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本溪韩宝轩 韩宝轩答《精武》编者问(一)

    时间:2019-01-29 04:39: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问:闻说韩先生把重人品作为评判拳家的标准,你怎样看待拳品与人品的关系?   答:武林俗曰:“拳品如人品,拳家习武先做人”,系武德之准则。对待拳品如人品的关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人品是做人的品质。是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行为体现;而拳品是练拳的品德,是习武者思想、理念、精神、作风等的外在体现。把人品和拳品联系在一起。以人品界定拳品,把人品的高低作为衡量拳品高低的标准,就能摆正做人与练拳、习武与修德、人品与拳品的关系。伸张正义,济贫扶弱,与人为善,尊师敬友,谦逊有礼,虚怀若谷。严以律己是习武者道德的基本准则。人品高尚则练拳成为一种服务社会的技能、艺术与文化。人品低劣则练拳成为有害于社会之手段。人品与拳品,相辅相成,互相促动,人品高低决定着拳品的高低,拳品的高低推动着人品的修炼。“武林有路勤为径,拳海无涯苦作舟”。没有高尚做人的修为和境界,缺少武德,就难以攀越武林的顶峰。必不能臻纯化境。也就难以成为武术大家。
      问:不惑不悟。大惑大悟。练习通背拳后。韩先生的最大感悟是什么?
      答:人若翻然省悟,“错误背面即是正确”。这与《易经》阴阳互为其根,五行生克循环变化的规律,同理可证。
      武林先贤日:“通背拳法通于兵法,以智战巧力拨千斤,谓通背之真技;拳理通于生理,以意润形,松静自然,调和气血,谓养生之大道”。我初人通背门时,先贪套求多,后又贪招求绝,再后才领悟通背拳术之科学内涵:“通”天下之大,莫大于理;“通”天下之精,莫精于术;“通”天下之妙,莫妙于法。通背拳术以易理为根,经天纬地;以人为本,意惠心智,吐呐导引,气血松畅,海纳百川,博大精深。迄今为止。我研修通背拳术已四十余载,在实践中心体双悟,将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与现代科学体育理论有机结合,技出传统而不因循守旧。尊重科学而不丢宗脉法根。通背拳术与中国传统武术各拳种流派一样,精深之处内含思想与文化,精神与灵魂,虚灵空妙,纯任自然的人拳浑元一体,天人合一。
      所以,我深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通背拳术是中华武术宝库的一支奇葩。科学挖掘、整理、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武术和通背拳术。是中华民族振兴之重责伟业。中国系武术发祥地主庭,“龙”的传人。怎能不挺起通背脊梁,奋进精武,勇铸武魂,自强不息地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国粹呢?
      问:总体感觉通背拳在武术界似乎已不占主导地位。请问韩先生实际情况是通背传人“不逐东风杂众香”的低调行为,还是人才凋零而无法再现昔日的辉煌?先生有何良策让通背拳再“热”起来?
      答:回首中国近代武术史,清康熙八年(1669年),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为武当松溪派名拳师王征南撰《墓志铭》载有六路、十段锦歌诀,句首赞曰:“佑神通臂(背)最为高”。清乾隆至咸丰六年(1737~1857年)间,广陵(灵)于麻古氏传《通背拳书壹本・序论》记载:“是拳,采摘名家好手居多,至大红、小红、炮拳、猴拳等类,凡佳妙者。亦采入一二手,总以通背为尚”。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鲁胶东流传,螳螂拳中兴传人“升宵道人”编著《罗汉行功全谱》有十八家拳技歌诀。开宗明义记载:“以太祖长拳为首,韩通的通背拳为母”。清咸丰五年(1856年),又流传有少林寺福居禅师编著《少林衣钵真传》,内容同出一辙,记载:“以太祖长拳为首,韩通的通背拳为母”等十八家拳法特点歌诀。以上史情,无不凸显通背拳术在武林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考查中国现代武术史。通背拳术造就了许多中国武术家和一代名拳宗师。例如:以中国武术家、通背拳大师、五行内功通背拳术始祖修剑痴先生为代表的著名弟子有,中国武术家、云南省武协主席沙国政;中国武协委员、贵州省武协主席王子和:中国武协副主席、北体教授成传锐;中国武协委员、沈体讲师薛仪衡;中国武协委员、北京武协副主席王侠林(女),中国武术七段、大连五行内功通背拳师林道生等先贤。此外。特别是已故中国武术家、著名劈挂拳大师郭长生;已故中国武术家、著名太极拳大师吴图南先生:已故中国武术家、著名尚氏形意拳大师李文彬先生等先贤,均出自通背门。自1979年以来,国家将通背拳列为重点挖掘的传统武术特殊拳种。国家体委审定的《武术竞赛规则》,将通背拳列为六大传统拳术竞赛项目之一:后又进一步定位传统武术二类拳竞赛项目;并经国家挖掘,辽宁林道生、薛仪衡等先贤。献出珍藏多年的《通背拳谱》,为国家武术科研部门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系统研究通背拳术的势、法、理论根据。不仅如此,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背拳门人理论联系实践,在全国竞技场上频频夺魁的有:获全国散打(武术)擂台65公斤级三连冠冠军李冥宴;获全国无差别级冠军宋铁龙;获全国传统武术套路竞赛金牌奖王永发、任刚、张宇博、韩冲等。可以说,中国传统通背拳术的技击与养生等科学体用价值经久不衰,历史地位十分夯实。
      改错究偏而后勇。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至今还有些通背拳师。仍然受到“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宁传十步走,不传一真口;手传口授,法不传六耳”等保守思想的严重束缚。还有些拳师,教学故弄玄虚,使学者照猫画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蒙受愚忠之苦!加之学者各人资质和悟性的不同,使所学练的拳势功法。虽习有所专,但却不系统,未能走上拳学明理的正确轨道。特别是有些学者,还没有系统的学练“通背”筑基功(通背功)法,就先学练通背拳套路?这就是我们在竞技场上见到的“抡胳膊、拍大腿、全场飞跑”的自编“通背拳”。参赛者为取得金牌,双臂一展放长击远,只顾“大开”。却不懂通背六合三尖照的中正“密合”。这样毫不讲求通背基本功和拳势法根的讹传误练,必将使真实的传统通背拳术逐渐失真甚至失传。这确实是给人一种:感觉即通背拳术在武术界似乎已不占有主导地位。
      而今,中华武术如何发展包括通背拳术在内的各传统拳种流派?目前是中华武术向何处去的一个重要“交点”、“热点”和“难点”。依愚见:通背拳术的发展。“众人捧柴火焰高”。主动加强与武术各拳种流派广泛交流、团结与协作,有计划开展通背拳技战术和养生术等功法的社会普及教学,积极宣传和正确引导广大武术爱好者对通背拳术的深入了解及认同。不断夯实通背拳术在武术界可持续发展的群众性多边基础,是推广和发展传统通背拳术的必由之路。以理推术,以势求法。用科学正确的拳理指导练功实践,才能有效提高练好和正确发展好传统通背拳。俗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目前,最大的难点是有些通背拳师和教练根本不掌握,何为“通背”势法规则?何为通背“放长击远”的势法理内涵?因此“无知就无 畏”。带来教学不严谨等一系列传承的质量问题。所以,为师者必须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理服人的为学者传道、授业和解惑。一是解放思想、综旧融新、不丢法根;二是实事求是、去粗取精、敢于传真;三是积极开展普及科学教学,确保传统通背拳术真实正确的传承和健康发展。然而,学者想练好通背拳术,也必须践行先明理练功,再学拳的实践程序。一动一静,理与意合,将拳理转化成有意取势的思想和方法(思路),指导行拳练功的实践。只有将功法练到心体双悟的化境,真功自然上身。此外,因改革开放,中国武术面临外国武技的新挑战!因此,中华武林各拳种流派必须和谐团结,荣辱与共。努力弘扬和传播包括通背拳术在内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武术和文化,使其普及在国内。弘扬于世界。
      问:作为通背拳的理论权威。韩先生认为通背拳成一家风范之原因何在?
      答:实在不敢领“理论权威”的头衔。我仅是一名努力正已育人、传承和研修通背拳术的忠实门生。通背拳术所以能成为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和武林奇葩之代表,我认为主因有三:
      一是通背拳术具有独到指导练功的势、法、理论体系。按阴阳、五行生克循环变化的互为其根规律和通背功筑基原理,以意统形,内导外效的操手击发“摔、拍、穿、劈、钻”和操腿击发“弹、撩、点、撞、劫”;合以激步、瘸步、寒鸡步、蟹行步、雀跃步、弹簧步等应用步法;贯以精、神、气、力、手、眼、身、步,内外功法的八要论和高度协调、精微整合的训练手段,使传承的通背拳术寻有根源,学有拳理,练有功法,应用有技术在武林独树一帜。
      二是通背拳技战术的方法独特合理。技战御搏,形表思想,意统势法,以人为本。御则防卫自主“上、下、左、右、中”有五护之法则。搏则研判自裁“刚、柔、虚、实、进、退、急、缓”有八断心法要论。攻防护守,动静以松沉、柔活、冷烈、速妙、巧变为行拳窍要。临阵对决,虚者灵,空者妙,引手把脉眼主神,灵活巧变得机速入,手脚齐动虚实掩护,进步欺身发手为真;“松练九柔为化意,整用一刚为功效”;粘衣松放气吐力显,骤然爆发似触电如炸弹,令敌心惊胆碎神魂散。
      三是通背拳术科学练功,内外双修。练通背拳术,意导动静呼吸,松沉自然;摇身抡劈练活身、活步、活臂,调和气血,修心益智等行为,以不超出人体自然功能的范围,为科学锻炼的基本准则。实践说明,练通背拳术要由简人繁、循序渐进,从单个动作逐步过渡到多关节和多部位的全身运动;再由稳定平缓的一般动作过渡到激烈跳跃的特殊动作:其运动的速度,要由慢逐渐加快,运动量也随之逐渐增大,同时也增强运动主体部位肌群的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特别是能在“意导”和科学有氧运动的训练中,提高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不仅使习者逐渐练成,搏可先发制人,诓诈虚实放长击远:御能近守施计,绵巧虚引实放等技战法。而且长期练修心养性、调和气血、固本强基、扶正祛邪,可达科学养生、益寿延年的目的。

    相关热词搜索: 精武 编者 韩宝轩答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