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桂林方言中“去”的相关用法研究

    时间:2020-08-28 04:13:5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基金项目:一般项目,项目编号:kjcx2019-88mdjnu,项目名称:广西临桂方言词汇研究。

    摘  要:在桂林方言的研究中,“去”和普通话一样经常当作动词使用,很少有人专门从“去”的相关用法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本文将分别探讨“去”作动词、补语、事态助词及“去”构成的“VC+去”格式,力求展示桂林方言的地域特色。

    关键词:桂林方言;“去”;相关用法

    作者简介:石星原(1996-),女,汉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牡丹江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汉语方言学。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1--02

    桂林市地处广西省的东北部,北部与湖南省相邻,西靠柳州市,南部与梧州、贺州市相邻,东部靠近广东省。就整个官话方言来说,桂林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就广西方言来说,桂林方言属于桂柳方言区。学者对桂林方言词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词后缀和名词后缀、特殊的副词、形容词的构成及重叠后的程度表达等方面。以往对“去”的研究,仅涉及作动词来讲,很少从“去”的相关用法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本文将探讨“去”的相关用法,通过挖掘“去”的相关用法,来展现桂林方言的地域特色。

    一、作动词的“去”

    “去”,音[kh?35],作动词的“去”和普通话用法大致相同,但也有些细微的差异,表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其后可以带动态助词“着、了、过”。

    (1)我后天去看电影。

    (2)昨天聚会去了几个人?

    此外,“去”还可以跟别的动词连用,构成“V+去”和“去+V”两种格式。根据“去”的行为意义的强弱,“V+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①动词的行为是“去”的方式,“去”的行为意义较强。如:

    (3)我想坐电动车去。

    ②动词表现的行为是“去”的目的,“去”的行为意义较弱。如:

    (4)奶奶赶集去了。

    根据“去”的行为意义的强弱,“去+V”也可分为两种情况:

    ①动词表现的行为是“去”的目的,“去”的行为意义较强。如:

    (5)我要去火车站送你。

    ②“去”表示要做某事,“去”的行为意义较弱。如:

    (6)免着不用你担心,我去想办法。

    这类“去”的行为意义较弱,王国栓(2003)将其看作事态助词,有时,“去”还能起缓解语气的作用。如:

    (7)懒得和他去争论。

    二、作补语的“去”

    “去”常作趋向补语,有以下几种意义:

    ①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如:

    (8)小偷把家里的钱拿去了。

    ②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如:

    (9)哪个把我的书借去了?

    (10)他从我这里拿了支笔去了。

    ③表示完成,帶有“失去”的意思。可以看作结果补语,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掉”。普通话中能用在表“去除”义前的“去”,前面的动词仅限于“占、花、吃、用”等少数几个,而桂林方言中能用于这种情况的动词比普通话宽泛得多,如:卖去、换去、飞去、跑去、散去、死去、烧去、吃去、喝去、用去、花去等。如:

    (11)昨天忘了关鸟笼门,飞去了两只小鸟。

    (12)一个人吃去4碗饭。

    (13)看医生看去50元。

    “去”还可作结果补语,用在形容词和动词后面,表完成。用在形容词后面,表示性质变化的完成。如:

    (14)没得空去摘,老去好多西红柿。

    (15)已经黑去三盏煤油灯了。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如:

    (16)挨他搬去几张板凳。

    (17)穿白衬衫出汗的时候,要及时把它洗去,这样衣服上才不会留有汗渍。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边的“去”,可以加动态助词“着、了、过”等。如:

    (18)已经黑去了三盏煤油灯了。

    (19)挨他搬去过几张板凳。

    “去”放在处所宾语前、动词后,有“到达”的意思,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到”。

    (20)你们莫走去里头。

    (21)垃圾全部放去外头,放在家里容易招蚊子。

    桂林话中的“去”带有趋向性,而普通话中的“到”不带有趋向性。普通话说“走到房里”,这时说话人可能是在房里,也有可能在房外,只表示了从外到里的趋向,并不以说话人自身的位置作为参照。而桂林方言中的“走去房里”,说话人一定是在房外,表示由外到里的趋向,也表示从邻近的说话人所在的地方逐渐远离的趋向。

    普通话中,如果要加入以说话人的位置为运动趋向参照,需要在后面再加趋向补语“来”或“去”。如:走到楼上来/走到楼上去。“走到楼上来”相当于桂林话中的“走来楼上”;“走到楼上去”相当于桂林话中的“走去楼上”。当然,桂林话也可以在后面加“来”和“去”,说成“走去楼上去/走来楼上来”,句子意思和不在后面加“来”和“去”没有任何变化。因为,动词后是“去”句末只能加“去”,动词后是“来”后面只能加“来”。句末的趋向补语是由动词后的结果补语“来/去”决定的。所以,句末的“来、去”对句子的意思完全不影响。

    三、作事态助词的“去”

    事态助词的“去”是由动词逐步虚化过来的,常用于句子末尾,表示达到意想不到的程度。如:

    (22)买件衬衫敢用2000块钱去。

    无论是普通话还是汉语方言中的“去”,都有表示程度很高的用法,但具体表现形式却不相同。普通话中“了去了”用在性质形容词(用“A”表示)后面表程度高,“A了去了”相当于“A极了”、“非常A”。如:

    (23)今天挂不上号了,排在你前头的人多了去了。

    (24)你总说他俩的处事风格很相似,其实差别大了去了。

    “A了去了”的说法主要存在于北京话、兰银官话、东北官话等官话区,后来才进如普通话口语中(储泽祥,2008)。普通话中表程度较高的“了去了”只能用在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后面,一般不在否定句中出现。相比之下,桂林话中同样表程度高的“去”更为虚化,使用时比普通话受到的限制要小得多,几乎可以用在所有带有程度意义的句子末尾,如用在数量词组后面:

    (25)她10歲还没满,就差不多有1米6去。

    (26)他饭量真好,别个总吃两碗饭,他要吃4碗去。

    也可用在表程度高的性质形容词后面。如:

    (27)他一喝酒满脸就红去。

    (28)关倒灯房里头黑去。

    也可用在“程度副词+性质形容词”后面。如:

    (29)他把衣服穿得好宽去。

    (30)她把衣服洗得好干净去。

    也可用在否定句中。如:

    (31)今年种的谷子多,吃不完去。

    (32)那个骗子好会骗钱,哄得外婆一点都不怀疑去。

    四、“VC+去”

    “去”还可以放在动结式后,构成“VC+去”格式,表示一种变化。如:染黑去、刷白去、吃饱去、讲完整去、洗干净去、摆整齐去。

    (33)你看她,把白头发染黑去,瞬间年轻了20岁。

    (34)你讲话要讲完整去,别讲到一半就不讲了。

    这种变化的趋势是说话人认为可以向极致发展的趋势。(因为“去”表示的趋向是远离说话人的趋向,向远离说话人的趋向发展,可以理解为没有尽头的发展,也就是趋向极致的发展。)有时可以达到过分的程度。如:烧烂去、吃胀去、喝醉去,常用在祈使句中,表命令语气。

    (35)把这些秸秆给我烧烂去!

    “VC+去”后可加“了”,常用在陈述句中,“了”兼有“了1”和“了2”用法,表示变化的完成。如:染黑去了、刷白去了、洗干净去了、摆整齐去了、烧烂去了、讲完整去了、喝醉去了、吃胀去了、捡好去了等。

    (36)喝了四大碗酒了,他已经喝醉去了。

    (37)事情的经过我讲完整去了哦,不清楚的可以来问我。

    五、结语

    桂林方言的“去”同普通话相比虽然有些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自身的特色。本文分别探讨“去”作动词、补语、事态助词及构成的“VC+去”格式,力求展示桂林方言的地域特色。

    参考文献:

    [1]江蓝生、刘坚.近代汉语虚词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2]刘村汉.柳州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3]杨焕典.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4]陆剑明、马真.虚词研究浅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5]吕淑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邢福义.有关“起去”的两点补说[J].方言,2002.

    [7]邢福义.“起去”的语法化与相关问题[J].方言,2003.

    [8]王国栓.现代汉语中的事态助词“去”[J].语文研究,2003.

    [9]刘丹青.汉语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的三种模式[J].中国方言学报,2006.

    相关热词搜索: 言中 用法 相关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