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老兵的烽火荣光

    时间:2020-10-24 04:24:0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冉开梅 冯驿驭 汪茂盛

    “易禄亨!”

    “到!”

    “今天是你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的第一天,记着,以后要时刻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连长张速青走到易禄亨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连长好!”易禄亨“啪”地行了一个军礼。

    这些年来,易禄亨不知多少次梦到当年参军入伍时的场景。

    无数个昼夜,在战火烽烟下,战友们的脸庞有些模糊,但每一个名字他都能喊出来……

    在易禄亨心里,能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能加入志愿军队伍,能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是他一生的荣光。

    萌芽·明白“谁养活谁”

    1935年,易禄亨出生在四川省涪陵县百胜隆兴村(现重庆市涪陵区百胜镇隆兴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福禄寿喜、官运亨通”,父亲易元文给易禄亨取的名字,寄托着这个贫困家庭对生活的憧憬。

    但希望并没有就此升起,相反,易家被挥之不去的阴影所笼罩——1947年,国民党政府开始扩大“抓壮丁”的规模,正值壮年的易元文极有可能成为“抓壮丁”的目标。

    为了避免被抓走,易元文带着儿子逃往深山。但他心里清楚,逃是逃不掉的,于是他拿出一根缝衣针,当着易禄亨的面自残了左眼。

    所幸,村里有个姓马的医生帮易元文治疗,易元文的伤口才未因感染而危及到生命。

    马医生跟其他人不一样,他不但医术高明,还是一位共产党员,村里的孩子都爱跟着他学知识。

    “谁养活谁?”一天,马医生写下这样几个字。他问孩子们:“为啥有的人不劳动粮食堆成山,房子还高又宽?”孩子们纷纷摇头,易禄亨虽识得那几个字,却不明白意思。于是他回到家中问爷爷,爷爷悄悄指了指对面的地主家。

    “原来是我们养活了地主,地主不仅不劳动,还欺负我们!”易禄亨恍然大悟:穷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遭受到了地主的剥削压迫。

    1949年11月,涪陵迎来解放。易禄亨敲锣打鼓,兴高采烈地迎接解放军进村。

    彼时,“刀儿教”土匪依然盘踞在当地山区,并打着“救国”的旗号蛊惑周围村民加入匪帮,还在周边各处路口设立关卡,妄图打造一个“独立王国”。

    为了剿灭土匪,解放军派出一位名叫张速青的侦察排排长潜入“刀儿教”控制地区。于是,张排长化装成一个贫苦农民,住进了易禄亨家。

    机灵、勇敢的易禄亨很快就成了张速青的好帮手,一路帮着打掩护、送情报,像极了一个小战士。

    经过1个月的潜伏侦察,充分掌握“刀儿教”土匪的情况后,在易禄亨这个“情报员”的带领下,一支三四百人的解放军悄悄进入“刀儿教”地盘,直掏“刀儿教”山寨的窝子,打了土匪们一个措手不及。

    整场战斗,“刀儿教”土匪被击毙20多人,其他数百名土匪均被俘虏,解放军无一人伤亡。

    “嘿,这些解放军可真神气!”易禄亨感叹道。这段经历让他对“共产党”三个字有了更深的体悟,对“谁养活谁”也有了别样的理解。

    参军入伍、报效祖国的想法,就这样在易禄亨的心中生根萌芽。

    参战·迎来烽火“成年礼”

    机会很快就来了。

    1950年初,当地号召年轻人参军入伍奔赴东北边境,易禄亨瞒着父母跑去报名。

    “叫什么名字?”

    “易禄亨!”

    “多大年纪?”

    “15岁!”

    “回去,长3岁再来!”招兵的人瞅了瞅眼前这个黄毛小子,赶走了他。

    可易禄亨不甘心,他守着招兵处的大门,迟迟不愿离去。这时,已升任连长的张速青恰好路过,认为易禄亨是一棵好苗子,便破格招收了这个15岁的小兵。

    就这样,换上军装后,一个崭新的世界,在易禄亨面前徐徐展开。

    “要学政治,要学军事,要学文化!”入伍当晚,指导员在台上进行新兵入伍教育,易禄亨就在台下认真记着笔记。

    易禄亨先在新兵团参加了3个月的训练。训练期满全团考核时,他一举拿下了新兵团射击课目、手榴弹投掷课目第一名。训练一结束,易禄亨就随着大部队奔赴朝鲜。从军时间虽不长,但瘦小的易禄亨精神面貌却大为改变,他做好了随时冲锋陷阵的准备。

    月峰山一战,是易禄亨的“成人礼”。

    位于朝鲜境内的月峰山是朝鲜战争中重要的军事防线。1951年10月,敌军集中兵力对月峰山发起进攻。

    易禄亨所在的部队驻守在月峰山一个前沿阵地。这天夜里,易禄亨正在阵地上放哨,突然听见一声炮响,他连忙趴在沙袋上往山坡下观察。原来,敌軍已集结兵力,对月峰山阵地发起进攻,而我军也依靠地形优势,正展开全面反击,枪炮声顿时响彻战场。

    战斗持续了五天五夜,情况最危急时,敌军距离他们驻守的碉堡仅50米。易禄亨与战友相互配合,奋力阻击,在一阵阵手榴弹爆炸的轰隆声中,守住了阵地。

    高纬度地区的10月,早已比隆冬时节的故乡涪陵更为寒冷。而这一次战斗,却让易禄亨心潮澎湃,迫不及待地想将此次经历告诉远方的父母。

    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一封家书——

    风吹裂了我的脸,霜雪冻伤我的手脚,当然全身是冷的,但我们心里还很热,因我们有一颗赤诚的心……

    爸爸妈妈,孩儿在部队学习了很多革命真理,知道为谁当兵吃苦,为谁打战而牺牲,懂得人生的价值。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

    考验·时刻准备“光荣”

    1952年10月,易禄亨所在部队正在朝鲜某地备战练兵,突遭敌军轰炸机袭击。还未待易禄亨反应过来,身旁一座房屋便中弹着火。

    “救命!救命!”易禄亨学过朝鲜语,听到房内有大娘呼救声!

    来不及多想,易禄亨匆忙扯来一床棉被,扔进水里浸湿后一把披在背上,朝着着火的房屋冲去,把大娘背了出来。

    “孩子,孩子还在里面!”大娘焦急地哭喊着。

    原来,屋内还有一个两岁多的孩子。顾不上全身烫起的血泡和剧痛,易禄亨再次冲进火海。

    终于,祖孙俩得救了,但易禄亨却晕倒在地,被送往医院抢救了9个小时才醒过来。

    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易禄亨已记不清了,但他记得有人问过他叫什么名字,他告诉了对方3个字:志愿军。

    历经一次次血与火的考验后,易禄亨彻底脱胎换骨,为谁打仗、为什么打仗的信念在他的心中愈发坚定。

    1953年7月,金城战役中的轿岩山攻坚战打响。

    当晚,易禄亨带着全班12名战士作为先头部队率先发起进攻,他们的任务是使用爆破筒炸毁敌人依山而建的5座碉堡,为后续大规模冲锋扫除障碍。

    爆破筒爆炸威力大、延时难以掌握,加之敌军火力覆盖严密,任务极其危险。炸毁4个碉堡后,易禄亨所在的尖刀班已只剩他一人。

    “怎么敌人的机枪还在叫!”在易禄亨附近,即将带领步兵进行集团冲锋的指挥官焦急地喊了起来。

    “我去!掩护我!”易禄亨丢下一句话便抄起爆破筒冲出战壕。几乎是在同时,负责掩护他执行任务的机枪手中弹牺牲,就连机枪也被打成了两截。

    掩护的火力被摧毁,继续行动,危险可想而知。可片刻之后,大部队就要发起冲锋,敌人的碉堡若不及时拔除,后续进攻的部队可能面临更大伤亡。

    易禄亨铁了心,誓要完成尖刀班的最后一个任务,为牺牲的战友们报仇。

    枪林弹雨间,易禄亨低着身子,小心躲避着横飞而来的子弹,向碉堡不断挺进。其间,易禄亨脚趾被炸断半根,全身多处负伤,血流不止。

    终于,易禄亨爬上那座碉堡的顶端。他顾不得疼痛,举起那支外观像冷兵器却有着巨大杀伤力的爆破筒,就像古代的勇士用长矛捕猎猛犸一般,用力地从碉堡的顶端捅了下去,同时拉下了爆破筒的引线。

    “轰——”爆破筒成功在碉堡内引爆,最后一座碉堡被拔除,步兵指挥官命令司号员吹起冲锋号,向敌军的轿岩山阵地发起全面进攻。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掀飞了易禄亨,横飞的碎屑击中了他的头部,让他昏迷了过去。战斗结束后,志愿军战士才从尘土里找到负伤昏迷的易禄亨。所幸辗转多家醫院抢救后,他最终苏醒了过来。

    正是由于在轿岩山战斗中的突出表现,易禄亨荣立“一等功”,并被授予“人民功臣”称号。

    归乡·何惧“山高路远”

    “战斗英雄、人民功臣……”这是大家对易禄亨的评价。但在他眼里,自始至终,他都只是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

    1957年,因身体健康原因,易禄亨复员回到家乡涪陵,先后担任百胜镇红花村、大石村、隆兴村党支部书记。

    解甲归田,易禄亨心底的沙场气概,却从未褪去。

    面对贫穷落后的家乡,易禄亨有了新的使命——人民群众有困难,共产党员就应该站出来,尽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走马上任第一天,易禄亨就发现了其中的症结所在——村里基层党组织力量薄弱。那时,百胜镇红花村、大石村、隆兴村三个村仅有9名党员。作为红花村党支部书记的易禄亨,决定先夯实基层党组织力量。他每天走村入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给村里的优秀年轻人做思想动员。

    后来,红花村、大石村合并至隆兴村,易禄亨也担任了隆兴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努力下,隆兴村党支部先后发展了20余名党员。

    党支部逐渐发展壮大,易禄亨一刻也没闲着,他又谋划起如何才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那时村里饮水困难,村民需要挑水喝,但道路坑坑洼洼,生活很不方便。”易禄亨觉得,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得修路。

    “我大半辈子都是这么过来的,本来就没钱,还修路,只会越修越穷。”有的村民认为修路会耽误生产生活,极力反对。

    如何扭转村民的思想观念?又一个困难摆在了易禄亨面前。

    向难而行,绝不退缩,易禄亨不改战士本色。

    “只要大家愿意,不用考虑钱的问题,钱不够,就把我的伤残复员费拿出来补贴!”易禄亨知道,村民不是不愿意修路,而是实在拿不出修路的钱。

    从抵制到触动,从被动到主动,在易禄亨的坚持下,村民跟着他一起肩挑背扛,大刀阔斧地干起来。不论天晴下雨,易禄亨都带着村民苦干实干,最终打通了第一条出村公路。

    但易禄亨所做的,还远不止如此。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隆兴村,易禄亨又开始在村里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动党员带头发展榨菜产业。一来二去,隆兴村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甚至成为当地农村改革的典范,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不怕牺牲,易禄亨为的是践行信仰:“我是一名志愿军战士,要永远跟党走,坚持战斗!”

    和平时期解甲归田、造福村民,易禄亨为的是不负信仰:“人老心不能老,我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我要一直保持战斗状态!”

    而今,已经86岁高龄的易禄亨搬到了位于沙坪坝区的小儿子家里。平日里,他的爱好之一是拉二胡,而他最喜欢拉的曲子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悠悠琴声里,这位人民功臣追忆着那段烽火往事。

    相关热词搜索: 烽火 老兵 荣光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