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深刻领会《民法典》中法治精神的亮点

    时间:2020-09-18 04:12:5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课题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我国《民法典》中法治精神的亮点,有助于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不断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民法典》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法典》第1条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民法典》。”这就明确地说明了我国《民法典》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法目的之一,《民法典》的内容中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具體内容。一方面,我国《民法典》中很多规范、原则和条文都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充分协调着各种价值之间的关系,预防各种价值之间的冲突,并且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种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确定解决的规则。例如,在《民法典》中,规定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抚养、教育义务,合同法中的诚信义务,人格权法中的法定紧急救助义务,侵权法中自愿救助义务,婚姻法中的友爱互助义务等这些内容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又如,自由与诚信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两者在特定场合可能发生冲突,《民法典》的表见代理、诉讼时效、善意取得等规则就有效平衡了这两种价值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我国《民法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教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弘扬自身权利意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的私权利意识相对比较薄弱,而《民法典》正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民法典》全面系统地规定民事主体的各种民事权利,以法律的形式告诉人们,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可以依法主张自己的民事权利,从而培养和塑造人的权利主体观念。二是弘扬尊重他人权利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味强调自己的权利,只求他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却忽视如何尊重他人权利的现象。《民法典》不仅将维护平等主体的民事权利贯穿始终,还始终倡导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三是提倡诚实信用的行为要求和平等观。诚信原则和平等原则贯穿民法始终,诚信原则适用于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所有民事领域,平等原则强调的是每个人应该享有平等权利。

    《民法典》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孟德斯鸠说过,在民法的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民法是保障人民权利的法律,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法律关系的法律。民法应当以人为主体,围绕着对人的关心、培育、保护、全面发展等方面进行立法。当今时代,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逐步建立,国际社会对于个人权利的关注与保障越来越相近,人们更加关注与重视个人权利的保障,保护人的个性与人格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法典科学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人的主体性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是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部科学合理、具有生命力的高质量的《民法典》应该是充分关爱个人的法典,应该是充分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法典。只有这样科学合理、富有生命力的高质量的《民法典》,才能更有意义,才能深入民心,才能更好实施。我国《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民法典》在传统民法典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格权编和侵权责任编,强化了人格尊严的保护,更加注重实现代际正义,重在实现对人的全面保护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民法的时代性,体现了对人的全面保护的理念,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精神。

    《民法典》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关爱

    近代以来,民法认定人与人之间具有“平等性”和“互换性”的特点,但是民法所强调的平等更多地体现为形式上的平等,也就是说实质上是将人作为抽象体来对待的。德国著名法学家拉德布鲁赫认为,《民法典》并不考虑农民、手工业者、制造业者、企业家、劳动者等主体之间的区别,私法中的人就是作为被抽象了的各种人力、财力等抽象的个人而存在的。在此背景下,民法原则上不考虑个体在年龄、性别、种族、经济实力、知识水平等各个方面的差异,一概承认其地位平等。但在现代《民法典》中,是充分考虑和兼顾弱势群体的,不再一味地只强调形式上的平等,而是从单纯考虑形式上的平等转变为兼顾形式上的平等与实质上的平等,甚至更多地考虑实质上的平等。我国《民法典》在强调形式上的正义和平等的同时,也强化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关爱,体现了正义和平等实质性的要求,通过采用实质正义和实质平等的方法来弥补和修正形式上平等存在的问题。例如,《民法典》在人格权编中,为了弥补未成年人判断能力的不足,专门针对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设置了对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特殊的保护规则。再如,《民法典》合同编中,充分考虑到相关主体缔约能力的不足,确认了强制缔约、对格式条款的规制等一系列规则,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实现合同的实质正义。

    《民法典》充分体现和反映着我国在法律层面社会经济生活的总和,更好地总结了我国在法律层面人民生活方式的总和。我国《民法典》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解决时代问题的指南针。随着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对法律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要深刻领会我国《民法典》中的法治精神的亮点,全方位扎实推动《民法典》的实施,更好依法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执笔:宋晓明)

    责任编辑:石 雷

    相关热词搜索: 民法典 法治 深刻领会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