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超现实是对现实最深的爱】超现实是什么意思

    时间:2019-01-02 04:41: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比利时超现实画家ReneMagritte是我的挚爱,一方面是因为他画中对现实的处理,另―方面是因为他在生活中对现实的处理。作为一个被冠以“超现实主义”的画家,其实他是一个懒得改变自己现实生活圈的人。一次,他被太太拉去看个在阿姆斯特丹的画展,走到门口,便托辞要在咖啡馆小憩,结果一杯咖啡一直喝到他太太看完展览。他的画也样,明明是昼间剪影的房屋树木,配的却是十二小时前日间的蓝天白云。很久以来一直在玩味,他那被冠以“超现卖”的风格:到底是对现实的拥抱,还是对现实的逃逸。这个问题也掺杂在我对自己工作的定位上。在许多情形下,我隐约能体会,超现实与其说是超越现实,不如说是对现实的一个有趣的脚注。超现实是对现实最深的爱。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关注个个都在做华丽的转身的二、三线城市,它们正在超越和摆脱那种灰头土脸的现实。这并没有错,但也带来了另一种现实:光鲜的外表下面没有城市内在的活力和趣味,和一般百姓朴素的生活很隔陌,这点在非一线城市尤为突出。
      如何保持现实现世城市的活九又有新的意境,太原万科地产品牌中心的设计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机会。这个项目位于太原最主要干道上的最一般的一个地段上。背景是按一般人的标准需要拆掉的零乱市井,基地上的一栋旧仓库被重新利用为大展厅。我们的设计策略是在这个市井画面上再添上几笔,就像Magritte的画,用一个闯入现实的元素,唤起人们对现实的另一种思绪(thought-provoking)。背景上那些现实破旧的城市图像依然如故,成为一篇城市新故事的底景和开头。
      建筑群是由西侧三层高的旧仓库和东侧的三个独立的样板房松散地组成。为了增强这种零散性,大仓库周边又增加了一些小体量的房子,使整个建筑群更像是一组聚落。这个聚落和城市底景之间形成了“同构”关系。前后之间的脱节是靠两者之间一条鲜艳的红墙来区分的。在这个时常阴霾的城市,红色会带来兴奋。这样的一组“场景摆设”,借助了项目和城市街道间长长的界面,以一个大面宽的园林为中介,融入到城市便道上,成为城市中有机的一部分。
      显然,从品质角度,前景和后景之间应是同构不同质“的。如果只是在设计“水准”上拉开这种质的级差,例如用豪华来对比朴素,并不是种高明的做法。我们的设计采用了超现实的方式,用种超越现实的幻象,来实现对平庸现实的改变。这种超越是靠许多面相互平行且垂直于街道的玻璃墙实现的。设计这些墙的首要目的是把那些散落的建筑体块黏合成个整体。玻璃的介入,模糊了实体建筑的边界,使不同的元素像是溶解在同个溶剂中。玻璃上树的印刷图案,造就了一种人工树林的景象。在这个任何事物都要靠文化来包装的最没有文化的时代,我们一方面要在设计中注入文化的活力,另一方面又要努力避免廉价的文化符号。选择树为图像,就是要超越被符号化的通俗文化,同时创造一种新的视觉文化,让建筑既根植于极其般的城市环境,同时又超然于索然无味的现实。这种人造的树林,纯洁静谧、洒脱,在与凡俗同一的空间中把人置换到另种时间那是童话世界的时间,思辨世界的时间,净土世界的时间。这种时间在当代生活中多么缺失!故而,人们来到这里,与其说是体验什么新奇,不如说是体会那种丢失,那种现代人共同的丢失。在这些被玻璃隔成的小院里,不需要风和日丽,只要把椅子,一杯咖啡,一本书,就能让时间慢下来,跟着地上缓缓移动的树影走,去享受对时空的超越。
      这种现实和超现实的复合,本质上是把这个院子设计成一个开放的讲故事的载体。在这里可以谈精神,也可以谈物质。它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既具象,又抽象;既有通俗性,又有高雅性;既没门槛,又有格调。它既期待市民们不经意地能来串门品鉴,又期盼人们在这不经意之间遁入世外桃园。
      回到Rene Magritte,他的画里会突然闯进对现实进行干扰的图像:一只鸽子带来了阴霾中的蓝天白云,一个鹰头把雪山转为秃鹰的翅膀,一个画架混淆了窗景与画面,等等。这些和现实有一定距离的元素的介入,没有去抹杀现实,却能把平庸的现实带到一个让人玩味的幻境中。这也是我在反复想的命题超现实不是对现实的抛弃,而是对现实更深的爱。这种爱也寄托在我们那颗白色的树上,它把现实带到彼岸了吗?以建筑的方式
      金珠路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总长不过300米,街道两旁的建筑却各自迥然不同代表80年代后建设风格,小瓷砖贴面的现代建筑;90年代后铝板和玻璃幕墙装饰立面的多层办公楼;2000年后仿砖贴面的假古董洋房;也有2009年才落成的高层玻璃塔楼,东银中心。沿街建筑最高100米,最矮的10米。各时代各样式的建筑在这里碰撞,彼此冲突,却也遵守着城市道路的界面,使得金珠路的城市空间尺度倒也亲切。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正坐落于此,是一座经改造的新建筑。
      新馆的改造由上海绿环建筑设计事务所所长王彦主持设计完成。王彦出生于1978年,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毕业后,留学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学院,并同期在多家事务所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对该美术馆的设计是他在文化类建筑上的处女秀。
      美术馆原有展厅建于1989年蜂窝状平面布局下的不规则入口广场,使得道路空间界面变得模糊与缺失。因此,新馆的设计主张道路空间界面的完整性,填补缺失,取消沿街围墙,留出尺度宜人、清晰的入口广场。改造后的新馆如一块被切割成几何多边形的坚硬磐石,横卧于金珠路旁,沉稳而棱角分明简洁而厚重有力的体量感,让过住的行人从相邻建筑立面装饰化的感受中解脱出来。
      新馆南侧与东银中心接壤,由于地界划分的需要,分界墙必须保留。单片矗立的围墙无法形成体量,与建筑主体极不协调。于是,设计师将围墙折向延伸,顺势插入建筑主体,巧妙地构建出一方入口空间和
      个内院,为接待厅提供了室外景观。半透明的不锈钢编织网使得院墙内外景观既可以相互渗透,又实现了城市界面的完整。
      
      墙面越平滑,体量越清晰,空间越纯净
      美术馆空间的设计遵循质朴纯净的基调。无论内外墙面,都力求平滑,摒弃一切不必要的装饰。这样的设计考量,对于城市街道来说,平滑的外墙限定了明确的室外空间,而对于室内,这种简约不仅营造出一方纯净内省的空间体验,同时空间的“素”,更加突显了艺术作品本身的存在。现代艺术的展示形式多种多样,绘画的、雕塑的、装置的,影像的……因此,适合各种布展需要,可灵活规划的大空间是该美术馆空间设计的唯一选择,也是当今美术馆设计的普适性。
      楼梯空间仿佛是反扣的长方形光罩,从建筑顶部垂直向下生长,在二楼围廊扶手处仅断开不足1.4米的 有限高度,这既照顾了观者的视线,又控制了光线对周围展示作品的影响,同时也加强了光罩悬空的重力感。楼梯轻盈落地,在地面仅有一个支撑点,其形体本身就如同件现代雕塑作品。扶手的剖面被特意设计成45度尖角向上的形式,如此从内部来看,光罩给观者带来轻盈精致的体量感受,宛如用纸折叠出的,当厚度消失,抽象的面的感受就出现了。
      整体建筑展厅部分只有面对内院的角落里有两处自然采光。一处是南侧4米宽1.9米高的落地窗,近1米进深的窗洞水平展开,让人自然而然地注意到室外庭院的细白石铺地,室内白色环氧树脂地面与之相协调,使室内空间仿佛延伸至室外,内院,高4米不锈钢网围墙,隔离了外界的纷繁芜杂,制造出一方平和宁静、清素淡雅的氛围,另一处落地窗仿佛是斜墙插入室内的洞口,高4米宽1.8米,让人们在室内就可感受到斜墙的来龙去脉,斜插的内外空间。室内光影变化也因此显得异常生动。
       每一种材质都具有一种性格,无法复制
      虽然可以找到很多模仿混凝土效果的材料,但模仿终究是模仿。美术馆最终选择了真实预制混凝土挂板的墙面材料。多块混凝土板由于浇注条件的细微差别,呈现出随机的色差与模板肌理,显得自然而生动。
      光滑无凹凸的混凝土板表面对建筑体量本身以及体量之外的城市空间都是一种清晰的表述,同时板表面的防护剂也是应对城市恶劣大气条件对建筑立面腐蚀和污染的有效手段。每块混凝土板近3米宽2米高,大尺度营造出公共开放的建筑气质。转角处采用犬牙交错的累叠方式,让材料有了厚度以及明晰的构造,建筑也显得更加厚重。斜墙不锈钢编织网板与混凝土板色泽接近却非常细腻,在阳光下有着金属反光的质感。而正面观看时却可隐约透过网格间洞悉到背后的事物,像一层薄纱般轻曼灵动,与混凝土浑厚的实体感觉形成鲜明的对比,却又在整体上相互协调统一。
      室内没有独特的材质表现,只有通体的白。院中白色的细沙通过落地窗将空间延伸到室外。而洗手间采用黑色系。建筑所有材质的选择都以黑白灰为主调,金属与混凝土,实体与半透明,自然和谐地统一,避免因为建筑材质色彩的过分突出,而冷落了所展示的艺术作品。
      立面干挂混凝土网格分缝,“投影”在入口广场水刷石地面上,形成由1厘米宽不锈钢分割条编织的网格,网格大小与立面分缝尺寸相仿,并像影子一样在平立面交接处精确对位,不锈钢网格顺着地面的坡度转折而略有起伏,造成细微动感。当网格延伸至斜墙前50厘米高的矮墙时,不锈钢条按照几何投影的规律“爬”过,直至隐没。
      斜墙不锈钢网板分缝与混凝土板的分缝也是精确对位的,缝从不锈钢墙面爬上不锈钢吊顶底面,又转至混凝土墙面,严谨的对位关系使不同建筑材料间的构造关系变得密切,建筑成为有着统一的营造逻辑关系的整体,各部分彼此间不可分割。
      “整个建筑设计语言与构思完全从建造场所以及建筑本身出发,摒弃诸如影像、信息、社会心理等其他相关学科理念主导建筑方向的设计方法。我们在对场所,体量空司(序列)、材质、细部构造等建筑本质问题的回答过程中,自然地推敲出建筑本身应有的气质。”王彦感言,“在很多建筑师试图跨界寻求设计答案的时候,我们仍然坚信建筑自己的语言已足够打动人心。”

    相关热词搜索: 最深 现实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