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地球还剩多少淡水_地球还剩几条“命”?

    时间:2019-02-10 04:38: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通过直观感受,人们逐渐意识到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严峻威胁,但这远远不够:环境污染、海洋酸化、物种灭绝等问题的严重程度丝毫不逊于此。不少人都发出了“照这样下去地球到底还能维持多久?”“地球的承载能力有无极限?”“人类还有多大的回旋余地?”这样的疑问。
      
      1、海洋酸化
      
      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日渐增多,海洋酸化也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其实,酸化本身并不是主要问题,真正严重的是由其引起的连锁反应。浅层海水中碳酸钙饱和度的降低便是其中最让人担心的一点。虽然就目前而言还不是特别严重。但一旦其低于某一阈值,像海螺、珊瑚这样以碳酸钙为主要发育条件的外骨骼海洋生物就将面临被海水溶解的危险。
      没有人知道在这之后会发生什么。目前能想到的情况是:珊瑚等生物大面积灭绝;没有生命的海洋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幅下降,地球也将变得更热。
      
      2、臭氧浓度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有科学家就提出了全氯氟烃会严重损害地球臭氧层的问题。1987年9月16日,24个主要工业国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逐步停止使用危害臭氧层的化学物质。随后在媒体的大声疾呼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下,拒绝全氯氟烃类产品、保护臭氧层逐渐成了人们的共识。时至今日,臭名昭著的氟利昂等化学物质已被禁用,危机似乎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今天人所共知的全球变暖问题。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臭氧层变薄与气候变化间可能也存在着某种关联。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和地表温度的增高,接近地表对流层的温度也会随之上升。对流层温度的升高又会导致平流层温度的下降,这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会导致破坏臭氧层的化学反应加速。因此,虽然目前臭氧层的厚度还在安全范围之内,但我们仍不可掉以轻心。
      
      3、淡水消耗墨
      
      通过筑坝等水利工程,人类目前已成功控制了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但不幸的是。在此之后有近三成河流已不能到达海洋,成为了时涝时枯的季节河。水资源匮乏已开始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1960年时的咸海曾是世界第四大内陆湖,随着工业和农业用水的急剧增加,咸海水位不断降低、面积持续缩小,威海的含盐量逐渐增多,大批鱼类死亡,以渔业为生的渔民们不得不纷纷改行。
      临界点研究小组建议将人类每年淡水消费量的上限设定在4000立方公里,考虑到日益增多的人口和农作物灌溉的需求,从现在起就应大幅减少非粮食作物的灌溉用水,以缓解人畜用水短缺。
      
      4、生物多样性
      
      人类在地球上的大肆扩张使不少物种部走到了绝境。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开发阻断了动物的迁徙路线,带来了老鼠、杂草等外来物种:工业污染让原本平静的自然环境不堪重负;捕猎使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气候变化让野生动物成为了无辜的受害者。
      2009年底,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报告显示,有八分之一的鸟类、五分之一的哺乳动物、四分之一的珊瑚和三分之一的两栖类动物濒临灭绝。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指数评估结果也同样让人痛心:1686种脊椎动物的种群数量,仅在从1970年到2005年这30多年问就下滑了30%。
      仅就单个物种而言,其作用或许不值一提,但若将其放置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观察,你就会发现每个物种部是自然界独特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有的回收废物,有的清洁水源,有的吸收二氧化碳,有的则保证海洋的化学平衡。
      虽然我们知道生物多样性对健康的生态环境而言至关重要,但到现在为止,科学家们尚不清楚物种数量低至何种程度才会导致生态灾难,也不清楚哪一个物种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但现在我们已经严重超标了。
      
      5、氮磷循环
      
      虽然地球大气中氮的含量占到近80%,但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却少之又少。时至今口,人类每年通过这种方法固氮的数量已超过了800万吨。但由于农作物的吸收率极为有限,其中的绝大部分部会随着地下水和河流进入海洋。加上汽车等交通工具以及热电站所释放的含氮污染成分,人类每年向生物圈所排放的氮元素早已超出了地球处理能力的极限。
      多余的氮会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和微生物原先的氮循环能力。与此同时,湿地以及湖泊中高度饱和的氮还会产生富营养效应,使水生生物、植物异常繁殖,大量消耗氧气,其所在水体会迅速成为“死亡区”。目前全球海洋中像这样的区域已超过400处。
      与氮相似的问题也同样出现在磷上。目前,人类每年开采的磷矿有200万吨,其中有一半以上最终会进入海洋,是自然循环量的8倍以上,这同样会带来水体的富营养化。
      
      6、土地使用率
      
      农业向自然生态系统尤其是热带雨林扩张的速度也同样惊人。全球一半的热带雨林到目前已经消失,野生动物原先栖息的草原如今变成了带有围栏的现代化牧场。农牧业的盲目扩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另一大“元凶”,气候变化以及水循环的破坏部与此相关。
      科学家制定了用于耕种的非冻土比例不超过15%的标准,但人类土地安全同时还取决于一系列综合衡量指标的执行程度,如生物多样性与水文生态系统是否得到了合理的保护;农业生产在灌溉以及氮肥的使用上是否合理;城市的污染是否得到了无公害化处理等。
      
      7、二氧化碳浓度
      
      大量的历史数据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地球升温的罪魁祸首。我们的排放水平早在20年前就已经超标了。
      有人会说,既然临界点早已超过,为什么我们还好好地活着?
      从长期来看,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其具体结果也会通过间接的形式显现。超过临界点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生重大的灾难,但它意味着一种从“可能”到“必然”的转变。
      不少人认为地球的平均气温只有在升高5℃或6℃时才会发生生态危机,而现在只上升了不到2℃,而实际的情况是,2℃可能就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一旦超过2℃,情况极有可能无法挽回。因为冰层的融化将使海洋和陆地具有更强的吸热能力,最终使永冻层融化,从而释放更多的、比二氧化碳更强的温室气体――甲烷。因此,全球变暖的形势比原先预计的更加紧迫,目前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经达到危险值,应采取必要行动使之回到更低水平。
      
      8、气溶胶浓度
      
      人类通过燃烧煤炭、畜粪、木材和作物秸秆制造了大量的粉尘,这些固态或液态的颗粒物在气流运动的作用下会悬浮在大气当中,科学家把这种烟雾状物质称为气溶胶。除人类活动外,自然活动也会产生气溶胶。
      气溶胶粒子具有分布不均匀、变化尺度小等特点,多集中于大气的底层,对降水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有研究已经证实气溶胶甚至能对东南亚的季风和雨量产生影响。此外,包含大量化学成分的气溶胶还能对植物和人类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从而造成作物减产和人类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时甚至能直接导致死亡。
      
      9、化学污染
      
      我们部知道化学品尤其是重金属类有机化合物和放射性化合物会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但只有少数化学品得到了严格控制,更多的人工化合物的有害性尚不明了,在使用上也未加任何限制。此外,一些在个体上已被证实了无毒无害的化合物,经过相互反应后也同样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研究发现,儿童自闭症和多动症极有可能是在大范围接触过各种低浓度的化学物品后所产生的一种“鸡尾酒效应”。他们称其为“一种在无声中流行的神经系统紊乱症,极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
      我们不难发现:9个临界点中有3个已被严重超出、3个正在迅速接近,其余3个中的2个由于认识程度的限制目前还无法评估。这样一来,我们手中就只剩下了臭氧层这一张底牌。虽然臭氧空洞还仍旧存在,但同时应该看到的是:在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我们已从悬崖边成功地后退了几步。
      
      (老赵摘自《科技日报》)

    相关热词搜索: 几条 还剩 地球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