城市中还只有深圳、厦门和成都达到了这一标准,其他城市尚未达标。

    如何来规划城市道路

    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建设标准不同,承担的任务也不一样,它们各自应当在道路网络中占据多大的比例,需要根据每个城市各自的城市形态、地理条件、交通流的方向和交通量的大小来决定。

    第一步:调查

    对道路网的规划,首先从交通量的调查开始。规划员把这叫作O-D调查,O是起点(Origin),D是目的地(Destination),调查城市里居民、货物和机动车的出行情况。随后,在O-D调查的数据基础上把城市划分成许多个“交通小区”,通过计算各个小区之间的交通需求,来预测整个城市每天会有多少交通需求,发生多少交通量,这些交通量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又是怎么分布的。这是一个数学建模和求解的过程,得到的结果是对整体情况的预测,并不是对实际情况的统计。因为道路的规划需要考虑的是未来将会发生的交通量,在道路建设完成后能够满足当时的情况,而不是用未来的道路来满足现在的需求。

    第二步:分配

    在出行调查和出行预测得到结果,知道了未来将会发生的交通量之后,需要再把预测的交通量“分配”到道路网络的具体路线上,看看现有道路的每条路线、每个交叉点上,在高峰时段会产生多少交通量,交通质量如何。这个“分配”的过程也涉及复杂的数学过程,因为既要考虑到路段、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限制,也要考虑到,人们的出行选择虽然总是倾向于用时或花费最少的路径,但也有随机的其他因素,而且他人的出行选择会影响到路段的交通情况,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出行选择。众多的约束条件让建模求解变成了一个高维数学问题,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还不够发达的时候,这类问题的求解非常困难,要么需要很多近似的假设和简化,要么就采用模拟的办法。不过类似的计算,我们现在在生活中已经比较熟悉了:只要输入起点和终点,大多数的地图APP都能基于实时的路况,为你规划出从距离、用时,甚至红绿灯数量等方面综合考量后来说最优的路线。

    不断优化的过程

    城市道路规划的一个特点是,通常只能在现有的道路网络上进行调整,很少有机会规划一个全新的城市。所以,预测交通量的分配,首先是分配到现有的道路网络上,评估每一个路段、交叉口的通行质量,在此基础上做出修改。由于道路只能修建在道路用地上,道路规划的方案还必须结合未来城市用地的规划来进行。大致的原则是让快速干道和主干道连接城市的各个主要功能区,如果有大量穿过市中心的流量,则安排环形的快速干道或主干道;在城市的出入口,快速干道与高速公路应该方便地连接,每个方向要有至少两条出入口道路,地震风险高的城市需要更多;在快速干道和主干道的框架基础上填充次干道和支路,保证每一级的路网密度。做出规划方案后,往往還需要再次把预测的O-D量分配到规划的道路网络上,继续评估通行质量,重新修改。这个过程可能要反复多次,直到规划方案中的每一个路段、每一个交叉口都满足设计指标,才能作为一个可行方案。

    限速60千米/小时的弯道

    理论的构想与现实的交通

    道路规划是一个只存在理论最优解,但实际上总是受到种种现实条件限制的过程。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城市还处在高速基建阶段,主要精力放在干道一级的建设上,普遍比较忽略支路的建设,而且在道路建设规范上主要以小汽车的通行为目标。这种道路分布客观上鼓励了开车出行,增大了交通量,虽然道路越修越宽,但车也越来越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拥堵问题。许多城市有鉴于此,大力提倡绿色出行,但道路网的分布如果让绿色出行显得很不方便的话,少量的经济鼓励其实并不能压过开车出行的便利,绿色出行的提倡因此也有可能变成一句空话。城市的交通体系和生活方式相互影响,在进行道路规划时,调整各级道路的密度比例和连通程度,也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起到引导的作用。

    道路与车速

    道路的网络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要加上在道路上行驶的车流,才构成交通体系。大部分的道路区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又划分出多个车道。车道的宽度一般是3.5米,这样的宽度让车辆有一定的自由度,行驶起来比较顺畅。车道越窄,车流行驶的速度就会越慢,所以宽度原则上是宜宽不宜窄。不过如果车道的宽度富余太多,比如超过4.5米,就会有太多人试图从前车的间隙中超车,反而容易造成拥堵。

    不同等级的道路、不同的车道都有各自不同的速度要求。对车速的要求是基于安全的考虑。一方面,需要车流尽可能保持一个均衡、稳定的速度,降低故障风险,所以不但有最高限速,有的快速干道和高速公路上还会有最低限速;另一方面,在拐弯的时候,车辆其实是沿着弧线行驶,需要足够的向心力,否则就会出现打滑失控甚至倾覆。行驶速度越快,拐弯越急,需要的向心力就越大。这个向心力是怎么来的呢?一部分是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一部分是路面稍微倾斜的支撑力,两者都是有限的。所以,弯道的限速与道路曲线的半径有关。很多时候,由于地形或永久建筑物的限制,道路设计上不一定能有足够充裕的空间,随着道路曲线最小半径的减小,限速也会进一步降低。

    所以呀,当咱们的侦探和警察在城市道路上追逐的时候,要看看路况、拥堵和限速,不一定能开出电影里那样火爆的效果。

    相关热词搜索: 飞驰 日夜 聊聊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