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时间:2020-12-06 00:04: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台德进 史贤华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专业化、应用型以及创新能力强的经济与管理类人才需求旺盛,而培养这类人才的关键在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根据经济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多级平台+专业模块”的建设思路,即由学校公共基础课平台、学校选修课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以及专业必修课模块、专业选修课模块、专业实践技能课模块组成,以期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培养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 经济与管理类专业 课程体系建设

    一、前言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增长处于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教育,即人才的培养。当下,用人单位对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毕业的学生需求强烈,而具有创新意识、应用能力强以及理论基础扎实的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但目前在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还不能很好地迎合用人单位的需要,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部分高校没有坚持社会需要和自身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没有协调好“厚基础”与“宽口径”以及“多方向”与“强能力”之间的关系。这一系列问题可以归结为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所致。

    课程体系是根据专业的性质、人才培养的目标,由相关学科知识与专业实践环节按照一定的比例及逻辑顺序组合而成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是专业性质的反映,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课程体系的设置及其完善程度决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而目前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与管理大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并不多见。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力图探索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满足社会需求的“多级平台+专业模块”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二、国内外课程体系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大部分高校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选修课比例较大,注重实践教学。比如美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
    德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尤为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常常将企业迎进学校,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日本应用型高校形成了多层次、开放性和适应地方发展的课程体系。

    我国学者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体系也进行了不少探索。比如姚文峰提出了本科应用型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要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让学生展现自我、了解自我、认识世界;
    李颖提出“课程立交桥”的设想,以此突出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和学校的特色;
    傅建明指出课程体系建设要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课程体系的建设不要表面化、形式化。虽然我国学者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但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仍然知识面较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创新意识薄弱。因此,进一步对课程体系,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经济与管理类课程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三、经济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与时俱进,迎合社会需要

    社会需要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依据。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要迎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做到与时俱进。课程体系应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进程、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不断完善和改革。当下创新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引擎.创新也是企业生命力的延续。因此,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体现人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二)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能力

    “厚基础、宽口径”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的区别;
    “多方向、强能力”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学术研究型院校的区别。“厚基础”强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只有务实基础,才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宽口径”强调宽广的知识面,实现知识获得的多渠道,这是由经管类专业的综合性和交叉性所决定的;
    “多方向”强调知识的细化和专门人才的培养,使学生有所专长,满足人才的个性化发展;
    “强能力”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三)借鉴国外经验,拥有自身特色

    国外应用型本科高校,尤其是发达国家高校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各个高校发展背景有所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在课程体系的建设方面要拥有自身特色,符合所在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经济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

    根据以上原则和指导思想,本文提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平台”体现“厚基础、宽口径”,保证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
    “模块”体现“多方向、强能力”,保证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分流培养和个性化发展。“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既强调通识教育,也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既强调“厚基础”,也注重“强能力”,既强调共性的培养,也注重个性的发展。

    “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由“三大平台”和“三大模块”组成。“三大平台”由公共基础课平台、公共选修课平台和经管类专业基础课平台构成;
    “三大模块”由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和专业技能实践模块构成。如图1所示。

    学校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注重学生的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专业实践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各平台、模块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平台建设的内容

    1.学校公共基础课。这类课程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素质教育课。包括思想道德类、体育、英语、计算机基础、职业发展、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等。如图2所示。2.学校公共选修课。这类课程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和能力,坚持了“宽口径”的原则。这类课程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艺术审美类和创新创业类。如图3所示。

    3.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这类课程根据专业的性质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设定,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奠定基础。对于不同的专业专业基础课是不同的,但经济与管理大类专业一般都将政治经济学、经济学数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和经济法作为专业基础课。

    (二)模块建设的内容

    1.专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一般属于专业核心课,这类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是专业知识的核心部分。专业核心课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培养的规格与质量,因此,专业核心课的设置要充分体现本专业的特色,符合专业发展的方向,设置规范。当然专业课不易过多,也不易过少,对于经管类专业一般设置8~10门核心课。

    2.专业选修课。这类课程是根据专业的性质以及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设置的,是对专业的细分,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它注重专业自身的特点和学院的办学特色。

    3.专业实践技能课。这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是对基础知识的系统运用,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专业的性质,而开设相应的实践技能课程。经管类专业根据专业的需要还可以将实践教学进一步细分,分为基础实践、提高实践和拓展学习实践。其中,基础实践一般包括创新模拟实训、暑期小学期实践、课程设计和学年设计等;
    提高实践一般包括学科竞赛、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考试等;
    拓展学习实践一般包括自主学习、学术讲座、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

    五、结论

    经济与管理类课程体系的建设要紧密结合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做到与时俱进。本文借鉴国内外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做法,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能力”的原则.提出“多级平台+专业模块”的建设思路,试图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培养高质量人才,满足社会需要,为国家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关热词搜索: 专业课程 体系建设 管理类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