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三位一体构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探析

    时间:2021-01-29 12:09: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郭仰成 邓振辉 李女仙

    摘 要:文章在十九大提出来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通过对广东省广州大岭村的点、线、面空间进行调研,结合对村落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生活习俗的研究,提出把点、线、面导入大岭村更新设计,营造岭南文化的特色村落。

    关键词: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点线面;大岭村;更新设计

    在中共十九大提出来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行传统村落的设计更新与营造是当下不变的话题。在计划中,国家要求推动中国乡村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修复乡村的村容村貌、历史文化,让乡村保留源文化,建立新自信。村落空间更新改造的重点在于系统推进文化修复和人心修复,可通过点、线、面不同空间形态进行规划设计,进行空间优势资源整合更新。

    一、广州大岭村现状

    大岭村是城镇中相对独立的传统村落,位于广州番禺区石楼镇的西北部,从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到如今已有800余年的开村历史,村域占地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村落的“山、水、村、田”整体格局和空间肌理到如今保持完好,仍维系着典型的岭南乡村聚落特征。

    自2007年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后,大岭村相关部门正努力将其打造为旅游村。目前,大岭村存在的待解决的部分问题,主要体现于个别独立建筑缺失传统风貌,河涌水体污染严重,村落公共空间集聚地较少等。

    (一)村落的点状空间及现状问题

    点在几何中是最简单的形,也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设计基础中,点起主导激活作用。村落中的重要节点包括祠堂、古井、古树以及其他具有历史文化标志作用的空间。它们散落于村落之中,发挥着各自特有的功能与影响,并串联着村落的文脉。在大岭村中,点状空间存在着可以被改善的地方。

    井,大岭村内有若干古井,皆位于村落的居住区域内。其中,唯有巷内的生活用井依旧开放,出于安全防护的考虑,几乎所有公祠广场内的古井一律被封锁。古井无法得到对外开放与再利用,其文化价值没有得充分发挥。

    古树,大岭村内有百年菩提树与古榕树,都是村民们所知的标示点,因具有乘凉的功能,古树成为村民们聚集的节点之一,如图1所示。村落内最重要的树下休息空间位于桥头广场,处于村落公共空间的中心。但其公共空间设施较单一,当桥头人流与车流较为集中时,会降低其空间的安全性,显露其位置佳但缺乏规划的现状缺陷。

    宗祠,大岭村内有五大祠堂,包括显宗祠、朝列大夫祠、两塘公祠、陈氏大宗祠和许氏宗祠。祠堂的整体面貌皆呈现岭南建筑特征,建筑保护较为完好,但其多数除了在中国传统节日内进行拜祭开放,常年处于关闭状态。对游客而言,因其开放受限,切身体会与学习其历史文化的机会相对较少。

    (二)村落的线状空间及现状问题

    线于村落的空间形态当中,除了节点之间连接所形成的“线”外,也包括村落居民以交通为主要目的的功能空间,其系统由人、车、路等要素构成。在大岭村内,除了承担日常交通的陆上线状空间之外,水体线状空间还承担着居民从生活与农业用水到村传统节庆龙舟赛举办的综合作用。

    麻石街巷,大岭村内街巷横纵分布均匀,街道为传统石板路,沿巷子的历史建筑分布较多,视觉引导有层次。但街巷内有少量自主新建房屋,其未规划的现代建筑样式,对街巷风貌统一有负面影响;部分巷子堆积杂物导致拥挤,影响交通功能的发挥;且巷内缺少停留休息的小空间,无法赋予村民更多共同闲聊的机会以促进他们的情感联结。

    玉带河,系大岭村的主要水体,沿着村旁的菩玉路顺流而下,因往年村内常在此举办赛龙舟比赛,承载着村内居民的传统节庆记忆。如今整个河道污染严重,水量较少且水质浑浊,如图2所示。因没有受到整治重视,污染情况已经持续若干年,其村内传统龙舟比赛也受影响,传统活动举办次数锐减。

    (三)村落的面状空间及现状问题

    空间中的面指的是由点与线结合所形成的。大岭村内居住区域除了住宅集中的面状空间外,还有其公共空间,各重要节点与线状空间贯穿其中。

    以池塘为中心的休闲活动空间,包括周边的树林及小道。池塘区域整体发展较好,种植了大量的荷花,每当夏天荷花盛开,会吸引村民与游客前往观赏,因此形成一片浑然天成的休闲区域。但此区域未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周边密集的树林与没有围栏围护的荷花池塘,让此公共空间成为具有安全隐患的区域。

    人流与车流较密集的桥头广场属大岭村休闲活动空间的中心,位于龙津桥与村内古榕树汇集的地方。以桥头广场为中心,连接显宗祠内广场,形成一片同时具有休闲活动和体育活动功能的公共空间。其面积宽广,视野开阔,但由于缺少管制且专用停车位较少,其开放空间常被车辆直接占用作为停车位,导致活动空间减少。而显宗祠内广场作为村内传统节庆活动赛龙舟的主要观赏处,缺乏足够的看台空间和防护设备,无法提供更加良好的观赏体验。此外,周边部分小广场空间缺乏规划,除了简单的休息亭外,部分基础设施过于残旧,且周边垃圾的小部分堆积,使其无法成为一个完整舒适的休息空间。

    二、大岭村公共空间更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历史建筑整体风貌受损

    国家落实“一户一宅”的宅基地政策,使得部分村民拆除了“破旧的”老房子,建起了混凝土小平房楼,具有文化特色的村落整体面貌被破坏,一些现代道路的修建也对原有村落的格局肌理造成影响。

    (二)缺乏公共设施

    相较于城市的公共设施,乡村公共设施的发展和完善普遍较为落后。大岭村公共空间缺乏功能性的公共设施介入,使得部分村落空间不符合村民们现代的生活方式而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村落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保证,包括文化娱乐、体育器材、文物纪念和图书科技等公共设施。

    村落居民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因地域文化不同存在較大差异,在对村落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时,强调注意因地制宜,应在不破坏村落生活基调、符合村落实际需求的情况下进行介入。

    (三)传统村落的生态系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传统村落得以发展的主要资源。但由于市场因素的介入,部分传统村落在改造过程中不顾当地生态环境,盲目铺设道路与兴建房屋,在浓厚的商业气息中,传统村落生态环境的压力日增。大岭村内原有一条商业街,因缺少本地的文化特色和需求,失去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街道生态已经萎缩。岭南水乡的发展若与得天独厚的生态系统优势背道而驰,将无法持续长期发展。

    三、点、线、面理念下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一)点——空间节点的重塑

    广州大岭村因其历史悠久,村内保留有较多百年生长的大榕树,它们串联起村落居民的独特记忆,是与村民们有独特情感联结的节点。村内大榕树部分集中于大岭村居民生活区的中心,正是汇聚村民的公共场所。部分大榕树沿河涌生长,村民对百年老树有崇拜之意,传统节日会到树下拜祭。

    从村民的生活习惯状态出发对大榕树节点进行再设计,以树下开阔的公共空间为区间进行材质的更新,围绕古树的外围,考虑树生长的速度与周期决定其合理大小,回收当地的麻石板制作为石板凳,给大榕树提供保护的同时为村民提供休息空间。除了对当地石材的再利用外,可将木材融入树下河涌旁做流线型座椅,结合绿化为村民提供更多公共休闲空间。

    “树荫底下好乘凉”,大榕树给村民提供了驻足交流的优质场所。根据需求,赋予空间新的功能节点进一步激活片区空间,例如增加树下的儿童娱乐设施、老人康体设施以及支持喝茶、棋牌活动的座椅。通过复合功能性节点的叠加,使得此符合村落生活状态的空间更新,为村落增添文化生活气息并赋予活力。

    除了百年生长的大榕树之外,大岭村内的宗祠更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大岭村内的祠堂作为村落的文化传承之地,现今皆保留得比较完整。对于村民和游客而言,宗祠见证着本地宗氏家族的成长和发展,是人们对其历史文化价值了解和探寻的重要窗口。但除了传统节日外,村内主要的祠堂常保持关闭状态,其无法充分起到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应在保护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延长对外开放的时间,并可适当在宗祠前附近的矮墙或石碑附上其简介,让人们对此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节点有更全面的了解。

    (二)线——街巷空间的复兴

    线在乡村规划发展中起着连带作用,把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连接一起。线状空间不是单独的空间,如街巷是体现村落的传统风貌特征的重要主体之一,是由多个建筑墙体排列形成的延续空间。然而在城镇现代化进程中,村落内节点建筑面貌的变化连带造成村落巷内的面貌不一。

    当村落居民修建新房时,需要融入岭南建筑文化特色,将传统地方特色与现代化房屋进行融合设计。村委应严格执行岭南建筑相关保护文件,在不破坏村落风貌的基础上,尽可能使街巷视觉效果和谐统一。另外,可利用本土蚝壳与卵石等岭南特色建材进行公共新墙面的装饰,在延续原本街巷肌理的基础上,对巷空间改造更新。

    为保持街巷的人车可达性,对于堆放杂物的巷子进行及时疏通处理。此外可适当增加住宅门前巷子空间的休闲功能节点,提供更多交流机会以促进邻里关系和谐。大岭村街巷内普遍缺少绿化节点,在不影响交通性能的情况下,可鼓励村落居民在门前种植适配的植物,包括部分村民的门前庭院绿化修整,配合传统建筑特色营造,共同增强街巷空间视觉的可观赏性。

    (三)面——区域性空间的激活

    大岭村居住区的公共空间根据不同功能划分为休闲活动、体育活动、文艺活动以及其他活动的公共空间。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与采访,随机收集当地47位居民的空间需求类型数据,得出在所有年龄中,休闲活动场所和体育活动场所的公共空间需求比最高,如图3所示。

    通过实地考察对大岭村人群主要集中点分布的对比分析,可知桥头广场一带的公共空间是村民聚集的中心点。其范围内有跨玉带河的主要桥梁龙津桥,显宗祠的内、外广场,大榕树下的休息区域,与周围若干小广场。结合村民对休闲活动场所和体育活动场所公共空间的需求,对其进行更新与重构。

    一般而言,传统村落的宗族大致依靠两种机制来维持,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外,还依靠维护宗族结构的仪式和节庆活动,而大岭村因靠近玉带河,其最受重视的仪式和节庆活动便是村内的龙舟比赛。但玉带河水质受污染,河体的质量不足以支持村内龙舟比赛继续开展。因此,重新修护玉带河,并在显宗祠的内广场的河岸边增加码头看台,可以很大程度帮助龙舟赛的延续举办以激活村落,其也是大岭村体育活动场所空间的完善。

    除此之外,结合空间类型的划分和村民的需求意向,可为大岭村的公共空间增添休闲与娱乐功能,细分为闲谈、棋牌活动、锻炼、避雨遮阳、儿童娱乐等行为活动所对应的公共空间,为此共得出了公共系统更新的另外三大方向,包括更新古树下休息区、青少年娱乐活动区,以及新增休闲雅亭等休闲设施。

    新节点与村民原本生活状态相结合,形成更加完善的公共空间体系。为了让新增节点更好地融入桥头广场一带的片区,在选材方面,装置节点的设计多以砖石、瓦片及木料等传统材料为主,具有良好的结构性的同时可保持乡土氛围。结合本土植被,创造一个自然和谐的村落面状公共空间。

    四、结语

    大岭村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对村落空间以针灸式点位介入来激活村落片区发展,与线状空间环环相扣,面状空间则以多位联系式布局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其公共空间营造形成网络状的可持续再生过程。

    自国家实行乡村振战略规划开始,国人的文化自信普遍随着乡村文化的新发展不断增强。蕴藏着历史文化价值的岭南传统村落是广东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以点、线、面三位一体对其公共空间进行更新设计,不仅是为了进一步活化传统村落,更是让一个民族的根能够跟随时代持续延展。

    将现代设计因地制宜地融入传统村落居民的生活状态当中,运用再生模式,在承接文脉之上对其公共空间进行更新與重构,才得以让村民重拾归属感与自豪感。

    参考文献:

    [1]袁倩.基于广州城市边缘区历史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2]孙春晓.浅谈“城市双修”理念下传统村落更新改造[J].居舍,2018(34).

    [3]杨嘉琦.青海同仁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保护与更新研究[D].长安大学,2016.

    [4]张莎玮.广府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5]张国书,刘从.基于“有机更新”理念的传统村落保护研究:以甘肃省青泥村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11).

    [6]李女仙,冯文根.生态设计理念下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与更新策略:以广州小洲村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9(1).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

    通讯作者:

    李女仙,硕士,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传统村落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探析 村落 构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