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探究

    时间:2020-12-06 04:22:1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常幸

    摘 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奠定前提和基础,人的发展又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最终目的。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此反映出社会发展的变化,两者是辩证统一的。要解决这一对矛盾,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关键词:全面发展;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9-0137-03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将人类社会的发展依次划分为人的依赖性关系、物的依赖性关系和人的全面发展三种形态,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状况,那么,人的发展也要经历这三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积累和发展的,两者互为基础和前提,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与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是相对应的。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阐释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认为人的全面發展的本质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是人的个体需要和能力、社会关系、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正确理解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对于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把握新时代人与社会的发展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人的需要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活动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内在动力,在需要不断产生和实现的过程中,人的能力也得到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把人的需要划分为生存、享受和发展三种等次,人在这些内在需要的驱动下,不断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精神文化活动和提升自我修养的活动来满足内在需要,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人具有主观能动性,马克思指出,“人的类特征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类特征充分发展是指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全面发展,人是实践活动的存在物,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人的实践活动是丰富的,包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改造社会的活动和改造人自身的活动。对应人的活动的分别是物质生产活动、社会交往活动和改造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艺术、审美等活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化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各种实践性和创造性活动,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1]。”即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人的能力也相应地不断提高和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主动进行的实践活动的素质和水平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其社会关系。一个人的社会关系决定了其能力发展的程度,人的社会关系越丰富意味着他参与到的社会领域、层次和分工越复杂和多元,意味着人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

    最后是人的个性的发展。随着人的能力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相应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是人的主体性的个体表现,是人的行为方式、劳动能力、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的综合表现,人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能动性和创造性越强,个性的发展也就越充分。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将摆脱对物的依赖和束缚,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主体地位充分确立,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进程的必然趋势,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贯穿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全过程的一条红线[2]。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研究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也要满足精神文化的需求,使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使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从我国发展的现状出发,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及当代价值、在实践中实现的可能性和规律,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发展目标和战略布局,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内涵和意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科学论断是中国共产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分析我国基本国情作出的科学结论。正确全面认识社会主要矛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决策指引,有助于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内涵

    首先,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这意味着人民的“需要”的内涵和外延更深厚、更宽广了,它不仅包含物质文化层面,更包含政治民主、法治体系、社会公平、民生保障、安全、精神文化、绿色生态等方面。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多维度的,这个新变化充分体现了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更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的要求,也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

    其次,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转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生产能力在多方面稳居世界前列,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并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创新能力增强,稳定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扶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 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到本世纪中叶将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落后的社会生产”的局面已经改变,也不再作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相应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这种不平衡既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上和城乡、区域上,也体现在社会各阶层和代际发展的不平衡上。“不充分”则表示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还不够高,社会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创新机制需更完善,社会发展成果共享的分配机制和保障机制发展不充分,这些不平衡和不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意义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决策引导,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魅力,也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矛盾学说,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马克思的社会矛盾理论是在研究不同社会形态存在不同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指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当今社会主义的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理论指南。主要矛盾新变化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表述,相比“落后的社会生产”的表述,不仅注重了生产力的属性,也注重了生产关系属性,更全面、更充分。同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也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理论基础,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经的理论形态和实践阶段。

    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判断,指明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目标,是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战略的依据,是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和推进事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明确了今后工作的主要方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

    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映了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魅力,也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引领和中国智慧。

    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

    (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反映出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多元化、多层次及需要的质量水平更高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人的自身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要求。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追求和期待。

    在劳动问题上,对大多数人而言,劳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谋取生活资料,因而组织劳动的过程就是要谋取最大利益。这种状况下,人们在劳动过程当中实际上仅仅是作为工具在起作用[3]。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一定程度受到抑制,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相对应,劳动已经不仅仅是创造物质资料的手段,而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劳动就是需求本身,进而劳动的目的和态度也发生变化,这样,自主活动与生产活动内在统一,“各个人向完全的个人发展”,人获得真正解放和全面的发展[4]。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人的发展状况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人的全面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两者是内在统一的。社会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社会建设等内容。社会发展是人来完成的,社会发展的最终成果要惠及人民,离开人的社会性实践活动,社会的发展无从谈起。社会的发展成果是人在各个方面和领域获得发展的具体表现,社会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离开人的发展,社会发展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因此,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本质上是追求人的全面的发展。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促发展、维护公平保民生的举措实质上是实现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并实现全面的发展的根本意愿。“社会发展的总体取向、终极趋势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协调一致,既是事物发展之辩证本性的内在要求,也是人類社会文明进步与演进的必然归宿[5]。”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作为人类社会最高形态,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寄托着人类关于美好未来的期望。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共产主义坚定信仰同人民的幸福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产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实现的。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断靠近。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6]。

    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实践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牢牢把握这一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我国主要矛盾变化提出的新要求,才能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

    要求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五位一体”的新布局强调更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是当代中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积极应对新矛盾、新问题,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社会,是更加注重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友好型环境、节约型资源的均衡发展的社会,这些特性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基本要求。全面小康满足人民多方面、深层次发展的客观需求,“共享、共建、公平、和谐”的价值理念注重社会发展的共享性,惠及全体人民,以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保障人们共享发展成果,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的构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直接关乎未来社会的发展状态,它不断积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力量,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提供必备条件和现实力量[8]。

    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改革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过程,“是一个不断打碎阻碍、束缚人的体制,破除现实生活中损害人民利益、压抑人性的固有机制,打破僵化的利益格局,摆脱异化,使人们全面占有社会关系的过程。它不断消除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弊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8]。”改革的每一步都在解决改善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不合理的现实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时代的到来。

    要求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必将对我国发展全局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凝心聚力,发挥民众主体作用,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每个人的全面發展[9]。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30.

    [2]  顾相伟.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3]  虞程盛.论习近平人民美好生活思想[J].探求,2017,(6):15-21.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0.

    [5]  朱荣英.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逻辑理路及其价值旨归——兼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命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8(2):8-15.

    [6]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7]  坚持五位一体把握总体布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四[N/OL].新华网,2012-11-19.

    [8]  王天民,巩瑞贤.“四个全面”战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2):104-110.

    [9]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相关热词搜索: 视域 主要矛盾 全面发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