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专业文献 > 正文

    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

    时间:2023-10-23 14:27:5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

    数据信息作为联通网络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重要中介,在整个网络信息传输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近年来,以大数据为主导的信息技术革命,在为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现实挑战。当前,国内就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研究存在着对新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新生危机认识不足、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中大数据意识与运用嵌入不足以及缺乏针对具体国情的思考与探讨、相关研究偏理想化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以大数据技术为视角,考察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从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三个层面分析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表现,并从原则、路径与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总结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策略。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表现

      大数据时代,由于社会转型期多种社会思潮叠加渗透、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有待加强、青年的价值判断能力不足以及大数据技术给传统监管体制带来的冲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一定的挑战。在厘清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成因的同时,应全面深入地考察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表现,通过把握物理域、信息域以及认知域三方面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表现,形成科学而精准的风险防范策略。

      1. 物理域风险表现。

      物理域的风险表现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表现中最基础的风险表现之一,其主要涉及数据终端设备安全与数据传输网络安全两个方面。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的传输与安全依赖于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有研究者指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往往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节点类型多样的特点,因此容易成为攻击者入侵的对象。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中的物理域风险,主要体现为基于硬件设施与设备的安全,要求保护硬件设施与设备不被干扰、破坏和摧毁,以确保数据在传输、存储中的安全。当前,在错综复杂的信息环境中,非法访问控制终端、恶意软件入侵以及恶意程序渗透等问题,正在以不同的形式威胁着数据终端设备安全与数据传输网络安全。

      2. 信息域风险表现。

      数据信息作为联通网络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重要中介,在整个网络信息传输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信息域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主要涉及相关信息的可用性、机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全球化背景下,信息域的风险随着大数据的价值创造而不断上升。攻击者为了获取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往往采用信息窃听、文件非法拷贝、信息篡改等手段,使得信息的传输、使用以及存储受到严重影响。

      3. 认知域风险表现。

      相较于物理域与信息域,认知域的风险表现则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对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也最严重。认知域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主要涉及政治安全、社会安全与心理安全三个部分。其中,政治安全的风险表现为当前复杂的环境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削弱,社会安全的风险表现为社会认同低下阻碍和谐社会发展,心理安全的风险表现为社会思想观念混乱影响青年心理健康。我们必须明确,大数据技术本身无意识形态性,而使用技术的人却有着不同的阶级立场。因此,在大数据技术的使用过程中,数据不可避免地被有意图地使用,进而导致认知域中政治安全、社会安全以及心理安全风险的发生。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防范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策略

      大数据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数据技术带来了来自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另一方面,依托大数据的理念与技术,通过对数据的有效处理,可以实现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有效防范。对于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策略的研究,应以防范原则为出发点,在对防范路径进行全面具体构建的同时,完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策略的保障机制,以确保防范策略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1. 防范原则。

      防范原则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策略制定的前提,它决定着防范策略的基本结构。首先,需确保风险防范策略的科学性。一方面,在制定防范策略之前,必须充分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实际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与互联网呈现出不断融合的态势。互联网的嵌入,使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呈现出多元化与动态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必须充分了解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中的应用状态。当前,大数据技术在嵌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工作过程中,仍存在数据意识薄弱、制度安排不当、样本代表性不足等问题。其次,需确保风险防范策略的整合性。一方面,应对大数据技术优势进行整合。大数据技术具有对海量信息进行采集、整合、处理的能力,高校在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工作中,可以采用文本挖掘、实时监测、持续追踪等方式协同处理信息数据,从而获取全景式的参考资源。另一方面,高校应调动相关主体共同参与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工作。不同主体在风险防范的各个环节中有不同的作用,只有整合多元主体,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协同合作,才能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再次,风险防范策略要做到精准化。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的数据挖掘与清洗能力,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进行精准溯源。另一方面,在制定安全风险防范策略时,要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化处理数据的能力,对安全风险防范的对象、防范传播渠道以及防范宣传内容等,实行精准化预测、选择与投放,从而增强风险防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最后,风险防范策略要做到动态化。当前,由于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多元文化的不断碰撞与融合,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然而,目前我国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呈现出“内卷化”趋势,即治理理念“控制化”、管理人员“压力化”和组织功能“维稳化”等。这类现象严重阻碍了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有效防范与化解。因此,有必要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实行动态监测与动态化的策略制定。

      2. 防范路径。

      以大数据技术驱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防范,防范路径必须完成从理念到实践、从监测到应对的全方位构建,确保大数据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有效应对。首先,革新理念,提升信息素养,强化创新能力。大数据是一种技术,但更是一种理念和思维。当前,运用大数据技术的意识还未能深入人心,因此,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路径的首要任务是理念革新。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新挑战,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工作要学会运用大数据思维解决问题。一方面,高校应提高建设大数据基础设施和招募大数据人才的意识,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另一方面,高校在防范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时,应切合大数据技术的特性,充分掌握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层次分析信息以及专业化处理数据的能力。其次,搭建“学习+防御”平台,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利用大数据技术应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在理念革新之余,需积极运用大数据所具有的海量信息资源,搭建优质的理论学习平台与智能的防御平台,增强信息化防控能力。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要想深入人心,需要实现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并融合技术性资源,提升理论学习的吸引力,从而筑牢主流思想的宣传主阵地。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能够根据海量的信息化资源,搭建起防范化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防御平台,强化高校对于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感知能力以及风险成因的分析能力,从而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防控能力。再次,完善体系,实施舆情监测,提高引导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网络舆情也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舆情主体同质化、舆情内容复杂化、舆情载体多样化、传播方式私密化的新型特点。面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新形式,必须依托大数据技术研究制定舆情量化指标,完善舆情监测体系。对网络舆情的新变化与新热点,实现实时监测、及时反馈、精准溯源、有效应对,既保证从宏观上实行大样本、全方位、全过程的量化研判,又做到个体化、特殊化、定制化的精准分析,从而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引导能力。最后,建构管理模型,提升应对能力。模型建构是大数据技术嵌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有效实现途径。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于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能力,可以有效获得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信息化资源。通过对信息化资源的总体把握,建构基于大数据的管理模型。管理模型通过对意识形态的全面跟踪,总结高校意识形态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并由此制定符合其发展规律与趋势的应对策略。根据管理模型的指导,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应对可以实现全方位信息联动和多元主体协同。

      3. 保障机制。

      为保障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策略的有效施行,相应的保障机制必不可少。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符合实际情况的保障机制必须随之跟进。首先,大数据技术保障是前提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不断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为风险形式多样化、风险范围规模化、影响渠道隐蔽化等。面对复杂的信息环境,高校只有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特性与优势,才能更好完成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其次,法规制度保障是根本保障。由于大数据技术自身的特性,大数据存在“数据透明度悖论”“身份悖论”与“权力悖论”。鉴于大数据的悖论理论,必须用法规制度来保证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策略的施行。通过明确数据权利主体和主体权利,以及建构数据主体和数据控制者等参与者的利益平衡机制,实现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的法规制度保障。再次,文化软实力保障是核心要素。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面对西方各类社会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的渗透,必须加快建设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以自身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引导高校学生积极应对各类思潮的影响。只有高校学生自觉认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从根本上保障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策略长期施行有效。最后,人才资源是重要保障。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校正面临着大数据人才资源短缺的问题。由于缺乏大数据人才资源的支撑,面对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监测、意识形态风险的分析等问题,传统的问题解决模式已无法做出有效应对。大数据人才资源是一切大数据技术嵌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的基础保障,必须加快建设符合大数据技术要求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


    相关热词搜索: 大数据时代 高校 意识形态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