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甘肃省甘谷县大石乡 (甘肃省)2018年甘谷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0-05-08 07:15:3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17年甘谷县政府工作报告

      ——在甘谷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申 君 明

      2017年12月28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7年政府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紧盯全面小康总体目标,聚焦脱贫攻坚核心任务,迎难而上,负重奋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49亿元,同比增长3.1%。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7.52亿元,同比增长6.4%;财政总支出35.39亿元,同比增长4.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63亿元,同比增长0.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8亿元,同比下降10.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2亿元,同比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400元,同比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7元,同比增长8.4%。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组织实施重点项目140项,其中过亿元项目35个,完成投资80.4亿元。甘麦二级公路甘谷段、大像山公园崇文苑尚武苑、城区集中供热、富强路小学、高标准农田建设、县级粮油储备库、儿童福利院等78个项目全面建成。引洮二期配套城乡供水、310国道甘谷段改造、新城北路改造、甘摩厂片区棚户区改造、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光纤到村入户等51个项目进展良好。申报争取国家和省上投资项目135项,规模总投资98.6亿元,老年养护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26个项目下达投资计划,到位资金2.56亿元。新引进华祥新能源生物质秸秆固体成型燃料、机动车安全检测中心等重点项目14个,招商引资项目当年到位资金35.2亿元。

      聚合资源精准发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深入实施“1+18”精准脱贫方案,全年预计退出贫困村33个,减少贫困人口2.6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29%,为整县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整合扶贫资金31.29亿元,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富民产业、公共服务三大提升工程,解决了2.3万剩余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饮水安全农户比例达到100%;改造提升通村水泥路48公里,硬化村内巷道35万平方米,通自然村道路全部实现砂化或硬化;下大力气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739户3552人,完成地质灾害搬迁避让483户2408人,高标准新建集中搬迁安置区9处;改造农村危房1287户,全面消除了农村现存D级危房;351个行政村接通有线宽带,无线网络和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改造村卫生室21个,新建村级幼儿园19所,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和1500人以上有需求贫困村幼儿园实现全覆盖;13.7万“三户一孤”人员全部办理大病救助保险,2.5万农村困难群众实现政策性兜底;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1.15万人次,组织输转劳务11.16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8.97亿元;贫困村果椒、蔬菜、养殖业规模分别达到14.8万亩、10万亩、35万头(只),初步形成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的良好局面。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持续深化,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劳务就业、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干部培训等各领域帮扶工作有序推进,东丽区援建甘谷一中、二中学生公寓楼开工建设,脱贫攻坚合力进一步增强。

      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大像山公园建成开放,打造了文景相融的城市形象新名片。启动实施引洮二期配套城乡供水工程,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水资源短缺问题。城区集中供热一期工程建成投用,新增供热能力100万平方米,主城区实现集中供热全覆盖。冀城大酒店一期、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全面完工,城区路灯提升改造、城区小巷道硬化治理完成年度任务,新城北路改造、城区雨污分流、北滨河路渭河风情线等工程加快推进。实施了冀城路两侧人行道铺装、闲置地利用改造和西环路、小沙沟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成便民市场2处、停车场3处、街头绿地10处,铺装人行道3.8万平方米。甘摩厂片区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福泽华庭一期开工建设,新开发各类住宅43.36万平方米。邀请首都经贸大学专家团队,启动编制县域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县城三版总体规划批复实施,编制完成中心城区风貌专项规划、4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磐安镇城乡统筹总体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磐安、六峰、安远、礼辛等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甘麦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八大公路完成铺油改造,310国道路基工程完工,启动实施泾甘公路改造工程,完成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4条48.6公里。扎实推进全域无垃圾示范创建,全面清理城乡陈年垃圾,建成3个垃圾无害化处理站,为乡村两级配备了一批环卫设施,乡镇和行政村简易垃圾填埋点实现全覆盖。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16个、环境整治示范带1条、整洁村50个,城乡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着力推动转型升级,产业体系日益完善。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1.1万亩、地膜穴播小麦15.86万亩、地膜马铃薯5.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8.56万吨,增产2.85%。高标准建成席家局流域综合开发、三合堡流域果品基地、刘家墩钢架大棚、北顺合作社中药材种植等13个市级农业科学发展示范点。新建钢架蔬菜大棚1000座,新发展果椒6.7万亩,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1个。“甘谷大葱”“甘谷大白菜”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和甘谷辣椒知名品牌省级示范区。南部农村人饮巩固提升工程建成通水,新建高效节水工程6处,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400亩。实施了涉及4乡镇7个流域的综合开发工程,新修梯田3.56万亩。完成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全面划定了永久基本农田。新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新发展农民合作社186家、家庭农场49户,新流转土地4800亩。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依托天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平台,全面启动冀城产业园开发建设,完成了规划编制、机构设置、人员划转等前期工作,征收首批建设用地250亩。恒远鞋业、盈科化工、百居保温等3户企业完成提升改造,入园企业累计达到23户。积极支持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启动实施粘土砖生产企业升级改造,佰润食品、森茂建材、雅路人麻编鞋业、安济天然气等4户企业跻身规上行列,宏基建材成功挂牌“新三板”,五丰塑化创建为省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培育省级著名商标和市级知名商标各2件。商贸旅游繁荣活跃。甘谷物流园建设加快推进,果品蔬菜交易中心、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建成投用,客运中心一期、陇东南汽配城二期基本建成,花椒交易中心项目启动实施。甘谷苹果在全省率先入驻阿里巴巴大宗农产品网络拍卖平台,成功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20%。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大像山文化旅游节,大像山石窟危岩体加固、景区护栏改造、智慧景区建设基本完工,启动实施古坡草原景区开发建设,新建旅游示范村2个。全年接待游客24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

      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铁腕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环境保护措施之严、力度之大、成效之好前所未有。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造林工程4.94万亩,完成公路绿化113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56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9.5%,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63.7%。深入实施污染防治“十大工程”,强力推进城区分散式燃煤锅炉治理,完成了南滨河路、康庄路供热站煤改气工程。建成煤炭一级交易市场2处,完成“三改一补”工程2000户,城区天然气用户超过12000户,90%以上的出租车完成新能源改造,80%以上的餐饮门店更换使用清洁能源并安装油烟净化设施。从严落实河长制,拆除非法砂场93家,治理城市黑臭水体3.4公里。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超过260天,渭河甘谷段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标准。

      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发展活力竞相释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完成房地产去库存16.5万平方米,取缔“土小企业”31户,淘汰产能落后建材企业45家。持续深化“接放管服”改革,继续压减行政审批事项,积极开展“减证便民”行动,243项审批服务事项统一进驻政务大厅集中办理,审批项目全部实现网上行权和一站式服务,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方便。企业“多证合一”、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等改革举措全面落实,完成“个转企”128户,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325户。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县级公务用车平台建成运行。全国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通过验收,“三社合一”改革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顺利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基本建立。启动实施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安远镇老庄村苹果冷储销售、新兴镇康家滩村辣椒种植加工等一批改革试点初见成效。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全面加强。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连续18年名列全市第一,职业教育对口升学考试二本上线人数位居全省第一,甘谷一中成功创建省级普通高中特色实验示范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质量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在全省14个被评估县区中名列第二。富强路小学建成招生,康庄中学教学楼投入使用,甘谷三中初中部教学楼完成主体工程,甘谷六中迁建项目开工建设。实施“全面改薄”项目85个,建成校舍6.8万平方米,配备教学设备326套,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成功举办“中国流动科技馆”甘谷站巡展,取得省市级科技成果3项。建成甘谷书画一条街,新建农村文化大院6个,实施体育惠民工程32个。高规格举办了“姜维杯”全省青少年武术俱乐部邀请赛,创排了大型秦腔历史剧《像山情》,甘谷麻鞋和道教音乐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分级诊疗和医师多点执业顺利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普遍推广,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有序实施,群众在省市定点机构就医实现即时结报。新兴镇卫生院完成迁建,中医院医技楼、祥和医院综合楼主体完工,八里湾、谢家湾卫生院业务用房全面建成,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不断加强,“全面二孩”政策稳妥实施。统计、气象、人防、县志、档案、外事、国防动员、防震减灾、慈善事业、扶残助残等工作在服务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妇女、儿童、老龄、双拥、民族宗教、精神文明建设、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效。

      全力保障改善民生,群众福祉持续增进。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保障民生力度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民生领域资金26.89亿元,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82.5%。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分别提高8%、22.6%、7%,落实各类救助救济资金2.38亿元,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老年人关爱工作深入开展,建成养老服务机构4处、日间照料中心2个、互助老人幸福院33个。“五险合一”平台上线运行,社会保障“一卡通”全面推行,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全民参保登记入库率超过95%。货币化安置棚改户90户,为899户困难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20万元。全面落实就业创业帮扶政策,发放就业担保贷款37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5906人。竭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为367名农民工追讨工资352万元。“七五”普法扎实开展,“平安甘谷”建设深入推进,大庄、西坪、古坡、白家湾4乡镇派出所业务用房正在建设。严厉打击“两抢一盗”、吸贩毒品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好转。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常态化排查治理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我县被省市确定为全国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候选县。信访突出问题得到及时化解,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持续加大,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狠抓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不断提升。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层层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整治“四风”和腐败问题,“四个意识”明显增强,纪律规矩更加严明。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三公”经费支出持续下降,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重大事项决策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五步走”程序。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加强与政协的民主协商,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97件人大代表建议和101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

      各位代表,一年来,县政府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沉着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不断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的局面更加稳固,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帮助的结果,是驻县单位、武警官兵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财力不足的约束持续收紧。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能力还不强,深度贫困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县域经济总体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工业骨干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服务业整体竞争力不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偏低。城乡发展的差距较大,道路交通、管网设施、公共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制约比较突出,城市管理常态化机制尚未形成。生态环境脆弱,环保基础建设滞后,污染防治任重道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还比较薄弱,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少数干部责任意识不强、担当作为不够、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依然存在,政府部门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还需提升。我们一定正视困难问题,认清差距不足,采取坚决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努力把政府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2018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也是实现整县脱贫的决胜之年,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主要矛盾,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商兴城、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全面发展”工作思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率先在全市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奋力开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2018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上述建议指标,综合考虑了我县经济社会基础和未来发展需要,符合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定位,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也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有利于引导和稳定预期,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县政府将着力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

      坚决打赢整县脱贫决胜战。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盯整县脱贫总目标,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深入实施“1+18”脱贫方案,精准落实“七个一批”脱贫路径,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扎实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绣花”式扶贫,补齐差距短板,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提升贫困区域基础条件、富民产业、公共服务水平,确保退出贫困村120个以上,减少贫困人口2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以下,坚决摘掉贫困帽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集中力量攻坚深度贫困。把解决深度贫困区域脱贫攻坚摆在首要位置,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全力攻克坚中之坚,力争一半以上深度贫困村实现脱贫,绝大多数深度贫困区域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完善深度贫困区域脱贫攻坚计划,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集中力量解决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基本医疗有保障的问题,对居住在自然条件特别恶劣区域的群众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对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群众增加护林员等公益岗位,对因病致贫群众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全县新增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区域,新增扶贫项目主要瞄准56个深度贫困村,形成支持深度贫困区域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着力补齐差距短板。统筹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村水、路、房提标改造,实施川道区安全饮水改造提升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完成撤并建制村通畅工程37公里,硬化自然村道路379公里、村内巷道65万平方米,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全面消除农村存量危房,实现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应搬尽搬。新建贫困村幼儿园10所,标准化改造非贫困村卫生室45个,统筹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村级电商服务点、金融便民服务网点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强化扶贫政策保障。加大教育扶贫力度,精准落实减免学费、教育资助、助学贷款、专项招生等政策,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公平享有教育机会。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体系,全面落实“三户一孤”大病救助保险,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完善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加大重点人群救助力度,推进扶贫标准与低保标准“两线合一”,保障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两无”人口基本生活。用好金融扶贫政策,提高村级互助资金使用效益,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脱贫攻坚。

      增强脱贫内生动力。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整流域综合开发,加快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因地制宜发展苹果、花椒、养殖等扎根性致富产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组织方式,开展科技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试点,让更多贫困户参与,让更多农民增收,让更多村级集体经济增长。注重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加大扶贫劳务协作,完成贫困对象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以上,让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致富技能。改进帮扶方式,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依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面貌、过上幸福生活。

      健全扶贫工作机制。严格脱贫考核评估,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完善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动态管理机制,确保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到户到人。严格落实财政增列专项扶贫预算政策,加大涉农资金统筹使用力度,严肃查处虚报冒领、侵占挪用扶贫资金行为,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着力加强驻村帮扶队管理,更好发挥脱贫攻坚生力军作用。深化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携手奔小康”“万企帮万村”行动,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到村到户精准扶贫,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二、强化项目带动引领,提升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落实“三重”“三一”要求,全力实施好总投资190亿元的115个重大项目,当年完成投资84亿元。加快推进引洮二期配套城乡供水、甘摩厂片区棚户区改造、北滨河路风情线、甘谷一中综合改善办学条件、甘谷六中迁建等总投资82亿元的29个续建项目,突出抓好甘陇公路、姚庄小学北校区、党校迁建、救灾物资储备库、甘麦公路沿线绿化等总投资108亿元的86个新建项目,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积极谋划争取项目。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关中—天水经济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围绕脱贫攻坚、基础建设、产业培育、公共服务、生态治理等重点领域,论证储备一批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的大项目,全力争取花椒产业示范基地、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站、古坡镇中心敬老院、公安业务技术用房、基层法庭建设等项目进入省市计划盘子。

      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依托四大产业园区平台,围绕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以机械制造、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为重点,积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开展节会招商、委托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市场主体。抓好已签约项目跟踪落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着力加强项目管理。全面实施“六个清单”管理制度,落实重点项目包抓责任,做好资金融通、土地征用、环境评估、配套建设等服务保障工作,助推项目顺利实施。积极推行联审联批、并联审批,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环节,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质量终身追究制,确保项目程序合规、管理规范、质量可靠。

      三、突出基础设施提升,推进城乡协调协同发展

      健全完善规划体系。高起点编制县域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县域经济在新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启动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绿地水系、综合防灾三个专项规划和康庄路西延段城市设计编制,加快推进金山、大石、古坡、武家河、白家湾、谢家湾6乡镇总规修编,完成37个行政村建设规划编制,实现村庄建设规划全覆盖。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统筹推进西城区、永宁路片区、渭北片区、冀城路两侧开发建设,全面完成北滨河路渭河风情线、新城北路改造、城区雨污分流、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北滨河路立交桥停车场、渭阳路东段两侧闲置土地综合利用等工程,加快推进引洮城区供水工程和冀城路像山路什字开发建设,启动实施天门山公园提升改造、渭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康庄路西延、县党校迁建、西城区路网等工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新建一批便民市场、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收运站,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力推进省级文明县创建,扎实开展城市环境秩序综合整治,突出像山路、渭川路、新城路、车场街、姚庄片区等重点区域,狠下决心解决占路为市、倚门经商、车辆乱停、垃圾乱倒等突出问题,切实改善城市形象、优化人居环境。依法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维护城市建设秩序。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管理力量整合、方式转变、重心下沉。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坚持服务、教育、管理并举,引导市民树立文明风尚。

      统筹推进小城镇建设。注重产城景一体、山水田融合、文教卫配套,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率达到46%。突出抓好古坡、磐安省市级特色小镇建设,分类推进礼辛、六峰、安远等新型城镇化试点,启动实施磐安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六峰镇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加快供暖、消防、环卫、保障性住房等配套设施向城镇延伸,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城乡融合协同发展。

      努力改善交通条件。加快推进景泰至礼县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完成310国道、泾甘公路甘谷段铺油改造,实施南滨河路东延段提升改造,开工建设甘陇公路、谢礼公路,加宽改造窄路基农村公路9条,完成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00公里,启动姚朱路、姚渭路和六古路六峰段改造项目。加强农村道路养护管理,新建乡镇交通服务中心5个,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新型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施科技增粮工程,推广全膜双垄沟播作物20万亩,种植地膜穴播小麦12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8.5万吨以上。深入推进蔬菜增效、果园提质、畜禽改良工程,扶持发展辣椒、花椒、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持续打造渭河川道区设施蔬菜示范基地、南北浅山区两个百里林果示范带、“种养加”结合生态养殖循环发展产业链,新增蔬菜基地1万亩,新建果品基地2万亩,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个。

      大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加快推进引洮农村供水工程,全面完成大庄供水工程水库、水厂、高位水池建设,开工建设礼辛供水工程。统筹抓好整流域综合开发、高效节水灌溉和渭济灌区、永济灌区综合开发治理等工程,新修梯田3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200亩。构建农田水利设施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水利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力度,绿化美化人居环境,努力打造具有生产效益、生活品质、生态价值的美丽乡村,创建省市县示范村15个、市级整洁村50个,继续建设天定高速公路沿线精品示范带。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推行“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乡处理”垃圾处置模式,配套完善乡村垃圾处理设施,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促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大力培育文明乡风,提高群众文明素养和农村文明程度。

      五、加快工业强县进程,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高起点打造现代化产业新城。全面推进冀城产业园建设,储备建设用地1200亩,启动实施园区“七通一平”,配套建设市政道路、供电供水、跨渭河大桥、地下综合管廊、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等基础工程,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健全完善园区管理机制,督促华祥新能源生物质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生产线、天宏鞋业橡胶套鞋生产线建成投产。对接全市六大工业集群布局,积极引进一批优势产业链企业,整体提升园区发展水平。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工业“扩量提质”工程,坚持发挥优势与弥补短板双向发力,提升机械制造、电力能源、化工颜料、建筑建材、医药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整体实力和综合效益。严把建材企业准入关口,坚决禁止粘土实心砖,逐步淘汰粘土空心砖,支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完成6户粘土砖生产企业升级改造。鼓励传统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支持骨干企业发展延伸产业,新培育规上企业4户以上。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健全新兴工业发展机制,重点扶持文化旅游产品制造、装配式建筑、节能环保、大健康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新培育商标100件以上,争创甘肃省著名商标2件、天水市知名商标3件,力争“甘谷花椒”“甘谷月季”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六、培育新动能新优势,增强商贸旅游业发展活力

      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提速推进甘谷物流园建设,继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全面建成客运中心、陇东南汽配城、新城国际二期配套商住项目,加快推进花椒交易中心建设,开工建设供销大厦、农特产品交易中心、机动车安全检测中心,新引进2—3家实力较强的商贸企业,力争物流园创建为省级示范园区。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新建城区便民市场5处、农产品产地市场4处。

      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导向,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主打“华夏第一县”文化品牌,办好大像山文化旅游节,进一步提升甘谷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古坡草原景区开发建设,实施游客中心、观光栈道、射箭场等配套工程,全力争创国家3A级景区,打造县域旅游业发展新亮点。加强智慧旅游建设,完善大像山景区电子门票、语音导览、监测平台、无线网络等服务功能。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建成旅游示范村6个。

      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实施好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健全完善农村电商发展“五大体系”,新建村级电商服务点198个,新发展物流配送企业3家,培训电商从业人员6000人次,培育包装一批以农特产品为主的电商品牌,扶持天谷电子商务创建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力争农产品网上销售额增长30%以上。规范提升餐饮住宿、批发零售、中介咨询等传统业态,扶持发展信息消费、健康养生、创意设计、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七、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美丽甘谷

      严守生态环境保护红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划定工作,从源头上管控重要生态空间。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管理,推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坚决将“两高一资”企业拒之门外,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严格执行污染排放标准,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督促排污者自觉履行主体责任。严格环境执法和督察问责,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草综合治理,加强水源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好甘麦公路沿线绿化、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草原植被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各类造林1.2万亩、公路绿化100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4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20%,草原植被盖度超过85%。

      重拳整治环境污染。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十大工程”,全面完成城区分散式小燃煤锅炉整治,坚决禁止销售使用劣质燃煤,落实城市扬尘管控、烟花爆竹禁燃禁放、餐饮油烟治理措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限定可采区采砂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非法排污、侵占河道等违法行为,努力实现“河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目标。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健全完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开展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行动,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

      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推进农业用水价格综合改革试点,实施生活用水阶梯水价管理,促进节约用水。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用地规模,复垦工矿废弃用地,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开展电力、建材、化工等领域节能减排行动,加强重点行业企业资源消耗管理。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八、抓好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创体制机制优势

      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持续推进“接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优化审批事项,坚决取消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加快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推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政务服务网深度联结,促进实体政务服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深度融合,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企业信用信息协同监管平台建设,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双告知、一承诺”监管全覆盖,提升事中事后监管实效。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稳妥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承包农户开展联户经营,扶持发展一批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新增各类新型经营主体60户。持续抓好“三社合一”改革,巩固提升供销社改革试点成果。全面完成国有店子林场改革。扎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守住土地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着力在产业发展、主体培育、股权配置、收益分配等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三农”发展新路子。

      加速释放市场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小微企业孵化平台,全面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继续精简负面清单,破除各类隐形门槛,放宽社会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成“个转企”120户以上,市场主体增速保持在15%以上。

      统筹推进其他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充分发挥县级融资平台作用,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积极筛选推介有较好现金流和稳定回报预期的PPP项目,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做好“营改增”后续管理服务。健全完善信用制度,严格失信惩戒约束,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导向。

      九、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和普及水平,力争高考继续保持全市领先。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着力解决“择校热”和“大班额”问题,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扶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支持县职校创建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完成甘谷一中综合改善办学条件、甘谷三中初中部、东丽区援建高中学生公寓楼项目,加快推进甘谷六中迁建,启动姚庄小学北校区建设,全面改善2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工程,逐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水平。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全面落实“科技创新28条”政策,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鼓励支持专利发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申请专利120件以上,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25项,力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6%。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实施好“三下乡”文化惠民工程,多层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推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持续推进毛家坪遗址保护开发,实施大成殿、华盖寺、贯寺牌坊维修保护工程。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建农村文化大院4个,建成体育惠民工程30个。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药品集中采购“两票制”,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在全县范围实施“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积极推进医联体和重点专科建设,落实好分级诊疗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实施“健康甘谷”战略,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强化计生服务、妇幼保健、疾病防控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严格规范民营医院执业行为。着力改善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建成中医院医技楼、祥和医院综合楼,启动妇幼保健院和疾控中心业务楼建设。

      加强防震减灾应急演练,编纂完成二轮县志初稿,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农村危房补充调查,重视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争创和保持全省双拥模范县荣誉称号,协调发展统计、档案、气象、民族宗教、残疾人事业、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复转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服务引导,健全县乡村三级“400”就业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积极为创业人员提供担保贴息贷款,帮助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强化劳务品牌建设,组织输转劳务11万人次以上,创劳务收入22亿元以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做好救助救济、优抚安置、特殊群体关爱工作,妥善安排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面推进“五险合一”,落实社会保险费率下调政策,推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法定人员全覆盖。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全面完成甘摩厂片区棚户区改造,启动实施车场街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福泽华庭二期工程,为800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

      坚决守牢安全红线。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大力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加强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铁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创新加强社会治理。深入实施“七五”普法,扎实开展“法律八进”活动,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依法办事成为常态。深化“平安甘谷”建设,启动实施“雪亮工程”,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禁毒专项整治,加强治安突出问题排查治理,依法打击和惩处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健全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舆情分析研判和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让群众吃得放心。强化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各位代表!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我们将始终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标准,继续优先保障民生投入,重点办好15项民生实事。(1)完成甘摩厂片区519户棚户区改造,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95户1640人,改造农村C级危房735户,努力让困难群体住有所居。(2)着眼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加快推进引洮二期配套城乡供水工程,实施川道区农村人饮巩固提升工程,力争98%以上的农村家庭通上自来水。(3)完成通自然村道路硬化379公里,加宽改造9条窄路基农村公路,在所有行政村开通客运班车,切实方便群众出行。(4)完成新城北路改造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解决渭北片区交通长期拥堵问题。(5)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硬化城区居民区小巷道10万平方米。(6)着力解决占路为市问题,新建5处城区便民市场。(7)在城区规划新建2处公共停车场,新增停车位200个以上,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8)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在城区人口密集地段新建4座公共厕所,建成水冲式旅游厕所10座、农村卫生厕所500座。(9)实施甘麦公路和310国道沿线绿化工程,完成渭河沿线南北两山绿化造林1万亩。(10)建成甘谷六中综合楼、教学楼、实验楼和甘谷一中、二中学生公寓楼,全面提升高中学校办学条件。(11)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严格落实县内公立医疗机构“先看病、后付费”制度,切实方便群众就医。(12)新建4个农村文化大院,建成30个体育惠民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3)加快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完成行政村4G网络全覆盖工程,95%以上的行政村接通光纤宽带。(14)继续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和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兜底保障最困难群体基本生活。(15)重视抓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建设老年养护院,新建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25个。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新目标、新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将坚持不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严明纪律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树牢“四个自信”,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履行职责,依法行使权力,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落实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推动政府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奋力推动改革创新。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坚决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破除消极等待的思想、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破除畏首畏尾的思想、树立敢于担当的意识,破除狭隘封闭的思想、树立包容合作的意识,破除坐而论道的思想、树立真抓实干的意识,蹄疾步稳推进改革,审时度势谋划发展,锐意创新破解瓶颈,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勤勉尽责干事创业。把务实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敢于担当负责,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大力倡导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作风,各项工作都要高标准、严要求,定下的事如期落实,承诺的事坚决兑现。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给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强化督查问责,坚决克服“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难办”的现象,对为官不为、工作不力的严肃问责,对懒政怠政、失职渎职的严厉惩处。

      尽心竭力服务群众。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带着感情和责任办好民生实事,千方百计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始终坚持民生为大的施政理念,做到财力向民生倾斜、项目向民生聚焦、服务向民生覆盖,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充足、更优质、更均衡的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倾力打造廉洁政府。厉行勤俭节约,珍惜民资民力,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强化对关键岗位、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监督制约,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土地出让、矿产开发、工程招投标、财政资金管理等工作,推进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审计监督全覆盖。扎紧扎牢制度笼子,弛而不息纠正“四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各位代表,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时代期待新作为。目标在前,使命在肩,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力量,提振敢为人先的甘谷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甘谷而努力奋斗!

    相关热词搜索: 甘谷县 甘肃省 政府工作报告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