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申涵光:一位久被遮蔽的文学大师

    时间:2020-11-28 08:00:4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李世琦 邓子平

    申涵光(1618-1677),字孚孟、和孟,号凫盟、聪山,晚年自号卧樗老人,直隶(今河北)永年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学者,河朔诗派的领袖。

    申涵光出身名门,其父申佳胤,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至吏部太仆寺丞,明末投井殉难。申涵光天资颖悟,勤奋好学,崇祯六年补邑庠生,顺治十八年恩贡生。博览经史,以诗名闻乡里。所作诗文“高洁宕逸,超出寻常蹊径外”(魏裔介《申凫盟传》),文名渐著。倡立观社,荟萃畿南名士,谈诗论文,质疑问难。清初,朝廷旌表明末殉难诸臣,申佳胤因事涉争议未能列入。申涵光在连月的大雨中步行进京,跣足号哭于各衙门,终于使其父名列“明末殉难二十四忠臣”,谥端愍,建祠祭祀。申涵光的文名加上他的孝行震动京师,公卿大臣折节相交,致“临巷之中车满”,名噪京师。入清后忠于故国,谢绝征聘,拒不出仕,专心诗文创作,教诲弟侄,“晚年名益高”。他与明末抗清的民族英雄陈子龙、夏允彝、夏完淳等,入清的明遗民学者、作家顾炎武、傅山等均有密切交往,并结下深厚的友谊。他领导的河朔诗派秉承“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魏徵《隋书》卷七十六《文学传》)的创作传统,抒发故国之思,反映百姓疾苦,真实地吟唱出了时代的声音。顺治十四年(1657)在河南夏峰拜访理学大师孙奇逢,为之折服,从此停止创作诗文,专心研究理学,直到终老于家。享年五十有九。著有《聪山诗选》八卷、《聪山文集》三卷、清言《荆园小语》一卷、《荆园进语》一卷、《申端愍公年谱》一卷等。此外,还有研究杜甫的著作《说杜》,研究宋明理学的著作《义利说》《性习图说》等,可惜没有流传下来。《说杜》《性习图说》有今人辑本,虽未成全璧,但亦可略见一斑。

    申涵光堪称德艺双馨。他的诗歌、散文、清言创作都在艺术上达到了新的高度,表现出横溢的才华,受到文坛的一致推崇。他的《聪山文集》《聪山诗选》《荆园小语》《荆园进语》,不胫而走,流传海内。与此同时,他还以无私的品格、过人的胆识,感染、折服了与他相交、相识的各界人士。对朋友,他肝胆相照,两肋插刀,仗义疏财,一诺千金;
    对地方,积德行善,急公好义,慷慨捐资,修桥铺路;
    对家庭,上孝老母,下教弟侄,循循善诱,一室如春;
    对自己,自奉甚简,一介不苟,读书写作,参悟理学,不近声色。因其“孝友传于燕赵,德行著于滏聪”,被誉为“旷世鸿儒,一代完人”“一时之山斗,三代之典型”,经过县、府、道层层申报,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入祀县学、府学乡贤祠,成为一代楷模,青史留名。

    由于申涵光创作上的成就、高迈的气节、完美的人格,在清初的文坛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具有广泛的影响。人们把他和鸡泽殷岳、永年张盖并称为“畿南三才子”“广平三君”,以他为代表的河北诗人被称为“河朔诗派”,给予很高的评价。清初文坛盟主王士禛称其“称诗广平,开河朔诗派”。清代思想家李塨在谈到清初文学流变时指出:“逮及兴朝,宋人道学之焰,盛极而衰伏之,古文与诗,浸以日上。文则侯朝宗、毛河右、王崑绳,诗则河右,以及屈翁山、申凫盟、戴沧洲,皆崛起树坛壁,一起宋元之衰。”高度评价了申涵光及其所代表的河朔诗派起弊救衰、拨乱反正的历史作用。

    申涵光最突出的文学成就是他的诗歌创作。他的创作以《诗经》、乐府为源,以陶潜、杜甫为宗,兼取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诸家之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曾多次在诗文、书信中表达自己对陶、杜二人的景仰和推崇。他在《卧云庵诗引》中写道:“吾尝谓古来隐士,山栖海遁,冥鸿高举者,指不胜曲,独陶靖节照耀今古,则以靖节之诗,为今古独绝故也。”在《王幼舆诗引》中写道:“古来诗人各据一胜,惟少陵氏天人万象,无所不包纳,其才如海。”

    纵览申涵光的诗歌作品,我们不难看出,他的诗歌吸收了陶潜的高情远韵、潇洒淡远,杜甫的沉郁顿挫、气势恢弘,而自成家数。魏裔介概括他的风格为:“直抒天真,不受羁缚,澹静之气,拂拂于笔楮外,盖自成一家言已。”(《申凫盟诗旧序》)要而言之,其五言多近陶,七言多近杜。他的诗歌意境清新,语言洗练,感情真挚浓烈,兼有豪放和婉约之致。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仅就关心民瘼且反映清初社会现实、描写隐居生活的恬静和闲适、歌咏亲情和友情等三个方面予以解说。

    申涵光由于一生布衣,长期生活在民间,对于清初民生疾苦有着深切的感受,并写下了大量的诗作。我们来看他的《春雪歌》 :

    北风昨夜吹林莽,雪片朝飞大如掌。

    南园老梅冻不开,饥鸟啄落青苔上。

    破屋寒多午未餐,拥衾对雪空长叹。

    去岁雨频禾烂死,冰消委巷生波澜。

    吴楚井干江底坼,北方翻作蛟龙宅。

    豪客椎牛昼杀人,弯弓笑入长安陌。

    长安画阁厌氍毹,猎罢高县金仆姑,

    歌声入夜华灯暖,不信人间有饿夫。

    这首七古通过北方的一场春雪,作者自己饥寒交迫的处境,联想到去年的南方干旱,北方洪水,而统治者杀人越货,恣意妄为,灯红酒绿,骄奢淫逸,分明是清初版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我们再来看他的《插稻谣》 :

    六月无雨,迎神击鼓。

    插稻时,水如缕。

    高颡大髯,谁家者奴?

    下肥马,坐沟涂,

    不闻流水潺潺声,

    但闻鞭扑声高呼。

    妇子狂走,伏身苇蒲。

    “兄耶父耶,彼高颡者去耶?”

    累岁年丰无馁,

    童婢长大,难以驱使。

    稻畦干,稻苗死。

    贫人哭,富人喜。

    农妇辛劳地插秧,还要受到“高颡大髯”者的鞭打,世间不公,一至于此,诗人的激愤,溢于言表。

    这一类的诗作尚有《哀流民和魏都谏》《闻淮阳凶荒》《邯郸行》《忧旱》《七夕望雨》。名句如:“赤眉连楚塞,白骨乱江皋。惊心魂梦里,仿佛听呼号。”(《闻淮阳凶荒》)“百战山河在,三年血泪枯。”(《十月五日雷电》)“出门望四方,道路多魍魉。”(《夜坐》)此类诗作在他的诗集中俯拾即是,不胜枚举,堪称清初“诗史”。

    自清人定鼎北京、江山易主之后,申涵光就拿定主意不与清廷合作,一心隐居,教诲弟侄,诗酒为乐。在他的诗集中,有许多描写隐居的诗。如《郡中怪张覆舆自西山来》 :

    何事须城郭,人间复见君。

    全家依涧草,短褐带山云。

    薄俗居难定,忘形鹿可群。

    四方多战伐,羡而未全闻。

    对张盖的隐居生活表示艳羡,羡慕他不为战乱所扰。

    我们再来看他的 《春游》 中的几句诗:

    出门池水净,纤鳞乱碧空。

    溪柳鸣布谷,满路迎飞虫。

    散行无定步,时入麦畦中。

    桃梨间绯素,因嗟造化工!

    这一首五言古诗写得音韵和谐、语句质朴、意境悠闲、诗中有画,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陶醉于明媚春光的心境,无形中写出了他忠于故国,以隐居为乐的坚定态度,极富艺术感染力,也可明显感觉到陶潜对他的影响。

    申涵光是一位以孝友闻名于世的诗人。歌咏亲情、友情的篇什在他的诗集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申涵光在家中是长子,下有两弟、一妹。其父中年殉国,他担负起教养弟、妹的责任。他为弟、妹的成长呕心沥血,在作品中屡屡出现。清人入主中原之初,河北局势动荡,其妹避乱到江南客居。他在《怀路氏妹避乱江南》《路氏妹江南使来》《送路妹婿南行》等诗中写出了长兄的责任。两个弟弟是他亲自辅导、教育长大的,他们到京城探亲、应举,他在家乡日夕牵挂。如 《早秋忆舍弟观仲久留都下》 :

    御苑苍葭隐碧渠,天涯羁客半年馀。

    归鞍莫待黄花后,尺素空传白雁初。

    十亩松阴清梵阁,九门朔气冷华裾。

    故园酒熟鱼虾满,目断庭帏正倚闾。

    写出了长兄对弟弟的思念、关切。

    申涵光又是一位笃重友情的人。无论是对朝夕相见的河朔诗派同仁,还是远隔天涯的江南、京华友人,他经常在诗中写到他们,尤其是他们出行或家中有事时,申涵光的问候就会及时到来。如魏象枢因养母回乡、孙奇逢患足疾,他都专门寄诗送去温暖的友情。再如《怀太原傅青主》 :

    曾约溪村访钓竿,数年设榻待君欢。

    乱离苦忆良朋少,衰病应愁远道难。

    晋国山川容白发,中原天地此黄冠。

    幸将卷帙传高迹,日向晴窗展画看。

    这是申涵光思念傅山的一首七律。傅山,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书画家、医学家,山西阳曲人,青主是他的号。傅山入清后,和申涵光志同道合,矢志忠于故国,绝意仕进,专心于诗文书画创作和悬壶济世,成为山西文坛的领袖。申涵光曾专程到太原拜访他,互通声气,并邀请傅山有暇时到永年游览。可傅山因为繁忙,数年都未能成行。申涵光思念老友,写下了这首诗。他深情地回忆起他们的约定,称扬傅山出家学道、义不出仕的高风亮节,他书画创作的巨大成就,表达了他对老友深挚的思念之情。这首诗阔大的气象,顿挫的文字,深沉的感情,很自然地令我们感觉到杜甫《秋兴八首》的神韵。类似的诗篇,在他的诗集中还有许许多多。

    申涵光诗歌创作之所以能够取得高度的成就,是和他高远的追求、过人的天分、刻苦的研读、严谨的创作态度分不开的。他在诗文中一再强调要继承《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反映现实,抒发真情。他在《与周减斋书》中写道:“作人、作文,总非至诚不可。彼浮华者,朝露耳!”作为河朔诗派的领袖,他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威望,但他对刻印自己的作品一直很谨慎。他在《荆园小语》中说:“凡诗文成集,且勿梓行。一时所是,师友言之不服,久之自悟,未必不汗流浃背也。俟一二年朝夕改订,复取证于高明,然后授梓。若乘兴流布,遍赠亲知,及乎悔悟,安能尽人而追之耶?若能不刻,则更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诗集最早的版本不是他自己印行的,而是他的朋友江苏丹阳县令贺宣三代为在江南出版的,时在顺治十五年。后来又是在朋友刘佑催促、主持下于康熙二年重刊的。邓汉仪在序言中引用熟悉他的朋友路苏生的话道:“凫盟笥中诗甚多,高迈绝伦类,不肯令世人见。”(冀如锡《荆园进语》序)现在流传的《聪山诗选》收诗五百二十四首,虽然只有薄薄的一册,却字字珠玑,每一首都是精品,因为这是他两位弟弟涵煜、涵昐从他六百多首诗中精选出来的。这再次告诉我们,文学艺术的水准、成就和数量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

    申涵光文学成就的第二个方面是他的散文,主要是传记、序跋和书信。其散文创作上溯韩柳欧苏,而进夺史迁之席。虽然文集只有三卷,收文五十一篇,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

    按照申涵光自己的说法,他是把全副精力用于诗歌创作的。他认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唯“专攻于一艺”,方能“有所进益”,有所作为。这正如他在《聪山文集》的《自序》中所说:“近世名人之集,以不兼为耻,诗文必欲两擅,而种种诸体,无所不备,杂而不精,未必不缘此。”但由于他在全国巨大的影响,亲友时常请他为自己的诗文集撰写序言,为自己的亲友撰写碑传、墓志、行状,使他在不经意间留下了这些散文作品。以他刻印诗集的情形来推想,他的散文作品肯定不止现在的区区三卷,也应该是精选的结果。比如书信仅有四通,以他广泛的交往,肯定不止此数。

    通过申涵光的散文作品,我们知道他对我国古代经史典籍和古典文学下过很深的功夫。他在《荆园小语》中写道:“古书自《六经》、《通鉴》、《性理》而外,如《左传》、《国策》、《离骚》、《庄子》、《史记》、《汉书》,陶、杜、王、孟、高、岑诸诗,韩、柳、欧、苏诸集,终身读之不尽,不必别求隐僻。凡书之隐僻,皆非其至者。”由于他具有极为深厚的学养、高超的见识,使他的散文同样取得了高度的成就。

    他的传记类作品记录了明末清初一批名人和部分普通但有特点的人物的生平事迹,而以描写明遗民的几篇作品尤为珍贵。由此类作品可以看出,他对司马迁、柳宗元写史、记人技巧的继承和借鉴。他采用白描的手法,往往通过引用人物的对话,以简短的文字写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音容笑貌,使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给读者的印象极为深刻。此类作品与《史记》的某些篇章颇为神似。他的《殷宗山先生行状》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篇。殷岳(字宗山)是他的诗友、挚友,二人志趣相投,相交三十二年。在这篇《行状》中,他运用了几个细节,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殷岳的性格气质。殷岳中举后,本已就任江苏睢宁县令。因为和申涵光彼此思念,申涵光致书直言殷“性质直多迕”,不宜于久在官场,力劝其归。“宗山览书,慨然曰:‘岂以一官易吾申子哉!遂自投劾,仍骑驴归里,不持一钱,曰:‘恐无以见故人也”。以数十字写出了殷岳为人的耿直,为官的清廉,为友的重情重义,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他对殷岳诗风的概括“莽莽然肖其为人”,简洁传神,为后来的《清史稿》《清史列传》《国朝先正事略》等书一字不易地沿用,可见其影响的深远。

    除了给知名人士作传之外,申涵光还为几位小人物写了传或墓志铭,这是难能可贵的。此类作品有《吕节妇传》《杨烈妇传》《王霖苍墓碣》等,使他们得以为后人所知。这类作品很自然地让我们想起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表现了申涵光平等待人的可贵思想。

    申涵光散文作品的另一大部类是序言,包括自序和为友人写的序。不过依古人的习惯简短者称为“引”。这是研究他文学思想的珍贵资料。在这一类文章中,他一再强调要遵循孔子倡导的诗教,继承《诗经》《离骚》以来的优良传统,并发扬光大。申涵光文学思想的核心是对“真”和温柔敦厚相融合的强调。他说的“真”指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他在《乔文衣诗引》中说:“诗之精者必真。夫真而后可言美恶……貌谨愿而心浇刻,性情之伪,延于风教,而诗其兆焉。”可能是缘于那个天崩地坼时代对他的刺激,他对温柔敦厚的理解与传统的理念有很大的不同,即对愤世嫉俗、慷慨不平的涵盖。在《贾黄公诗引》中,他写道:“温柔敦厚诗教也,然吾观古今为诗者,大抵愤世嫉俗,多慷慨不平之音……然则愤而不失其正,固无妨与温柔敦厚也欤?”也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他最为景仰和推崇的是诗圣杜甫。在《屿舫诗序》中他写道:“古诗类尚和平。吾见古之能诗者,率沈毅多大节,即如杜陵一生褊性畏人,刚肠疾恶,芒刺在眼,除不能待,其人颇近严冷,与和平不类也。而古今言诗者宗之。恶恶得其正,性情不失,和平之音出矣。”他理解的温柔敦厚、和平,包含了慷慨激烈、愤世嫉俗,包含了对丑恶现象的抨击、批判,而不是一味的平和、敦厚,表现了文艺理论、评论的时代特点,因而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申涵光的文学思想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又表现出明末清初民族危亡之际的时代的主旋律,受到了后世的高度重视,凡今人编选的古代文论选无不选收他的诗论,著名文学史家郭绍虞先生还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予以专节评述。

    由于申涵光对古代诗歌的研究有素,再加上他本人的写作体会,他的序言秉孟子知人论世之旨,往往能以三言两语切中肯綮,概括其人其诗的特点。在《殷宗山诗序》中,他概括殷诗的特点为:“醇庞渊穆,莽莽然可敌万人。后世掩其姓氏,必不知为隐士之章。其人其诗,皆与出处不类。”指出殷诗是“诗如其人”的反例。由文集中的序言可以看出,每篇文章写得长短不拘、布局各异、文字凝练,但均充满感情,分析精到,绝无此类文章应酬、敷衍之感,见出他功力的深厚和写作态度的严谨。

    申涵光文学成就的第三个方面,是他的清言写作。著有《荆园小语》   《荆园进语》,尤以《荆园小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清言,亦称清语、清话、杂著、杂语、语录,是流行于明末至清中期的一种小品文文体。它以简洁、生动的文字或讲道理,或谈感受,天文地理,三教九流,诗文书画,花鸟虫鱼,无所不包。文字可长可短,可骈可散,自由随意,可以说是小品中的小品。这种文体是在明末以李贽为代表的启蒙主义思潮影响下,在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性灵说”推动下产生的,由于适应了明末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潮,一经出现,便风靡天下,尤其受在野的文人喜爱,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而申涵光写作的清言,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被誉为清代清言写作第一人。

    通过申涵光的清言作品,可以看出他过人的人生智慧。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待人接物、读书治学,他都有精细的观察、深刻的体悟。前文中他对读书、写作的独到体会,可见一斑。他对人情、事理的体悟,心细如发,别有会心,尤为常人所不及。谈到朋友相处,他在《荆园小语》中写道:“朋友即甚相得,未有事事如意者。一言一事之不合,且自含忍,少迟则冰消雾释,过而不留。不得遂轻嗤骂,亦不必逢人诉说,恐怒过虑回,无颜再对。又恐他友闻之,各自寒心耳!”在常人习焉不察的相处中,他注意到了应该留心之处。正是因为有对人对事的深刻洞察,加上他的文学才能,他虽然是隐居的平民文人,但在社会上、朋友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具有巨大的影响。前文中殷岳因他而辞官即是一例。魏裔介在《聪山诗选》的《序言》写道:“凫盟起河北,好学深思,所作诗歌,震厉矫逸,未尝求名当世。而合南北之荐绅先生与词坛耆英硕彦,读凫盟诗,无有不敛襟赞述,愿拜下风者……如申子之人与申子之诗者,其为可传无疑也。”当时的文坛领袖人物,如顾炎武、傅山、王士禛等等,或与申涵光有密切交往,或给予高度评价。康熙二年(1663)顾炎武作有《送申公子涵光》七律一首:“十载相逢汾一曲,新诗历落鸣寒玉。悬瓮山前百道泉,台骀祠下千章木。登车冲雨马频嘶,似惜连钱锦障泥。并州城外无行客,且共刘琨听夜鸡。”顾炎武自比祖逖,把他比作当世的刘琨,期许甚高。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熊伯龙甚至说:“今世诗人,吾甘为之下者,凫盟一人而已!”可见申涵光个人魅力之一斑。

    需要说明的是,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在他的作品尤其是清言中,也有不合时宜乃至错谬之处,诸如称农民起义军为贼,对《水浒传》《金瓶梅》的偏见,对妇女游玩的限制等等,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但瑕不掩瑜,其中的人生智慧、真知灼见是我们应该汲取的。

    申涵光是一位久被遮蔽的文学大师,他的作品是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申涵光其人其书尚未引起学界的重视而获得应有的历史地位。但是,我们相信,随着《聪山诗文集》的整理出版,申涵光的生平和作品必将重新彰显于世,广为人知。这对于推动古典文学特别是清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进而弘扬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燕赵地方文化,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 遮蔽 大师 文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