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杂文文章 > 正文

    新媒体时代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时间:2021-02-03 10:08:5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聂桂菊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对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及思想、价值观的影响,指出新媒体时代大学语文教育教学面临的新形势。新时代下,大学语文老师必须勇立潮头、与时俱进,加强母语教育,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素养及运用新技术的水平,建立多样个性化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语文    教学改革

    新媒体是一种不同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媒体形态,如数字化杂志和报纸、互联网、数字电视和电影等,这种集中并融合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等多项技术的新媒体不断迅速发展,具有便捷的交流渠道和多样的交流形式,不断重塑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1](139-140)。对社会各群体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所受的影响尤为深远。不仅如此,随之而来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在改变。高校里,大学语文作为通识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必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逐步建立新的教学模式。要大力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及运用新技术水平的能力。在努力提高课堂讲授水平的同时,发挥新媒体的优势,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保证课程取得良好的效果。适应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冲击,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结构合理、文理兼顾的全面发展的通才。关于新媒体时代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一、新媒体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首先,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生理发育已全面接近或达到成人水平,心理趋向成熟但心理矛盾与冲突明显。大学阶段是其自我意识完善的重要时期,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迈入自我教育的新阶段,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媒体时代,大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智能设备快速获取各种信息。网络媒体具有信息更新快、文化含量低等特点,使大学生的阅读逐渐变成快餐式和碎片式阅读,阅读进入走马观花式的“浅阅读”状态,无法对所了解的知识做更加深入系统的思考。大学阶段是人的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思维发展开始从形式逻辑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思维的独立性与批评性明显增强。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人的思维能力弱化,阻碍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再者,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教学兴起,诸如网易公开课、超星学术视频、慕课等都建立了高等教育新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智能电子设备随时随地共享全国优质教学资源。这种建立在自主性学习基础上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更加自律自觉。总之,多元化渠道的海量信息获取,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方便快捷的即时交流等,都使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在学习心理上产生极大的变化,这种基于个体的生物本能与社会文化环境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心理发展,必然会给高等教育教学带来大的挑战。

    其次,冲击了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网络拓宽了青年大学生交往的空间,多种交流平台为青年大学生的交往带来了便利。在校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是最富有想象力和创新力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观点在新媒体时代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引发社会较为广泛的关注,对于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新媒体会给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不小的冲击。总的来说,大学生的智力发展达到了最佳水平,记忆力发展达到了黄金期,思维能力不断增强,但心智并未真正成熟,对面外界丰富多彩的各种信息,没有很强的辨别能力。在好奇心强、自控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如果长期接触一些复杂混乱的不良信息,将会影响其身心健康,甚至扭曲其价值观。

    此外,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行为受到较大的影响,促生了“宅文化”及“手机依赖症”。不断出现的网络新词汇,甚至以错误的语法和用词冲击母语的学习和使用。文化的载体是语言,语言贫乏,往往导致思维贫乏,不利于母语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如此,媒体对传统文化的曲解,致使一些大学生无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难题。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优势显而易见,同时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扬长避短,积极发挥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机遇,迎难而上,迎接挑战,就成了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高校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提高专业素养及掌握新技术的水平,不保守,不退缩,勇立潮头。尤其是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老师,更是任重道远。大学语文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让学生领略汉语之美,不断吸收本民族文化,提升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并最终促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当下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在教学内容上,加强母语教育,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早在2006年,教育部高教司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中曾明确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2](3-4)既肯定了大学语文课程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母语理解与应用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又指出了大學语文学科在教学内容上,应加强母语教育,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培养高层次人才是我校的基本任务:“围绕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人人成才和多样化人才理念,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良好的母语基础和传统文化修养是高层次人才的内在品格要求,文理兼通、不同学科相互融合、交融是提升知识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交流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大学语文”课程是实现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自课程开设以来,“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面向全校非中文专业本科生开设。我们组织专家深入调研国内高校本课程开设、教材建设情况,确立了我校“大学语文”课程的理念:立足于国语,以汉语言文本为载体,贯穿语言、文学和文化三个层面,兼顾工具性、人文性和文化性,真正体现语文的意义。同时,按照这个理念,我们组织省内专家编写了教材,此教材富有特色,十分适合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被列入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教材进行了相应的扩充和完善,第四版配有数字教材,在原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扩充了很多拓展内容,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力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他们应对竞争的能力。

    新媒体时代,多元化价值观并存,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以及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功利性追求都带来了一些问题。市场化、功利化倾向直接导致大学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缺位,导致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实用与功利取向。大学语文教学应重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真善美,增加来自生活的幸福感。

    2.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素养及运用新技术的水平。

    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多方位更高标准的需求。加上新媒体时代各种获取知识渠道并存,学生对于网络设备的依赖,方便快捷又呈现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都对传统课堂形成挑战。反观有些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老师,知识结构陈旧,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很好地掌握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故步自封,思想保守,都会使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失去吸引力。适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素养及运用新技术水平,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勇于创新,全面应用多媒体教学。我校大学语文教研室老师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例如,让每位老师负责主讲擅长的知识点并录制成《大学语文十五讲》,可以在网络上下载资源。还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積极进行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开发大学语文慕课视频,建设网站,开放共享资源,包括教学大纲、课件、教案、教学录像、共享资源等。网络空间的利用加强了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这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灵活多样的网络教学模式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增加学生阅读量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新媒体具有导向功能,在大学语文课堂中更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学语文老师更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引导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例如,我校有一年举办了以“汉字文化”为题的知识竞赛,全校两千多人参与,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的三轮紧张角逐,最终三位同学胜出。比赛采用新颖的形式让大学生认识汉字不同阶段演变变化的规律和特点,由研究文字学的教授专家现场点评。让大学生们在比赛观赛中学习知识、领略中国汉字之美。有些高校还开展了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例如进行网络小说创作大赛,让他们展示创作风采。卢梭在《爱弥儿》中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3]在大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自觉地从传统文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化品位,增加文化底蕴。这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随着时代进步的号角,走出舒适区,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利用各种网路平台,不断发挥对线下教学的辅助作用,最终建立一种以师生互动交流研讨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

    事实上,由于中学语文教学一贯以来的尴尬地位,相当一部分理工科大学生语文基础不够扎实,语言表达逻辑不合理,用词不当,甚至错别字满篇等现象屡见不鲜,学生对汉语的驾驭,对文学作品的鉴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语文”课程对非中文专业大学生来说更显重要。我校在大学语文具体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教师引导启发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校内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课堂教学中力争做到既展示汉语言文学的生命力,又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既使学生感受到汉语的优美,又让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高尚情操的感染和启迪;《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4]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原则。新媒体时代,填鸭式教学对大学生来讲已经索然无味,启发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思考才是“王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大学语文老师一直努力探索实践的目标。此外,我们针对不同模块、各有侧重,积极促进各学科间资源整合,比如结合文学院老师的专业优势,针对不同的模块,由相应专业方向的老师负责,集体备课,共同讨论研究,形成更具专业性的理论知识框架。发挥多媒体优势、建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例如:采用课前预习、课上答疑、重点讲解、精讲与指导泛读相结合的方法。使“主课堂”与“次课堂”相结合,“主课本”与“次课本”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及时反馈;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请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既促进了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把大语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通过对优秀篇章的分析和研究,讲练结合,逐步加深学生对写作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通过一定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及对语言的运用和掌控能力,以适应专业学习的需要,以便将来能够鲜明、准确地表达思想、传达信息,写出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符合格式规范及文体表达要求的各类文章。每年都会组织全校大学生参与写作大赛并把优秀作品结集出版。2020年为使我校教学工作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平稳有序地进行,开设的课程全部有序分批次地进行网络教学,在摸索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大学语文教学部结合教学实际,借力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教育”模式,老师利用雨课堂、腾讯课堂、钉钉在线课堂、MOOC平台、超星网络等技术平台构建特色课程。除教学语音视频及海量的资源链接外,还相应配备了阅读报告、单元讨论、随笔写作等其他板块及时巩固反馈学习效果,学生的参与度高,课程效果显著。

    3.考试评价体系的多样化、个性化。

    新媒体时代,随着教学模式的新变,大学语文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当不同于以往的考核方式,更要摒弃那种“一卷定乾坤”的做法。“语文”作为一门文化修养和素质课,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正如前面所述大学语文属于无用之用的“慢”课程,必然决定了结果考核很难量化,更无法简单地模仿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开设语文能力等级考试。因此,我们在大学语文课程考核过程中,应该加强过程性考核,强调能力培养,采用多种灵活方式综合评定,切实增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考核过程中,因为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学生在线上课程参与过程中的各项指标都会准确无误地记录在册,课堂中的讨论发言更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积极参与都会留下痕迹。可以让老师借此判断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在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强化教学效果。此外,针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可以让他们在大量阅读的同时通过小论文形式反馈。与此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学校的各种社团组织,参加学校和各社团组织的演讲、朗诵、辩论、征文等比赛,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创作,并在校内外刊物或者网络上发表文章。这些方式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与写作能力,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在考核过程中必须予以考虑。在网络平台上,需要不断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课下可以进行线上互动答疑解惑,既可以监督学生及时反馈课程作业,又可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不断进步。此外,以期末考试作为终结性考核很重要。大学语文考试题目应该是多元的、开放性的,留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应该区别于中小学的考试模式。不一定要有绝对标准的答案,而是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性发散思维能力。把人文素质内容与语文知识运用能力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努力实现知识性和素质性的平衡。唯有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考试评价体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发挥学生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三、结语

    随着我国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和数字化趋势日益明显。高等教育必须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根据实际需求做出合理选择,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教育的积极影响。大学语文是对全校非中文专业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迎难而上,与时俱进,勇于接受挑战,善于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要引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为当下的高等教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佳佳,贾洪岩.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4(2).

    [2]王灿龙.推进“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加强“大学语文”素质教育[J].汉字文化,2019(09).

    [3][法]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4][清]孙希旦著.礼记集解[M].沈啸寰,王星贤,校,北京:中华书局,1989.

    基金项目:安徽省大学语文质量工程课程建设项目,安徽大学《大学语文》课程建设项目。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改革 大学语文 媒体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