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从《雅舍小品》看梁实秋的文学观

    时间:2020-08-28 04:14: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雅舍小品》通过对社会人际关系的观察,表现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问题及其社会问题的关注;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人性、对社会的思考,用温和的姿态批判和反思;用细腻的文字书写生活,在生活细节中寻找趣味,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和对社会的剖析。《雅舍小品》散文集蘊含着梁实秋的文学观,他坚守着文学的独立与真实。

    关键词:梁实秋;《雅舍小品》;文学观

    作者简介:韦锦莹(1995-),女,壮族,广西百色市人,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1-0-02

    梁实秋是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上重要的作家,他在翻译文学、文学理论及散文创作方面颇有建树。他的散文创作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现代散文的表现方式,其中最为出众的是《雅舍小品》散文集。《雅舍小品》蕴含了作家的文学观,以闲适的姿态,简洁平实的语言,贴近社会现实描写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一、坚持文学的独立性

    《雅舍小品》作为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它以自己独特的写作姿态贴近现实描述现实,在文坛上也有其特殊的意义及研究价值。当时的主流文学创作的主题更倾向于在叙事方式、书写内容及其语言上贴近战争的现实,更直观的描写战争,突出文学宣传的社会功能。《雅舍小品》则选择更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叙事日常生活化,描写战争时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梁实秋对《雅舍小品》叙事和表达方式的选择,既坚持了文学自身的独立性,又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时下的社会状况,有趣又不失思想的深刻性。

    《雅舍小品》描写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在《狗》一文中写道:“雅舍无围墙,而盗风炽,于是添置了一只狗。”[1]在特定的年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养狗是因为房子简陋,世道也不太平,偷盗之风猖獗,迫于生存境遇养狗看家。当梁实秋把目光转向全国,发觉人民都生活困苦“人都穷了,心都硬了,耳都聋了。”[1]连乞丐都讨不到东西了,生活条件艰苦,自然没有人有富余的东西接济他们了。在代序《雅舍》中,梁实秋是这样描写自己居住的房子“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川渝地区房屋建筑方式是用“火烧过到砖……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1]这样的房子看起来很单薄,就像是瘦弱的经不起一丝一毫的雨打风吹的病人,但“远远地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1]。“雅舍”可以算是重庆典型的房子,这样的建筑是当地独特的建筑风格,但也与当时社会物资匮乏的形势有关。“雅舍”并不能遮蔽风雨,异常简陋,但作者却可以对陋室“好感油然而生”[1],并对其产生依恋之情。《雅舍小品》在闲适、平实的笔触中书写着真实的社会及其作者细腻的情感体验。

    由此,可以看出梁实秋的生活态度是豁达乐观的,独树一帜。从《雅舍小品》对日常生活的描写中以及自身生活环境和状态的描写,他代表着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境遇。在《雅舍小品》趣味横生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生活的苦难,引发读者深思。这是在坚持文学的独立性的前提下,以独特的姿态创作文艺与主流文学形成对比,给读者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对传统社会的审视与反思

    中华民族有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在历史的积淀中传承及发展。在特殊的时期,带有特定的文化意味。《雅舍小品》对于现实社会的描写,是以当时的社会现实为基础的。他对人性、社会人际关系的描写,聚焦于男女关系和社会人际关系的因素,带有文化反思的意味。梁实秋对传统社会文化的刻画,表达了作家对国民精神生活的关注,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具有积极作用。

    从《男人》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梁实秋对中国社会男性的观察入木三分。他简单直白地指出:“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是脏”[1],是“懒”与“馋”,是“自私”,[1] 并认为“宇宙一切均是为了他的舒适安排下来的”[1]是大多男人的人生观,在生活中理所应当的选择舒适的生活,认为自己就是最优秀的。梁实秋还认为男人工作和生活是两幅面孔,不仅仅是指表面上的不同。他认为工作中的男人在自己的上司面前表现得恭恭敬敬、诚恳待人,但是一回到家里面对自己的妻子,完全变了模样,对妻子指手画脚,丝毫不尊重她,一副老爷相。梁实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的把他所观察到的中国社会的男性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女人》一文中,梁实秋指出“女人总欢喜拐弯抹角……”[1],女人“善变”[1]“善哭”[1]“女人的嘴……琐碎繁杂,絮聒唠叨”[1]等天性,用细腻的文字描写了女人既好面子又小心眼,还喜欢絮絮叨叨的问题,生动形象,贴近现实并富有画面感。从《男人》和《女人》这两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梁实秋一直在文学创作中坚持了自己“文学是普遍的固定的人性”的文学观点,他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男人和女人的问题,诙谐但却发人深省。

    在《孩子》一文中,梁实秋用“营兵”来描写孩子的聒噪,用“械斗”来描述孩子的调皮捣蛋,用“饿虎扑食”来形容孩子吃饭的状态,“狼藉满室,有如惨遭洗劫……”来形容孩子玩闹后的家。梁实秋还指出小家庭与传统社会大家庭孩子家庭地位的差别,他认为“自有小家庭以来的地位顿形提高,以前的‘孝子是孝顺其父母之子,今之所谓‘孝子乃是孝顺其孩子之父母。孩子是一家之主,父母都要孝他!”[1]。通过对古今孩子在小家庭地位的对比,揭示了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导致了孩子不知礼节,不懂感恩更不懂得尊敬父母。在《第六伦》一文中,描写了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问题——主仆关系,认为中国社会的主仆关系是传统社会“五伦”之外的第六种关系。他写道:“在主人的眼里,仆人往往是一个‘必备的罪恶,没有他不成,有了他看着讨厌”[1],表现了在传统社会主人对仆人固有的偏见,不会以事实为基础,固执地认为仆人都是好吃懒做的,同时还希望仆人无条件听从自己的派遣。梁实秋认为应该给予仆人作为“人”的尊严,不能过于苛责,把仆人不当人看。仆人也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人,不能因为他的职业也忽视他作为独立的“人”的权利。

    梁实秋通过揭示现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并在中国传统社会道德规范中去寻求答案,冷静的审视和反思社会存在的问题。文艺应该真实的反映社会现实,但文学创作可以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散文集《雅舍小品》是梁实秋以自己坚守的文学观去探究和表现时代的主题,在喧嚣且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冷静的审视和反思传统社会。

    三、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雅舍小品》用生动、简洁、幽默的语言勾勒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叙述平缓雅致,但思想内涵并不单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社会环境和文学氛围都比较紧张,许多文学作品叙事的内容都比较类似,语言的使用普通严谨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文学形式趋向于同质化和单一化。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说,《雅舍小品》丰富了这一时期的文学样式,特别是其个性化的语言特色,使之成为文学经典。

    梁实秋认为“简练乃一切古典艺术之美的极则”[2],最好的写作境界是“绚烂之极趋于平淡”。在《雅舍小品》,梁实秋遵循了这个原则,平实简洁的语言,描述人和事,通俗易懂的言语,简单的文字也能书写富有深刻思想情感的文学。在《洋罪》一文中,作者很直接的写出自己观察到的问题,他认为有些人觉得传统的社会生活不够丰富,从而“有些人……介绍许多外国的风俗习惯,甘心情愿地受那份洋罪。”[1]梁实秋在散文中描述了当时人们对西方文化盲目追求的状态,并且没有真正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而盲目学习西方。除了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描写外,《雅舍小品》中很多篇文章还带有对社会、人生问题揭露批判的意味。在《男人》一文中,梁实秋在描写男人不讲究卫生时如此写道:“……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在形容男人日常使用的手绢时写道:“……手绢,拿出来硬像是土灰面制的百果糕,黑糊糊粘成一团……”[1]他用最直白的语言,直观的描写了他所观察到的男人的生活状况,诙谐又不失真实性。在《雅舍》中,作者用“自由行动”[1]一词来描述老鼠横行的状态,生动又俏皮。从文章描述的语言和内容的差异上,可以看得出梁实秋并不是运用尖锐犀利的语言对社会问题的描述和批判,而是有平实的笔调及其诙谐的语言,营造出带有讽刺意味的反思。

    《雅舍小品》蕴藏着梁实秋文学创作观,在日常化的叙事中,可以看得到他对社会现状的描述;在温和的笔调中,将他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展现给读者。运用他所坚持的文学觀——“文学只要真实流畅”[3]便是极好的,坚持文学本身的独立性,让文学不被鲜明的功利性淹没。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没有像当时主流文学创作那样,在文学作品中直观描述战争的,梁实秋与所有人不同,他以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坚持着文学创作。他在文学书写形式上坚守了自己内心审美风格,用温和、简单、平实的语言,描写社会内部的诸多现象,温和中带着批判、讽刺和反思的意味;用细腻的情感体验,温和的笔触书写人民的日常生活。梁实秋的《雅舍小品》用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寻找生活藏在生活细节中的趣味,以与他人不同的写作姿态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深刻的思考,温暖有力量又不失思想的深刻性。

    参考文献:

    [1]梁实秋.雅舍小品全集[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3-161.

    [2]宋益乔.梁实秋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3.

    [3]梁实秋.“与抗战无关”[N].中央日报·平明.1938,(12):4.

    相关热词搜索: 小品 雅舍 文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